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湾遗魄(四)日本陆军输送船“九州丸”(Kyushu Maru)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铁湾遗魄(四)日本陆军输送船“九州丸”(Kyushu Maru)

正文共7272

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了瓜岛北岸经常被潜水员和游客拜访的沉船“博尼基1”(即“宏川丸”)与“博尼基2”(即“鬼怒川丸”)。然而事实上,与之相距数公里外还有一个所谓的“博尼基3”,也就是沉船潜水点“九州丸”。这艘沉船与“博尼基”河没有任何关系,与前两艘也并不是来源于同一场战斗,仅仅是因为这艘沉船同样受到游客的欢爱,所以才被当地人硬拉到了一起。

↑ “九州丸”模型 来源:ww6.enjoy.ne.jp

“九州丸”是日军“第一次瓜岛强行输送”留下的牺牲品之一。尽管这次输送要远比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发生在1个月之后的“第二次输送”更成功,至少在这一次日本军舰确实破坏了美军“亨德森”机场(Henderson Field),但是在行动中日军依然有3艘输送船就此长眠在了瓜岛北岸。下边就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详细故事吧。

如果您对在瓜达尔卡内尔岛和“铁底湾”进行沉船潜水的整体情况感兴趣,也请参考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铁湾遗魄(一)“铁底湾”的沉船潜水活动》。

↑ “九州丸”潜水点的位置(红框处) 来源:小宁绘制

铁湾遗魄

日本陆军输送船

“九州丸”

(Kyushu Maru)

作者:小宁

沉船概况:

名称:Kyushu Maru

型号:“东山丸”型货物船(1938-41),海军一般征用船(1941),陆军输送船(1941-42)

标准排水量:8666吨

原长 / 宽:140米 / 19米

沉船深度:3-46米

我们今天的主角“九州丸”是“东山丸”型高速货物船两姐妹之一,而这一型号又是广义的“畿内丸”型货物船的改进版,也被认为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日本远洋高速货物船明珠上最后的光环。关于她的完整故事,还要从著名的“横滨-纽约”航线与“畿内丸”说起。

↑ “畿内丸”在航运史上影响重大,图中为纪念邮票 来源:imoto Museum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物流渠道主要是由“横滨-西雅图”跨太平洋航线和美国内陆链接东西海岸的铁路运输组成。而理论上可以让海运直达美国东海岸的“横滨-纽约”航线因为航程远,航行时间过长的原因一直没有被利用起来。直到日本“大阪商船”和“三菱长崎造船”在1930年成功推出了“畿内丸”型高速货物船,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日本航运历史中,“畿内丸”型货物船无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因此有“日本海运史上的金字塔”之称,直到今天“三菱重工”官方网站的历史成就栏目依然使用了这艘船的照片作为配图。在1932年的首航中,“畿内丸”执行从横滨经停洛杉矶到纽约的航线,在第一段到洛杉矶的航行中仅用了11天6小时30分钟(此前的纪录是23天),而其后最终到达纽约的总耗时也只有25天17小时零30分钟,大幅少于之前的纪录35天,震惊了航运界。

↑ “畿内丸”经过纽约曼哈顿 来源:lnews.jp

“畿内丸”型货物船总共建造了8艘,其中6艘都在“大阪商船”和它旗下的子公司服务。正是凭借了“畿内丸”型优异的性能,“大阪商船”推出的“急航”服务甚至改变了国际物流运输的格局。不但美国西海岸的港口和本土铁路运输业务都受到了影响,更重要的是“大阪商船”的竞争对手“日本邮船”因为刚刚投资了一批货物船,短时间内无力跟进新的投资,最终在很大程度上被排挤出了跨太平洋航运业务。

