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Behemoth,江苏南京人,2014年起开始创作,现已发表、出版近70万字。
直布罗陀的起源
(1)从石器到铁器
当直布罗陀还没有被称为“直布罗陀”时,走出非洲的猿人就已经将此地作为其栖息繁衍的家园。根据考古研究,早在数万甚至数十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就已经在此地的岩石洞穴里安家,在当时岩石周围的水相对较浅,尼安德特人可以从该地区周围的许多岩石池中获取食物。最近的证据表明,尼安德特人在直布罗陀一直生活到28000~24000年前,甚至有可能直布罗陀是尼安德特人在完全灭绝之前居住的最后一个地方。
图1. 尼安德特人在直布罗陀栖息的假想图
随着地中海沿岸文明兴起,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纷至沓来。虽然岩石及其周围地区不适合任何定居点,但腓尼基人确实在公元前950年在直布罗陀湾北端建立了定居点,希腊人将直布罗陀岩石称为赫拉克勒斯的两大支柱之一,与地中海周围的其他古代文明一样,他们把直布罗陀视为已知世界最遥远的地区,那里是地中海的尽头,也是广阔大西洋的开端,和中文里的“天涯海角”颇为类似。在一段时间里,穿越直布罗陀海峡危险水域的水手会向神灵供奉陶器和珠宝等祭品,以确保安全通行。
等到罗马人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击败了迦太基人并占据此地后,他们赋予其名称Rock Mons Calpe,根据后世学者推测,这个名字来自腓尼基语单词Kalph,意思是“挖空”,可能指的是在直布罗陀周围的石灰岩悬崖上发现的大量洞穴。
图2. 直布罗陀海岸边的洞穴群
随着罗马帝国走向衰亡,直布罗陀于公元409年被汪达尔人洗劫,之后就沦为了被遗弃的荒地。到了后来,直布罗陀又被西哥特人控制。当西哥特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陷入动乱时,有人瞅准了机会,随机趁虚而入。
(2)摩尔之峰
公元711年4月27日,一位巴巴里出身的摩尔人统帅塔里克·伊本·齐亚德(Tariq-ibn-Zayad)率领自己的部下从北非出发,穿过茫茫地中海,最终在西班牙南部的沙滩地峡登陆了。和这片沙滩相连的,是一座高达1300英尺的山峰。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摩尔人可能并不知道这里曾发生过的文明往事,但他们以此为桥头堡迅速在伊比利亚半岛站稳脚跟,并在登陆之后的几个月里凭借非凡战斗力成功的击败了信奉基督教的西班牙原住民。就在他们占领了西班牙之后,为了保护他们穿过地中海入口处宽约15英里的那道海峡的交通线,齐亚德下令在这座大山——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大岩山(Rock of Gibraltar)——西北面修建了一座能够俯瞰整个地峡的城堡。为了纪念他的赫赫武功,山峰最终被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塔里克的山峰”——Gibel Tariq,而这个词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化,最终成为了英语中的Gibraltar——直布罗陀,而这个词之后成为了这座山附近区域的统称。
图3. 2000年版5直布罗陀英镑纸币,背面图案为齐亚德与摩尔人城堡
就在齐亚德完成了对西班牙的占领的441年之后,在城堡下面形成了一个小镇,穆斯林征服者们在此地一直盘踞到1309年,当时来自卡斯蒂利亚(Castile)和阿拉贡(Aragon)的军队对拥有直布罗陀的格拉纳达酋长国(Emirate of Granada)发动了一场围攻战。经过一个月的围困,费迪南德四世(Ferdinand IV)挥师攻占直布罗陀,自此这一战略要地落入了卡斯蒂利亚人之手。费迪南德四世深知此地重要性,于是下令修建更多防御工事,包括一座要塞和一座船坞,并鼓励基督徒在那里定居。
然而西班牙人也没能高兴太久,仅仅过了6年,直布罗陀就遭到了纳斯里德摩尔人(Nasrid Moor)的围攻,不过最终得到解围,但在1333年,直布罗陀再次被穆斯林军队围困。在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一世(Alfonso XI,费迪南德四世之子)得以派遣救援部队之前,直布罗陀居民就被迫向非斯摩尔人(Moors of Fez)投降。之后抵达的救援部队试图在停战前围困直布罗陀,但并未成功。之后为了夺回直布罗陀,阿方索十一世于1349年再次试图围困该市,但突如其来的黑死病不仅结束了包括直布罗陀人在内的大量欧洲人的生命,也戏剧性的结束了第五次直布罗陀围城战。
图4. 阿方索十一世画像
