去景德镇玩的话,走在街上随处可见陶艺DIY的店面。来了景德镇,就一定要在这里玩玩泥巴。
景德镇街景
体验一把自己手工拉坯,做不成形还泥浆飞溅的乐趣。把自己心中所想的图案,自由上色彩绘,还可以手捏些立体装饰,用来点缀。再耐心等待坯体干透,上釉烧制……直到收获属于自己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创作。
陶艺DIY之拉坯
慢下来,等一等,默默期待获得一个东西的过程,也是一种难得的乐趣。
某陶艺DIY工作坊的半成品区域
不过,手作陶艺可能会出现开裂、笔触、装饰脱落、落渣、色差等现象,这些都算是正常的。沉浸在捏画创作中的乐趣和享受,可能已经大于成品的效果。
然而,要是穿越回到明清时期的工匠身上,事情可能就没这么简单了。
明清两代的景德镇御窑(器)厂,是专门烧制宫廷用瓷的地方。一代代的工匠献了青春献终身,只为烧出完美无瑕的瓷器。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官网
这里还发生过一段生动的民间故事——风火仙师。
清代康熙年间的《浮梁县志》有记载:“万历三十年,景德镇民变,税监潘相激之。”
故事发生在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当时的大太监潘相来到景德镇,奉旨督造御用的青花大龙缸。
明正统 青花龙纹大缸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行话说:“小器难画,大器难烧。”
龙缸烧制难度太大,烧了很久,一直都没成功。
潘相又是一个酷吏,屡屡苛责和逼迫窑工们,他们甚至因为工期延误等原因而被抓、被杀。
出身于景德镇浮梁县的烧窑把桩师傅——童宾,目睹了同僚们的悲惨遭遇,非常愤慨,竟然纵身一跃,跳入窑火之中,以骨做薪,以自己的生命做抗争。
明万历 青花镂空“永享太平春”文字碗
观复博物馆藏
第二天开窑一看,大龙缸居然奇迹般地烧成功了,而且釉色如玉、纹饰精美。
但童宾的死,终究激怒了瓷工们,大家一怒之下暴动起来,放火烧了税署和御窑厂房,潘相却趁乱只身逃走了。
明万历 青花五彩松鼠葡萄纹碗
观复博物馆藏
为了纪念这位秉性刚烈的英雄,后人都称童宾为“风火仙师”,官府还在御器厂的旁边修建了“风火仙师庙”。
明万历 青花五彩缠枝花卉龙纹葫芦瓶
观复博物馆藏
此后,窑工们每逢烧窑,一定会去祭拜这位景德镇陶瓷业的保护神,以祈求窑火顺遂,烧窑成功。
可以说,在欣赏这些光彩耀人的瓷器时,就能穿过历史,感受到窑工们的付出与心血。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