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依然是大家的老朋友UO尼克,一位坚持科普多年,责任心强,注重细节的超强大佬!继之前的地中海空战和海峡空战以后,今天他给大家带来关于另一个冷门话题的科普:二战后期的缅甸空战。之前的地中海空战系列和海峡空战的重制版的链接如下:
【地中海空战】(重制版) 二战德军单发战斗机部队与盟军战斗机部队在地中海上空的对决(下)
【地中海空战】(重制版) 二战德军单发战斗机部队与盟军战斗机部队在地中海上空的对决(上)
两个联队制霸西欧天空!德军战斗机部队的巅峰时刻:41到42年期间的海峡空战(重制版)
作为整个二战期间最边缘化、重要性最低的一个战场,缅甸战场是一个几乎被完全遗忘了的战场,人们对二战后期发生在这个战场的空战更是知之甚少,而缅甸空战的知名度甚至比缅甸战场的一系列地面战役还要低(甚至可以说整个中印缅战区的空战知名度都很低,提到二战期间中印缅上空的空中行动,大部分对二战有一定了解的军迷能想到的恐怕只有“驼峰航线”和前期的“飞虎队”了),但是,缅甸空战的规模和惨烈程度整个亚洲战场上是仅次于太平洋战区的空战的,而战争后期双方的战斗机部队在缅甸上空的对决也是很精彩的,所以,在这里有必要给大家系统性地科普一下战争后期日军战斗机部队与盟军战斗机部队的空战情况,也算是多少填补一下国内对这个领域研究的一个空白。正文开始前,首先需要向大家声明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本文涉及的时间段只包括1943年7月到终战这段时期,不包括43年下半年之前发生在缅甸战场上的一系列空战,想要了解43年下半年之前发生在缅甸空战详情的朋友们可以去关注一下“Sky Captain”这个公众号(号主本人就是国内军圈研究二战亚太战场的大佬,水平非常高,他早年间曾经创作并发布过“缅甸空战”系列,这个系列详细描述了1941年12月到1943年6月期间发生在缅甸上空的每一场空战的情况,质量相当高)。
第二,本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是《Bloody Shambles》(血腥屠场)的第三卷“Air War for Burma: The Allied Air Forces Fight Back in South-East Asia 1942-1945”(缅甸空战:1942年到1945年期间盟国空军在东南亚的反击)。本书由著名历史学家、研究二战空战的泰斗级大佬Christopher Shores所著,堪称全世界研究中期和后期的缅甸空战的最权威、最客观的一本著作了,这本书详细地描述了1942年6月到终战期间在缅甸上空发生过的每一场空战并且引用了参战各方各自的作战日志里的内容进行交叉比对和仔细考证,严格遵循了自情自报的基本原则,而不是一味采信某一方的“大本营战报”。
第三,笔者下面将要列举的这些数据都是从这本书里提及的二战后期日军战斗机部队与盟军战斗机部队在缅甸上空进行过的每一场空战中能够完全确认或者基本确认损失于对方战斗机之手的飞机数量加总而成(其中包括己方战报里出现的具体损失原因不明但可以通过交叉对比敌方的作战日志从而能够基本确认损失于敌方战斗机之手的飞机在内),换句话说,这些数据都是鄙人一架一架数出来的,这项工程十分巨大,创作十分不易,因此还希望各位看官能够多多点赞、转发和支持。
第四,鄙人引用的所有数据只包括双方战斗机在空战中被相互击落除籍的战斗机数量(也就是全损的数量),不包括双方在非作战期间的损失、双方在作战期间因为非敌对原因(比如天气恶劣、操作失误或者发动机故障等等)造成的损失、双方因为空袭而毁在地面上的飞机、双方在空战中被对手方的其他类型飞机(例如轰炸机、战斗轰炸机、侦察机和运输机等等)的自卫火力击落的飞机、被敌方地面火力(比如高炮)击落的飞机、被敌方缴获的飞机、自毁的飞机、地面上毁于敌方炮火的飞机、在空战中被击伤迫降但最终没有被除籍的飞机数量,同样也不包括双方在空战中击落的轰炸机、侦察机、联络机、运输机、鱼雷机、水上飞机和战斗轰炸机的数量。所以,文中出现的所有数据不仅大大低于包括非战斗损失在内的总损失数量,同时也显著低于实际的战损数量和空战损失数量。
第五,缅甸空战后期英军的“飓风”曾经大量装备于侦察机单位和战斗轰炸机单位,本文出现的所有数据均不包括装备飓风的英军侦察机单位和战斗轰炸机单位在空战中被日军战斗机击落的数量,也不包括这些单位在空战中给日军战斗机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文中也不会提及311战斗轰炸机部队装备的那些A-36攻击机(也就是P-51的对地攻击型)的损失。所以,文中给出的飓风和P-51的空战损失数据都要显著低于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梅本弘在自己的著作中所给出的这两种飞机的空战损失数据。
