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了意大利巴亚的古罗马水下遗迹(可点击链接上集、中集、下集)之后,继续应朋友邀约写了一篇关于瓦努阿图二战水下遗迹潜水活动的介绍文章,准备分成3个部分献给大家,分别是:1.当地美军基地的历史和“百万美元”潜水点(Million Dollar Point);2.驱逐舰“图克”号(USS Tucker,DD-374)以及3.最著名的豪华邮轮改装成的运输船“柯立芝总统”号(SS President Coolidge)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 “圣灵岛”的旅游地图,图中可以看到“百万美元”、“柯立芝总统”和“图克”潜点的位置 来源:Wrecks to Rainforest
“罗马不是在一天里建成的”,但是二战期间美军在“亚洲-太平洋”战区(Asiatic-Pacific Theater)的第二大基地“圣灵岛”海军前进基地(Naval Advance Base Espiritu Santo,经常被翻译为“圣埃斯皮里图”海军前进基地,不过我个人一向不太喜欢陈长且没有表达出原本含义的音译)却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里从一片荒芜中拔地而起的。这座基地因为没有直接经历过战火因此名字并没有那么耳熟能详,但是它曾经发挥过的重要作用却深远的影响了战后的方方面面。比如著名的经典百老汇音乐剧《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就是以这里做为背景的。而对于潜水员来说,如今瓦努阿图著名的潜水点“百万美元”也是对这座盛极一时的庞大基地的直观记忆之一。下边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段故事吧:
瓦努阿图军事遗迹潜水
上
从音乐剧《南太平洋》
到美国圣灵岛海军前进基地
再到“百万美元”潜水点
(Million Dollar Point)
作者:小宁
概况:
名称:Million Dollar Point
深度:15-35米
Someday you’ll see me,
Floatin’ in de sunshine,
My head stickin’ out
F’um a low-flyin’ cloud;
You’ll hear me call you,
Singin’ through de sunshine,
Sweet and clear as can be:
“Come to me,
Here am I,
Come to me!”
If you try,
You’ll find me
Where de sky meets de sea;
“Here am I,
Your special island!
Come to me, come to me!”
Bali Ha’i,
Bali Ha’i,
Bali Ha’i.
——“Bali Ha’i”,from “South Pacific”
终有一天你会看见我,
漂浮在阳光里,
我探出头
像一朵低飞的云;
你会听见我呼唤你,
光幕中传出歌声,
无比甜美清纯:
“到我这儿来,
我在这里,
到我这儿来!”
只要你尝试,
你就会找到我
在海天相接之处;
“我在这里,
你特别的岛!
到我这儿来,到我这儿来!”
巴里海,
巴里海,
巴里海。
——《巴里海》,选自音乐剧《南太平洋》
可能很多音乐剧爱好者,对于神秘海岛的印象都来自于著名百老汇音乐剧《南太平洋》吧?这部音乐剧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南太平洋战场瓜达尔卡纳尔岛(Guadalcanal Is.)战役为背景,描绘了美军中一位女军官护士和一名海军中尉,分别与当地住民相恋相爱,最终结局却一悲一喜的故事。该剧1949年在百老汇一上映就大受欢迎,跻身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列,也成为了标志着罗杰斯(Richard Rodgers)与哈默斯坦(Oscar Hammerstein II)两位宗师级人物联袂合作的永恒经典之作。
↑ 音乐剧《南太平洋》剧照 来源:Rodgers & Hammerstein
虽然在百老汇爆火,但其实当年这部伟大的音乐剧却充满了争议,无法被美国曾经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者接受。在该剧的全国巡演时,就在南部各州举步维艰,佐治亚州的议员甚至专门提出一项法案,试图阻止这部“受来自莫斯科的境外势力影响,试图威胁美国生活方式”的剧作在该州上演。然而尽管如此,该剧依然赢得了普利策戏剧奖和10项托尼奖(2008年重演再次斩获7项托尼奖),该剧曾经两次被改编为音乐剧电影,并在1958年获得了1项奥斯卡奖和3项提名。
↑ 《南太平洋》巡演的演员合影 来源:Possumpointplayers.org
事实上,这部风靡一时的音乐剧改编自军旅作家米切纳(James A. Michener)在“新赫布里底”群岛(New Hebrides,即今瓦努阿图)的“圣灵岛”海军前进基地服役时写作的著名小说集《南太平洋的传说》(Tales of the South Pacific)。因此音乐剧中的故事也被认为都是以这座基地为背景的。(顺便一提,剧中神秘岛屿“巴里海”的原型来自于瓦努阿图的奥巴岛,Ambae Is.)
