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叶竹撰写
作为柏林战役中德军东部防线的核心装甲力量,明兴贝格装甲师(Panzer-Division Müncheberg)在1945年4月的泽洛高地之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这支由黑豹、虎式坦克与精锐掷弹兵组成的部队,以弹性防御与精准伏击战术,在苏军压倒性兵力下硬生生拖住了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推进步伐,成为柏林陷落前德军最顽强的装甲抵抗之一。
明兴贝格装甲师的装甲力量以库梅尔斯多夫装甲营和第29装甲团1营为核心,至1945年4月7日仍保有36辆战备车辆,包括21辆黑豹坦克、10辆虎式坦克及5辆三号突击炮,并配属夜战黑豹连(BIWA Panther)——配备红外夜视仪的实验性单位。第29装甲团1营1连的121号黑豹坦克就是其中之一,其车组成员为:
● 恩斯特·奥古斯特·阿恩特(Ernst August Arndt)-车长,军衔为中尉
● 格特·鲍多夫-驾驶员,军衔为下士
● 莱奥·泰玛(Leo Tyma)-炮手,军衔为下士
● 恩斯特·鲍尔-装填手,军衔为高级二等兵
● 汉斯·申克维茨-机电员,军衔为二等兵
黑豹坦克炮塔上的夜视仪
装备红外夜视仪的黑豹坦克侧视图
明兴贝格装甲师的虎式坦克侧视图
明兴贝格装甲师与第9伞降猎兵师、第20装甲掷弹兵师共同扼守帝国一号公路(柏林核心通道),重点防御泽洛镇、维尔伯格车站及格拉本主渠道等枢纽地带。
其战术核心在于:以警戒阵地迟滞苏军锋芒,主力依托高地棱线与水系设伏,利用虎式和黑豹坦克的远程火力狙杀苏军装甲纵队。
1945年4月16日清晨5时,苏军以持续一小时的猛烈炮击发起进攻。约12时30分,第29装甲团I营受命实施反击。但反击行动意外终止,并遭到苏联强击机的袭击。18时返回原阵地,获得最后一次热食补给。
当晚,第29装甲团I营在泽洛(Seelow)左翼展开夜袭,借助夜视装备取得完全成功,迅速收复日间失守的防御体系。
次日黎明完成阵地换防后,虽遭苏军高密度航空炸弹覆盖式打击却奇迹般未产生伤亡。随后进攻古索(Gusow)时,1连连长拉斯姆少尉的坦克被击中其全体乘员阵亡。
原本是排长的阿恩特接替指挥继续进攻。在阿恩特车组进攻轴线左侧、铁路线附近约80-100米处,一栋房屋后方突然出现苏军约瑟夫·斯大林重型坦克(IS-2),该目标被先发制人的友军坦克的首发75mm穿甲弹击毁。
泽洛高地前方被击毁的IS-2重型坦克
随着德军继续进攻,舒勒中尉的131号坦克陷入沼泽,不得不炸毁。迪特尔·霍夫曼的122号坦克侧面遭到炮弹直接命中,乘员逃生,霍夫曼受伤。
进攻中阿恩特所在的1连损失三辆战车,代价惨痛。之后撤退,经过柏林-屈斯特林铁路线上一门被炸毁的铁道炮。在一条低洼道路上,橡叶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库诺·冯·迈耶上尉报告了苏军在右翼突破。
阿恩特的坦克在一处反斜面处占据有利地形,连续摧毁了一辆“斯大林”坦克和三门反坦克炮。但由于视野逐渐变差,且即将被包围,阿恩特下令穿过森林撤退。
至4月16日深夜,明兴贝格师仍坚守泽洛高地棱线,宣称击毁45-50辆苏军战车(含23辆JS-122),但自身亦损失惨重:至少8辆黑豹焚毁(含4辆误击),虎式与突击炮折损不明。随着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全军压上,该师剩余部队最终在4月17日后随着防线被全线突破而被迫后撤。
4月17日
暮色中的东线战场,明兴贝格装甲师的坦克和掷弹兵正在向西收缩防线。这支装甲师虽让苏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却终究抵不过钢铁洪流的持续压迫。
当2连的一辆黑豹坦克燃油告罄时,履带正碾过一片泥泞的土地。数次拖拽钢索接连绷断后,车组成员将炸药塞进炮塔,爆炸的火光映红了整片白桦林。
阿恩特的坦克与另外两辆黑豹坦克车组汇合时,弦月已悬在焦黑的松树梢。三辆黑豹坦克熄火隐蔽在林地边缘,士兵们裹着结冰的军大衣蜷缩在履带旁。
值夜名单本应轮换,但阿恩特视网膜里仍跳动着白天的炮火残影——每当闭眼,T-34燃烧的轮廓就会从黑暗中浮现。于是,他脚踏在车长座椅上,将头弹出车长指挥塔,听着寒风掠过炮管发出的呜咽。其他车组成员则趁机呼呼大睡。
远处的树林不时传来细碎响动,每声枝桠折断都让阿恩特握紧腰间的鲁格手枪。直到远处的天空出现鱼肚白,预想中的夜袭始终没有来临,但这种平静中透着一丝不祥的诡异。
4月18日
凌晨微光中,阿恩特发现友军阵地已空无一人。三辆黑豹坦克在复杂地形上彻底暴露,车组成员立刻绷紧神经。"倒车!退到洼地!"履带刚碾过结冰的土坡,灌木丛突然窜出二十几个黑影。
"俄国人!开火!"75mm火炮喷出炽热火舌,MG34机枪将枯树拦腰扫断。硝烟中却传来带着德语的咒骂声:"眼瞎了吗?我们是德国人!"
