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历史精选图片(九)魔改还是重建?图说意大利海军旧式战列舰·上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每周历史精选图片(九)魔改还是重建?图说意大利海军旧式战列舰·上

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意大利海军在纸面上具有世界第四的规模和实力,可以说是轴心国在欧洲战区最强的一支海上力量。可是,相比于同一时代的其他欧洲列强,意大利的工业化程度并不算高,连长期以来的主要假想敌法国也有所不如。如今在欧洲军事产业界数一数二的北意大利工业区,在当时还没有发展起来。当然,同南部意大利相比还算是现代化的。

因此,意大利海军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虽然一直致力于增强扩充水面舰队的实力,但受限于工业生产效率的不足,扩军始终以优先建造中、小型舰艇为主,至于新型的主力舰则是一艘也没有建造。出于节约建造成本和时间的考虑,意大利海军最终选择了对现有的老式战列舰实施大规模现代化改装的方式以尽可能地提升战斗力。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虽然这种改造对于意大利海军而言是一种无奈之下的苦涩选择,但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现代化程度上来讲,均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升级改造的范畴,在当时的海上列强之中亦极为罕见,几乎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脱胎换骨地程度……

1911年10月15日下水的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二号舰 朱利奥·凯撒

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墨索里尼政权一直期望获取地中海的制海权,妄图构建所谓的“新罗马帝国”。为了实现这个野心,就必须扩充军备,尤其是增强海军的实力。伴随着其扩张政策,意大利海军的预算亦随之开始不断增长,于是建造新型战列舰以替换老式主力舰的计划便顺理成章地被提上了日程。可是随着国际形势的突然变化,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原材料和工业生产能力上讲,意大利都已经来不及从头开始建造一级全新的主力舰了。第一假想敌法国已于1932年开工建造全新的敦刻尔克级,于此相对应的是意大利海军手中仅有二艘加富尔伯爵级(三号舰莱昂纳多·达·芬奇号在一战期间因事故沉没)以及二艘杜伊里奥级(亦被称为安德烈亚·多利亚级)战列舰,四舰均为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服役的老舰,早已老朽不堪使用。为与之对抗,意大利在匆匆决定开工建造四艘利托里奥级战列舰(利托里奥、维托里奥·维内托、罗马、帝国)的同时,决定对现有的四艘加富尔伯爵级以及杜里奥级战列舰实施紧急现代化改装,以八艘现代化主力舰的完美阵容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

几乎等同于新建的大规模现代化改造

在这一连串的主力舰增强计划当中,最先着手的就是针对当时尚在意大利海军服役的战列舰之中最为陈旧的两艘加富尔伯爵级(二号舰朱里奥·凯撒号)实施的改造工程。

作为四艘利托里奥级服役前的过渡,两艘加富尔伯爵级的改造方案由富有经验的意大利海军工程兵中将佛朗西斯科·罗通迪(Francesco Rotundi)负责。首舰加富尔伯爵号(Conte Di Cavour)是一艘于1910年8月10日在拉斯佩齐亚船厂开工,1915年4月1日竣工服役的老舰。刚建成时满载排水量25086吨,全长168.9米,航速较慢仅有21.5节。二号舰朱利奥·凯撒号(Giulio Cesare),于1910年6月24日在热那亚的奥德罗船厂开工,1914年5月14日竣工服役,排水量与加富尔伯爵同样为25086吨,但舰体全长略微有所增长达到了176.1米,航速同样也只有21.5节。两舰均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加富尔伯爵号还曾经做过海军上将阿布鲁齐公爵率领的意大利主力舰队的旗舰。

1920年代的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特征为巨大的双烟囱、低矮的上层建筑、以及均为舰体中心线布置的主炮塔—共计三座305mm/46倍口径 三联装炮塔、两座305mm/46倍口径双联装炮塔。另装备有十八门120mm/50倍口径炮廓炮。全舰由二十座布莱钦登式水管锅炉和三组帕森斯蒸汽轮机组供给动力,其中有八座锅炉为纯燃油锅炉、十二座为煤-燃油混烧锅炉,最大输出功率近31000马力。

1933年10月,加富尔伯爵号开始在位于的里雅斯特的亚得里亚海联合造船厂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一直持续到1937年的6月整个工程才结束。

由于21.5节的低速无法与其他列强的新型战列舰对抗,因此两艘加富尔伯爵级改造的重点,首先就是更换动力系统,使之可以跟上主力舰队利托里奥级将近30节的高航速。为此不惜舍弃一座主炮将先前的老旧动力系统全部拆除,替换为两座意大利国产的贝卢佐型蒸汽轮机以及八座亚罗式燃油锅炉,由煤炭-燃油混烧统一为重油专烧,使其主力输出功率一举提升至93000马力,最大航速达到了28节。

