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统一了蒙古草原的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他和他的子孙们,几乎征服了十三世纪人口最为稠密的文明世界”。对此,美国历史学家杰克·威泽弗德如是感叹道,“数十年间,蒙古军队征服的土地和人民,比罗马人花费四百年征服的还要多。”
成吉思汗的帝国
遗憾的是,这个如日中天的庞大帝国,寿命如同昙花一般短暂,就像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所描述的那样,“或许,这始终是蓝色天轨的习惯,当他看到满足时,就很快将之破灭。”
那么问题来了,距离元朝最近的察合台汗国,与元朝保持着什么样的外交关系?在后续的几百年间,察合台的后裔们,又是如何统辖西域的?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黄金家族的后裔们,互相斗得热火朝天
1
什么是察合台汗国?
身为成吉思汗次子的察合台(1183?—1241),不仅战功彪炳,而且一直以恪守法度、严谨认真著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命他掌札撒和法律,既管它的实施,又管对那些犯法者的惩处。”
根据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中的记载,成吉思汗在封诸子时,将“从畏吾尔地起,至撒麻尔干和不花剌止”的广袤土地赏赐给了察合台。
察合台雕像
1)帝国大乱斗中的察合台后裔
众所周知,早在喀喇汗王朝时期,西域的农业和畜牧业就一直比较发达。另外,察合台的封地内,不仅有着较为发达的城市工商业,还能吸引到大批外国商人前来经商(拓展阅读:什么是中国:喀喇汗王朝的文化、生活方式与“维吾尔印象”)
基于巩固统治与经略对贸易的双重需要,察合台将自己的牙帐设在“阿力麻里境内的忽牙思”,即今新疆霍城西一带。
阿力麻里故城遗址出土的铜币、铜币与金箔
1242年,察合台去世。因为他的长子木阿秃干在西征中战死,于是,木阿秃干的长子合剌旭烈(?—1251)被推举为第二代察合台汗。
不过,新即位的贵由汗(1206—1248)以“舍子传孙为非”为由,在1246年直接罢免了合剌旭烈的汗位,将与自己关系要好的察合台第五子也速蒙哥扶上了汗位。
1248年,贵由汗去世,他的遗孀海迷失后临朝称制。她以“遵太宗窝阔台遗命”为名,联合以也速蒙哥为首的察合台系宗王,力主推举自幼颇受窝阔台宠爱的皇侄失烈门继承汗位。不过,这一提议遭到了术赤系与拖雷系宗王们的强烈反对。因此,大汗之位一直处在悬而未决的状态。
鉴于海迷失后本人昏聩无能、用人失法且沉迷于巫术,使得帝国政纲紊弛、民怨沸腾。于是,一直与贵由汗关系不睦的拔都决定“先下手为强”(拓展阅读:「帝国大乱斗」拔都与贵由之争:汗国分裂的催化剂)。
海迷失后(左)与拔都
在拔都的主导和推动下,以术赤系与拖雷系为代表的蒙古宗王和贵族们,在召开于1251年的忽里勒台大会上,一致推举拖雷的长子蒙哥(1209—1259)为新任大汗。这就意味着,帝国的最高统治权从窝阔台系转移到了拖雷系宗王的手中。
对于这一选举结果,察合台与窝阔台系的宗王们自然不会买账,双方很快便爆发了激烈冲突。在母亲唆儿忽黑塔尼与拔都的大力协助下,蒙哥迅速巩固了自己的权威,他的反对者们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推举蒙哥为大汗的细密画
根据《元史》中的记载,海迷失后被处死,失烈门先被流放后被处死,贵由之子火者被放逐于哈拉和林以西的不毛之地,另一个儿子脑忽受命从军。
1252年,一直站在蒙哥阵营的合剌旭烈,“受命复嗣察合台封地”并负责执杀也速蒙哥。由于合剌旭烈在归途中病死,他的妻子兀鲁忽乃“代宣朝旨,执杀也速蒙哥。”
也速蒙哥死后,哈剌旭烈与兀鲁忽乃之子木八剌沙被拥立为新的察合台汗。鉴于木八剌沙年幼,因此察合台汗国的最高权力,一直掌握在临朝称制的兀鲁忽乃手中。与此同时,“幸存”的宗王们一直与蒙哥保持着较为融洽的关系。
察合台汗国的疆域
2)忽必烈兄弟内斗中的察合台后裔
1259年,蒙哥汗去世。围绕汗位的归属问题,蒙哥的两个弟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二人,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拓展阅读:「帝国大乱斗」忽必烈兄弟之争:汗国大厦轰然倒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济力量雄厚,麾下至少拥有十几万精锐骑兵的察合台汗国,成为了忽必烈兄弟的“统战对象”。与此同时,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都支持驻牧于哈拉和林的察合台之孙阿鲁忽(?—1265),“去掌管自己祖父的首邑和他的兀鲁思。”
今天的哈拉和林
