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 明末风云(26):大西军入滇经营云南,为汉人政权留下最后一块续命之地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732. 明末风云(26):大西军入滇经营云南,为汉人政权留下最后一块续命之地

作者:小院之观。

有这样一个朝代,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人说是1644年,有的人说是1645年。

有这样一个朝代,说不清是什么时候结束,有的人说是1662年,有的人说是1683年。

有这样一个朝代,说不清有几位皇帝,有的人说有五位,有的人说有四位。

有这样一个朝代,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它是一个朝代,但之后偏偏又不被承认为是一个朝代。

它就是南明。

本章节节选自《南明那些事》,作者授权发表,欢迎共同研讨。

---------------------------------------------------------

(南明那段日子之二十六)

好久没有提到大西军了,张献忠死后,他们去了哪里,为什么这时候又会突然出现呢,我们还得倒回去捋一捋。

1647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张献忠在凤凰山遭到清军突袭,中箭身亡。

大西军残部突围,击败了拦路的明将曾英,渡过长江进入贵州,在遵义召开会议,纠正了左丞相汪兆麟的路线错误,并将他诛杀,由张献忠最年长的养子张可望统领三军。

四位养子都恢复了本性:张可望原姓孙,如今自称东平王;张定国原姓李,称安西王;张文秀原姓刘,称抚南王;张能奇原姓艾,称定北王。四兄弟中孙可望地位和威望最高,年龄也稍大,又读书识字,被拥戴为“盟主”,主持大西军军政重务。

张献忠死得很突然,谁也没想到,堂堂大西皇帝会被清兵几支暗箭就丢了性命,中箭后张献忠迅速身亡,没能留下只言片语,但他在之前,就已留下了遗嘱。

还没上凤凰山时,他就叮嘱养子张可望:“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张献忠活着的时候,没干啥好事,用杀人如麻来形容他一点也不冤枉。或许是杀人太多,良心发现,张献忠临死不久前说的这几句话,却颇有分量,几乎让人不相信是出自他口。

图一:张献忠塑像

左丞相汪兆麟虽然被杀,老万岁的遗言无人敢不听。与明朝作战了半生的大西军残部将士们,却戏剧性地开始与明军寻求合作的机会。

在乱世中,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就成了敌人。

大西军余部击败曾英,进入贵州,占领贵阳。

那清军去哪了呢,班师了。

击杀张献忠后,清军尾随大西军余部追击,想彻底击溃他们,甚至前锋已经攻占了遵义。

到了贵州,他们发现,这里风景确实很好。

问题是,实在是太穷了。

贫困等于饥饿,尤其是战争年代。

贵州先是明军驻扎,随后又被大西军刮了一遍,哪里还供得起几支大军轮番过境。等到清军再来,刮地三尺都已经找不到几粒粮食。千里迢迢,靠后方运也不现实,多铎只得下令,凯旋班师,不跟你玩了,填饱肚子要紧。

大西军在贵州立足下来,整顿当地,打算以贵州为根据地,再图谋发展。

这时传来消息,云南沙定洲叛乱,黔国公逃跑,大半个云南已被叛军占据。

大西军立足未稳,亟需休整,不过听到这个消息,孙可望哥几个立刻作出决定:挥师南下,直取云南。

这个决定,有张献忠遗言的影响所致,不过还有一个人的影响——龙在田。

龙在田,云南石屏人,老资格的军人,天启二年就已擢升为副总兵。崇祯年间,在兵部尚书熊文灿手下效力。熊文灿招降张献忠,命令龙在田监视,张献忠不久重新反叛,熊文灿和龙在田都受到牵连,龙在田被罢官回籍。

龙在田和孙可望、李定国等人都是老相识。不光是认识,张献忠蛰伏时,为了取得龙在田信任,还曾经拜他为义父,从辈分上说,孙可望等人还是龙在田的义孙。

张献忠很会来事,跟龙在田和他的部下们混得很熟,他的养子们当然也不例外,龙在田的部下以云南人居多,平时喝酒吹牛,难免提到老家,时间长了,大西军这些将领也就熟悉了云南。

