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扁“恶汉”:德国第6伞兵团圣基梅恩村战记(下)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痛扁“恶汉”:德国第6伞兵团圣基梅恩村战记(下)

圣基梅恩村以南,三辆德国坦克已经做好和伞兵协同进攻的准备,乌利希的人则等待着前进的信号。以他先前的打算,他把手下主攻的二十来人分成三组,分别跟随三辆坦克前进,这样坦克可以为伞兵提供庇护。让乌利希恼火的是坦克指挥官拒绝了这个策略,理由是周边的地形对坦克非常不利,很容易遭到美军反坦克武器的攻击。如果他要想得到装甲支援必须让伞兵冲在坦克前面,这样才会对美军的士气产生打击。无论如何乌利希都没有选择,只有率领他的部队英勇向前。

■ 1944年夏季西线战场的四号坦克,曾经风光无限的德国战车在盟军的空中优势压迫下也不得不把自己伪装得严严实实。不过千万不要对这些恐怖的杀人武器掉以轻心,只要机会合适它们就会创造出惊人的战绩。

7月23日清晨7时刚过,德国伞兵离开了他们的战壕。8时,乌利希发起了进攻,打击的目标是美军第358团第1营右翼阵地,这里距离第1营战地指挥所很近。“帝国”师许诺的三辆坦克在当天早上如约到来,在协同乌利希前进的时候很快就有两辆不能发挥作用。一辆发生机械故障落在了后面,还有一辆不慎撞到一户农家庭院,倒塌的房屋让其动弹不得,因此只剩下最后一辆坦克可以给伞兵提供零星的火力支援。伞兵的攻势很快被美军炮兵和坦克暂时阻断,但美军的炮火支援在这时偏偏出现纰漏。前哨观察员发现在没有飞机从空中观测引导的情况下炮兵火力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很多炮弹都从德军头顶上飞过去;发回调整弹道的数据以后炮弹又落到了美军自己的阵地上,炸得358团的士兵们纷纷蜷缩在散兵坑里。德国伞兵们趁机尽量向前移动靠近美军阵地。

乌利希根本就没有心思关心这些炮弹是来自哪方的,他只知道机会就在眼前。同四号坦克车长简单沟通以后,他带领这一小队伞兵发动了总攻。在德国坦克和玩命的伞兵面前,美军第1营的防线突然间崩溃。根据美军后来的战斗报告,那天早上德国人一共发动了三次进攻。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发生在7时和8时(当时美国和德国采取不同的时区计时标准,所以时间上有差异) ,其中第二次进攻的区域是第358团第1和第2营的结合部,美军遏制住了这两次攻击。第三次进攻从第1营的正面而来,摧毁了该营营部。一些幸存者报告说只有很少人开枪还击,大部分人都惊慌失措地夺路而逃,跑向紧挨河边的阵地。之后有一发重磅炮弹正好落到那片阵地上,造成了惨重伤亡。

■ 准备发起进攻的第6伞兵团士兵,中间拿手榴弹那位正在分配任务。

克诺夫少校见证了美军在圣基梅恩村外抵抗的崩溃,当时他离第1营营部只有30米远,正在指挥弹药补给的运输工作。他看见第1营营长西格中校(Seeger)命令部下停止射击,然后一大群美国士兵开始举起双手向德军方向走去。克诺夫不想成为俘虏,大声召唤他的人向河边跑去。乌利希军士长布置的两挺机枪此时开始发威,它们对后撤的美军造成了毁灭性的杀伤效果。有些人试图穿越这道火网,但结果都是非死即伤,克诺夫少校本人也中弹,伤势严重。后来就没人再敢进行类似的尝试了。顺便提到一点,色维斯河沿岸的美军第358团其他部队竟然直到战斗结束以后才知道第1营被歼灭,不明虚实的他们后来也选择了按兵不动。

乌利希将MG42机枪的作用毫无保留地发挥出来,换句话说他是将它们安排在一个既安全又隐秘的位置,让这些缺乏战斗经验的士兵把自己的潜力完全地发挥了出来。另一方面,美国人则被诸多不利因素所困扰。进入圣基梅恩村之前,第358团就在诺曼底地区灌木树篱的战斗中严重减员,大量“菜鸟”级别的补充人员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残酷的战场。因此当他们面对的是经验丰富、技战术老到的德国伞兵,并且还有坦克配合进攻时,很多人根本不知所措。昏了头的营长西格中校一叫停火投降他们也就稀里糊涂照办了,而根本没注意到面前德军的规模。美国人竟然看不出德军只是一支小分队在发动进攻,乌利希对此深表惊讶。伞兵们也被自己的战绩所震惊。有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德国人有些低估这样一个事实--久经沙场的伞兵和装甲部队协同作战对敌方具有巨大的心理震撼力,加上位置极佳的机枪封锁,而且对方又是一支战斗力和意志力都不够坚强的美国部队,这样的结局其实是合理的。实际上最重要的一点是,德军军士长扬长避短,将自己掌握的弱小力量进行最优化配置,因而发挥出了超乎想象的作用。

发生在“色维斯岛”的故事没有随着美国人的举手投降而终结,也许这才是战争和一般事情不同寻常的地方。就在这批美军投降以后,这处战场上又出现了特别的一幕。

■ 被德国伞兵俘虏的美国士兵。与狂暴的东线相比,西线交战的双方大多数时候都能更为人道地对待俘虏。

·····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