第六,由于笔者严格遵守了自情自报的原则,因此文中出现的所有数据都是来自双方自己统计的战损,比双方上报的在战斗中击落对方的战斗机的数量要少得多。
第七,英军战斗机的空战损失数据不仅仅包括地中海当地的RAF(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单位的损失,同样也包括当地的其他英联邦空军的战斗机单位和RNFAA(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单位的损失。
先说说43年下半年缅甸地区的盟军和日军战斗机部队的空战情况。整个43年下半年期间,缅甸当地盟军的各型飞机里跟一式战“隼”二型交换比最好看的是P-40N,43年下半年陆航的P40N在缅甸面对“隼”愣是刷出了14:3的压倒性交换比。由于当地装备P-40N的陆航战斗机单位普遍都有一定的实战经验了,因此他们面对日机采取了“一击脱离”的战术,尽量避免与日机在低空缠斗,最大强度发挥自己的火力优势和速度优势,所以,打出这样的交换比并不是偶然的。而刚到缅甸不久的英军喷火5则在空战中击毁了两架隼,自损3架;飓风则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已经完全落伍了,在空战中被日军战斗机击落了至少8架,却连一架日军战斗机都没打下来;P-51A的处子秀表现十分糟糕,311战斗轰炸机大队530战斗机中队的那帮刚刚从战轰飞行员转型为战斗机飞行员的家伙们并没有什么空战经验,一上来就跟日机在低空绕圈,结果只击落了两架日军战斗机(而且,这两架还都不是隼,一架是二式战“钟馗”,另一架是二式复战“屠龙”),自损7架;在太平洋战区大放异彩的P-38当时刚到缅甸不久也没什么表现,反而被隼击落了两架;另外,英军的P36击落了一架隼,自身无损失。总体来说,43年下半年缅甸地区的JAAF(日本陆军航空兵的简称)战斗机部队在空战中面对盟军战斗机部队打了个23:19的优势交换比,平均每损失一架战斗机能换1.2架盟军战斗机(相比之下,同期日军战斗机部队在缅甸上空面对美军的B-24四发重型轰炸机时只能做到一换一,可见由于飓风拖后腿的缘故,盟军战斗机部队打出来的交换比甚至还不如装备B-24的美军重轰部队),这与当时日本陆海军的其他战斗机部队在太平洋战区(PTO战区)的空战中所面临的窘境形成了鲜明对比(要知道海军的那些装备零战的单位可以称得上是整个PTO战区最精锐的日军战斗机部队了,但即便是零战队也无法打出好的交换比:如果不算双方的轰炸机、鱼雷机和侦察机的损失的话,在43年8月到44年2月期间海军在所罗门空战中损失了401架零战,同期对面的美军陆海航损失的战斗机数量只有200左右,双方交换比为2比1),但是,日军打出来的优势交换比是建立在整个CBI战区(中缅印战区)是整个二战期间盟军这边装备最差、资源分配顺序垫底、装备更新和补充优先度最低的战区的基础之上,CBI战区的盟军战斗机部队装备到底有多差呢?我们只需要看看以下这几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就知道了:
1.、直到43年底和44年初,缅甸地区的英军战斗机部队依然大量装备飓风2,这种战斗机早在41年底的时候就已经基本从西线战场的RAF战斗机指挥部下辖的那些战斗机中队里消失了,43年初的时候又从地中海战区的英军战斗机单位里消失了,但是,CBI战区里的不少英军战斗机中队直到英帕尔战役期间依然在开飓风;
2、CBI战区的英军战斗机单位直到43年9月底才收到第一架喷火5(当时喷火5在西线马上就要被淘汰掉了,而地中海战区的那些原本装备喷火5的单位大部分也都开始换装喷火9和喷火8了),而第一架喷火8到达缅甸的时候也已经是43年年底了;
上图:第311战斗轰炸机大队下辖的第530战斗机中队的一架P-51A。
3、在西线和地中海战区被当作侦察机来使用的P-51A居然在CBI战区被当作高级货并扮演了战斗机的角色,而且,更离谱的是当时装备P-51A的陆航第530战斗机中队在此之前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战斗机中队,而是一个战斗轰炸机中队;
4、43年底到44年初CBI战区的美国陆航的主战装备依然是P-40N。
上图:43年下半年缅甸上空的MVP------P-40N战斗机。
