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4. 太平洋坦克战(31):骑兵部队新玩具——九二式重装甲车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1294. 太平洋坦克战(31):骑兵部队新玩具——九二式重装甲车

1918年在一战结束前,因为坦克这种新型兵器的耀眼表现,日本就从盟友英国那边订购了Mk.IV雌性坦克,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1920年,日本陆军又从进口了法国雷诺FT-17坦克和英国的AWA赛犬坦克。这些装备到货后,陆军成立了专门机构用于研究坦克装备和相关战术。

图1. 日本陆军早期建立战车部队时装备的AWA赛犬坦克

坦克的出现严重挑战了曾经的战场之花——陆军的骑兵部队,日俄战争期间双方的骑兵部队在机关枪等新兵器的助力下,取得了不俗表现,但面对一战的大规模堑壕战来说,骑兵的作用大受压制,汽车和坦克的出现既具备了高度机动性,又拥有装甲防护和强劲火力,因此早在1920年,日本陆军就在骑兵部队中设置了汽车研究班,开始接收法国“雷诺”FT战车、英国“奥斯汀”装甲车以及一些超轻型战车,拉开了陆军骑兵装甲机械化改造的序幕。但骑兵部队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21年受日本军缩的影响,这些装甲车队没有被正式纳入骑兵部队的编制中,之后根据骑兵科的期望,开始研发骑兵专用装甲车辆。

图2. 骑兵部队改造初期的简易“雷诺”装甲汽车

1925年5月1日,在著名的宇垣裁军案中,日本陆军裁撤了4个常设师团,同时在福冈久留米设立了“第一战车队”,在千叶的陆军步兵学校设立了“步兵学校战车队”,骑兵部队则被无情地裁撤了6000匹战马。

面对这种形势,日军骑兵部队更加大力推行骑兵的机械化,经过对进口自欧美的装甲汽车、超轻型坦克的研究和测试,骑兵部队认为还是卡登-洛伊德超轻型装甲车最为合适。这是因为当时骑兵部队的一大作用仍然是保持战场侦查能力,那么就需要足够的越野能力,履带式装甲车辆才能满足,而为了保持足够的机动性,这种装甲车又不能过于沉重。

图3. 日本骑兵部队,由于在日俄战争中有不俗的表现,骑兵部队在陆军仍然有一定的话语权

图4. 日军购入并使用的英制卡登·罗伊德超轻型坦克,在1930年代的欧洲也较为流行,照片中的该车侧面绘有海军旗,可能是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战车队的装备

图5. 英国陆军装备的维克斯-卡登-洛伊德Mk.VI型超轻型坦克(早期型)

图6. 泰国陆军在阅兵式上展示的一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很可能仅用于展示和表演

1929年,陆军技术本部在骑兵部队要求下开始了研制国产履带式装甲车辆的工作,1931年2月,陆军方面联系石川岛汽车制造所(即现在的五十铃汽车,也是日本最早期的装甲车的设计制造单位)开始试制,1932年3月原型车制造完工,内部代号“スミダTB型九二式轻战车”。试制车被送到骑兵部队进行测试,并根据反馈建议进行了若干修改,修改后骑兵部队表示满意。

但是,对于这种车辆如何命名,骑兵部队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因为“战车”这种装备归步兵管,因此骑兵部队坚持称这种新型履带式战车为“装甲车”,由于和骑兵装备的汽车和装甲汽车相比,这种装备堪称“重型”,最终陆军为其定名为“九二式重装甲车”。这样的例子在其他国家也不少见,例如在法国,骑兵的坦克也被称为“装甲车(Automitrailleuse)”,步兵则称为“坦克(Char)”;在美国骑兵的坦克被称为“作战车辆(Combat Car)”,而不是“坦克(Tank)”。

九二式重装甲车全长3.94米,宽1.63米,高1.87米,战斗全重3.5吨,为了减轻重量,该车部分采用了焊接技术,并以铆钉加固。不过也为了减重,该车的装甲防护只有6毫米。车内共可容纳3名乘员,车体前部左边为驾驶员,右边为车体机枪手,炮塔内为车长兼机枪手。

九二重装采用当时常见的发动机后置,动力传动装置前置的布置,发动机采用美国坦克上装备的富兰克林风冷6缸汽油机,功率67马力,最初发动机从美国进口,后来石川岛公司获得生产许可,直接在日本生产,排气管布置在发动机舱左侧。

悬挂系统进行了多轮修改,初期型采用4对负重轮形成两个两树节,3对托带轮;中期型(也称前期型)为6对负重轮形成3个两树节,3对托带轮;后期型为4对负重轮,2对托带轮;负重轮均为两两一组采用钢板弹簧悬挂,该车最大速度40公里/小时,机动性远好于当时主力的八九式中战车。

图7. 九二式重装甲车原型车(初期型),采用两对两树节对称设计,共4个小型带橡胶的负重轮,有点类似参考原型卡登-洛伊德超轻型战车或后来的九五式轻战车的负重系统

图8. 九二式重装甲车(前期型)的三视图,此处仍使用两挺6.5毫米机枪的弱火力

图9. 一辆前期型的九二式重装甲车,侧面绘有“爱国6”