根据美军“海工蜂”(Sea Bee,谐音CB,即美国海军建设营的简称)的评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圣灵岛基地是美军在整个“亚洲-太平洋战区”内仅次于珍珠港的第二大军事基地,曾经有超过50万美军官兵直接在该基地内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美军在南太平洋的战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因为这座基地强大的补给和维护能力,特别是维修当时最大型军舰的能力,很多美军战损或需要维护的舰船将不得不回到珍珠港或者澳大利亚,从而严重的影响军舰参战率。
↑ 1944年美军巡洋舰“哥伦比亚”号(USS Columbia,CL-56)正在圣灵岛基地的浮动干船坞中接受维修,可见该船坞即便在维修大型军舰时,容量也依然搓搓有余 来源:US Navy Photo2169-44
然而在战争初期,圣灵岛还只是一座处于英法两国殖民者共管之下、基本没有军事存在的偏远岛屿。直到1942年7月美军准备进攻“瓜岛”之前1个多月,才派出了美国“海工蜂”第1营第3支队、海军陆战队第4守备营的1个高炮连以及陆军第24步兵团的1个步兵连最早来到这里,经过“三班倒”日夜不停的紧急抢建,在20天内完成了1条能够起降重型轰炸机的跑道,命名为“海龟湾”机场(Turtle Bay Airfield),专门用于支持即将爆发的“瓜岛”战役。这也是美国海军圣灵岛基地最早的起始点。
↑ 二战期间与今天的“海龟湾”机场 来源:South Pacific WW2 Museum
在长达半年的“瓜岛”战役期间,由于圣灵岛是美军增援和补给“瓜岛”的最前方基地,大批美国海军的“海工蜂”们“蜂”拥而至,其中包括了海军第7、15、35、36、40建设营,再加上在本地征招的“瓦努阿图劳动兵团”(Vanuatu Labor Corps)一起,以极为惊人的速度迅速扩建圣灵岛基地。除了海军以外,美国陆军、陆军航空队、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也都参与了进来,各自在基地范围内部署自己的单位和设施。
↑ “瓦努阿图劳动兵团”的成员 来源:Research Gate
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军总共在圣灵岛基地修建了4座机场(“帕利库洛湾”、“佩科亚”、“卢根维尔”机场用于轰炸机、“海龟湾”用于战斗机);两座水上飞机基地;4座浮动干船坞(其中1座可以承纳9万吨级船舶,足够美军最大的舰船使用);海军锚地及4座大型码头和1座维修码头;5座军医院(海军4、陆军1);海军航空站、鱼雷艇基地、搜救船基地,以及鱼雷厂、氧气厂、飞机大修厂、碎珊瑚矿场等军工设施和不计其数的军营、仓库、储油罐等等设施。
↑ 航拍圣灵岛基地的停泊锚地,照片右上角可见“佩科亚”机场(第二轰炸机场) 来源:US Navy
不过在基地运营的初期,也曾经面临管理混乱的严重问题,甚至还创下了在短短两个月内先后两艘己方船只误触水雷在港内沉没的重大悲剧。这两艘倒霉的舰船便是今天当地著名的沉船潜水点“图克”号驱逐舰和由豪华邮轮改建的人员运输船“柯立芝总统”号。
↑ 圣灵岛美军基地主体部分的地图,右下处可见“柯立芝总统”号沉船的位置 来源:elgrancapitan.org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这座庞大的基地也走到了它历史的尽头,在1946年2月被最终关闭。然而在战争期间为了维持这座庞大基地的运作,美军曾经将高达900万吨装备运到岛上,如何处置如此海量的装备却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因为将这些装备运回美国的成本高昂,而国内剩余军用物资又严重过剩,即便以极低价格抛售也无人问津,还会破坏国内市场上相应商品的供求关系,所以最符合经济利益的做法便是在当地将其处置掉。
↑ 1943年拍摄的圣灵岛海军基地的码头之一 来源:US Navy
美国人的解决方案是找到了当地殖民当局的法国官员,提议将所有基础设施,比如通讯、发电、供水设备等免费赠送给当地人以表达善意;而对于车辆、服装、机械设备和工程材料等物资则以原价6%的粉碎性骨折价格出售给他们。然而由于这批物资数量极为庞大,据说即便仅按6%的价格计算也会是一笔上百万美元的支出(当时美元的价值远高于今天)。因为法国人已经得知美国人不太可能将这些物资运回本国,他们估计如果不出资购买,最终大概率美军也只能将这些物资在当地免费分发,于是当地政府果断的拒绝了提议。
美军显然对法国人拒绝了如此慷慨的提议感到不满,他们也很清楚殖民当局的小算盘。于是美国人干脆决定给法国人一点儿教训,做出了一件让人震惊掉下巴的事情来——“海工蜂”在卢根维尔机场的海岸边堆填出了一座巨大的坡道通向大海,然后将所有剩余的车辆和物资集中到这里,沿着坡道直接推入大海销毁!
