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电影《爱国者》背后的历史(三):美国革命中用脚投票的黑人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细品电影《爱国者》背后的历史(三):美国革命中用脚投票的黑人

在正文开始前,先啰嗦几句。本系列是以电影为契机,探究电影涉及的场景和人物背后的历史,而非简单地视电影为历史真实,因此电影“背后”的历史或许是更贴切的标题。

与此同时,也应充分认可电影在呈现过去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在这方面,南京大学王涛教授最近在德国史论坛上的发言颇有见地:“电影以其声音、画面与独特的镜头语言为历史创造了可感知的空间,使历史视觉化……书写的历史本身只是一种表述,而非确定的真理。因此电影对真相特殊的历史的叙述,并不比其他方式更低一筹。”在王涛教授看来,电影扮演着“记忆之场”的功能,学者可以检视电影如何书写历史、传播构建了怎样的历史。

1801年描绘波士顿海关大楼(位于图中右侧)前广场的版画,图正中的建筑为殖民地时代的总督府

澄清完本系列的宗旨,让我们言归正传,把镜头转向1770年3月5日晚的波士顿海关大楼,为了应对《印花税法》通过后当地不断升级的社会动荡,英军已于两年前进驻波士顿设防(关于北美十三殖民地与英国政府的冲突由来,可参见:滑铁卢之战与一个“美国家族”的奇幻漂流)。一位当地居民与站岗的军官间存在财务纠纷,从口角上升到动手。聚拢在岗哨周围的居民越来越多,打头的是一位名为克里斯普斯·阿塔克斯的混血。

事件发生后不久由保罗·里维尔制作的版画

19世纪中期废奴主义者制作的版画,突出了阿塔克斯的形象,将他置于领头的位置,同时也是图像中央。而与里维尔所描绘的无辜平民受害者不同,该画表现了殖民地人民手执棍棒,突出了他们的斗争精神。

阿塔克斯于1750年左右逃离了他的“主人”,之后长期作为捕鲸水手在海上讨生活,同时也便于躲避前“主人”的追捕。包括阿塔克斯在内的围观居民向英军岗哨投掷雪球和杂物,并挑衅性地让英军开火。一名英军士兵在被杂物击倒后失去了理智,起身开火,其他士兵也纷纷开火,阿塔克斯成为第一位为美国革命献身的黑人。

然而,对阿塔克斯等爱国黑人的颂扬掩盖了黑人在美国革命中的复杂处境,以及他们根据收到的信息与自身的判断做出的截然不同的选择,电影《爱国者》对美国革命期间黑人的描绘存在着重大缺陷。

一、革命之前北美十三殖民地的黑人

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创建后不久,殖民者便开始从非洲引进黑人奴隶,从事繁重劳动,第一批奴隶于1619年到达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该年份也成为美国学界强调奴隶制与黑人在美国历史发展中作用的“1619年项目”的名称由来。

与外界对美国南方棉花帝国的想象不同,由于轧棉机尚未发明,人力分离棉花纤维与种子需要大量工作,因此棉花种植在革命前的美国南方并未占主导地位,影片中对于大片棉田的描绘不符合当时的历史。

根据土地与气候条件差异,南方各殖民地发展出了以不同作物为核心的种植园经济。马里兰、弗吉尼亚和北卡罗来纳以烟草种植为主,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则以稻米和靛蓝种植为主。事实上,影片男主角原型之一的弗朗西斯·马里昂便是一位蓄奴的种植园主,影片将他手下的奴隶描绘成自由人的叙事引来了历史学家的声讨。

荷属纽约拍卖黑人奴隶的场景

而在北方殖民地,黑人奴隶更多从事家务劳作,且他们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要远低于南方殖民地。在美国革命前夕,奴隶占纽约人口的14%,新泽西人口的8%,罗德岛的6%,康涅狄格与宾夕法尼亚的3%。

在黑人奴隶之外,革命前夕的英属北美十三殖民地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自由黑人。在殖民地历史早期,契约仆(indentured servant)中不乏黑人身影,他们在干满合同所规定的工作年限后,便可获得自由。此外,即便是黑人奴隶也被允许种植私人作物,饲养家禽家畜,进而用交易获得的金钱来赎买自由。再者,少量黑人奴隶还与白人妇女或印第安妇女结婚。由于殖民地法律规定,孩子的地位由母亲的身份决定,因此他们的孩子自动获得自由。在影片男主角一家进入查尔斯顿城的片段中,镜头便闪过街上自由走动的黑人,他们要么是大户人家的仆人,要么是自由黑人。

