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海军的正规驱逐舰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沙俄海军的正规驱逐舰

如标题所言,就是苏联成立前俄国海军的驱逐舰。为什么叫正规呢?那是因为当时俄军中尚有一些早期建造吨位很小带试验性质的型号以及鱼雷巡洋舰这种后世主流发展道路之外的类型,本文中不涉及此类型号。

猎鹰级,俄国海军第一种真正意义的驱逐舰。英国亚罗公司设计,在霍内特号驱逐舰的基础上改进而来,首舰1894年在英国开工建造,俄国船厂又续建了26艘。这批驱逐舰参加了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

鲸鱼级,同级共四艘,均于1898至1899年间在德国埃尔宾的弗里德里希·希肖造船厂建造。四艘舰均参加了日俄战争,除首舰鲸鱼号(1902年更名警惕号)因伤重在旅顺港自沉外,其余三舰均突围成功,后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猎鹰级相比,德系的鲸鱼级舰面风格简洁,视野开阔,火力和适航性也较好。

鳟鱼级,以法国海军长剑号和梭镖号为原型设计,五艘舰均在法国建造。该级舰与鲸鱼级的建造基本同时,但受罢工影响,交付要晚一些。法国方案没有充分考虑寒带作战特点,一些独特设计在使用中反而成了弊端,由于俄国海军要求将排水量控制在300吨内,火力也弱于法国原型。三艘该级舰在日俄海战中损失。

鲶鱼级,仅此一艘,1898年由英国莱尔德公司开工建造。1902年改名为战斗号,日俄战争中表现活跃,后因伤重无力修复在旅顺港自沉,被日军打捞后拆毁。

布拉科夫中尉号,原为清政府向德国订购的海华号驱逐舰,八国联军侵华时被英军缴获,后分配给俄军。该舰当时是俄国海军最快的驱逐舰,日俄战争中被日军鱼雷艇击沉在旅顺港外。

虎鱼级,为应付“远东需求”建造的驱逐舰,由英国亚罗公司基于日本海军雷级驱逐舰设计,按俄国海军技术委员会要求增设了一具舰首鱼雷发射管。该级舰共10艘,由俄国涅夫斯基机械与造船厂建造。由于俄国本身工业水平不足,建造过程中不断出现延误,不得不从国外紧急订购成品部件。涅夫斯基造船厂因此多次被罚款,累计达到1666066卢布之巨(虎鱼级单艘造价不到50万卢布)后,只能全部取消了事。因为船厂属于国有,过度罚款除了增加文书工作外没有实际意义。

除白鲑号因建造迟缓缺席外,虎鱼级各舰均参加了日俄战争,五艘战沉。

普钦中尉级(羡慕级)是为黑海舰队建造的350吨级驱逐舰,由尼古拉耶夫的造船厂建造,共九艘。该级为虎鱼级的衍生型,按涅夫斯基船厂发来的图纸建造,但去除了舰首鱼雷发射管,鱼雷口径增大。虎鱼级的建造本身就一波三折,设计一改再改,此前没有驱逐舰建造经验的乌克兰船厂更是举步维艰。羡慕级的建造颇为拖延,质量也存在问题。

威严级,虎鱼级的发展型,除增加了后桅杆以及将厨房设置在海图室与烟囱之间外没有明显差别,仍由涅夫斯基船厂建造。该级舰共三艘,在日俄战争中一沉一伤。

积极级,虎鱼级的进一步发展型,1904年俄国海军为弥补日俄战争中的巨大损失为波罗的海舰队建造。该级换用了诺曼型锅炉,强化了舱内排水系统和照明。实际上虎鱼级的基本设计在日俄战争前已经过时,俄国海军部为“稳妥”起见坚持建造了落后产品,这一点后来常遭到诟病,因为当时完全可以通过建造全新舰艇使俄国海军的技术水平整体提高。

积极级共建造了八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内战期间都较为活跃。

坚定级,1898年为应对“远东需求”订购,但直到1904年才最终签订建造合同。该级以猎鹰级为蓝本,在舯部增加一座桅杆,三四号烟囱间增设一座无线电室。考虑到实际的军事和外交局势,该级舰在圣彼得堡完成部分后即由铁路运往远东。目的地原定为旅顺,后改为在海参崴的海军上将造船厂组装。

坚定级干舷低且无舭龙骨,不能适应太平洋的海况,几乎毫无用处。1918年五艘坚定级均被入侵海参崴的日军俘获,日军撤退时又遭到破坏,不久全部除籍,一生碌碌无为。

布拉科夫中尉级,1904年俄国海军向法国紧急订购的驱逐舰。因时间要求非常迫切,直接在原鳟鱼级基础上改进,与原设计变化不大。

布拉科夫中尉级共十一艘,在一战和内战期间表现平平,苏联成立后第一批报废拆解。

机械师兹维列夫级,1904年俄国海军向德国紧急订购的驱逐舰。因时间要求非常迫切,直接在原鲸鱼级基础上改进,与原设计变化不大。

十艘机械师兹维列夫级中八艘在德国建造完毕后交付,另两艘的组件建造完成后船运至圣彼得堡,再经铁路运至海参崴组装。该级舰服役期间表现平淡无奇。

骠骑级。1902年俄国从德国日耳曼尼亚船厂购买的阿斯库尔德号巡洋舰在日俄海战中表现出色,1904年时俄国人遂向德方提出要求在其基础上设计一型性能相当但尺寸较小的驱逐舰。因双方在设计和造价上的冲突,建造较为迟缓。