一转眼时间过去了5年,“大阪商船”为了巩固之前的成功,计划再继续追加改进版的“畿内丸”型高速货物船,也就是“东山丸”型货物船。这型货轮也被认为是广义上的“畿内丸”型货物船的一个分支,她大量延续了“畿内丸”型的成功设计,主要的区别则是更锋利外漂的船艏,以及门架式的前后主桅杆。该型船一共建造了两艘,均沿用了以日本行政区域名称命名的传统,其中的第二艘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九州丸”。

↑ “九州丸” 来源:Combinedfleet.com

“九州丸”于1937年8月由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开工建造,1937年12月下水,注册在“大阪商船”的子公司“原田汽船”旗下。这艘船在1938年5月完成舾装工程,总排水量8666吨,采用两部三菱重工7MS72/125型14缸柴油主机和双螺旋桨设计。与之前的两艘“畿内丸”型货物船相似,“九州丸”由“原田汽船”租赁给母公司“大阪商船”运营,用于“横滨-纽约”定期急航航线。

↑ “原田汽船”印制的明信片,虽然是“大阪商船”的附属公司,但是它也有自己独特的“圆圈十字”标志用于船旗和烟囱,这也是商船时期“九州丸” 的外观的特点之一 来源:原田汽船绘叶书

1938年7月,“九州丸”开始了她前往纽约的处女航。尽管“大阪商船”对她给予了厚望,但是事实上“九州丸”却前后总共仅仅只在这条航线上航行了两年。她在1940年7月被日本海军征用,计划改造为“海军一般征佣船(杂役船)”。很可能海军此时还并没有决定要用这艘船来做什么,不过日本陆军显然也很需要大型高速船只用于即将发起的对东南亚的入侵行动,所以很可能是日本陆、海军进行了协商,最终这艘船在3个月后被海军解除征用,紧接着又在11月被陆军征用作为特设输送船。

“九州丸”加入陆军时距离“太平洋战争”爆发已经近在咫尺,她并没有来得及进行改装,仅仅是在船上非固定的安放了一门陆军三八式75毫米野战炮作为自卫武器,便经上海、海口,在11月27日加入了集结在三亚,准备执行“あ号E作战”偷袭马来西亚的日军大队人马。她在山下奉文的第25军麾下进行了几次磨合训练,很快就在12月4日作为18艘输送船组成的大船团中的一员,与其中5艘船一起负责搭载陆军第5师团的安藤支队(步兵42联队为基干,共约7200人)出发了。

↑ 日军在北大年登陆的部署图,右侧的输送船中可以看到“九州丸” 来源:“Z的挽歌:马来海战”—Young李明阳

安藤支队于12月8日早晨在靠近马来西亚边境的泰国北大年府(Pattani)实施突袭登陆,当地的泰国军队组织了大约3个小时的抵抗便投降了。日军航空部队随即直接降落在当地机场,以此为基地空袭马来西亚的英军。到了当天下午泰国首相签署了停战协议,并正式允许日军通过泰国进攻英属马来西亚。

初战得逞之后,“九州丸”先是短暂的返回日本本土和台湾,之后又来到日军控制下的金兰湾准备参加计划中的“あ号S作战”,即在马来西亚柔佛(Johor)实施登陆。然而由于山下奉文的第25军进展速度超过预期,预计几天内便能前进道柔佛海峡,所以“九州丸”在1月16日获得行动推迟的命令,4天之后又根据“马来部队信电令作8号”命令取消了“S作战”。

↑ 山下奉文正在与马来盟军高层探讨接受投降的事宜,由于他的快速推进,“九州丸”没能得到第二次登陆作战的机会 来源:日本官方照片

这次登陆计划取消之后,“九州湾”便没有再被分配执行日军在东南亚的其他入侵任务,转而开始以昭南(新加坡)为基地在日本占领的各港口间运送补给、物资、劳工和战俘,她可能在这个时期终于得以安装了4门八八式75毫米高炮和4座25毫米自动防空炮。在之后的半年里,她到达过西贡、蓝贡(今缅甸仰光)、香港、虎门、圣雀(今越南胡志明市头顿港)、大连,此外还曾经两次返回日本本土。推测在此期间她又根据之前的经验进行了改装工程,在船艏、艉增加了火炮平台,并装备6门75毫米高炮,同时在上层建筑顶部安装了7门25毫米自动炮。