未改造前的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二号舰 朱利奥·凯撒

另一方面为了在有限的排水量之内,进一步提升防御防御能力,还为该级舰配备了著名的普列赛水下防御系统。虽然该系统后来由于加富尔伯爵号在塔兰托空袭中遭到鱼雷重创而被认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实际上当时鱼雷是在加富尔伯爵号的龙骨下方爆炸的,并不在普列赛系统防护的范围之内,另外港内较浅的水深也进一步放大的鱼雷的威力。因此并不能说是普列赛水下防御系统本身存在缺陷。特别是在此后的实战中,同样配备该系统利托里奥级战列舰也曾经多次遭遇过雷击,但都凭借该系统吸收了大部分鱼雷爆炸产生的能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受伤后依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动力顺利返航。

1937年大改后下水试航中的加富尔伯爵号,还没有完成舾装。

武器装备方面由于没有时间研制新的主炮,改造后的加富尔伯爵级配备的320mm /44 倍口径主炮实际是在原来的305mm/46倍口径旧主炮炮管的基础之上扩膛修改而来。在拆除原位于舰体舯部的一座三联装炮塔后,原位于舰体前后部的双联装、三联装主炮塔各两座,继续按照背负式布置保持不变;已经落后于时代的120mm炮廓炮被全部替换为六座120mm/50倍 口径双联装炮塔;主要防空武器更新为四座双联装100mm/47倍口径高射炮,次级防空武器选择了八座双联装37mm/54倍口径水冷机关炮、以及六座双联装20mm/65倍口径机关炮。除此以外还拆除了已经毫无用处的鱼雷发射管,加装了国产水上飞机弹射器,搭载了4架IMAM Ro.43水上侦察机用于执行校射和侦察等任务。

1938年5月在那不勒斯航行中的加富尔伯爵以及凯撒号战列舰。改造后的加富尔伯爵级战列更换了新式的巡洋舰舰首,为此舰身延长了10.3米,舰体增设水平装甲,在两舷水线附近加装普列塞式水下防御系统,用于吸收鱼雷爆炸产生的水下冲击,拆除了原位于舯部的一座三联转主炮塔,以获得空间重新布置动力系统,最高航速因此提升至28节。炮廓副炮全部炮塔化,烟囱、桅杆、舰桥等上层建筑全部拆除重新布置,在舰桥顶部配备了巨大的测距仪,整体面貌已然焕然一新。

加富尔伯爵号与朱利奥·凯撒号两舰基本相同,仅在一些细节上存在微小差异。

在完成了全部的改装项目之后,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已经由未改造前的25086吨一举提升到了29100吨,舰体全长也由加富尔伯爵号改造前的168.9米、朱里奥·凯撒号改造前的176.1米,增长到了同样的186.4米。

短暂的服役历程

总体来说,已于1937年6月结束了全部的改造工程的加富尔伯爵级,基本已经达成了赶上假想敌敦刻尔克级服役进度的目标,在战斗力上亦被认为达到了可以与之抗衡的水准。由于同样老旧的杜伊里奥级需要等待加富尔伯爵级改造完成之后才能入坞接受现代化改装,因此截止至意大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6月)为止,意大利海军可以出海参加作战行动的主力舰就仅只有这两艘加富尔伯爵级而已(虽然意大利参战时已有两艘利托里奥级竣工,但尚未完成训练无法执行作战任务)。这主要是因为意大利海军判断意大利即使参战至少也是1942年以后的事情,因此此时尚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然而在利比亚,意大利陆军元帅格拉齐亚尼的军队对于战争的到来却是措手不及,完全没有做好准备。7月6日,意大利人第一次组织大规模的运输船队,载着大量急需的军需物资和人员前往利比亚的班加西港。由于此次运输任务的重要性,意大利海军派出了强大的舰队(2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32艘驱逐舰、1艘雷击舰)为运输船队护航,由海军中将坎皮奥尼统一指挥。

1940年7月9日下午14点,意大利海军总部命令坎皮奥尼率领舰队主力前往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半岛庞塔斯提洛东南海域,等待预期将在那里出现的英国舰队(投入兵力共计2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16艘驱逐舰)

战争爆发时意大利海军第一舰队司令伊尼戈·坎皮奥尼(Inigo Campioni)中将选择将加富尔伯爵二号舰朱利奥·凯撒号作为自己的旗舰,与此同时加富尔伯爵号亦划归第一舰队指挥。6月未随着法国的投降,地中海亦随之变化成为了英·意两国海军的主战场,然后便在7月爆发了地中海战线首次的大规模海战—庞塔斯提洛海战(英方称卡拉布里亚海战),此战朱利奥·凯撒号与加富尔伯爵号都参加了。