四艘骠骑级中两艘在德国建造,另两艘德国建造分段船体后由芬兰造船厂组装。该级舰满载排水量达750吨,因此1907年后划为鱼雷巡洋舰。

芬兰人级,俄国海军委托德国希肖公司设计的新型驱逐舰,要求以鲸鱼级为基础,参考诺维克号巡洋舰设计。该级舰共四艘,在圣彼得堡和赫尔辛基各建两艘。其中芬兰人号和布哈拉埃米尔号在内战中表现突出。

该级舰满载排水量达620吨,1907年后也划归鱼雷巡洋舰。

乌克兰级,1903年俄国海军委托德国伏尔铿船厂(定远、镇远的建造厂)在勇士号巡洋舰基础上设计的驱逐舰。该级舰共八艘,由里加的朗格家族船厂建造。但俄国船厂只是生产了船壳,主要的机械设备仍需德国人供应,并负责指导和监督组装和建造。由于建造迟缓,该级舰都没来得及赶上日俄战争。

乌克兰级满载排水量690吨,1907年后也被划归鱼雷巡洋舰。该级的最大缺点是航程短,无法远离海岸执行任务。其中乌克兰号、军队号和土库曼人号三舰一直使用到1949年才退役。

猎手级,针对乌克兰级缺陷设计的新型驱逐舰。与乌克兰级的建造方式相同,由伏尔铿公司提供机械设备并在俄国船厂组装。猎手级的满载排水量增加到750吨,航程和自持能力都大为提高。

猎手级共四艘,其中西伯利亚射手号在二战中仍承担战斗任务,至1957年才除籍解体。

谢斯塔科夫中尉级。在《1903—1928造舰计划》中,拟建造四艘猎鹰级改进型驱逐舰,与普钦中尉级一起,使黑海舰队350吨级标准驱逐舰数量达到20艘。但根据日俄战争经验,海军技术委员会认为300吨的猎鹰级完全不能适应实战需要,必须建造600吨以上的鱼雷巡洋舰。经过多方协商,新型舰由尼古拉耶夫海军造船厂设计并建造,实际设计借鉴了德制的骠骑级。

谢斯塔科夫中尉级共建造四艘,一战期间在土耳其和保加利亚海岸活动,击沉对方帆船和小型汽船40余艘。

诺维克号。日俄战争爆发是以日本鱼雷艇偷袭旅顺口开始的,因此战争一开始就出现了民众自发向海军捐款的热潮,俄国政府随之成立了一个“自愿捐款加强海军特别委员会”。这些捐款用来购买了18艘驱逐舰和4艘潜艇,驱逐舰就是上文那些排水量600吨以上的鱼雷巡洋舰,名称多以捐款来源地命名。一切结算完毕后发现还剩了200万卢布,特别委员会就用这笔钱造了一艘超级驱逐舰,也就是诺维克号。

诺维克号标排1280吨,满排1620吨,主要武器是4门102毫米单装炮和4具双联鱼雷发射管以及60枚水雷。该舰是俄国第一艘使用蒸汽涡轮机和全燃油锅炉的军舰,最高时速37.3节,最大航程2000海里。这就是重金砸出的效果,一下子就从那些奇形怪状的古旧设计直接跳跃到近代化标准的驱逐舰,在一战爆发时仍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好船。

诺维克号在一战中证明老百姓捐献的银子没白花,1915年8月她在单挑中击沉德国V-99号驱逐舰,此外还有若干合作战果。二战开始后该舰执行护航和运输任务,1941年8月28日在掩护舰队从塔林撤往喀琅施塔得途中触雷沉没。

无理级,1912年因黑海舰队巡洋舰数量不足为弥补战力而建造。以诺维克号为蓝本,但要小一些。主炮减少一门,但双联鱼雷发射管增加一具,最高时速和航程都有所降低。

无理级共建造四艘,一战时期在土耳其沿岸的作战中表现不错。内战时期除一艘自沉外,其余三艘都随白军外逃,后被法国扣押拆毁。

幸福级,与无理级同一建造计划同一招标项目的产物。尼古拉耶夫海军造船厂获得了四艘无理级的订单,而剩下五艘订单被另外三家船厂瓜分。幸福级除船体稍长,排水量稍小外和无理级并无区别,有的资料直接算作同级舰。