1942年8月,刚刚从日本本土返回昭南的“九州丸”接到了前往外南洋的命令。她此后经巴达维亚(即雅加达)前往南洋方向的拉包尔,并在那里进行了几次运输任务直到10月初。“九州丸”在10月8日接到了“机密外南洋部队护卫队命令作第1号(カ号作战)”,并被编入了第二分队,番号为“四”。

↑ “九州丸”模型上的两视图,其武装配置方案也存在推测的成分 来源:フェアリー企划

原来此时瓜岛上日军正在计划发起新一次总攻(日军称“第二次总攻”),以期一举夺回“亨德森”机场,为此他们计划向瓜岛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增援。从9月底开始日军便利用高速军舰进行“鼠输送”(美军称“东京快车”)化整为零运送小股部队上岛,但是重型武器和大量补给物资却只能由相对缓慢的输送船运送,所以日军策划在10月11-17日向瓜岛集中输送重型武器、装备和补给物资。

感谢您支持原创,反对抄袭,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宁的酱油工厂》(微信号:XiaoningTang)阅读更多文章

这次行动计划运送日军精锐第2师团第16联队、第38师团两个大队、海军舞鹤镇守府第4特别陆战队、部分重型火炮及炮组、第38和第45野战炮大队和第1独立战车中队以及部分工程和通讯部队。考虑到瓜岛“亨德森”机场的美军“仙人掌航空队”(Cactus Air Force)可能会对运输行动造成很大威胁,因此日本联合舰队也计划抽调主力舰对美军机场实施“挺身攻击”行动。

↑ 从“亨德森”机场起飞的美军飞机正在空袭瓜岛海岸的日本输送船 来源:Jim Laurier

根据计划,这次增援运输分为3部分:在10月11日最先出击的输送部队将使用水上飞机母舰“日进”、“千岁”及6艘驱逐舰运送728人和150毫米重炮上岛,同时第6战队的重巡洋舰“青叶”、“古鹰”、“衣笠”及两艘驱逐舰则组成“第一次挺身攻击队”负责炮击美军机场;紧接着12日出击的“第二次挺身攻击队”则由战舰“金刚”、“棒名”率领1艘轻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组成,负责再次炮击美军机场,从而保证包括“九州丸”在内的6艘输送船能够在14日安全的运送实施登陆。至于最后一批部队则将搭乘水上飞机母舰“日进”、“千岁”和“千代田”在17日登陆。整个行动期间日军都会得到来自拉包尔以及航空母舰“隼鹰”、“飞鹰”的的空中掩护。

↑ 美军在10月13日拍摄返航中的日军水上飞机母舰“日进”(上)及一艘未识别船只(下) 来源:min.togetter.com

“九州丸”于12日从拉包尔出发,与其他船只汇合后进入肖特兰泊地。她们在13日一早接到了前方“第一次挺身攻击队”的坏消息:该编队在夜间前往炮击美军机场的途中,因为疏于警戒而在萨沃岛附近遭到美军舰队伏击,在日军本应该擅长的夜战中遭受了重巡洋舰“古鹰”和1艘驱逐舰被击沉、旗舰重巡“青叶”被重创的惨重代价,仅剩重巡“衣笠”和1艘驱逐舰依然还有战斗力,这便是对后来影响颇大的“艾斯佩兰斯角海战”(Battle of Cape Esperance,日军称之为“萨沃岛海战”)。不过唯一值得他们庆幸的是,虽然舰队没能炮击美军机场,但是负责运输的水上飞机母舰和驱逐舰却趁乱平安无事的完成了输送登陆的任务。

