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团以下分队的伴随防空能力,1960年8月25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第946-398号决议,要求研制针对低空、超低空目标,不依赖雷达的小型野战防空导弹,这个决议最终催生了两款武器,一款就是车载的9K31“箭-1”,还有一款就是单兵肩扛发射的9K32“箭-2”,它的北约代号更有名,就是SA-7,圣杯。
9K32“箭-2”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图中这个应该是后来产量更大,服役时间更长的9K32M“箭-2M”。
“箭-2”项目的牵头单位最初是国家国防科技委员会特别设计局(СКБ ГКОТ),该局的总设计师是鲍里斯·沙维林(Б. И. Шавырин),没错,就是那个设计120mm、160mm大口径迫击炮的沙维林。按照第946-398号决议的初始要求,设计局研制一款被动红外寻的、单兵能扛着就走,抬起来就打,斜距3500m,射高50-1500m的便携式防空弹就够了,所以相对曲折坎坷的“箭-1”,“箭-2”的研发一度很顺利,按原定计划1963年就应该服役。
但和“箭-1”项目一样,苏联军方这个甲方爸爸提出了能全向攻击的大跃进要求,于是“箭-2”被导引头子系统卡住,迟迟不能推进。1965年沙维林去世,设计局总设计师换成了叶波贝蒂米(С. П. Непобедимый),1966年设计局也更名为机械制造设计局(КБМ),但“箭-2”项目迟迟不能落地。最后考虑到部队已经等不起,苏联军方只能放弃全向攻击的要求,在1968年批准导弹量产服役,炮兵总局赋予9K32的系统编号,至于导引头问题后续再慢慢改进。
9K32“箭-2”肩扛式防空导弹,A为9M32导弹、B为9P54发射筒、C为9P53发射控制盒,D为9B17热电池。
9K32“箭-2”的操作倒是很简单,射手把导弹发射筒和发射控制盒组装起来后,拿掉发射筒前后盖,竖起准星和照门,拧动发射筒前下方热电池的钥匙,热电池内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高温将固体填充物熔融成液体,形成电解液,电池开始发电,导弹导引头和陀螺仪开始工作。
注意这个拧电池钥匙的动作,这个热电池平时内部填充物为固体,不会发生电化学反应,理论上可无限期储存,拧动钥匙后内部产生剧烈化学反应放热,填充物熔融成流体,形成电解液,开始供电。
电池发电时间为40s,射手要在40s时间内用导引头捕捉目标,如果目标热源进入导引头视野,发射控制盒内的蜂鸣器会发出蜂鸣音,如果导引头已经捕获目标并跟踪,控制盒上一个指示灯会亮,如果此时目标在导弹攻击包线内,射手扣动扳机即可发射。
扣扳机,发射,导弹先由燃烧时间很短的助推发动机推出筒口,待飞出一定距离后续航发动机点火。
“箭-2”的导弹部分编号为9M32,采用双推力发动机,击发电路线点燃助推发动机将导弹推出筒口,随后续航发动机点火,推动导弹继续飞行。由于导弹弹径很小,战斗部装药只有370g,因此采用触发引信,只有撞击目标才会起爆,如果没有命中,导弹在飞行12-15s后自毁,最大射程约3400m。
先出筒,主发动机再点火的过程很清晰。
这里要吐槽一下,如前文所述,“箭-2”系统是放弃了全向攻击要求仓促投产的,所以导引头留下了后遗症。它使用列宁格勒ОКБ-357设计局设计的9E42导引头,采用非制冷硫化铅寻标器,只能在目标尾后±20°范围内尾追攻击,并且目标与太阳的夹角需大于35°,与地平线夹角需大于2°,不然导弹将飞向太阳或撞地,另外当天空中碎云较多,云层有较多阳光漫反射时导弹也不可用……那么多的限制条件,使得原始的“箭-2”系统使用环境非常苛刻,只能说最低限度满足摩托化步兵分队有伴随的导弹可用。
在一部介绍“箭-2M”导弹射手训练的东德军教片中,提到类似这种空中有一朵朵积云,积云边缘被阳光照射漫反射的场景,“箭-2M”就无法使用,如果是早期采用9E42导引头的“箭-2”,导弹使用的气象条件还要苛刻。
根据使用环境,9K32“箭-2”有两种部署方式,一种是以单兵形式配发给摩托化步兵营、连,射手搭乘在BMP步战车或BTR装甲输送车上,在行军和冲击时对空警戒,随时准备射击。
前面所述的东德军教片中,导弹射手搭乘BTR-60PB装甲输送车伴随摩托化步兵分队直接掩护。
还有一种是作为高级防空系统雷达站、导弹发射阵地的低空补盲武器,此时他们会构筑简单的射击掩体,并采用双人射手组,一人使用导弹,另一人用双筒望远镜对空搜索,并通过有线电话接收防控指挥所报送的空情信息。
以双人射手组为单位,执行要地低空补盲任务的“箭-2”,射手组与防空指挥所之间有电话联系。
由于“箭-2”系统是放弃部分性能先行投产的应急产品,只解决了有无,那个被动红外导引头遗留的问题很大,所以在1968年,也就是“箭-2”投产的这一年,苏联科研部门就针对9E42导引头缺陷进行改进设计,新设计的导引头型号为9E46。该型导引头主要变化是增加了一个滤光片,能将云层反射这样的背景热源滤除,放宽了导弹使用环境限制,并且有了理论上的迎头攻击能力,但还是很弱。
采用9E42导引头后,导弹型号升级为9M32M,导弹最大斜距也增加到4200m,整个导弹系统也升级为9K32M“箭-2M”,1970年后全面投产,取代早期的9K32“箭-2”成为苏军制式装备。所以1970年代以后所说的“箭-2”其实都是这个改进的“箭-2M”,网上搜索9K32/SA-7的图,找到的也基本都是“箭-2M”。
9K32M“箭-2M”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A为9B17热电池、B为9P58发射控制盒、C为9P54M发射筒、D为9M32M导弹。
9K32M“箭-2M”与9K32“箭-2”对比,两者发射控制盒略有不同,发射筒内的导弹也有所不同。
这个“箭-2M”还有一个特殊的海军型,用四具“箭-2M”并联,装在一带座椅的个小型回旋发射架上,作为小型舰艇的近程防空武器使用,北约命名为SA-N-5。在苏联和华约国家小型舰艇上,这种四联装海军型“箭-2M”很常见。
海军的四联装“箭-2M”,北约代号SA-N-5,图中是东德海军。
关于这个“箭-2”和“箭-2M”,彩云目前能讲的也就是这些了。
—完—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