沙定洲叛乱时,龙在田年事已高,并早就归隐在家,已经无力再起兵讨伐沙定洲,只得逃到大理躲避兵锋,这时传来了大西军已占据贵阳的消息。

龙在田立刻派人来到贵阳,向孙可望等人陈述了云南的情况,并请求大西军立刻出军,平定叛乱。

对大西军来说,出兵云南的选择并不难做出。

一、贵州这地方实在太穷,很难养活十几万军队,饭都吃不饱,哪里还谈得上东山再起,如果能占据云南,则辖二省之地,从经济上和兵员上,都能得到保证。

二、龙在田跟他们私交不错,是个可以信任的人,有龙在田在云南接应,事情要好办得多。

三、张献忠遗命要他们“尔急归明,毋为不义。”但在突围道路上,为了自己的生存,大西军已经击溃了不少拦路的明军,甚至名将杨展都被李定国射死,梁子结得不小。现在云南局势动荡,明军损失惨重,自己出兵替沐天波报仇,他必定要感恩,这样归明的事儿就好办了。

图二:影视作品中的明末农民军

出兵的决定做出了,以什么名义却成了问题。

这时候,大西军的身份还是流贼,是明军和清军共同的敌人,云南的老百姓也不会欢迎他们,如果以大西军的名义出兵,无法得到民心拥护。孙可望想了个主意,他打出了已经殉节的沐天波妻子焦氏夫人娘家的旗号,因为焦氏娘家就在贵州。

孙可望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先派出间谍到云南散布消息,号称黔国公焦夫人弟弟率兵前来复仇。云南官绅百姓被沙定洲折腾得正苦,听说黔国公这块金字招牌,那还有啥说的,开门迎接呗,于是大西军从贵州进入云南,一路长驱直入,畅通无阻。

明将蒋懋勋、蒋世勋、张英、陈允济都是世袭的武职,剿灭流贼也是他们的工作,四人听说为黔国公报仇的大军来了,率领手下迎接,一看就傻了眼,这既不是官军,也不是民军,分明是流寇。可是来都来了,已轮不到他们做主,只好加入,许多官军,就这样不明不白被裹挟着,跟着大西军走了。

“云贵人民深信,一路俱如此传播,悉开门降。长驱而来,全无梗阻。”

1647年3月25日,大西军进入云南,占领平彝,28日攻克交水,29日,与沙定洲部下发生了第一次交锋,不费吹灰之力,就歼灭了沙定洲在曲靖的500多名守军。

占领曲靖后,再往西进,就可以直接进攻省会昆明,这是最直接的做法。

在用兵上,孙可望再次表现出了他的老道。

他并没有这么简单粗暴,而是先带兵南下,直趋阿迷州。

这是一手疑兵之计,因为阿迷州正是沙定洲老巢所在地。昆明城高墙厚,大西军又没有红衣大炮,攻城势必要费一番手脚。老巢被攻,沙定洲必定要回军救援,则昆明不攻自破。

孙可望是个优秀的将领,结果正像他预料的那样。

沙定洲不明真相,看到对手这么熟悉自己的情况,以为真的是焦家的救兵来了,于是火速放弃昆明,撤兵回到老家布置防御。

就这样,大西军不费一兵一卒,进占了毫无防御的昆明。

大西军入滇,兵不厌诈,收复昆明。这时的大西军与张献忠领导下的大西军,完全是两支军队,记载中他们进入昆明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战争年代,古时候的军队约等于土匪,不杀百姓已经是阿弥陀佛,何况秋毫无犯,大西军迅速取得了昆明的民心支持,至于是不是焦氏娘家的救兵,已不再重要。

大西军的主要兵员是陕西人,他们以客军的身份,又不是名正言顺的官军,想要统辖云南,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首要任务,就是彻底肃清沙定洲。

孙可望派出最能打的将军——李定国,率领一支精兵讨伐沙定洲。

图三:影视作品中李定国形象

此时沙定洲重点布防的地点在临安府,府治建水县。这里是进入沙定洲老家阿迷州的必经之路,他布置了重兵防御。

李定国在明末被称为“战神”,这时他虽然屈居于孙可望之下,但在军事上,早已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干。

区区一个沙定洲,都不够李定国看的。

李定国兵临城下,并不急于进攻,只是扎下营寨,城里的土司兵搞不清楚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没见过世面的土司兵们哪里知道,李定国早已有了破城之策。

“放迸法”。

放迸法其实说出来很简单,就是挖掘地道到城墙下,塞入火药,然后——bomm!