↑ 油画中的“艾斯佩兰斯角海战”,左侧可见起火逃窜的日本重巡洋舰 来源:US Navy Art Collection

13日晚9点,“九州丸”等船搭载了来自陆军第16和第230联队,以及野战高炮第38大队的人员共1608人从肖特兰群岛的泊地出发,在三川军一中将率领的重巡洋舰“鸟海”与前一晚海战中幸存的“衣笠”及两艘驱逐舰的保护下出发驶向瓜岛。而负责再次尝试压制美军机场的“第二次挺身攻击队”则由粟田健男中将带领提前一天便从特鲁克出发了。

↑ “第一次瓜岛救援输送船团的航行队形,中央的“四”号为“九州丸” 来源:第4水雷战队战时日志

“第二次挺身攻击队”的行动要顺利的多,因为美军舰队经历了前一晚的胜利之后已经后撤休整,因此日舰几乎未受阻拦的对“亨德森”机场实施了两轮炮击。“金刚”和“棒名”两艘战列舰使用威力强大的356毫米主炮倾泻了三式弹(烧散/对空)104发、一式弹(穿甲)625发、零式弹(普通/对空)189发,另外还有152毫米副炮48发。这些打击破坏了美军“仙人掌航空队”96架飞机中的54架,同时穿甲弹留下的巨大弹坑布满了跑道,燃油库被击中后的大火更是让整个机场陷入火海。日军舰队认为完成了任务之后便掉头撤离,殊不知美军在机场东南侧修建的第二条小型跑道刚刚竣工并且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因此依然具备一定的飞机起降能力。

↑ 油画中前往炮击“亨德森”机场的日本战列舰“金刚”、“ 棒名” 来源:フジミ模型

14日白天,美军拼凑起来30余架飞机对日本船队进行了两次不成功的空袭,根据日方说法击落了1/4的美军飞机并且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从拉包尔起飞的日军飞机不但持续为船团护航,而且还对“亨德森”机场进行了打击。当晚,在一片乐观情绪中,包括“九州丸”在内的6艘输送船驶抵瓜岛西北侧的塔萨法隆格泊地,并在晚上10点(日本时间,与当地时间相差两小时,以下同)开始卸载船上的装备和人员。与此同时,三川军一中将的“鸟海”、“衣笠”等舰又一次炮击了“亨德森”机场,发射了752发203毫米炮弹。

↑ 船团在瓜岛岸边停泊的位置,6艘输送船位于岸边,外侧有8艘军舰警戒 来源:駒宮七郎《船舶砲兵》

就当日本人顺利的进行了一夜卸载工作之后,美军的6架F4F“野猫”战斗机在15日黎明时分出现在登陆场上空,日军又击落了其中1架。到了早晨8:40分,一队SDB俯冲轰炸机在8架F4F及1架PBY“卡特琳娜”的保护下来到泊地,陆军输送船“笹子丸”最先被一枚航空炸弹命中了艉部4号货舱,并很快燃起了大火被迫坐滩。见此情景现场的日本海军只得派出驱逐舰“有明”保护已经完成卸载的“南海丸”先行撤离,同时剩余的4艘输送船也开始加速卸载货物。

↑ 15日从圣灵岛飞抵瓜岛的美军B-17重型轰炸机群,可以看到瓜岛岸边最先被击中的“笹子丸”燃烧升起的烟柱 来源:USAAF, 13th AF, 11th BG

到了9:45,一队来自圣灵岛(Espiritu Santo)的美军B-17“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再次光顾,这一次船团内的“吾妻山丸”又中弹起火,另外3艘卸载了80%的输送船也在10点决定起锚暂避。到了当天中午11时,“亨德森”机场的美军终于又组织起了一轮空袭。这一次空袭的攻击目标集中在了“九州丸”身上,共有3枚炸弹直击命中了上层建筑和左舷,20分钟后船上的火焰又导致船艏货舱内的弹药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 战后“大阪商船” 为了纪念被征用船只上的死难船员,聘请画家根据生还者的描述绘制了每艘船沉没的情景,图中为“九州丸” 来源:大久保一郎

