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 毫无戏说
(接上回)一代文豪刘禹锡,靠“头铁”熬走了七位皇帝(上):书生意气不可取
岭南在唐朝属于边缘蛮荒之地,山高林密,瘴气横行。连州距离京城三千多里,交通不便,文化贫弱,“头铁”的刘禹锡又该将他的一腔豪情壮志寄托在哪里呢?
被贬连州闻好友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史学界对刘禹锡到底是不是《陋室铭》的作者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不过这句话很符合刘禹锡出任连州乃至其后的被贬生涯。
刘禹锡在连州四年有余。上任之后,他体察民情,清廉守正,力行教育,为连州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从他的作品中可见一斑——《插田歌》反映了农民遭受的深重压迫;《蛮子歌》含蓄地批评了汉官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平蔡州三首》则表现出他心系国家社稷的拳拳之心。在他任上期间,连州出了第一个进士刘景。刘禹锡赋诗《赠刘景擢第》以示祝贺:
赠刘景擢第
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
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清光。
位于连州市的刘禹锡纪念馆
若干年后,刘景之子刘瞻又高中进士,后任至唐朝宰相,成为有史以来岭南籍第一个官至宰相之人。此后数百年,连州名人辈出,明代弘志年间连州知州曹镐在撰写的《旧志序》中认为连州风气之变,就是在韩愈(韩愈于贞元二十年在连州阳山县当了一年县令)和刘禹锡贬谪连州时才开始。
刘禹锡到连州时,连州出现了“罕罹呕泄之患”的疫情。刘禹锡心急如焚,向远在湖南道州的薛景和广西柳州的柳宗元请求教药方。后来,刘禹锡把自己40多年积累下来的单方,加上柳宗元、薛景寄来的单方一起编成了《传信方》一书,继续造福于连州百姓的健康。
可以说,刘禹锡犹如一束光,照亮了当时依然是蛮荒之地的连州,让这片土地沐浴到了文明与科学的曙光。
图片来自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第四季 第7集 刘禹锡:吹尽狂沙
元和十四年(819年),刘禹锡因老母去世,欲回到洛阳办理丧事。就在他行于半道之时,当年的十一月,他获悉了一条令他悲痛万分的消息:和他年龄只相差一岁,也是与他在“永贞革新”中共同进退的柳宗元因病病逝于柳州,享年四十七岁。
刘禹锡被贬连州的同时,柳宗元也被贬于柳州,两人同行,至衡阳分别,各赴任所。没想到刘禹锡再次回到故地衡阳,而故人已逝,让他不禁赋诗以纪念一生的挚友:
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图片来自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第四季 第7集 刘禹锡:吹尽狂沙
后来,刘禹锡又陆续写下了《祭柳员外文》、《重祭柳员外文》等哀悼柳宗元,并修书请求韩愈亲自为柳宗元撰写墓志铭。而使柳宗元作品的以传世的《河东先生集》,也是刘禹锡耗费半生心血为其修撰。
刘禹锡被贬连州期间,唐朝却已经历了两朝皇帝——唐宪宗李纯和唐穆宗李恒。到了长庆元年(821年),皇帝位置上坐的已经是唐敬宗李湛了。不过刘禹锡的“被贬之旅”还是一如既往,这一年冬天,他被任命为夔州(kuí,治今重庆市奉节县)刺史。
前度刘郎今又来
母亲的离世,友人的故去,让年纪已经“知天命”的刘禹锡看透了这世上的纷纷扰扰。此时的他已经不是那个表面讽刺他人“尽是刘郎去后栽”结果背地里还给老上级写信求仕的年轻人了,他真正做到了坦然心态,做一个真实生活的记录者。正如他在《浪淘沙九首·其八》中对自己说的:不要理会那些流言蜚语,千淘万漉后见到的才是真金。
浪淘沙九首·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主政夔州期间,刘禹锡将目光更多的放在湖江山水,以及当地巴人独特的民族风情上。这一期间他将巴渝地区流行的“竹枝歌”进行改编,创造出了多首“竹枝词”,其中《竹枝词二首》其一: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而巴蜀之地有多处三国蜀汉等时期的古迹遗存,刘禹锡也写了一系列如《观八阵图》、《蜀先主庙》、《巫山神女庙》等,将古物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抒发其对社会兴衰和人事代谢的思考。