阿恩特连忙大喊:"停火!停火!"几个满脸烟灰的步兵从弹坑爬出来"伊万的坦克纵队已经包抄到北面公路,"他大声喊道,"至少有几十辆T-34和斯大林!"
明兴贝格装甲师的掷弹兵
装填手默默将炮膛内的高爆弹换成穿甲弹。阿恩特车组依旧执行着之前的命令——坚守现有坐标,等待后续指令。
撤退命令在午后抵达。阿恩特的三辆黑豹被临时划归第20装甲师第8装甲营指挥,车队在转移途中发生意外——领头的坦克突然撞上一棵不幸的橡树。
正探身观察车外的阿恩特被惯性抛回炮塔,重重砸在驾驶员座椅上,震落了大块挂在舱壁的积雪。可怜橡树在45吨钢铁的撞击下碎成木渣,坦克上仅留下几道刮痕。
重整队形时,两辆四号坦克从岔路汇入。抵达集结点时,阵地上已聚集4辆四号与3辆三号突击炮,这些遍布战痕的钢铁勉强拼凑出连级规模。
周围还有几处德军的高射炮阵地,步兵则在附近的空地上挖掘掩体。阿恩特将黑豹停在山脊反斜面,无线电里只有静电噪音在回应呼叫。
苏军炮击毫无预兆地降临,122mm炮弹在几十米外的空地上炸出硝烟柱。阿恩特连忙缩进炮塔。当炮击暂时停息,他又探出头时,才发现先前修筑工事的步兵连同高射炮组已消失无踪。
祸不单行的是,几架伊尔-2强击机恰在此刻掠过天空,飞行员很快发现了这几辆正在机动的德军坦克。强击机如饿鹰扑食般俯冲而下,机翼下的机炮喷吐出致命火舌,炸弹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
德军坦克立即急转规避,履带与碎石摩擦出刺耳的尖啸。尽管几颗炸弹在坦克周围炸开直径数米的弹坑,但总算侥幸未被直接命中。
通过潜望镜,阿恩特突然注意到格哈德·金纳(Kinner)军士的141号黑豹坦克后部被爆炸的烟尘笼罩—— 一发近失弹的破片将右侧履带削掉一块。
更危险的是,浑然不觉的车组仍在倒车,若继续下去,整条履带随时可能彻底脱离悬挂系统。
阿恩特立即在无线电频道中大声示警:"金纳车组注意!右侧履带受损,立即停车检修!"
4名乘员从舱门里连滚带爬地跳了出来的,拆掉破损的履带板,从车体侧面取下备用履带装上,再用撬棍将其重新卡入主动轮。
子弹在他们头顶啾啾掠过,炮塔上的车长则用 7.92 毫米机枪向低空盘旋的敌机还击。在纷飞弹雨中,车组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紧急抢修,这几乎创下了德军装甲兵的最速战地维修纪录。
远处的天空泛着铁灰色的冷光,阿恩特中尉布满血丝的眼睛紧贴着观瞄镜。远处传来的零星炮击声让这个失去步兵掩护的装甲孤岛愈发显得危机四伏。突然,左侧树林的树叶簌簌滑落,两门反坦克炮的炮盾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全车组战斗警报!前方500米,十点钟方向,伊万的反坦克炮!"