相比之下,日军对CBI战区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盟军,就连飞行第64战队和飞行第50战队这样的老牌精锐都被拉过来和盟军对线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JAAF的战斗机部队能打出优势的交换比也就不奇怪了。
上图:一架来自飞行第33战队第二中队的一式战“隼”二型。
接下来让我们把时间线推进到44年上半年。和之前的43年下半年相比,这段时期缅甸当地的JAAF战斗机部队和对面盟军战斗机部队的空战交换比可谓是断崖式下滑:美军的P-51A在空战中成功击落了11架隼和6架钟馗,自损4机;美军的P-38在空战中击落了15架隼和1架钟馗,自损4机;美军的P-40N在空战中击落了一架隼,自损0架;英军的喷火8在空战中击落了14架隼,自损6机,其中44年第二季度喷火8和一式战之间的交换比达到了惊人的1:8(44年第一季度交换比没占到多少便宜是因为刚刚从地中海战区调过来的RAF第81中队等单位还不熟悉隼的特点和缅甸当地的空战模式,一上来就在低空跟隼绕圈,因此交了点学费);英军的喷火5在空战中击落了11架隼,自损8机;英军战斗机部队的飓风2在空战中击落了3架隼,自损8机。值得一提的是,JAAF战斗机部队的空战损失大部分是出现在44年的第二季度,该季度缅甸上空的对决基本演变成了盟军战斗机对日军战斗机的一边倒屠杀,这段时间里日机只有在面对飓风时才能刷出点存在感(打了个5:0的比分,不算英军侦察机单位和战轰单位的飓风)。除了盟军的战斗机部队以外,盟军飞机的频繁空袭、盟军战略轰炸机(主要是B-24)和中轻型轰炸机的自卫火力、盟军的地面防空火力、糟糕的气候和环境、飞行员操作失误和飞机的机械故障也都给缅甸战区的JAAF战斗机部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装备损失,其中盟军的空袭是最为致命的(第二季度日军在缅甸战区的战地机场基本都被盟军炸了个稀巴烂,第五飞行师团大量的飞机被摧毁在了地面上,飞行人员和地勤人员伤亡都非常严重)。比损失的装备更难补充的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们的损失,由于老鸟们纷纷战死或者失踪,日军战斗机部队的人员素质下滑严重。由于人员素质低下且缺少实战经验,被寄予厚望的飞行第87战队(该战队装备了一水的全新“钟馗”)在44年第二季度的表现糟糕透顶,至少在空战中被美机击落了7架二式战、6名飞行员被击毙,还因为空袭损失了更多的二式战,不仅如此,该战队还在作战日志里吹牛逼、宣称击落了“17架美军战斗机”,实际上连一架也没有打下来,美军方面的记录把该战队的脸都被抽肿了。更要命的是,从44年第二季度开始,就连CBI战区的扛把子、作为JAAF最精锐的单位之一的飞行第64战队(即“加藤隼战斗队”)也基本废掉了,由于失血严重,充斥着大量菜鸟的64战队在空战中的表现十分疲软,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风采。
上图:缅甸上空的P-51A。尽管在参战初期一度遭遇了“水土不服”,但很快P-51A就在44年的空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上图:美军第一空中突击大队的P-51A战斗机。
上图:起飞中的一架来自RAF第136中队的喷火8。
上图:美国陆航缴获的一架二式战“钟馗”,涂装也换成了美军的标志。
1944年下半年JAAF在空战中被盟军战斗机击落了14架隼和1架四式战“疾风”,击落了1架P-40N、1架P-47D、两架P-38、3架来自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的F4U“海盗”、1架喷火8,交换比缩小到了2以内,交换比回升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的IJA战斗机部队当时大幅度换装一式战“隼”三型、钟馗、疾风、三式战“飞燕”等新式战斗机,同时缅甸的雨季也限制了盟军航空兵的作战行动,另外,在经历了44年春天的可怕损失以后,缅甸地区的日军航空兵部队也开始保存实力、消极避战,大幅度减少了出击的次数和频率,不过,好景不长,很快在JAAF战斗机部队就在45年初被打回了原型。
上图:战争后期缅甸上空的王者之一------喷火8战斗机。
上图:二式战“钟馗”二型战斗机。
上图:二战后期缅甸上空的另一个王者-----P-38J型战斗机。