图10. 九二式重装甲车“爱国4”、“静冈”‍‍‍‍‍号,为是6对小负重轮和3对拖带轮的前期型

图11. 九二式重型装甲车前期生产型,侧面可以看到“爱国四(静冈)”的字样

图12. 模型CG:九二式重装甲车“爱国4(静冈)”号,注意与上一张历史照片相比较,这里变成了采用4对大负重轮和2对拖带轮,车体携带13.2毫米重型机关枪的后期型

图13. 九二式重装甲车后期型,采用了大型负重轮

武器装备上,最初该型车装备的是两挺九一式6.5毫米轻机枪,但威力明显不足,后期型将车体前部机枪升级为1挺13.2毫米机枪,极大地提高了威力,然而又存在射速过慢,备弹也不足的缺点。

不过,九二式重装甲车最大的问题还是防护不足,另外由于焊接工艺水平不高,甚至发生过在剧烈颠簸情况下焊接部分开裂的报告,再就是悬挂系统也比较原始。

九二重装于1933年开始量产,至1939年停产时一共生产了167辆,主要装备对象是骑兵部队和部分轻装甲车中队。另外,该车的制造中手工制作的比例很高,成本却只有八九式中战车的三分之一。由于武器不足,也出现了多种混装武器的车辆,还有改用柴油机的。

伴随着新装备的投产和列装,日军在骑兵部队中也进行了调整。1931年秋季发生的“九一八”事变的直接后果就是张学良的东北军退入关内,从此失去根基四处漂泊,而东北老家在关东军的扶持下建立了以溥仪为傀儡的伪满洲国。为了让伪满也像模像样,关东军让其拥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九一八”事变时来不及逃离的原东北军将领,当然就任伪满骑兵第1旅旅长的马占山对日本主导的伪满洲国不满,便在1932年3月1日以“巡视部队”的名义从齐齐哈尔的司令部消失,在黑龙江各地展开对日游击战。

1932年4月,关东军决定讨伐马占山,将步兵第8、第10师团送往当地,6月,骑兵第1旅团也接到了出击命令。新装备九二式重装甲车刚刚小批量投产,在骑兵总监柳川平助中将的推动下,给骑兵第1旅团临时拼凑起一个汽车班,装备九二式重装甲车7辆(一说仅3辆),自动货车15台和卡登-洛伊德MK.IV超轻型战车1辆,此举被认为是陆军骑兵部队机械化的开始。

在“讨伐”作战中,骑兵部队对九二式重装甲车的评价很高。由于连续强行军,骑马部队因疲劳而倒下或掉了马蹄铁,但重装甲车只要做好整备和燃料补给就可以长期行驶。但是,此次“讨伐”没有发生战斗,更没有找到马占山,但以此为契机,前线部队的高度评价推动了九二式重装甲车的加速配备。

图14. 九二式重装甲车前期型,原始装备包括两挺6.6毫米九一式轻机枪,其中一挺安装在车体上,参与了1932年“讨伐”马占山的作战

图15. 伴随一辆八九式中战车并排行驶的一辆九二重装,拍摄时间地点不明

图16. 九二式重装甲(后期型),车体后部上有一名日军站着在操作高射机枪,这相当于第3件主要武器

1933年,骑兵第1旅团和第4旅团合并为战时编成单位——骑兵集团,隶属于骑兵第1旅团的临时汽车班也改名为集团装甲车队,此时的集团装甲车队下辖两个装甲车中队和一个材料厂,共装备9辆九二式重装甲车。

1933年2月末,关东军制定了攻占热河省会承德的热河作战计划,但热河省内没有铁路网,道路情况也不好,因此汽车的移动、战斗被予以重视。为此,特意在日军步兵第8师团内组成了日军的第一支汽车化步兵部队——川原挺进队,并编入由百武俊吉大尉指挥的临时派遣第一战车队,包括5辆八九式中战车和2辆九二式重装甲车(编成第4小队)。但在通往战场的道路上,机动性能不佳的八九式中战车纷纷掉队,而九二式重装甲车却因为较为轻便而维持了较好的机动性。

3月1日至2日,日军首次实施战车夜间攻击(一辆战车、两辆装甲车)。第二天即2日到3日,除了2辆装甲车(1辆是第17连队所属车)外,日军以轿车和1辆卡车的微弱战斗力,追击撤退中的中方炮兵第101团第1营长达140公里,以日本方面的2名受伤(百武大尉和1名士兵)为交换造成中方500名的伤亡(日方记录)。并且,担任面向最终目标承德的先锋,于3月4日使之陷落。在这场战斗中,九二式重装甲车的机动性也得到了发挥,追击距离在3天内为280公里,是步兵部队3-4倍的速度。