随着阿恩特中尉的嘶吼声穿透无线电,3辆钢铁巨兽的炮塔开始同步转动,阳光在75mm KwK42主炮的修长的70倍径身管上反射出致命的光泽。
短短几秒钟后,坦克前方的空地被此起彼伏的炮口焰照亮。装填手恩斯特·鲍尔刚完成退壳动作,坦克潜望镜的视野中里已升腾起混杂着木屑与钢铁碎片的蘑菇云。
硝烟尚未散尽,右侧丘陵地带突然跃出十多个土黄色身影,推着反坦克炮的轮架向预设阵地狂奔。
炮手莱奥·泰玛早已完成射击诸元标定,当75mm Sprgr. 42高爆弹精准地穿过土木掩体射击孔的瞬间,时间仿佛被切割成胶片帧数:飞溅的泥土、崩裂的炮架、悬停在半空的金属碎片,爆炸气浪将整个炮组掀出掩体,四周的土地上散落着扭曲的炮管与残缺的肢体。
苏军zis-3型76mm反坦克炮
苏军45mm反坦克炮
"保持扇形防御阵型!装填穿甲弹!"阿恩特的命令被四号坦克的主炮轰鸣声打断。另一个方向,一辆T-34的宽履带正在野地上犁出沟壑,柴油引擎的咆哮声清晰可闻。
几发Pzgr.39穿甲弹几乎同时命中车体,苏军车组掀开舱盖弃车而逃,阿恩特随即下令:"持续射击!把它打成无法维修的废铁!"钢铁棺材在多次齐射后轰然爆燃,燃烧的T-34散发的浓烟将黄昏的天空染成铅灰色。
钢铁坟场的硝烟尚未散尽,来自后方的一名中尉带来不幸的消息:特雷布尼茨(Trebnitz)失守,苏军先锋已抵近扬斯费尔德南郊。
"立即转进明兴贝格!全体车组战斗行军阵型!"
阿恩特扯下喉部送话器,黑豹坦克的迈巴赫HL230引擎顿时发出咆哮。几辆战车在雪原上犁出蜿蜒的钢铁队列,装甲纵队的炮管指向不同方向——每个起伏的丘陵都可能暗藏着苏军反坦克炮。
途经一处小村时,苏军曲射的榴弹炮弹如冰雹般落下,装甲纵队中的一辆四号坦克的多个负重轮被弹片撕碎,断裂的履带无助地拖在路面上。
"下车!安装自毁炸药!"
不幸的装甲兵们跌跌撞撞爬出舱门,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这一命令。当明兴贝格城市边缘的房屋进入视野时,死神再次降临。122mm榴弹击中另一辆四号坦克的炮塔,金属碎片瞬间夺走了装填手的性命。
德军IV号坦克
就当快要抵达雅恩斯费尔德(Jahnsfelde)时,阿恩特发现此地已被苏军占领。驾车登上一处高地,前方约400米处各型号敌军坦克赫然入目,众人紧急停车商议对策。
短暂讨论后,决定从侧翼迂回。可驾驶坦克穿越潮湿草地突围时,车辆却深陷泥沼。摆在眼前的抉择十分棘手:是否让金纳军士坦克实施拖拽脱困?尽管风险重重,却不得不尝试。
等待救援期间,阿恩特同步做好坦克自毁程序准备。所幸拖拽行动成功,车辆脱困后,众人迅速收拾装备撤离现场。
因地形复杂,需徒步侦察渗透路线,阿恩特便与下士鲍多夫(121号黑豹坦克驾驶员)、列兵鲁德尔(141号黑豹坦克装填手)组成小队执行任务。
行动前,他们遇上一群掉队的己方步兵——这些士兵初见坦克,以为能搭车撤离,却在察觉他们继续战斗的意图后,无论军衔高低,纷纷找借口离开。摆脱这群人,反倒让阿恩特等人倍感轻松。
此时,没有地图成为极大劣势。阿恩特三人沿溪流行进时,忽见己方坦克后退。他当即派鲍多夫返回传令坦克上前,自己则试图推进至前方高地侦察,以便引导坦克穿越。然而准备撤回时,后方林区已被俄军占领,与坦克部队的联系被彻底切断,局势陷入极度被动。
黑豹和IS-2(约瑟夫·斯大林)坦克的侧视图对比,老实说两者并不像,但在战场上的混乱环境中弄错也不奇怪
阿恩特只能等待坦克部队下一步动作,同时寻找重新登车的机会。观察发现,坦克并未按原路线返回,而是穿越小溪略向北转向。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俄军步兵竟将黑豹坦克误认作斯大林坦克,径直靠近。看着他们被疾驰的坦克甩开,阿恩特暗自庆幸。