在1945年的空战中,缅甸战区的JAAF战斗机部队被盟军战斗机击落了24架隼、15架钟馗、7架疾风、3架飞燕和4架屠龙,却只击落了1架P-47D、1架英国海航的F6F、3架英国海航的F4U、1架P-38、1架萤火虫、1架喷火8和1架P-51D,双方的空战交换比高达5.89:1!日军被盟军战斗机击落的这53架战斗机里有51架是在45年的前四个月的缅甸空战中被击落的,而盟军被日军战斗机击落的这9架战斗机则全部都是在45年前四个月的空战中被击落。在45年前四个月里,JAAF战斗机部队不仅仅在与盟军战斗机对决的过程中损失惨重,盟军对日军机场的毁灭性空袭、盟军的战略轰炸机和中轻型轰炸机的自卫火力也都给JAAF战斗机部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装备损失,再加上整个缅甸战局的恶化和英印军地面部队的推进,因此从4月底开始,日军逐步撤走了缅甸地区所有的战斗机单位,就连64战队也被迫撤到了泰国,所以,4月以后缅甸上空的空战实际上已经结束了,双方战斗机部队在中南半岛上的下一次交手已经是7月份了,地点是印度支那上空,美军战斗机部队在7月份的空战中成功击落了1架隼和1架疾风,自身无损失。
上图:三式战“飞燕”。
上图:四式战“疾风”
。
上图:二式复战“屠龙”,一款装备了37毫米机炮的双发战斗机。
接下来让我们复盘一下缅甸空战后半段(即1943年7月到终战期间)盟军各型战斗机与日军战斗机之间的交换比情况: 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的F6F“地狱猫”战斗机是缅甸空战后半段(即1943.7-1945.8期间)和日军战斗机之间交换比最好看的一款盟军战斗机了,至少击落了6架日军战斗机,自损1机,双方交换比为6:1;其次是P40(即P-40N型),击落17架日军战斗机,自损4机,交换比为4.25:1;交换比排名第三的是P-38(P-38H、J和L型),击落了38架日军战斗机,自损9机,双方交换比为4.22:1,同时P-38也是战争后期在缅甸地区击落日本战斗机数量最多的一款盟军战斗机;排名第四的是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的F4U“海盗”,击落至少17架日军战斗机,自损6机,交换比为2.83:1;排名第五的是P-51(P-51A和P-51D),击落26架日军战斗机,自损12机,交换比为2.17:1,其中P-51D面对日军战斗机打出了6:1的交换比;排名第六的是P-47(D型)和萤火虫,这俩面对日军战斗机都打出了2:1的交换比(其中英军和美军的P-47单位总共击落了4架日军战斗机,自损两机);排名第七的是喷火(喷火5和喷火8),击落了35架日军战斗机,自损19机,交换比为1.84:1,其中喷火8跟日军战斗机对线时打出了2.75:1的交换比(击落了21架隼和1架疾风,自损8机);排名最后的是英军战斗机部队里的飓风,飓风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完全落伍了,飓风战斗机在空战中只击落了3架隼,自损16机,空战损失超过战果的5倍,这表现甚至还不如P-36(英军的P-36战斗机和日军战斗机打了个1:0的比分)。
上图:缅甸上空的P-51D。
上图:皇家海军航空兵舰载机部队的F4U“海盗”。
上图:一架来自皇家海军航空兵舰载机部队的F6F“地狱猫”。
综上所述,在整个缅甸空战的后半段,盟军战斗机部队在与日军战斗机部队的空战中总共击落了至少149架日军战斗机(包括约110架一式战“隼”、23架二式战“钟馗”、3架三式战“飞燕”、8架四式战“疾风”5架二式复战“屠龙”),自身也被日军战斗机击落了约70机(包括16架飓风、2架P-47D、9架P-38、4架P-40N、1架P-51D、11架P-51A、8架喷火8、11架喷火5、6架F4U“海盗”、1架萤火虫和1架F6F“地狱猫”)。排除掉和飓风、P-36这种老爷机的对线记录,缅甸空战后半段JAAF战斗机部队和盟军战斗机部队之间的空战交换比为145:54,在空战中平均每损失约2.7架战斗机换盟军一架战斗机,其中在面对美军战斗机时也基本做到了三换一(击落27架美军战斗机,自损83机),这样的交换比虽然可能不如同期的中国战场,但还是要比同期PTO战区的日军战斗机部队面对盟军战斗机部队时所打出来的交换比要好看太多了,考虑到后期JAAF战斗机单位的人员素质下滑十分严重,所以,能打出这样的交换比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当然了,这也跟盟军在缅甸投入的战斗机单位大多数都是偏师有关。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