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与龙的纹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深植传统文化当中的古老意象,它们在历史长河中各自独立发展,又在某处巧妙融合共生。引出这个动念起因是馆藏的一件北宋定窑白釉贴塑荷叶盘龙烛台,在其束腰中部是用瓷泥堆塑的一条蟠龙缠绕,上部彭出部分贴塑三层莲瓣。
北宋 定窑白釉贴塑荷叶盘龙烛台
观复博物馆藏
称其为烛台是因历史中有类似的文物,如国家博物馆藏隋唐时期的白釉堆塑龙纹烛台,其在中柱上盘曲的龙纹以及莲瓣处理更加的逼真具象,莲台上有用于插置蜡烛的圆筒。
隋/唐 白釉堆塑龙纹烛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但与此相类的文物却有另外一种形态,如日本奈良文华馆收藏的隋代白釉蟠龙博山炉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隋绿釉塑贴盘龙托莲花形带盖博山炉。
隋代 白釉蟠龙博山炉
日本奈良文华馆藏
隋代 绿釉塑贴盘龙托莲花形带盖博山炉
故宫博物院藏
此两件器物,在基本结构及意象元素相同(莲与龙)的情况下,在盘龙托举莲台之上是一个贴塑莲瓣并有孔缝的盖罩,整体而言可以认定为香器,与起源汉代的博山炉造型一致。
西汉 铜错金博山炉
河北省博物馆藏
源于此,收藏在波士顿美术馆的另外一件标为隋代白釉堆塑龙纹烛台的文物,虽其与国家博物馆藏的白釉堆塑龙纹烛台造型极为相似,但因没有用于插置蜡烛的筒形基座,同时在龙擎仰莲边缘有明显用于定位的凹陷,故猜测其可能为一件失盖的“博山炉”。如借用此种猜想,馆藏的北宋定窑白釉贴塑荷叶盘龙烛台也多了一种为香器的可能,其上部贴塑莲瓣凸出,同样可以限位固定一个贴塑莲瓣的香薰盖罩。
隋代 白釉堆塑龙纹烛台
波士顿美术馆藏
这些文物是莲与龙同香相遇的例证。追溯莲与龙更久远的历史,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的蚌塑龙与仰韶遗址的碳化古莲子,如同两条平行的时间轴,在距今五六千年千前留下中华先民的原始的时空坐标。
蚌塑龙(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西水坡遗址的蚌塑龙,展现的是新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对超自然力量的具象化想象,融合了图腾和信仰,中华文化以此为萌芽。而后在商周青铜器上龙纹变得更加神秘和威严,逐渐定型为具有明确等级象征的礼器符号。《礼记·礼运》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此时龙已完成从氏族图腾到王权象征的蜕变。
商代 龙纹兕觥
山西博物院藏
仰韶遗址出土的碳化莲子经测定距今约五千年,这些沉睡在灰坑中的植物遗存,证明了古代先民的生活中就有这些莲荷相伴。也为后世远望先古提供了坐标。五千年前的莲子已碳化失活,但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及七十年代在辽宁大连地区泥碳层中发现了古莲子,经培植均能成活盛开,后经测定其年代为千年之前,由此似乎能印证莲花与永生最初始的关联。
图片取自www.bigbigwork.com
在《诗经·泽陂》中有来自先秦"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吟咏,莲的意象开始从物质层面升华为审美对象。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莲鹤方壶,将莲瓣造型与仙鹤意象结合,可视为莲与永生观念的早期注脚。
春秋 青铜莲鹤方壶
故宫博物院藏
莲与龙两种意象各自分野,直到佛教传入带来新气象。佛经汉译过程中,将源自印度的蛇怪“那伽”被转译为“龙”,这种文化误读成为莲龙结合的基础。《大唐西域记》记载中关于“龙树菩萨”的传说,将龙与佛法智慧相连。《佛说弥勒大成佛经》中所谓“枝如宝龙,吐百宝华”的描绘,为工匠提供了视觉转化的文本依据。敦煌莫高窟第295窟隋代壁画中,有龙首吐出莲花的画面,后即考证为龙吐莲花的博山炉形象。
敦煌莫高窟第295窟 涅槃经变壁画局部
龙吐莲花的早期图源来自印度摩羯吐莲,通过键陀罗艺术传入西域时还保持着印度式的鱼龙特征。但当这种构图进入中原,摩羯逐渐演变为中国龙的形象。在馆藏的东魏贴金彩绘背屏式一佛二菩萨造像中,可以看到龙首已完全替代摩羯,口中吐出盛开的莲瓣,这种改造彰显了本土工匠的文化觉醒。
东魏 贴金彩绘背屏式一佛二菩萨造像
观复博物馆藏
如从文献溯源,隋代高僧智顗在《妙法莲华经文句》中阐释“龙女献珠”典故时,将龙族皈依与莲花化生相联系,为莲龙组合提供了义理支撑。
佛教仪轨中“六种供养”包括香供养、花供养、灯供养、涂供养、果供养和乐供养,其将香与花并置,这种宗教实践促使莲龙组合向香具领域发展。就如前文中诸式陶瓷,以及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莲龙博山炉的形象,暗示着莲与龙两者在宗教体系中的内在关联。
晚唐至宋以后,莲龙纹饰逐渐脱离宗教语境,充满世俗趣味。表明莲龙这个文化符号彻底融入民间审美体系。
明晚期黄花梨雕螭龙莲花纹板
观复博物馆藏
莲龙纹饰的千年嬗变,恰似一部微缩的文明交流史,当佛教东渐的梵音与华夏文明的钟鼎之声相遇,这两个原本分属不同文化系统的符号,在魏晋至隋唐的社会生活中淬炼出全新的艺术形态,最终升华出跨越宗教藩篱的文化基因,这个过程中既包含着异质文明的本土化改造,也彰显着我们文化自身强大的涵摄能力。
基于以上当我们从博物馆中看到那些带着莲花与龙纹样的文物,再联想到最初沉睡在考古报告中用蚌壳堆起的龙和已经碳化的莲子,便能感受到文明基因的古老传承。那由此莲龙意象新制的文创产品,本身也成了文化正源传承中于不断被赋予新内涵的例证。
观复紫气香韵系列-螭龙莲花镂空香盒
精致的镂刻,让“金”与“木”在“相生相克”的慎思中平衡互补。
榫卯围拢出的方寸空间,让平常生活空出一段“无事扰心”的时光。
用星火触燃烧苏醒,青烟自莲花与龙雕刻的空隙中升起,游丝般的线条,切割开时间和空间,香味笼罩之地,即是心界。
香灰渐冷,从此时间有了具象,“一炷香”成了“足吾所好 玩而老焉”的豁然。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