↑ “海工蜂”遗留在圣灵岛基地内的一部分工程设备及车辆 来源:US Navy
在整整两天的销毁工作中,美军先用推土机把大部分物资推到海里,然后再用石头压住油门,把车辆和推土机直接开进大海,最终再由工兵爆破了坡道,以增加之后打捞这些物资的难度。在震惊的当地人眼睁睁的看着美军处置完这一切之后,从此这片水域便得到了一个新名字——“百万美元”点。
在1940年代末和50年代的最初几年,这座巨大的水下垃圾场成为了当地人和国际探险家们的宝贵资源。他们将水中的推土机打捞出来,将这些在海水中浸泡数年之久的机械修复到可以使用的状态,然后再利用他们拖动更多的车辆出水。在那几年里,许多车辆都被当地人修复后卖往澳大利亚等地。当然这些“馅饼”也并非全无代价,当地的一艘名为“丽池”号(El Retiro)的打捞拖船据说就是在这股热潮中因为船底撞到了水中的推土机而沉没在了该处。
↑ 打捞潜水员的先驱,新西兰人里斯·迪斯科比(Reece Discombe)当年曾经是在“百万美元”潜水点打捞装备盈利的“明星” 来源:La Perouse Museum & Headland
1980年代瓦努阿图独立运动期间,作为当地最大的岛屿,圣灵岛上的法语居民曾经试图从新成立的英语国家瓦努阿图中再独立出来,并建立了一个未受广泛承认的“维马拉纳共和国”(Republic of Vemerana)。但是瓦努阿图政府旋即从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借来军队登上该岛发动了“椰子战争”(Guerre de la noix de coco)。当地法国裔居民和本地岛民使用火器和弓箭抵抗了半个月之后,最终战败,从此锁定了该岛作为瓦努阿图第6个省的身份——桑马省(Sanma)。也是在这个时候,一艘近海商船“德德莱”(Dedele)号在这里沉没,成为了“百万美元”点水下众多残骸中最年轻的一员。
今天,原来的美军基地已经发展成为了桑马省省会所在的卢甘维尔(Luganville)市区,从这里出发向东南只需要10分钟左右便能到达“百万美元”点所在的海滩,如今也被称为“百万美元海滩”(Million Dollar Beach)。仅仅是在海岸边,人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遗留的车辆和船只残骸,以及不少金属制品、餐具、可口可乐瓶以及锈迹斑斑的航空发动机部件等等。
↑ “百万美元海滩”上的航空发动机残骸 来源:Pominoz
“百万美元”潜水点的面积范围很大,从海岸边延伸到位于水下15-35米深度范围内的一片大型斜坡上。无论是从海滩入水还是搭乘潜水船,潜水员通常都会从潜点东侧的“德德莱”号沉船附近或更东边开始,沿着25-30米深度由东向西穿过残骸集中的区域,然后再从大约15米左右的深度折返回来。该潜水点位于海峡当中,因此洋流较大,但是除非曾经连续降雨,否则水下能见度非常优良,也好于当地的其他潜水点。
↑ 高能见度和丰富的生物也是“百万美元”潜水点的特色之一 来源:Australia Your Way
“德德莱”号沉船本身位于几辆履带式工程车辆残骸的上方,沉船并不太大,也没有复杂的结构和上层建筑,通常只需花费几分钟大致观察一下就可以开始沿着残骸区域与沙质海底的边缘向西行进了。
↑ “德德莱”号沉船 来源:PADI
在深水一侧的车辆残骸数量庞大且都相对比较完整。在这里可以看到最多的便是美军的“斯蒂庞克”(Studebaker)US6/G-630型以及“通用”(GMC)CCKW/G-508型6轮标准战术卡车,可以分辨的就有数十辆之多。除此之外著名的威利斯(Willys)G-503吉普车在这里也非常常见。所有这些车辆都杂乱的堆叠在一起,有些甚至呈直立的古怪姿态竖在水中。
↑ 堆积如山的车辆残骸 来源:CHP Photographic
↑ 一部“威利斯”吉普车的残骸 来源:War History Online
在成堆的设备当中也可以找到许多履带式或者轮式的工程车辆、装备残骸,其中包括了推土机、挖掘机、拖拉机、叉车、蒸汽压路机等等;还有许多拖挂式的工程设备,诸如发电车、压缩机等等。许多设备和车辆层层堆叠在一起,以至于有时候很难分清楚到底哪个部件是哪一部设备上的。
↑ 一台倾倒的叉车残骸 来源:PADI
↑ 一部履带式设备的残骸 来源:Omni Reef
在深水区穿过残骸区域之后,潜水员可以来到较浅的15米左右深度,并从这里游回起点。在这里潜水员可以看到在50年代初沉没的那艘拖船“丽池”号。这艘沉船体积也不算太大,但是船体上生长了美丽的珊瑚,周围也有大量的鱼群游弋。
浅水区也有很多卡车和履带车辆的残骸,但是这里可以看到更多的小件物品,比如方向盘、轮胎、建筑材料以及可口可乐瓶等等。随着珊瑚的生长,有些物品已经嵌入到了珊瑚礁石里边。
↑ 已经融入礁石的可口可乐瓶 来源:Farflung Places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