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历史研究】当演员从银幕上消失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量化历史研究】当演员从银幕上消失

《阿根廷,1985》海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76-1984年间,阿根廷政府制定了一张包含许多演员、导演和评论家的禁演名单。演艺界人士一旦出现在该名单上,就不能再出现在阿根廷国内的银幕上。简·艾斯伯格(Jane Esberg)系统研究了这一名单的影响,包括其对演员个体和影视行业的影响,在国内和国外的影响以及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禁演名单确实降低了演员的产出,引导了整个行业的取向。不过,这一影响仅限于阿根廷国内,也仅限于1976-1984年一时。长期来看,禁演名单更像是取得了相反的效果。

图1 禁演名单的一页

1973-1974年间,胡安·庇隆(Juan Perón)担任阿根廷总统。胡安·庇隆病逝之后,其妻伊莎贝尔·庇隆(Isabel Perón)继任总统。之后,阿根廷政局很快陷入动荡。1976年,豪尔赫·拉斐尔·魏地拉(Jorge Rafaél Videla)发动政变推翻庇隆,建立起军政府统治的政权。随后,军政府开始在演艺界清查“受到苏联影响的……真正的‘灵魂工程师’”。不论是发表过相关的观点,还是在演艺界足够活跃且勇于发声,都有可能被认定为背景“不受欢迎”。一旦演艺界人士列入军政府禁演名单的最高级别,各界机构将“不得再为其提供支持”。实践当中,这意味不能参演影视剧。即使参演,也不能露面、不能宣传。直到1984年军政府垮台,源自禁演名单的限制才最终取消。

艾斯伯格开展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有二。一是2013年在阿根廷空军前总部大楼地下室意外发现的一批档案中的禁演名单文件。这份不完整的名单包括300多名处于最高级别名单中的演艺界人士。由此,在个体层面评估禁演名单的影响成为可能。二是按图索骥,从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nternet Movie Database,常简称IMDB)获得同期阿根廷演艺界人士的作品信息。既包括参演的电影和电视剧,也包括演职人员和剧情梗概等详细信息。艾斯伯格利用词向量技术提取了这些电影的主题。结合其他数据来源,可标注每部电影是否涉及政治题材。

图2 1970-1990年间,列入禁演名单的演艺界人士(连点虚线)和没有列入的人士(实线)各自出演角色的总数(左)、在阿根廷国内出演的角色数量(中)和在国外出演的角色数量(右)

借助双重差分法可以识别该名单造成的影响。1976年是军政府建立并设立禁演名单的年份,列入名单和没有列入名单的演艺界人士分别构成了处理组和对照组。图2展示了主要的研究结果,对演员个体的影响相当显著:禁演名单成功地让一部分演艺界人士几乎彻底地退出了阿根廷国内的银幕。具体来说,在一个人平均一年参演不到一部影视剧的前提下,禁演名单会让个人在1976-1984年间少参演4部影视剧,几乎就是国内银幕生涯的暂时中止。尽管这些演艺界人士在阿根廷之外获得了更多的参演机会——这常常是因为其流亡并转向海外发展,但这些参演机会在数量上无法完全弥补国内的损失。这一结论在多种设定和检验下保持稳健。

禁演名单对阿根廷影视行业的影响同样显著,但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的方向恰好相反。概言之,短期内涉及政治题材的影视作品数量显著下降。长期内,也就是军政府倒台以后,相关题材影视作品的数量显著上升,也包括《官方说法》(La historia oficial)这样的经典之作。之前列入禁演名单的演艺界人士参与创作了更多此类题材的作品。为什么?艾斯伯格没有再做进一步的分析,而是直接援引了其中个体直陈的心声:“[我]想担负一些职责,而不只是纯粹地艺术。”

图3 1970-1990年间,列入禁演名单的演艺界人士(连点虚线)和没有列入的人士(实线)各自参演政治题材的影视作品的数量

总之,阿根廷军政府制定的禁演名单确实在短期内成功地让演艺界人士从银幕中隐没。尽管这些演职员找到了一些来自阿根廷之外的机会,但很难完全弥补其在国内的损失。长期来看,禁演名单的效果更可能是催生了更多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演艺界人士反而更加自觉地参演这些题材的作品。艾斯伯格近年来围绕阿根廷历史的一系列量化研究,包括本文及其后续工作在内,共同推进了我们对政治和艺术如何相互纠缠作用,进而形塑延续至今的集体记忆和创伤的认识。

轮值主编:蒋 勤 责任编辑:彭雪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