也是农民军作战的常用战术,重庆城墙就是被张献忠用放迸法炸飞的。

城里的土司兵毫无准备,等到他们随着城墙一起飞上天,才明白李定国是个煞星。

重兵防御的建水县被轻易占领,通往沙定洲老巢阿迷州的大门已经打开。

李定国正准备挥师东进,毕其功于一役,攻占阿迷,后方传来消息——昆阳和晋宁发生了叛乱。

所谓叛乱,是对于大西军而言,其实发动叛乱的,是明军的正规军,由昆阳知州冷阳春和晋宁举人段伯美率领。

大西军入滇,又不是王师,在许多人心目中,他们还是那支残暴的流寇,特别是在明朝官员心中,不服他们的大有人在。

大西军把沙定洲势力称为“叛”,把不服从的明朝势力称为“顽”,两者都是他们要打击的对象。

得知后方有变,李定国只得放弃进军阿迷州,星夜回兵。论打仗,这些明军将领谁也不是李定国对手,不到一个月,两州叛乱已被平定,却因此给了沙定洲苟延残喘的机会。

大西军不是兵力颇为雄厚吗,为什么非要李定国回师呢,因为孙可望和刘文秀,都亲自出征去了。

孙可望派出李定国讨伐沙定洲,又派刘文秀统兵由昆明北上,收取武定一线滇西北州县,自己则亲自率军出征。

他要对付一个大人物——黔国公沐天波。

杨畏知本来被沙定洲的七十二营兵马团团包围在楚雄,已经弹尽粮绝,眼看就要城破,却得大西军入滇,吓跑了沙定洲,楚雄得以平安保全。

但对于明朝在云南的代表人物——沐天波和杨畏知来说,要他们承认大西军的合法地位,则没有那么容易,十几年间打得就是农民军,虽说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现在突然要做朋友,心理上无法接受。

他们就是大西军说的“顽”。

孙可望明白沐天波的分量,他率兵亲征,想要平定这股最顽固的势力。

孙可望兵指滇西,杨畏知率军在狮子口与大西军作战,杨畏知虽然忠勇,军队的战斗力在那里摆着,凭借士气与城墙,他们跟土司军还能打一打,对上以打仗为生的大西军,明军毫无悬念被击败,杨畏知本人被生擒。

图四:明军作战

如果是以前的大西军,杨畏知必定被酷刑处死,好在现在他们已经纠正了路线。

杨畏知抵抗沙定洲叛乱,在云南官绅中获得了极高声望,已仅次于沐天波,聪明的孙可望明白他的分量,活杨畏知比死杨畏知要有用一百倍。

他亲自劝降,杨畏知坚持不肯和流寇合作,这早在孙可望意料之中,此时杨畏知对大西军的认识,还停留在张献忠阶段。

耐心细致是孙可望工作的法宝,能把困难的工作做的出彩,是由于对职业的热爱,孙可望以自己的敬业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新大西军的良好形象,经过再三解释,终于打动了杨畏知。

宾主双方通过谈判,达成了协议:

一,不用大西年号;

二,不妄杀人;

三,不焚庐舍、淫妇女。

孙可望表示全盘接受,大西军与明朝的合作时代,就要到来。

杨畏知与孙可望达成合作协议,实际也就相当于沐天波势力与大西军势力同意合作。九月。孙可望率军进抵永昌,以“共扶明后,恢复江山”为原则,与据守滇西的沐天波达成和解协议。

混乱已久的云南,终于尘埃落定。

孙沐结盟,在明末意义之重大,甚至远远超过了南明皇帝的废立。在乱世里,没有军队,一切都是扯淡,这个盟约的存在,才是保证南明此后还得以立足的根本。

至于沙定洲?他还想有好果子吃吗?

1648年初,李定国再次领军出征。这次,他没有再给沙定洲苟延残喘的机会,数月后,沙定洲不敌,率众出降。

沙定洲连同他的老婆万氏,参谋汤嘉宾等骨干,被押解回昆明处死,延续数百年的沙普土司,在沙定洲和万氏手中归于灭亡。

大西军的余部,总算得到了一块难得的根据地,可以休养生息,另一支农民军的余部,运气却比他们差了十万八千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