更意外的状况接踵而至:阿恩特眼见坦克径直朝着两辆苏军自行火炮驶去,双方在约200米的距离形成对峙。苏军发射白色信号弹,所幸被金纳中士及时识别。俄国士兵挥动帽子示意,德军士兵也予以同样回应。
然而转瞬之间,两辆豹式坦克突然开火,刹那间,两辆自行火炮便被烈焰吞噬。坦克加速脱离战场,阿恩特很快便跟丢了它们的踪迹。
齐射中的喀秋莎火箭炮
阿恩特沿坦克行驶方向继续搜寻装甲部队,最终却不得不放弃追踪,转而穿越森林朝雅恩斯菲尔德进发。
在必经的开阔地带,他发现两辆被称为“斯大林管风琴”的火箭炮车正在展开部署。众人急忙寻找掩体时,炮弹已在四周密集炸响。
阿恩特的大腿此前被手掌大小的弹片击中,腿部剧痛钻心,此刻却在肾上腺素的作用下拼力奔逃。最终,他们拖着精疲力竭的身躯,抵达了雅恩斯菲尔德。
在此,阿恩特试图打听师部与部队动向,却未获任何有效信息。彼时的阿恩特一行人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却遍寻不到果腹之物。
更雪上加霜的是,雅恩斯费尔德正遭受全方位火力袭扰。阿恩特卧于反坦克障碍物后方,然而掩体不够大,他双脚外露。
那时,他对周遭一切已持听天由命的态度,甚至预判双腿会被弹片击中。所幸,最终事态发展相对平稳。
阿恩特思索着己方坦克可能的滞留位置,也因脱离坦克部队而暗自后悔,最终他们决定在雅恩斯费尔德的大十字路口附近暂作停留。
文中出现的几处地名
不久后,众人听闻坦克行进声,立刻起身辨识来者身份。当数辆四号坦克与突击炮映入眼帘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领头的是魏茨少校,他此前与阿恩特认识。
少校见到阿恩特颇为高兴,还邀请阿恩特加入行动——接管一辆四号坦克。尽管局势仍不明朗,阿恩特仍为再度手握坦克指挥权而欣慰。
阿恩特再度打听所属坦克踪迹,得知车队末尾还跟着几辆。这一消息令他激动不已,更惊喜的是,其中正有自己的车辆。
劫后余生,车组成员热情招呼阿恩特,还即刻递来几包坦克兵补给物资,很快便被饥肠辘辘的他“消灭”。此外,阿恩特还得知,金纳上士因燃油告罄,不得不炸毁自己的车辆。现状虽无奈,却已无法改变,当务之急是前往魏茨提到的部队集结处补充弹药与燃油。
此时,维施基兴中尉(第29装甲团4连连长)突然现身。他因寻得阿恩特等人而格外欣喜,还透露装甲师的大部在明兴贝格,且早已对他们归队不抱期望。
很快,坦克部队接到向明兴贝格行进的指令,阿恩特驾驶轿车先行,以便向指挥官详尽汇报近期作战情况。
众人迅速抵达目的地——一片小树林中的后勤连前沿据点,阿恩特在此向路德维希中尉进行了口头战情汇报。
而他们的坦克,按计划应在明兴贝格东北方向的一处农庄,明兴贝格装甲师的维修连就在那里。
4月19日
在短暂地补充弹药、加油和休息后,阿恩特的黑豹坦克来到城市北郊一处射界良好的阵地,75mm KwK 42主炮瞄准镜的交叉分划线锁定了三公里外的旷野。
黑豹坦克的炮手瞄准镜
正午时分,喀秋莎火箭弹的尖啸撕开了虚假的宁静。122mm榴弹炮群开始实施徐进弹幕,冻土混合着金属弹片在阵地前沿腾起十米高的黑云。阿恩特透过车长潜望镜看到,友军步兵的灰色身影正在雪雾中溃散。
"保持引擎待机!"阿恩特打开车长舱门,他在弹坑间穿行时,两架伊尔-2攻击机正用23mm机炮肆无忌惮地扫射地面上一切能动的目标。
某个散兵坑里,一名以一名中尉为首的伞兵仍然在坚守阵地,可能是炮火中屹立不倒的黑豹坦克给了他些许勇气。
"我需要几个在前方观察哨。"阿恩特尽量平静地说道,"俄国佬的步兵和坦克应该会从前方高地上冲下来,我希望你的人在前方警戒。不用硬拼,放过来交给我的坦克来对付......"