由于航海船桥被炸弹摧毁导致船只失控,因此“九州丸”在乌马扎尼河(Ruaniu)河口西北850米的海滩上坐滩搁浅。当天下午3点,船员最终弃船上岸,而船上的大火之后却继续燃烧了足足两天一夜。“九州丸”最终阵亡人数由于之后瓜岛的混乱局势而出现不同的版本,目前比较公认的数据为49人阵亡,包括13名船员、1名水兵、2名船泊炮队(陆军“晓”部队)炮手和33名乘船的陆军士兵。

↑ “九州丸”残骸 来源:ameblo.jp

此后在美军飞机和舰炮的打击下,已经运送上岸的日军装备、补给又遭到了进一步的损失,最终超过一半的物资都烧毁在了海滩上。当天晚上,姗姗来迟的日本重巡洋舰“妙高”、“摩耶”又再次对“亨德森”机场进行了一轮炮击,共发射203毫米炮弹913发。至于剩余最后一批计划登岛的日军部队,也被改为搭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在17日上岛。这一批登陆部队没有遭受损失,而且护航的军舰又顺便向“亨德森”机场发射了160发炮弹。

↑ 空袭之后第二天美军飞机拍摄的照片,可见“九州丸”和“吾妻山丸”的大火依然没有熄灭,“笹子丸”已经完全沉没 来源:ameblo.jp

经过10月前两周大大小小的输送行动,岛上日军由约5000人激增到两万余人。于是日军在10月23至26日对美军发起了计划中的“第二次总攻”,希望利用悬殊的人数优势压垮美军,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瓜岛上的美军也已经增加到了大约2.3万人。尽管如此,这也是日军在之后的整个瓜岛战役中,与美军实力最接近的时刻。经过3天的战斗,美军依托精心准备的防御阵地以逸待劳,对日军造成了巨大杀伤,最终日军在损失了两千余人后被迫收兵,而美军则总共阵亡了80人。

↑ 10月23-26日的总攻中,担任主攻的日军第2师团留下了漫山遍野的尸体(上)以及在海边担任佯动任务的住吉支队留下的尸体和坦克残骸(下) 来源:USMC

到了瓜岛战役的后期,当美军逐渐逼近塔萨法隆格地区时,日军曾经将“九州丸”上的“三八野炮”拆下用于地面战斗。瓜岛战役后,遗弃在岸边的“九州丸”也成为了美军和记者经常拍摄的景点之一,但是因为距离首都霍尼亚拉达18公里,车程略远因此热度不及之前介绍的“博尼基1”(“宏川丸”)和“博尼基2”(“鬼怒川丸”),不过也有当地人依然习惯性的将其称为“博尼基3”沉船,尽管她明明距离距离博尼基河却足足有几公里远,而另一个名称“乌马扎尼沉船”就显然要靠谱的多。

↑ 位于塔萨法隆格角的日本海军舞鹤第四特别陆战队本部和第一中队的海岸阵地,最左侧可以看到“九州丸”残骸 来源:ameblo.jp

↑ “九州丸”的位置距离“博尼基”河(照片最近处)有几公里远,距离“乌马扎尼”河仅有850米 来源:ameblo.jp

战后“九州丸”据说曾经在1960年代被美军作为训练的标靶,随后又被澳大利亚人布瑞恩·贝利(Brian Bailey)光顾,拆走了比较容易取得和销售的螺旋桨等铜制部件。她的两门高炮也曾被拆下出售,并在岛上的“维鲁战争博物馆”(Vilu War Museum)展出。经过几十年不懈的拆解回收,今天的“九州丸”就与之前介绍过的“鬼怒川丸”一样,位于水面的部分已经完全消失;但是不同的是,“九州丸”在水下部分的深度落差要远比“鬼怒川丸”更大。