由于一战中土耳其海军没有类似舰只,幸福级在土耳其沿岸作战比较成功。该级舰在革命时期或沉或逃,只有后来改名为伏龙芝号的迅速号在苏军中继续服役,直到1941年9月21日在支援登陆行动时被德军斯图卡轰炸机炸沉。

俄耳甫斯级,根据1913——1917年加强造舰计划为波罗的海舰队建造的驱逐舰。造船总局技术委员会审定了多家俄国和外国船厂提供的方案,最后认为为黑海舰队建造的幸福级为最优。俄耳甫斯级遂以幸福级为蓝本建造,但强化了动力系统的功率,为增大单次攻击火力减少一门主炮,鱼雷发射管改为四具三联装。一战爆发后俄国发现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的兵力没有预想中那么强大,于是又在1916年的改装中撤去一具鱼雷发射管,在原位增加了两门主炮。

俄耳甫斯级共八艘,其中五艘参加了卫国战争。

无理级、幸福级和俄耳甫斯级被统称为第一代诺维克级驱逐舰

伊林中尉级,加强造舰计划的产物,俄耳甫斯级的进一步改进型。该级舰增设了减摇水舱,航速略为降低但航程提高。武器为四门主炮和三具三联鱼雷发射管,为应对新出现的空中威胁还安装了一门高射炮。

伊林中尉级开工时俄国社会已极不稳定,建造深受影响。至全面内战爆发时只有三艘加入波罗的海舰队,苏联成立后又建成两艘。这五艘船中有四艘参加了二战,其中三艘直到1955年后才退役。还有一艘金斯贝亨船长号,1918年被英国人俘虏,后被转卖给秘鲁海军,直到1955年退役。

加夫里尔级,由爱沙尼亚雷瓦尔的俄属波罗的海造船厂承建。直接使用了伊林中尉级的图纸,而建造中也未做明显改动,因此和伊林中尉级实为同型舰。加夫里尔级只有三艘交付海军服役,另有三艘在接近完成时封存并最终拆毁。

三艘入役的加夫里尔级加入红军一方,在内战时期相当活跃。然而1919年10月21日发生了一件不可解之事,三艘加夫里尔级凌晨驶向英军占领的港口,在科波尔湾误入英军雷场,三舰全部触雷沉没。死亡485人,编队和舰艇的指挥、政工人员尽在其中,只有加夫里尔号上有19人生还。编队最后的俄耳甫斯级阿扎德号及时倒车退出雷区,随后返回喀琅施塔得。此事长期被定性为叛逃事件,但现在一般倾向于认为这是一次失败了的秘密突袭。

伊贾斯拉夫级,该级舰由拉脱维亚利巴瓦的贝克船厂建造。法国工程师对原设计进行了多处改动,与其他诺维克型驱逐舰相比,该级舰更长、更重,侧舷垂直且加长了首楼,动力系统也换用了更好的型号。武器为五门主炮和三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此外还有一门高射炮。后世的研究者认为伊贾斯拉夫级实际上属于驱逐领舰,虽然当时还没有提出这个概念。

伊贾斯拉夫级的建造不出意料的受到战争和社会动荡的影响,最后只有三艘建成,十月革命前入役的只有两艘,还有两艘在建成前封存并最终拆毁。已建成的三艘全部在1941年卫国战争初期战沉。

戈格兰岛级。1913年为波罗的海舰队建造驱逐舰的招标中,德国希肖船厂报价比所有俄国船厂都低,且该厂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也一向深得信赖,遂获得九艘驱逐舰的订单。这批船都以乌沙科夫海军上将获得胜利的地点命名,但实际上却是德国人在诺维克号基础上的再设计,动力系统采用德国产品,武器则为两门102毫米主炮和四具三联装鱼雷发射管。

一战爆发后德方供货中断,九艘建造中的船舶被从里加的船厂向后方转移,最后都沦为废铁。二月革命前俄国海军又试图在比较平静的乌克兰建造十二艘戈格兰岛级,最后还是沦为废铁。

伊林中尉级、加夫里尔级、伊贾斯拉夫级和戈格兰岛级被统称为第二代诺维克级驱逐舰

蛇岛级,1914年紧急造舰计划由尼古拉耶夫海军造船厂为黑海舰队建造的驱逐舰。该级舰在无理级基础上设计,按诺维克号服役后暴露的问题进行改进,动力系统由德制改为英制,船身和甲板加强。武器为四门102毫米主炮和4具三联鱼雷发射管,还安装了两门英制40毫米高射炮。该级舰均以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取得胜利的地点命名,也被称为乌沙科夫级。

蛇岛级前后投入建造的在十六艘以上。但由于生产延误,十月革命前只有四艘加入海军,1918年为避免被德国人俘虏全部自沉;内战结束后建成的四艘后来参加了卫国战争。这八艘舰被称为第一批次,其后的舰只被称为第二批次,方案屡次修改,但最终都是废铁。

蛇岛级被称为第三代诺维克级驱逐舰,沙俄帝国的驱逐舰也就到此为止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