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四条胳膊的观音菩萨吗?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你见过四条胳膊的观音菩萨吗?

观音菩萨在一百零一劫前的执劫,投生于罗睺地方,父名鼓音王,母名无垢。

曾分别在作明慧灯佛与宝藏佛前发菩提心愿。

宝藏佛为祂起名为观世音菩萨。”

——《悲华经》

远古时期,雪域还没有人类,于是观世音菩萨想化度雪域有情,就让身边的一大力猴弟子到北方雪域深山修离苦之术,并为他受戒传法,起名“猕猴禅师”。某天,猕猴遇一罗刹女,此女几番变化要与猕猴婚配,猕猴终不为所动,罗刹女便以死相威胁,猕猴心想:与她成婚,就是破戒;不与她成婚,她就会自寻短见,如此自己的罪孽更大。他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求教于观世音,观世音看化机已到,便让猕猴与罗刹女成婚,并赐给猕猴三样法宝:一是五谷种子,二是加持宝藏开采,三是认其后嗣为佛之嫡系。猕猴与罗刹女婚配后子孙繁衍,靠观世音菩萨赏赐种五谷、撤金沙、兴佛裔,衣食不愁。”

——十三世纪藏史名著《西藏的观世音》

冈仁波齐山 作品75 西藏2000年

井津建郎 摄(日本,1949年生)

白金影像印刷 现藏于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

108这个数字在中国最有名的是《水浒传》中的36天罡,72地煞的合称,天罡地煞是古人认为特定天文星宿的数量。

无独有偶,在《水浒传》出现前,古印度也将108视为吉祥数字,有圆满的含义。

这个含义或来自于古印度的天文学,古印度人将黄道分为十二宫,与现在的星座有些类似,又将整个宇宙的天体分为九耀,即日、月、火、水、木、金、土、罗睺、计都。

西藏 19世纪 星相图

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藏

黄道十二宫乘以九耀就代表整个宇宙和其变化,所以有圆满的含义。

而我们知道,人生从来都不是圆满的,月亮尚且有阴晴圆缺,每个人都逃脱不出这个宇宙,并被其变化所牵制,正是各种境遇、困惑造就出属于个人的小宇宙,从这个角度来说,各种缺憾与愉悦交织成人生的圆满。

所谓修行,无非就是在不满中学习自洽,找到适合个人宇宙运行方式的轨迹,从而更好地融入进大宇宙之中。

那么具体到烦恼,佛教总结出108种,当你困惑的时候,不妨找出对应的是哪种烦恼,而同样经历过修行的佛、菩萨、护法等众神,又是如何采用智慧帮助众生排忧解惑的呢?

走进观复博物馆的【祛忧堂】展区,或许能找到答案……

今日我们就来看看这百八梵相中的第三尊——四臂观音。

17世纪 铜鎏金四臂观音菩萨坐像

观复博物馆藏

四臂观音是观音菩萨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象,信众们习惯念诵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即“六字大明咒”,便是此观音帮助众生脱离六道轮回所发出的心咒。

藏传佛教中,四臂观音(或千手观音)常与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一起受到供奉,合称“三大依怙(音同‘护’)主”,又称“三族姓尊”,祂们分主大悲、大智、大力。

13世纪 铜鎏金嵌银“三怙主”立像

芝加哥普利兹克家族收藏

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从左至右)

19世纪 “布达拉纯净界观世音”织物唐卡(局部)

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藏

黄身:文殊师利(Majusri)

白身:四臂观音(Avalokiteshvara)

绿身:金刚手菩萨(Vajrapani)

四臂观音居雪域怙主地位,是藏传佛教,尤其是藏地的首位保护神。

今日所见的这尊造像极其优美,可谓倾注了铸造者对观音菩萨的尊崇和敬慕之心,皈依本尊之虔诚之誓。

17世纪 铜鎏金四臂观音菩萨坐像

观复博物馆藏

此尊观音一面四臂,通体鎏金,金水明亮。

菩萨头戴花叶宝冠,固定宝冠的缯带,结扎于耳畔呈现扇形,余下的发带弯折向上飞升,犹如春风拂过,营造出动态美感。

靛青发束高髻,顶髻饰有摩尼宝珠。

菩萨面部刻画极具藏地审美,妥妥的美男子,属于顶级神颜。

双眉先在眉心处合拢,再向两旁扬起,额间现圆形白毫,眼距较近,卧蚕眼微张,“慈眉善目”一词在这里得以具象化。

鼻梁高耸而有弧度,鼻头较尖。

朱唇微启,含蓄地微笑着注视众生,凡被其观者尽得解脱。

上身袒露,佩有连珠式花叶项链。

中央二手合掌于胸前;

右上手拈念珠(已遗失),念珠每拨一珠即救度一众生摆脱轮回之苦;

左上手持摩尼宝珠,代表清净无恼。

四肢均俱钏镯,宝严镶嵌宝石,可惜均已脱落,此类镶嵌工艺正是尼泊尔与藏地审美碰撞下产生的美的遗迹。

双腿盘跏趺坐,腰系宝带,下穿贴体丝裙,层层珠串规则齐整地覆盖裙身,系裙帛带盘绕束结于两腿间探出,褶皱自然流畅。

下承仰覆莲花宝座,基台宽大,莲座的上下边沿各饰有一圈圆润的连珠纹,莲瓣宽厚饱满,叶瓣尖端雕卷草纹。

写在文后

此篇乃新坑第三篇,观复小编们会时不常地以祛忧堂中108尊造像为蓝本写点儿文章,倒不是纯为说故事,主要是想尽可能多地展示祛忧堂中这108尊造像的细节,每期文章开篇还会给当期文章中的造像设计一张手机全屏尺寸的海报,喜欢的话存下来也不错。

当然,最好您还是来馆里实地参观祛忧堂这块新开辟的展区,就在观复博物馆(北京馆)休息区。

图片

一花一世界

一龛一菩提

一尊尊造像

宁静祥和

庄严肃穆

皆是一段无声的开示

图片

静坐于此

百八佛像无言说法

心若安处

何处不禅

祛忧堂不仅仅是一隅展示造像的空间

更是一座连接现实与精神世界的桥梁

匆匆步履在此停下

纷扰思绪于此沉淀

图片

无论您是为造像艺术的魅力所倾倒

抑或是带着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惑而来

祛忧堂都犹如一叶渡舟

载您穿过尘烦

通向内心的安宁与澄明

图片

愿您在此

寻得心安

见得本性

了悟世间万般

皆是自心映照

参考书目:

萨迦·索南坚赞《西藏王统记》刘立千译注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33、32

五世达赖喇嘛《西藏王臣记》刘立千译注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8

《藏传佛教圣像解说》阿罗·仁青杰博 马吉祥编著 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13.7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