话音未落,又是几发炮弹在附近落下。爆炸声中,伞兵们拿起突击步枪奔向预定高地。
黑豹坦克的车长潜望镜
短暂的平静后,阿恩特通过车长潜望镜观察到高地守军异常后撤,立即命令装填穿甲弹。然而阿恩特潜望镜视野中出现的却是排着行军队列的苏军步兵。
"步兵集群!十点钟方向!"远外的山坡上,几百名苏军步兵正以密集队形推进,军官走在最前方。这种违反战场常规的整齐队列,甚至让黑豹坦克的炮手出现短暂误判。
"换高爆弹!"阿恩特捶打炮塔内壁。装填手迅速更换弹种,炮手莱奥转动方向机的手轮发出急促的齿轮声。当75mm Sprgr.42高爆弹破膛而出时,苏军队列中央炸开直径数米的死亡区域,几名军官和二十余名士兵被冲击波掀飞。
幸存的苏军开始拖着伤员后撤,黑豹坦克又连续发射三发高爆弹。第四发炮弹在队列末尾炸开时,观测手确认目标已退至高地棱线后方。
苏军T-34/85坦克
没过多久,阿恩特从车长潜望镜中捕捉到高地上扬起的尘土,二十余辆T-34/85的轮廓正从棱线后浮现。炮手莱奥立即旋转Sfl.ZF1a瞄准镜的标尺,将2000米距离参数锁定在分划环上。随着第一发穿甲弹呼啸出膛,领头的苏军坦克的车体舱门顿时迸发出橘红色火球。
黑豹坦克依托预设射击阵位持续开火,75mm主炮在七分钟内连续摧毁七个装甲目标。苏军前锋部队开始后撤时,观测手突然发现800米外反斜面处有炮口焰闪烁——一辆T-34/85仅露出炮塔,正利用地形进行短促突袭。
双方陷入残酷的对射僵局。苏军坦克每次仅暴露2-3秒,开炮后立即倒车消失在高地棱线后方,弹道平直的德制穿甲弹屡次擦过其炮塔顶部。
正在无计可施之际,阿恩特突然注意到对手始终敞开炮塔舱盖通风,立即下令换装高爆弹,试图利用其更加弯曲的弹道敲掉对方。
第二发Sprgr.42炮弹正中敞开的车长舱口,爆炸冲击波将苏军车组成员震出炮塔。尽管目标未被完全摧毁,但失去战斗能力的坦克最终拖着浓烟退出了战场。
此时阵地上已散布着七辆燃烧的T-34残骸。阿恩特通过无线电呼叫后方炮兵对高地实施覆盖射击,阻止苏军后续部队再度集结。
炮塔内充斥着炮弹发射药的刺鼻气味,由于射速过快,尽管炮塔通风机全速运转,仍然无法将硝烟完全抽出。一发又一发的弹壳坠入收集筐时发出刺耳的刮擦声。
最后一发炮弹退壳时出现事故,高温的铜制弹壳未能掉入收集框,而是卡在炮塔座圈处,引燃了渗漏的液压油。
火焰顺着炮塔座圈的齿轮缝隙窜起。鲍尔上等兵扯下固定在侧壁的灭火器,干粉喷涌而出。当火势最终熄灭时,炮塔旋转机构已经受损,旋转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黑豹坦克的炮塔及炮塔吊篮
这个样子没法继续再打下去了,阿恩特踢了踢脚边的空弹药箱,金属撞击声在密闭舱室内显得格外刺耳:"倒车,撤往第二防线。"
撤退途中,阿恩特接到苏军坦克部队包抄明兴贝格城的消息。黑豹坦克将卡滞的炮塔勉强转向六点钟方向,在燃烧的街道间小心翼翼地穿行,最终驶上通往柏林的高速公路,随即加大油门全速前进。得益于后期黑豹G型改进的可靠性,这辆黑豹在高速后撤时未出现机械故障。
车队在通往卡格尔的路口与装甲营2连汇合。该连装备的四号突击榴弹炮搭载着28倍径的105mm榴弹炮,不过,阿恩特认为这种专为步兵支援设计的武器在装甲对抗中毫无价值。
维修连的龙门吊发出金属摩擦的尖啸,将黑豹坦克的炮塔缓缓吊离车体。阿恩特车组趁机享用了配有热土豆泥的野战餐,随后跳入林间溪流清洗。四月初融的雪水依然刺骨,但当鲍尔搓掉脖颈里板结的油泥时,所有人都在寒颤中笑出了声。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