图17、18. 1933年2月热河作战期间的临时派遣第一战车队,照片中出现了两辆九二式千代田装甲汽车和一辆九二式重装甲车

图19. 重武装化的九二式重装甲车前期型,车体上改用13.2毫米重机枪。装备步兵第8师团临时派遣第一战车队,参加了1933年3月的热河战斗

1934年3月17日,日军组成了第一支真正的机械化混成部队——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其中战车队的第2中队配备九二式重装甲车,师团搜索队的重装甲车中队也配备九二重装,独立混成第1旅团入关参加了实战,但日军评价似乎不高。1936年发生的“二·二六”事件中,九二式重装甲车与八九式中战车及海军的维克斯装甲汽车一起出动了以威慑叛军。

图20. 1936年226事变中的九二式重装甲车队,注意车体已经换装1挺13.2毫米机枪的九二式重装甲车,与原型车相比明显可以看到车体武装厚重了许多

图21.226事变中的九二式重装甲车队

图22. 估计是226事变中参与平叛的九二式重装甲车(前期型车体),车体侧面似乎绘有“爱国28”的字样

图23.装备两挺机枪的九二式重装甲车前期型,带有“爱国11”、“天津”字样,从车体前方插着的太阳旗判断可能拍摄于226平叛期间

图24. 同时插着海军旗和日章旗的两辆九二式重装甲车,前一辆是“爱国第五号”,可能拍摄于226事变期间‍‍‍‍‍‍‍‍‍‍‍‍‍‍‍‍‍

图25、26. 226兵变后日本陆军出动九二式重装甲车参与平叛时的照片,下面还有类似位置的现代道路街景照片

1934年之后,各甲种师团下属的骑兵部队都曾配了一个由7-12辆该型车组成的装甲车中队,以增强骑兵部队的机械化能力。1939年的诺门坎冲突中,日军的装甲车中队在与苏军坦克交手时由于防护力低下而战果不佳。

1936年,日军在骑兵部队中增设了速射炮队和无线通讯队,并在习志野陆军骑兵学校开设了装甲汽车人员的培训课程,此时的日本机械化骑兵已经开始走向了规模化。

随着日本国产的九五式轻战车的出现,1937年开始日本骑兵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换装”,骑兵旅团装甲车队内的九二式重装甲车多被九五式轻战车替换,部队名字也改为中队级别的旅团战车队。

随着中日战争的全面的爆发,日本陆军经费大幅度增加,日本陆军一年内增设了十六个师团,同时增设的还有师团搜索队,师团搜索队的职责就是原来日军各师团骑兵联队和骑兵大队的职责,1938年增设了七个警备师团中的警备师团搜索队均是由之前各师团的骑兵联队改编而成的。此时期的警备师团搜索队的编制下辖一个骑马中队和一个装甲车中队,装甲车中队包括五辆九二式重装甲车和两个小队的乘车骑兵,此外还有九四式轻装甲车代替九二式重装甲车的装甲车中队。

图27. 伴随日本步兵一起行军的九四式轻装甲车,这些履带式轻装甲车一般被装备给独立的轻装甲车中队或者师团搜索队(由原骑兵联队改编),经历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前两年后,许多独立轻装甲车中队又陆续被合并提升为新的战车联队

图28、29. 第15师团步兵团装甲车队的九二式重装甲车队(后期型),1941年,南京

图30. 九二式重装甲车后期型,1942年4月关东军装备。后期型的改进包括新的传动系统、新的观察孔和视线缝隙,及换用新炮塔机枪——7.7毫米(0.3英寸)九六式机枪

九二式重装甲车(Jyu Sokosha)规格

尺寸:3.95 x 1.63 x 1.92米(12.95x5.35x6.3英尺)

总重量:3.5吨

武器:13.2毫米(0.52英寸)九二式重机枪1挺

6.6毫米(0.25英寸)九一式机枪1挺

装甲:6至12毫米(0.24-0.47英寸)

全体乘员:3(指挥官/炮手、驾驶员、船体炮手)

推动力:三菱/石川岛6缸直列发动机,45马力(34千瓦)

速度:40公里/小时(25英里/小时)

范围(公路/越野):200公里(120英里)

总产量:167

图31、32. 九二式重装甲车“爱国12”、“片仓”号(前期型)

图33. 模型彩绘:九二式重装甲车(前期型)

图34. 模型彩绘:九二式重装甲车(后期型),这个场景显然是在侵华战场上‍

图35. CG作品:九二式重装甲车(后期型)

图36. 一辆使用前期型车体的九二式重装甲车

图37. 两辆演习中的九二式重装甲车(前期型)‍‍‍‍

图38. 可能是战斗演习中的一辆九二式重装甲车‍‍‍‍

图39. 影视作品,可能是《南京,南京》中出现的两辆日军装甲车,前面的原型似乎是陆军九三式装甲车(海军九二式装甲车),后面的原型似乎就是九二式重装甲车‍

图40. 模型作品:九二式重装甲车(后期型)

图41. 模型作品:九二重装后期型,炮塔装载6.5毫米机枪,车体装载13毫米重机关枪

图42. 模型作品:九四式轻装甲车和九二式重装甲车,这里可以看出来九二重装还是比九四轻装要高大一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