此后直布罗陀一直大战小仗不断, 1410年,直布罗陀驻军起义,但在短暂围攻后被纳斯里德摩尔人击败。1436年,第二代涅布拉伯爵(2nd Count of Niebla)恩里克·佩雷兹·德·古兹曼(Enrique Pérez de Guzmán y de Castilla)率领一支卡斯蒂利亚部队围攻直布罗陀。然而,这次被后世称为“第七次直布罗陀围城战”的作战最终彻底失败,古兹曼本人在试图逃跑时溺水身亡。
穆斯林统治直布罗陀的时代终于在1462年结束,当时卡斯蒂利亚人在阿隆索·德·阿科斯(Alonso de Arcos)的指挥下对直布罗陀发动突然袭击,直布罗陀重新回到基督徒手中。1462年8月29日,最后一批摩尔人被赶出了西班牙的土地。
摩尔人被打跑了,重新翻身当家做主人的西班牙人对直布罗陀展开了一轮“再征服”。穆斯林和犹太人遭到追捕和驱逐,一切被西班牙文化中视为外来宗教元素的都被清理。不过西班牙人也懂得“拿来主义”,昔日摩尔人的城堡并未被一拆了之,就在经历了短暂的荒芜后旋即被重新重视,此后数十年历代统治者又对城堡和附近地域进行了多次加固,直到最后成为了公认的坚不可摧的要塞。然而当时的建设者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努力最终却变成了为敌人做嫁衣。
图5. 一张描绘直布罗陀全貌的荷兰地图
(3)从石榴花到红玫瑰
1466年至1467年,直布罗陀再次被围困,不过这次的交战双方都是基督徒:第一代麦地那-西多尼亚公爵(1st Duke of Medina Sidonia)胡安·阿隆索·德·古兹曼(Juan Alonso de Guzmán)试图夺取对直布罗陀的控制权,并最终取胜。
此后直布罗陀一度被西班牙王室直辖,到了1502年,伊莎贝拉女王(Queen Isabella)授予直布罗陀纹章。纹章主体图案为一座三塔城堡,城堡下有一把金钥匙。
图6. 西班牙王国时代的直布罗陀纹章
到了1506年,伊莎贝拉女王去世后,第三代麦地那-西多尼亚公爵胡安·阿方索·德·古兹曼再次围攻直布罗陀,不过这一次他没有了祖先的运气,直布罗陀仍处于西班牙王室的控制之下。
图7. 16世纪的西班牙王国疆域图
17世纪的直布罗陀水域可谓是危机四伏,肆虐地中海的巴巴里(Barbary)海盗经常袭击途经船只,甚至抓捕直布罗陀人为奴。为了打击海盗,1620年,西班牙人允许英国人在直布罗陀驻泊以打击海盗,从而拉开了“引狼入室”的第一步。
图8. 描绘巴巴里海盗展开劫掠的油画
到了1700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Charles II,也是整个哈布斯堡王朝中最后一个西班牙国王)“龙驭上宾”,而在他的身后,并没有什么子嗣,也没有指定下什么继承人,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面对这样的一个宝座,周围的野心家们可就纷纷蠢蠢欲动了。而其中,宣称自己有权继承西班牙王位最积极的,一个是来自波旁王朝的菲利普五世王子,他是赫赫有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一个孙子,而另外一个,则是同样属于哈布斯堡王室血统的来自奥地利的卡尔大公(Archduke Charles),后者自恃拥有来自奥地利、英格兰、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支援,对王位可谓势在必得。就这样,轰轰烈烈的“西班牙王位战争”于1702年正式拉开序幕了。
很显然,这两位站在前台赤膊上阵争夺王位的只不过是台面上能看得见的,真正操盘的则是站在他们身后的各个欧洲强国,到头来这场战争不过是各大势力又一次对欧洲势力范围的争夺。就在这当中,直布罗陀的命运又一次发生了改变。
1704年,为了控制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入口,防止法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和大西洋舰队会合,由英国海军中将乔治·鲁克(George Rooke)爵士率领的英荷联合舰队对直布罗陀发起进攻。此前他曾经试图占领巴塞罗那和土伦,但均告失败,之后他又对可能的进攻点进行了一番筛选,由于卡迪兹防御严密,因此他将目标定为直布罗陀。在他看来,进攻直布罗陀有三个原因:
1.直布罗陀防御薄弱。
2.直布罗陀扼守地中海,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3.攻下直布罗陀将鼓励来自西班牙南部的西班牙人宣布支持哈布斯堡大公卡尔。
7月31日,英荷联合舰队进入直布罗陀湾,到了下午3点,1800名英国和荷兰海军陆战队员在荷兰王子黑森(Dutch Prince Hesse)率领下在地峡登陆,直布罗陀被与西班牙本土分割包围,但直布罗陀的西班牙总督迭戈·德·萨利纳斯(Diego de Salinas)拒绝投降。随后几天,英荷联合舰队对该镇进行了大规模岸轰,尤其是在8月3日上午,在5-6小时内英荷联合舰队向该镇发射了1500发炮弹,同时陆战队又在南部登陆,经过4天的战斗,到了8月4日上午,西班牙总督眼见大势已去遂宣布投降。
