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美国社会高度金融化对国家工业能力的破坏作用甚至已经超过了全面核打击。早在冷战时期的尼克松时代,美国就曾做过核打击影响的研究。例如根据《核打击过后态势研究》中的评估,即使遭受全面核打击,现代国家仍能运转,而类似于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更是可以在令人吃惊的短时间内——仅需10年左右——就能恢复到战前的经济水平和军事实力。这是因为只要国家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管理能力都还在,无论物质上的损失有多大,都能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和资源进行抢救、修复、重建和生产,那么完全恢复就是时间问题。美国政府原本也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能搞“阿波罗”工程和“伟大社会”工程就是证明。
现实中我们也可以参考日本法西斯在二战中遭受美军战略轰炸后重建恢复的例子。二战中日本虽然只挨了两颗原子弹,但美国使用燃烧弹以及其它常规弹药轰炸日本大中城市的行动所造成的破坏一点也不比原子弹的威力小。虽然日本在二战期间也是世界主要工业强国,但其工业体系却比美欧要落后一大截。不论是制造武器还是生产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品,日本确实都有不少大型工厂,但在这些大工厂的下游,却依然存在着大量零星的承包者经营的小工厂甚至是家庭小作坊。这些大大小小的工业生产单元挤满了日本整个本土的城市地区,非常稠密,再加上日本房屋又多是木质结构,如果受到大规模的燃烧弹攻击,可想而知后果有多严重。这类城市目标一旦被飞机空袭所点燃,火势必将迅速蔓延,连成一片,根本无法扑灭,甚至在风力的作用下,还会形成恐怖的火风暴,所过之处一切都将荡然无存。
以“火烧东京”为例,共造成东京死亡8.3万人,受伤10.2万人,可谓一片尸山火海。这是战争史上单独一次轰炸所造成的最大伤亡和损失,比后来广岛、长崎遭受的原子弹轰炸损失还要大。广岛的破坏面积约4.7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于2.59平方公里),占市区面积的60%,长崎的破坏面积约1.45平方英里,占市区面积的44%;而东京的破坏面积高达56.3平方英里,占市区面积的50.81%,与前者相比可谓毫不逊色。当时日本全国206个城市中,约有98个大中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其中6个大工业城市(东京、大板、名古屋、横滨、川崎、神户)又受到重点“照顾”——共有105.6平方英里的城市面积被完全摧毁,占市区总面积的41.1%,还有500余万人无家可归,犹如人间炼狱。美军的战略轰炸行动使得日本本土几乎所有的工业设施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造成约90万人死亡,130万人受伤,被轰炸的城市人口中有50.3%的人无家可归。到1946年,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仅为太平洋战争前的1/7,粮食严重短缺,恩格尔系数高达60%。以上数据说明以燃烧弹为攻击主力的战略轰炸行动,对城市目标和工业生产能力的破坏程度与原子弹轰炸相比可谓相差无几。
关于战略轰炸对日本战争经济的影响,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委员会曾公布过一份报告,其中结论称:“1945年7月,日本的经济系统已支离破碎。民用产品生产能力已无法满足民众的生存需求。弹药产量已不足战时巅峰水平的一半,已无法支撑日军持续展开军事抵抗。日本军事抵抗的经济基础已被瓦解。”“对城市区域的燃烧弹轰炸,沉重打击了日本民众士气,削弱了日本继续战斗的意志。66个重要经济城市遭到轰炸,破坏程度从25%到90%不等,有些城市几乎有50%的面积被夷为平地。这种针对城市的面积轰炸扰乱了城市正常运转,严重影响生产,使日本那些残存的原材料也失去了作用。……实际上日本人已经意识到,除了投降,已无路可走。”后来日本一名战史教官也对大轰炸评论道:“战争触及到了日本国民的灵魂深处。除破坏了许多重要的工业生产之外,也使大量的承包工厂群遭到了彻底的破坏。成千上万的人死亡或受伤,无数的人无家可归,失业流浪。……没有遭到轰炸破坏的许多工厂的生产能力,也都因劳动力的离散和交通运输的瘫痪等原因而大大下降。日本国内的经济开始迅速崩溃,而且没有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可见美军的一系列常规战略轰炸行动(包含空中布雷在内)对日本工业生产能力的综合破坏效果完全可以和全面核打击相提并论。
但日本恢复花了多长时间呢?实际上到1955年就基本抚平了战争创伤,日本经济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当时社会上还出现了“已经不是战后了”的流行语。次年日本的《经济白皮书》就明确写到:“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在恢复中求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后的水平发展要靠实现现代化。”由此可见战后日本的恢复期正好经历了十年。这和美国评估报告中关于遭受全面核打击的国家所需的恢复时间相吻合。
反观美国,在2008年爆发震惊世界的金融海啸后,也企图再工业化,恢复往日雄风。从奥巴马竞选总统开始,就高喊“变革”的口号,后来的特朗普、拜登总统更是大力推动美国的再工业化,但是十几年过去了,可以说是基本徒劳无功。早在2013年3月29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迈阿密港口发表演说,鼓励私人企业投资美国的基础建设,同时提升美国的本土制造能力,重拾“美国制造”。但是一阵大风刮过,奥巴马身后巨型起重机上的美国国旗被吹落,露出了中国振华重工的硕大商标,着实令人十分尴尬。可是过了8年后,类似的事情竟然再次重演。2021年11月10日拜登总统前往位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港口演讲,内容仍然是讨论基建计划,港口中的起重机也仍然用国旗遮盖,这次倒没有被风吹落。但是细心的网友却找到了两天前巴尔的摩港发布的港口图片,图片中起重机上“振华重工”的商标赫然在目。实际上这批起重机就是在两个月前才刚刚运到的。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8年多过去了,美国的港口重型机械设备仍然需要从中国进口。这就是美国再工业化的一个缩影——政客们所谓重拾“美国制造”完全就是一句空话。正如《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的作者瓦科拉夫·斯米尔在书中结尾处所说:“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通过对日本(1945年后)和美国(2008年后)再工业化结果的对比我们发现,就对国家工业能力的破坏而言,高度金融化的危害确实超过了全面核打击。因为高度金融化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系统性改造,能将发展制造业的土壤几乎完全铲除,而且这个过程也几乎是不可逆的。又因为资本是天然逐利的,而金融业的利润最高,特别是远远高于制造业(例如即使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德意志银行的利润率很快又达到了25%上下,而制造业的利润率最多却只有5%~6%左右),所以高度金融化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必然的发展方向。过去的“日不落帝国”英国衰败是如此,如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依然如此。可以说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这也是为什么当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都出现工业生产能力严重衰退的深层次原因。
由此可见,高度金融化不仅严重破坏工业生产体系,甚至危及国家生存。这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林登·拉鲁什(Lyndon La Rouche.)所评论的:“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经济便开始逐步被金融寡头所掌控,美国由此走向衰退,从一个奋发向上、不断开拓的创新型国家变为一个唯利是图的贪婪国度,人人都指望不费力气就可以发家致富,靠剪‘外国羊毛’———剥削别国为生。为此,美国不断把自己的危机转嫁于人。然而,从亚洲金融危机开始,这种金融危机的传染性越来越强,破坏力越来越大。‘外国羊’都死了,美国怎能再继续靠‘剪羊毛’为生呢?”正因如此,美国前助理财政部长保罗·罗伯特博士就曾警告称,这种不顾一切的贪婪,完全可能摧毁西方文明并殃及整个人类文明。可见高度金融化对国家和社会的综合破坏作用超过全面核打击绝非危言耸听,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