尽管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自由黑人,但不可否认的是,革命前夕的英属北美十三殖民地有着严酷的黑人法典,以限制和管理黑人。在英美法系中,子女的地位应由父亲的身份决定。但弗吉尼亚于1662年通过法律,规定女性奴隶的孩子仍为奴隶,这为黑人奴隶人口在殖民地的繁衍铺平了道路。1704年,南卡罗来纳成为第一个组织奴隶巡防队的殖民地,奴隶巡防队持枪巡逻,检查来往黑人的通行证,以抵御可能发生的奴隶逃亡与起义。1739年,该殖民地的史陶诺起义杀死了数十名白人。受此事冲击,南卡罗来纳于次年通过了黑人法典,禁止黑人奴隶聚集、种植私人作物、存钱和学习写字,这基本断绝了黑人奴隶赎买自由的可能。

二、革命时期围绕着奴隶制的争议

纪念宾州第一次反奴隶制会议的标牌

随着美国革命风暴的来临,奴隶制问题成为各方所激辩的议题。事实上,在此之前,以宾夕法尼亚为主要阵地的贵格派、以及循道宗和再洗礼派都已经从宗教立场出发,陈述他们对奴隶制的反对。美国革命进一步将奴隶制问题置于聚光灯下:爱国者们应如何调解他们所宣扬的“自由”和“自然权利”原则与奴隶制现实间的冲突?

1787年英国废奴主义者制作的反废奴制徽章,英文字样意为“难道我不也是个人,是你们的同胞兄弟吗?”

马萨诸塞的詹姆斯·奥蒂斯、内森奈尔·阿普尔顿、塞缪尔·韦伯斯特神父,约翰·阿伦,以及宾夕法尼亚的托马斯·潘恩和本杰明·拉什都从“自然权利”出发,质疑奴隶制存在的合理性。马萨诸塞的黑人群体也多次向殖民地议会和政府提交请愿书,争取自由。其中一份1774年5月的请愿书如是写道:“我们各位请愿者认识到,我们与其他人一样,享有天然的自由权利,该权利不应为其他人所剥夺。我们生而自由,且未曾经由任何契约或协定放弃该权利。”1777年的另一份请愿书更进一步地表示,“我们惊讶于人们未曾思考过以下事实:在与英国的不幸冲突中,美国所依仗的每一条行事原则均强烈地表明,请愿者理应恢复享有所有人的自然权利,其力度胜过千万雄辩。”

然而,鉴于十三殖民地应携手抗英,对奴隶制持反对态度的那部分爱国者只能选择妥协,暂时搁置该争议,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便是大陆会议对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草稿所做的修改。杰斐逊在历数英王乔治三世罪状时,称“他向人性本身宣战,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最神圣的生命与自由权利,哪怕该民族从未冒犯过他。他将他们捕获,并运送到另一个半球为奴,抑或导致他们在运输途中的死亡。”

查尔斯顿监狱,杰耶米被关押和处死于此

杰斐逊此言意在将殖民地人民所面临的处境与黑人奴隶的遭遇相类比,正如历史学家埃德蒙·摩根所指出的那样,对殖民地人民而言,自由的被剥夺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切实的场景,奴隶制的存在激发了殖民地人民对自由的寻求。但由于考虑到南方代表的感受,大陆会议最终删去了该表述。毕竟,对南方白人而言,他们既得担心英国对他们自由的侵犯,又需提防黑人奴隶趁机起义。1775年8月,一群查尔斯顿的暴民私刑处死了一位自由黑人托马斯·杰耶米,理由便是他鼓动奴隶造支持革命的奴隶主的反。

三、美国革命战争中的黑人

出于对黑人持枪起义的恐惧,革命前的殖民地民兵组织均排斥黑人加入,但黑人仍旧从革命伊始便参与其中。皮特·塞姆勒的主人在成为大陆军少校后赋予他自由,塞姆勒随即加入民兵,参加了1775年在列克星敦与邦克山的战斗,描绘邦克山战役的著名油画便将他的形象包括在内,虽然他只是居于油画的最边缘。在列克星敦,另一位黑人普林斯·伊斯太布鲁克与他并肩作战。赎买了自身自由的塞勒姆·普尔在邦克山战役中的表现令白人军官赞叹不已,称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军官和一名优秀的士兵那样行事。”有人甚至称他射杀了英军的指挥官。

