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亿的鸡是如何做成的?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2.8亿的鸡是如何做成的?

辣子鸡,一道来自重庆歌乐山的招牌菜,鸡肉切块,热锅热油炸至金黄,凭借着满盆的辣椒与酥脆的口感,火遍了全国的大小饭馆。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只要菜单上有这个菜的,就会忍不住去点。总听有人说要戒掉辣子鸡,但是吃这个会上瘾,香香辣辣的味道真的让人难以拒绝。

鸡肉作为常见的肉类食品,人工饲养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年了。鸡的形象也被描绘下来,作为艺术品装饰上的一个重要元素,融合了创作人的内心想法,传达多种情绪。

中国古代就很重视鸡,称它是“五德之禽”,将鸡视为吉祥物。

《韩诗外传》里写道:“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能文能武,有勇有仁,守夜有时,古人眼中的鸡,真的是“德才兼备”,几句话就把鸡赞美成了一位满分的选手。

鸡作为艺术品画片上的一位主角, “流量”聚光灯下,最亮眼的时刻之一可能要追溯到明朝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制成的斗彩鸡缸杯上了。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鸡缸杯高3.4-4厘米,口径最大至8.3厘米,尺寸很小,是可以放在掌心把玩的。

在如此局限的条件下,绘制了一幅很有真实感的子母鸡图,公鸡,母鸡,带着小鸡。有人说这就像是成化皇帝对年长他十七岁的万贵妃的依恋之情,万贵妃陪伴了明宪宗从小长大,对他来说,亦妻亦母,这样独特的故事十分动人。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博物馆从去年盛夏起,每个周末和节假日下午都会举办文物快闪活动。有一件拿出来跟观众“亲密互动”的文物,是清代的铜胎画珐琅大吉图盘。

清中期 铜胎画珐琅大吉图盘

观复博物馆藏

盘心以珐琅彩绘一只雄鸡,站立于岩石之上,一鸣惊人。公鸡的身旁盛开着一簇簇的牡丹花,代表着大吉大利(鸡谐音吉)与富贵(牡丹花)吉祥。

清中期 铜胎画珐琅大吉图盘

观复博物馆藏

馆藏文物里还有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的掐丝珐琅几何纹镂空鎏金龙纹天鸡香薰。

这名称里面的“天鸡”变成了一位神仙,有神威。这在东晋的郭璞《玄中记》中有所指明:“…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即鸣,群鸡皆随之鸣。”

清乾隆 掐丝珐琅几何纹镂空鎏金龙纹天鸡香薰

观复博物馆藏

天鸡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出现了与天鸡有关的描写,即:“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清乾隆 掐丝珐琅几何纹镂空鎏金龙纹天鸡香薰

观复博物馆藏

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4岁的徐悲鸿先生画过一幅以鸡为主题的画作。当时是为了祝贺他的挚友,韩槐准先生的乔迁之喜,也一同在旁的作家郁达夫先生在画上留下了一首题诗:“朱冠白羽曳淄纶,五德彬彬备一身。云外有声天欲晓,苍筤深处卧裴真。”

图上一只雄鸡,昂首挺立,站在竹林前。

作者画笔下的这只鸡,神情威严,健壮有力,鸡冠鲜红,羽毛蓬松。虽然是平面作品,但却有很真实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作者画了这只公鸡,借吉祥的“吉”谐音,祝愿朋友吉祥如意,也借绘鸡,称赞朋友兼备文、武、勇、仁、信,五德之美。

徐悲鸿 竹林雄鸡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鸡在中国艺术中,不仅是常见的题材,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体现了人们对鸡的尊崇和喜爱之情。

你还知道鸡有什么意思吗?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