图9. 描绘英荷陆战队在直布罗陀登陆的油画
图10. 描绘萨利纳斯总督撤离直布罗陀的油画
黑森王子在以“西班牙国王查理三世”(Charles III of Spain)的名义占领了直布罗陀后,对当地原住民展开了大规模驱逐行动,除了大约50个家庭外,直布罗陀几乎所有人口都离开了该镇,定居在附近的阿尔赫西拉斯、洛斯巴里奥斯和圣罗克小教堂周围。
图11. 英国方面描绘直布罗陀原住民被驱逐的讽刺漫画
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到了1713年7月13日,交战双方终于握手言和,签署了著名的《乌得勒支条约》(Treaty of Utrecht)。在这一条约中,直布罗陀被正式从西班牙的领土上被割让给了英国。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西班牙人已经放弃了重新夺回直布罗陀的努力,只不过,他们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力,而英国人也远非摩尔人那样容易对付。但是,非常坑爹的一点是,在这份条约的文本当中,并没有包含有标注这些区域的完整地图,这样一来,双方为了争取对自己有利的解释纷纷自说自话,给事后无数的争议埋下了祸根。
大炮与嘴炮的交锋
(1)厉兵秣马
其实,就在1704年英国人拿下了直布罗陀之后,西班牙人为了夺回直布罗陀就已经先后发起了3次进攻。1704年的第一次进攻只持续了大约6个月,而第二次从1725年开始,足足持续了大约2年。看上去,这2年的时间实在是有些漫长,英国人能坚持下来,也确实是勇气可嘉。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围困了2年也没打下来,尽管英国海军占据着绝对的制海权,对战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打出这样的结果也确实让人对西班牙人的战斗力颇有微词了。这次围困失败后,西班牙人选择了偃旗息鼓。在此期间,英国人通过一系列条约协议,进一步确立了对直布罗陀的占领:1721年的《塞维利亚条约》(Treaty of Seville)、1748年的《亚琛条约》(Treaty of Aix-la-Chaplle )、以及1763年的《巴黎条约》(Treaty of Paris)。
考虑到直布罗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加上对面的西班牙人一直虎视眈眈,因此英国对其防御进行了多轮加强。早在1704年英国占领岩石后,他们就重新命名了西班牙人的防御阵地并增加了武器配置。而在1727年围攻结束后,要塞工事尤其是北部炮台群受损严重,战后早期英军使用一些粗略凿刻出的大小不均的白色石灰石块混合灰色砂浆进行了填补,后来随着石材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构筑用石材变成了相同大小和尺寸的矩形石块,这样构造出的工事宛如现代的砖石结构墙体,较以往的工事抗打击能力更强。
1772年,作为皇家工程兵部队(Royal Engineer)前身的英国工程建筑部队(Artificer Corps)成立,这支“兵商一体”的部队不仅擅长作战也擅长防御工程的建设。而早在1770年,直布罗陀总工程师威廉·格林(William Green)上校就建议进一步修改防御工事,尤其是将防御重点从正对地峡的北部转向海边。根据他的建议,防线将得到加强,并配置榴弹炮和臼炮以摧毁进攻船只以抵御登陆,同时将建造一系列要塞以优化火力,此外还将为守军建造带防护的弹药库和营房。
图12. 主持直布罗陀要塞扩建升级的威廉·格林
虽然格林的要塞设计在当时堪称固若金汤,但由于种种原因,工程进展缓慢,而敌人也已经没有耐心等他们完工了。
图13. 描绘建造中的直布罗陀要塞工事的油画,远处为摩洛哥海岸线
(2)大围攻与大革命
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英国将大量兵力投入北美战场,这让与美国结盟的法国和西班牙方面看到了收复直布罗陀的希望。他们计划是首先占领直布罗陀,然后入侵英国本土,1779年6月24日,也就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生日当天,法西联军开始对直布罗陀要塞发起围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围攻”(Great Siege)。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