描绘华盛顿就任大陆军司令的画作,内中士兵清一色的白人,与史实不符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黑人参加爱国者阵营。马萨诸塞州的安全委员会于1775年5月宣称,让奴隶应征成为爱国士兵“与我们所要支持的原则不符“。一位来自费城的大陆军士兵在描绘军营中的情景时,称黑人士兵的存在“对于不习惯与黑人来往的人来说有着恶劣的不良影响”。同年9月,南卡罗来纳的代表爱德华·拉特利奇要求将所有黑人从大陆军的队伍中剔除。尽管他的建议为大陆会议所否决,但同年11月,华盛顿在征询了他副手们的意见后,下令在他们服役期满后,禁止征召黑人士兵重新入伍。

就在爱国者领导层对黑人士兵持保留或排斥态度的同时,英国方面决心动员黑人的力量。弗吉尼亚总督邓莫尔勋爵于1775年11月签署通告,宣布对该殖民地实施军管,同时要求“所有身体健全且愿意参军的契约仆、黑人或其他自由人尽快加入英王的军队,以尽快使本殖民地意识到他们对英王的责任。”华盛顿据此称邓莫尔是“美国所面对的最强大的敌人,他的力量将像滚雪球般迅速增长”。据悉,“该通告如野火般传遍奴隶群体,奴隶们大量投向他。”邓莫尔得以组织起一支全部由黑人士兵构成的团队,尽管军官和士官职位仍由白人充任,但士兵的外衣上写着“给奴隶以自由”字样,非常具有冲击力。

作为对邓莫尔通告的回应,华盛顿只得暂停执行刚刚颁布不久的关于重新征召黑人士兵的禁令,以防黑人士兵倒向英国一方。此外,在《独立宣言》草稿中,杰斐逊继谴责乔治三世参与奴隶贸易后,又斥责他“鼓动这些人(指黑人奴隶)揭杆而起,武装造反,并通过谋杀被他践踏自由的另一群人来重获他们被英王所剥夺的自由”,便是指向邓莫尔此举。正如后世对《不列颠统治海洋》一曲的批评那样,英国一边扮演着重要奴隶贸易者的角色,另一边却高唱“不列颠人永世不为奴”,着实讽刺。

在英军的挑战外,战事的延长也使得大陆军方面越来越难以凑足白人男性士兵以满足征兵指标,不少州只得放宽对入伍者种族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黑人进入大陆军服役。1777年,先前对征召黑人士兵持排斥态度的马萨诸塞宣布黑人奴隶与自由黑人均可参军入伍,弗吉尼亚也在同年接纳自由黑人加入大陆军,于是不少黑人奴隶坚称自己已是自由身,从而入伍。种植园主也时常带他们的黑人奴隶上战场,值得一提的是,在与我们的“老熟人”塔尔顿的交锋中,华盛顿表亲威廉·华盛顿的黑人随从还救了威廉一命。此外,白人可选择由他的奴隶代替其入伍,这在影片中有所反映。罗德岛更是赋予参军的黑人奴隶以自由,他们的“主人”则会收到州政府的金钱补偿,该决定源自新泽西代表乔纳森·萨金特的建议,著名的罗德岛第一步兵团由此诞生,在225名士兵中,有140位黑人。

但在美国下南方,南卡罗来纳与佐治亚依旧禁止黑人入伍,尽管大陆会议主席、南卡罗来纳人亨利·劳伦斯曾致信华盛顿,称”假如我能在卡罗来纳挑选三千黑人进行武装,便毫无疑问能将英国人赶出佐治亚,并征服东佛罗里达。”他的儿子、华盛顿的副官约翰·劳伦斯回乡尝试组织黑人军团,也无功而返,片中男主角之子的愿景折射出革命年轻人的理想主义,而影片描述的所谓华盛顿宣布黑人在大陆军中服役满一年便可享有自由、并领取报酬的情形基本不可能在南卡罗来纳出现,倒是一位民兵对黑人扛枪的反对更符合史实。

下南方对黑人奴隶入伍的抵触导致黑人成为南方战场英军宏观战略的重要部分。1779年6月,在南方战场战火纷飞半年后,北美英军总指挥亨利·克林顿颁布了命令。该命令前半部分称“鉴于敌军已经采取了征召黑人的做法,任何抓获携带武器的黑人的人都将获得合理的价格,军队则将这些黑人用于公共服务”。此举应该意在鼓励活捉黑人士兵,防止对他们进行虐杀。

该命令后半部分则直接鼓励黑人奴隶逃离他们的爱国者“主人”,并承诺向他们提供保护:“对于叛乱分子的奴隶,假如他们向本军寻求避难,那么我严禁任何人贩卖或宣称对他们具有所有权。我保证,每一位逃离叛军的黑人享有在英军战线内从事任何职业的安全保障。“这里所提到的“任何职业”远超邓莫尔勋爵所设想的为英军作战的黑人奴隶,从而鼓励青壮年之外的黑人奴隶也加入到逃亡队伍中。