为确保马耳他一带英国运输部队的安全,名将坎宁安将军率领的英国地中海舰队(3艘战列舰,1艘航空母舰,5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于7月7日离开亚历山大港,计划在7月9日上午将意大利舰队拦截在卡拉布里亚海域。同意大利战舰相比坎宁安手中的3艘伊丽莎白女王具有火力优势(381mm口径)但航速(均在24节左右)相对较慢,在战场上缺乏主动权。

虽然,在海战中朱利奥·凯撒号的一次齐射落在了英国战列舰厌战号与两艘驱逐舰之间,造成两艘驱逐舰赫尔沃德号与诱饵号受轻伤,但厌战号发射的一枚381mm口径炮弹也从24000米外成功命中了朱利奥·凯撒的后部甲板,虽然这发381mm炮弹很幸运地没有爆炸但还是引爆了储存在附近的37mm炮弹,爆炸产生的烟幕随后被吸入了主机舱,结果八台锅炉之中的四台停止了工作,导致朱利奥·凯撒号的航速在两分钟内由25节降到了18节。同时全舰的电力也一度因此中断了约30秒之久。

1940年7月9日下午3时15分,意大利第4、第7、第8巡洋舰分队的轻巡洋舰与第9驱逐舰分队的驱逐舰投入作战,与英国前卫舰队(由4艘轻巡组成)交火。

1940年7月9日下午3时23分,在击退英国前卫舰队后,意大利战列舰和重巡洋舰转向英国厌战号战列舰方向,准备加入战斗。由于双方交战距离太远(基本都在最大射程边缘)意大利重巡扎拉号的主炮已经提升至最大仰角。

1942年7月9日下午3时52分,朱利奥·凯撒号第一轮齐射,交战距离26400米。

1940年7月9日下午3时54分,紧随凯撒之后加富尔伯爵号战列舰开始在卡拉布里亚海战中向英国舰队射击。

1940年7月9日下午3时59分,朱利奥·凯撒号被厌战号击中。

朱利奥·凯撒号在此次战斗中受伤的后甲板以及副炮。

1940年7月9日下午4时01分,尽管朱利奥·恺撒号的2台锅炉已经恢复了运转,速度也重新恢复到22节。但坎皮奥尼还是命令轻巡和驱逐舰释放烟雾,准备在烟雾掩护下进行雷击,同时2艘战列舰也在烟雾掩护下转向,脱离战场。

1940年7月9日下午4时03分,厌战号战列舰后部炮塔发出最后一次齐射,无一命中。马来亚号战列舰仍然在开火,但炮弹只落在离意大利战列舰大约2700米的距离上。随后马来亚号战列舰加入厌战号战列舰编队。双方战列舰交战结束。

战斗结束后,由于己方损失不大且负责掩护的运输船队已经成功的通过了作战的区域,安全地抵达了位于利比亚的班加西港,并且在战略上阻止了英国舰队前往马耳他,因此意大利人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这场海战的胜利。但朱利奥·凯撒号却由于这场海战受到损伤而不得不在拉斯佩齐亚军港入坞修理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在塔兰托空袭中连吃三条鱼雷后抢滩搁浅的利托里奥号战列舰。

此后,虽然英意双方在地中海内外的战局一度呈现出了势均力敌的均势,但是在1940年11月11日深夜到第二天的早晨,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大胆地利用海军舰载机部队对意大利塔兰托军港实施了成功的奇袭,取得了重大胜利。此役集结在塔兰托港内的六艘意大利战列舰之中,有三艘遭到重创(加富尔伯爵、利托里奥、杜伊里奥)导致地中海的制海权从此落入英国手中。虽然利托里奥和杜伊利奥两舰在经历数月之久的维修后又重新回到了作战一线,但加富尔伯爵号由于受伤太过于严重,意大利方面决定在对其进行修复的同时实施第二次大规模现代化改装,此后该舰虽然一直在的里雅斯特的海军工厂接受包括加装意大利国产雷达在内的各种先进设备,但是由于其改造工程项目优先级并不高,人力和设备时常需要让位于其他舰艇的建造和维修,导致工期进度严重滞后,直到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投降为止加富尔伯爵号都没有修好。总得来说,与其一战期间出色的战绩相比,该舰在二战期间的战绩实在可以说是乏善可陈。在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该舰又被德军所虏获,后在盟军于1945年2月对的黎雅斯特的空袭中遭重创倾覆沉没,战后被打捞出水后作为废铁拆解。

船底中雷后在塔兰托港内座沉的加富尔伯爵号战列舰。

—未完待续—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