长庆四年(824年)夏,刘禹锡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刘禹锡想起朝廷这几年对地方藩镇的军事行动,虽取得一定胜利,可仍然无法恢复统一局面,便借着西晋灭吴的往事来怀古喻今: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一般认为,如《陋室铭》确为刘禹锡所作,那是作于其在和州期间。不过他在和州也没呆了多长时间。敬宗宝历二年(826年)秋,刘禹锡奉召回洛阳。途经途径金陵(今南京)时,“诗豪”再次举重若轻,写出东晋到唐的沧桑巨变: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后敬宗被宦官所害,穆宗李恒次子李昂被宦官拥立,是为文宗。文宗大和元年(827)六月,刘禹锡任职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春,刘禹锡被调回朝廷任命主客郎中(礼部官职,掌管少数民族及外国宾客接待之事,从五品上),这样从他805年被贬朗州算起,已经被贬在外长达二十三年。
二十三年,没有磨平刘禹锡的棱角,他还是保持着倔强昂扬的战斗精神,不与这个恶臭的世界以妥协。这不他刚回到长安,还是要赏桃花,还是要写诗,和十四年前他被贬连州那首相对应。五十七岁的刘禹锡还是从前那个中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诗已经不是暗讽,而是锋芒直露的宣泄——现在朝堂上都是些“菜花”,还不如以前的“桃花”。坐在皇宫里的“种桃道士”都换了几拨了,而我刘禹锡啊,又再度登场啦!
图片来自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第四季 第8集 刘禹锡:前度刘郎
“为霞尚满天”的晚年
刘禹锡回到朝廷后,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到唐朝中后期持续时间将近四十年的“牛李党争”中。总体来说,刘禹锡长期在外,不属于牛李二人中的任何一党,但同时他与李德裕和牛僧孺都有联系,也按唐朝文人间的惯例,与两党多人有诗词酬唱。
不过,随着提拔他入朝的李党人士宰相裴度被排斥出朝,刘禹锡也再度出朝做官,大和五年(831), 刘禹锡离京被任命为苏州刺史。大和八年(834)七月,刘禹锡被任命汝州刺史。大和九年(835)十月,刘禹锡被任命同州刺史。
晚年的刘禹锡不免因为岁月流逝而蹉跎,然而他依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一点,在他宝历二年(826年)从和州到洛阳,途中在扬州遇到从苏州回洛阳的白居易时,从两人的酬唱中得到了体现。
由于刘禹锡常年被贬在外,因此这次相见可能是两位中晚唐的大文豪第一次见到彼此,两个已经头须花白的老翁像久别重逢的故人那样把酒言欢。酒酣之际,白居易写下《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称赞了刘禹锡“不奈何”的精神,但也惋惜道二十三年实在是“折太多”了: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然而永远在战斗,永远“头铁”的刘禹锡没有沉浸于过去的伤感,而是以一句“病树前头万木春”将目光推到了未来,赞赏后来人将会一代更比一代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后来,白居易在自己的诗集《刘白唱和集解》中称赞与其同年生人的刘禹锡道:“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也让“诗豪”成为了刘禹锡的绰号。
文宗开成元年(836年)秋,刘禹锡因患足疾,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春,刘禹锡任职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会昌二年(842年)秋,七十一岁的刘禹锡因病与世长辞。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
从开始仕途算起,刘禹锡一生经历了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七位皇帝,无论庙堂上的“种桃道士”换了多少位,刘禹锡始终不改其刚毅倔强的性格。即使是被贬在外,他也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从当地的风土人情中汲取灵感,为后人创造出宝贵的文化财富,他也是唐朝诗人中少见的一生斗志昂扬,始终乐观豪迈的诗人。学习刘禹锡,就该如他给白居易写的《酬乐天咏老见示》中那样——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全文完)
参考资料:
[1] 阎琦 邱晓 选注 / 刘禹锡 《刘禹锡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7
[2] 卢猛 地域文化与刘禹锡诗歌创作研究 湖北师范大学地域文化与文学 2020年5月27日
[3] 《清远日报》 连州市:刘禹锡 gdqy.gov.cn 2014-06-25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