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世说新语》其五:从“顾荣施炙”看吴国旧臣在两晋的地位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站内

深读《世说新语》其五:从“顾荣施炙”看吴国旧臣在两晋的地位

真实历史 毫无戏说

在《世说新语》中,有多篇内容正史上也有记载,但《世说》上往往会描写的更加离奇和曲折,这也是为什么其只能当作消遣的小说,而不能当正史看的原因,如《世说新语 德行第一 二五》中的这一段: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顾荣在洛阳的时候,一次应邀赴宴,发现端送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吃的神情,于是他不吃而把自己那一份让给了他。同席的人都笑话顾荣,顾荣说:“怎么能让人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呢?”后来顾荣在“八王之乱”时过江避难,每次遇到危急时总有一个人在身边保护自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原来他就是当初得到顾荣施舍烤肉的那个人。

“顾荣施炙”的故事非常值得学习,它教导了我们要体恤他人,平等待人,遇事多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好人有好报”的顾荣不经意的帮助,在若干年后得到了当事人的回报,告诉我们做善事不要立刻图回报,说不定什么时候你的善举就会在日后帮到自己。

“顾荣施炙”这个故事有一些传奇的意味,就在于回报的“不确定性”,像是冥冥之中老天又安排了受恩者回报恩人,而在正史《晋书 列传第三十八 顾荣 纪瞻 贺循 杨方 薛兼》这一章里也记载了这个故事,不同的是顾荣得到的回报要比《世说》中早了许多:

及伦败,荣被执,将诛,而执炙者为督率,遂救之,得免

魏晋时期嘉峪关壁画墓的“炙”,也就是烧烤

也就是说当时顾荣是赵王司马伦一伙儿的,司马伦被诛(更多信息见:深读《世说新语》其三:从八王之乱“乱谈”社会再分配)后顾荣眼看着就要跟着遭殃,而负责看管他的小头目正好是当初顾荣施舍他烤肉的那个人,这才把顾荣救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故事主旨没变,只是不像是暗中的“保护侠”那么神奇了。

顾荣(?-312年)这个人在两晋的大臣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是吴郡吴县(治今江苏苏州市城区)人,他在孙吴时期就已经为官了,官至太子辅义都尉。而他的爷爷,正是著名的三国时孙吴的丞相顾雍。顾雍为相十九年,以卓越的德才辅佐孙权,使得孙吴能够三分天下占据其一。顾雍于吴赤乌六年(243年)十一月去世后,接任的是陆逊,然而陆逊在任上一年后就死了。

央视版《三国演义》中李燕平饰演的顾雍

晋咸宁六年(280年),西晋灭吴。原来吴国的士族官僚要不要用,怎么用,成为晋武帝司马炎头疼的问题。为此司马炎采取了三道措施:一是“遣兼侍中张侧、黄门侍郎朱震分使扬越”,对江东地区进行宣慰;二是“其牧守已下皆因吴置”,也就是太守以下官员全部“按兵不动”;三是针对末代吴主孙皓的暴政“除其苛政,示之简易”。

然而尽管如此,要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旧朝的大臣到新朝做官,哪有那么容易。顾荣等人也采取了比较务实的观望态度,隐居乡里。到了太康九年(288年)正月,晋武帝诏告群臣要选拔贤能之人,顾荣觉得时机到了,就和陆机、陆云兄弟(他俩正是陆逊的孙辈)入京师洛阳,他仨人也号称“洛阳三俊”。

树欲静而风不止。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废杀晋惠帝皇后贾南风,拉开了“八王之乱”残酷的“下半场”。原吴国进入到晋朝当官的士族们,没有根基,只能依附在这个司马或者那个司马下面。顾荣开始在大将军司马虔(司马伦之子)下做长史(也就是秘书,不过大将军的长史有一定地位),司马伦败亡后幸得“执炙者”相救,后出任齐王、大司马司马冏的主簿。

电子游戏《全面战争 三国》中的司马冏

其他“二俊”陆机、陆云就没这么好命了。顾荣、戴若思曾劝江南士人首望陆机返乡,但陆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后来陆氏兄弟投靠在成都王司马颖的麾下,却在太安二年(303年)因攻打长沙王司马乂失败,又遭遇谗言而被司马颖降罪,被夷三族。

从陆氏兄弟的遭遇说开,实际上孙吴旧人在晋朝做官的下场往往不好。如原孙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后世很有名的周处也是遭人陷害而战死沙场。这些案例并不是偶然,老猫认为其凸显出了孙吴旧人在晋朝官场缺乏根基,所以遇到风波就很难自保的窘况。

顾荣他也怕啊,于是他想出一招——喝酒装醉来显得自己无能,好让司马冏赶走自己。他的挚友冯熊也向齐王长史葛旟(yú)煽风点火说你看顾荣都喝成鬼了,快把他赶走吧。顾荣被赶出后当中书侍郎,在职廉明,不复饮酒,葛旟就感觉其中有诈,就问他怎么不喝酒了?吓得顾荣赶紧又把酒壶捡起来,喝的烂醉如泥。孙吴旧人在晋朝官场上的小心翼翼,可见一斑。

顾荣像(来源:清 《吴郡明贤图传赞》)

光喝也不行啊,几个“司马”打来打去,皇帝像丢手绢一样一会儿在这个人一会儿在那个人的手边,只有野心家才能适应这个乱世,顾荣这种安心做官的学不来的。永兴二年(305年)被劫持到长安的晋惠帝召顾荣入宫,顾荣回了个“太乱去不了”,然后悄悄地回到了原孙吴地界内。此时在江北负责漕运的广陵度支陈敏平定“石冰之乱”后,居功自傲,自封扬州刺史,打起了割据江东的主义。顾荣先是投靠他,后来又被东海王司马越的军事参谋祭酒华谭说服,参与剿灭了“陈敏之乱”。

永嘉元年(307年)七月,掌控朝政的司马越以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正式经营江东。已逃到江南的顾荣被任命为安东军司,加散骑常侍,他认为“南土之士未尽才用”,又推举了一批江南才俊,都得到了司马睿的使用。

位于无锡惠山镇的顾可久祠,其为顾荣后人

随着西晋在北方的崩溃,司马睿收拢南渡过来的北人,并得到了南方世家大族的支持,逐渐站稳了脚跟,最终在建兴五年(317年)西晋亡时建立了东晋。而顾荣已在永嘉六年(312年)逝世,司马睿遂追赠他为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元”。顾荣亡故后,同为江东名士的张翰前来大哭,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感叹:“顾彦先还能再欣赏这琴音吗?”言罢又感伤恸哭,“不吊丧主而去”。

顾荣作为原孙吴的名望士族,在北上洛阳后又回到江东,后奉司马睿为“正朔”,客观上为司马睿建立东晋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这些“北上当官”的吴人们脱离了他们生长的土壤,回来后“生态位”又被长居江东的世家大族占据,因此后来他们的后代总体发展相对都差一些,这也是历史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吧。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1] 王永平 江东地域社会与两晋社会阶层升降——以顾荣入洛仕进之遭遇及其在东晋立国过程中的作用为中心 《学习与探索》 2013年第2期

[2] 王永平 论华谭——以两晋之际江东地域政局的走向为中心的考察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1年9月第5期

推荐0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