闻听此讯,不少黑人奴隶向南方英军寻求庇护。此外,作为惩罚参与爱国者事业的种植园主的手段,南方英军也没收他们包括奴隶在内的财产,以儆效尤,这在影片中也有所反映。然而,南方英军指挥官康沃利斯也不愿意让黑人奴隶入伍,只是将他们用作劳动力,因此影片描写的英军阵列中的黑人士兵只可能是自由黑人而非奴隶。即便如此,大量的黑人奴隶与自由黑人逃往英军战线,给爱国者阵营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南卡罗来纳州长约翰·拉特里奇便曾下令影片男主角原型之一的马里昂处死涉嫌为英军搬运给养或搜集情报的黑人,这是影片无论如何也不会拍出来的。

四、美国革命后的黑人

巴黎和谈的美国代表画像,深感耻辱的英国谈判代表拒绝入画

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失利意味着支持他们的黑人奴隶再度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在巴黎举行的英美谈判中,就在和约即将签署之时,在伦敦塔蹲过几年大牢、新近才加入谈判的亨利·劳伦斯要求增设相关条款,禁止“将任何黑人或美国居民的其他财产带运出境”。

对于以奴隶贸易起家的劳伦斯而言,和平即将来临,不需要动用黑人武装将英军赶出北美十三殖民地了,此时抓紧防止作为“财产”的奴隶流失才是正道。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新近阵亡的长子约翰关于奴隶制罪恶的诉说与解放奴隶为美国而战的计划都被他抛诸脑后。着眼于战后在南卡罗来纳开辟种植园、且与劳伦斯有众多生意往来的英方谈判代表理查德·奥斯瓦尔德爽快地答应了劳伦斯的要求,这令不明就里的美方代表约翰·亚当斯和杰伊都大感意外。

和谈的消息传到北美,追随英军的黑人奴隶感到沮丧和恐惧,他们这么多年来的辛苦或许都将付诸东流。白人效忠派的表现同样让他们心寒,曾经在战场上共患难的袍泽此刻却倾向于牺牲黑人战友,以换取美方对被没收和损坏的效忠派财产的补偿。

前往加拿大的黑人效忠派

所幸新任北美英军总指挥官盖伊·卡尔顿决心履行前任向黑人奴隶做出的许诺,在他看来,美方所能做的就是向英国政府寻求补偿,而非阻止投奔英军的黑人奴隶离开。因此他要求军官向这些黑人奴隶签发文件,以防止其他黑人奴隶趁机混入。此外,英军还详细记录了这些黑人奴隶的姓名、年龄、职业和前“主人”姓名,以便美国政府日后求偿。共有超过三千名前黑人奴隶从纽约撤往加拿大,另外一些人则被运往加勒比海岛和英国本土。

加拿大种族骚乱

到达塞拉利昂的黑人效忠派

这些前黑人奴隶固然摆脱了在美国重新为奴的命运,但加拿大的生活同样充满了艰辛,白人效忠派一如既往地歧视黑人,并且在1784年7月因土地分配问题发起了加拿大历史上第一场种族骚乱。此外,黑人分配到的往往是多石且较不肥沃的土地。再者,加拿大寒冷的天气也让他们极不适应。当1792年机会出现时,近一半黑人效忠派选择同意英国政府重新安置的计划,移居西非塞拉利昂。

利物浦奴隶博物馆

尽管面临着诸多艰辛,黑人奴隶在战争期间的抉择推动了英国废奴主义运动的发展,1783年,一群贵格派成立了英国第一个废奴主义者组织。但塔尔顿显然不在此列,作为1790至1812年间代表利物浦市的议员,塔尔顿深知奴隶贸易对这座城市的重要性,因此竭力反对任何废奴主张。

反映英军撤离查尔斯顿的油画,黑人士兵清晰可见

在美国方面,奴隶主利用查尔斯顿英军撤离时的混乱局面肆意绑架自由黑人,将他们售卖为奴。作为战争期间最抵触黑人入伍的地区,南卡罗来纳与佐治亚在战后并未放松对黑人的奴役与控制,影片所谓的崭新世界在南卡罗来纳遥不可及。在其他地方,战后回归故乡的黑人老兵同样面临着被前“主人”重新奴役的风险,弗吉尼亚州议会专门通过法案,给予黑人老兵以自由,并允许奴隶主自行给予奴隶自由。更重要的是,1784年,康涅狄格与罗德岛开启了逐步解放州内奴隶的进程。这些都体现出他们将黑人视为对美国革命做出贡献的群体,这与他们对印第安人的看法有云泥之别。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