↑ 早年瓜岛岸边的“九州丸”残骸 来源:warfarehistorynetwork.com

如今的沉船船艉部分呈向左舷侧倾倒的姿态,沿着陡峭的水下沙质斜坡从大约3米深的浅滩一直延伸至46米深水。沉船最浅处距离海岸边大约20余米远,但是中间要经过一段不太容易穿过的珊瑚区。据说在1999年曾经有人试图在这里的海岸附近修建一栋建筑物,却挖掘出了当年日本士兵的遗骸。

↑ 今天“九州丸”潜水点前的海滩 来源:pineapplepost.wordpress.com

通常潜水员在探索这个潜水点时,首先会一直潜入沉船最深处大约46米的船艉位置。因为“九州丸”的艉部已经完全倒向左舷,底部的螺旋桨轴和船舵都暴露出来,但是螺旋桨本身早已不见踪影。在艉甲板上,没有留下火炮平台的迹象,但是潜水员依然可以相对容易地进入较为完整的艉楼,并在这里看到备用轮舵等设备。

↑ “九州丸”相对完整地船艉 来源:Michael/McFadyen's Scuba Diving Web-site

从艉楼游向船艏方向,很快便能在主甲板上看到两座巨大的矩形洞口,这便是“九州丸”艉部的两座货舱。这两处货舱显然可以方便的穿越进入,而且在最后方的舱内底部还可以看到大量炮弹,这些都是船上原本运输的日本陆军师属炮兵的100毫米和150毫米炮弹,估计是因为当年“九州丸”搁浅后艉部迅速进水下沉,所以这些炮弹才没有被大火引爆。除了炮弹之外,在货舱底部积沙中还能找到压缩饼干桶、步枪子弹等物品,甚至还有经过切割的动物骨头,估计原本是被作为军粮装载在此的。这些货舱之间在底部可以相通,沿着他们能一直游到前方的发动机舱。

↑ 货舱底部的弹药 来源:Michael/McFadyen's Scuba Diving Web-site

↑ “九州丸”的货舱之一,舱壁已经严重腐朽 来源:Christopher Hamilton

从艉甲板继续向前方游动,绕过艉部主桅杆之后,便可以看到船体的破损越来越严重,逐渐开始变得难以辨认外壳结构。此时在靠近沙质海底的地方可以看到很多从船身上脱落下来的金属板和零件,其中包括不少有趣的细节。

↑ “九州丸”残骸 来源:Christopher Hamilton

在大约18米深度的位置,可以辨认出“九州丸”的主机端正的坐在海底,宛如一座小山一般。在主机的顶部可以看到两排汽缸,而在它的左舷侧不远处的海底还可以看到一部长方形,体积相对较小的发电机。

感谢您支持原创,反对抄袭,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宁的酱油工厂》(微信号:XiaoningTang)阅读更多文章

从主机继续向前便来到了浅水区域,这里因为距离海面较近,船身也更加破碎,已经很难辨认出原本的结构了。但是就跟瓜岛北岸的大部分沉船潜点一样,在10米以上的深度珊瑚和生物都明显更加丰富,特别是有许多体积巨大的红色海扇,非常适合进行微距潜水或者减压停留。

↑ 浅水处残骸中生活了大量海洋生物 来源:Michael/McFadyen's Scuba Diving Web-site

“九州丸”所在水域环境与之前介绍的“鬼怒川丸”较为相似,通常都拥有非常理想的大能见度环境。但是这里因为距离乌马扎尼河很近,因此在某些天气中,水下能见度可能会受到河水中携带的泥沙杂物影响而大大降低。

↑ “九州丸”的船艏部分残骸 来源:pineapplepost.wordpress.com

关于“九州丸”沉船潜水点的故事讲到这里便结束了。事实上就跟很多潜水员会在同一次行程中体验“宏川丸”和“鬼怒川丸”两个潜水点一样,在“九州丸”附近也还有好几座沉船残骸可以在同一趟行程中探索。目前比较常见的组合是在“九州丸”潜水之后再去探索附近的一座B-17E“空中堡垒”轰炸机残骸。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