对于阿鲁忽而言,这无疑是一道致命的“二选一”难题。但在经过了反复斟酌后,他毅然决定站队忽必烈阵营。坦诚说,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与阿里不哥相比,忽必烈一方的综合实力更强,而且还得到了金帐汗国与伊尔汗国的支持。
其次,无论站队哪一方,自己基本都会得到察合台汗国的统治权与相应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但是,倘若阿里不哥失败,自己不仅会成为忽必烈的打击对象,并且与其他汗国的关系也会出现裂痕,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因此,尽管阿鲁忽参与了推举阿里不哥为蒙古大汗的忽里勒台大会,但并未对其表现出了足够的忠诚。再加上后者对他动辄颐指气使的态度,进一步坚定了“站队忽必烈”的选择。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
1260年,阿鲁忽在正式迎娶了兀鲁忽乃为妻后成为了新一任的察合台汗。与此同时,“他不再全面阿里不哥的话,不仅扣押了已筹集完毕的准备援助阿里不哥的各项物资,还杀掉了阿里不哥派遣的催单使者,甚至主动向阿里不哥的军队发动了攻击。”
勃然大怒的阿里不哥,不仅大肆洗劫了伊犁河流域,还一度将阿鲁忽驱至撒马尔罕。但不可否认的是,战胜阿鲁忽并不能挽回自己的颓势。
1264年春,阿力麻里境内爆发了大饥荒,百姓流离失所,军心涣散,已经丧失了与忽必烈决战的能力。走投无路的阿里不哥,决定向兄长投降。至此,四年的汗位之争最终以忽必烈的胜利告一段落。
因为“站队正确”,忽必烈以蒙古大汗的名义,不仅将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大片土地划给了阿鲁忽,并承认他是钦定的察合台汗。作为反馈,阿鲁忽不仅一再向元朝示好,而且还多次派遣使者,做到互通有无。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内斗,给了察合台汗国“猥琐发育”的机会
3)海都与察合台汗国恩怨情仇
但对于阿鲁忽而言,自己的统治并不稳固,因为他的身边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对手,即窝阔台汗五子合失之子,以意志坚定、能力出众著称的海都(1234—1301)。
在忽必烈兄弟争位期间,海都一直都是阿里不哥的坚定支持者。“在得知阿里不哥归顺了忽必烈合罕后,海都深知会受到合罕的威胁,因此从各处征集了二三千人的军队”。
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力逐渐膨胀的他“将海押立与叶密立设为基地,并联合金帐汗别儿哥,在击败了阿鲁忽之军后,将阿力麻里据为己有。”
海都主题绘作
1266年,阿鲁忽去世,兀鲁忽乃皇后再度临朝称制。需要指出的是,在没有得到元朝官方授权的前提下,“兀鲁忽乃擅自在异密与宰相们的同意下,拥立自己的儿子木八剌沙继承了阿鲁忽之位”。
兀鲁忽乃擅自拥立新君的“大不敬”举动,激起了忽必烈的强烈不满。于是,他委派一直在元廷效力的木阿秃干之孙八剌(?—1271)返回察合台汗国,密令其夺取汗位。在忽必烈看来,“知根知底的八剌远比木八剌沙可靠得多”。八剌不负众望,在返回察合台汗国后不久就成功夺取了汗位。
阿力麻里城遗址
需要指出的是,八刺在称汗之初,还是比较听话的。根据伊斯兰史料中的记载,“他会坚定遵守忽必烈的旨意,牵制海都在中亚地区的扩张。只要他的军队一征集起来,就会主动与海都作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八剌的心态也越来越膨胀了。根据伊斯兰史料的记载:
他曾以合罕的名义,派异密必克迷失占据了(驻守于新疆和田的)木忽勒台的位置。木忽勒台前往合罕陛下处禀告了这一情况。于是,合罕派遣了一个名叫火你赤的大异密,带着三万人去反击他。不过,当火你赤明白自己不可能抵挡对方时,就提前返回汉地去了。于是,八剌的军队洗劫了这里。
和田古城遗址
同样在1266年,金帐汗别儿哥在与伊尔汗国的作战中受伤死去。不久,拔都的孙子忙哥帖木儿(?—1282)成为了新的金帐汗。需要指出的是,这位仁兄尽管一度接受忽必烈的调遣攻打海都,但不久就与海都达成停战协议,并与海都组成联军多次重创察合台汗国。
大约在1269年前后,海都、八刺与忙哥帖木儿聚会于塔剌斯河畔,敲定了“河中三分之二归八刺所有,三分之一归海都和忙哥帖木儿共同管辖”的协议。与此同时,海都还向八刺提出建议,“可以率领一支大军渡过阿姆河进攻伊朗,夺取(伊尔汗)阿八哈的某些领土,以扩大自己的牧场、土地和畜群。”
“三方会议”的具体位置
“三方会议”结束后,八剌真的率领大军开进了呼罗珊地区,但被阿八哈汗击退,只得狼狈逃回了河中地区。1271年,八剌去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穆斯林学者认为,八剌有可能是被海都害死或吓死的。
坦诚说,无论是木八刺沙,还是以出伯、合班为首的察合台系宗王们,都无法与海都相抗衡。出于自保,“他们率领全体万夫长和千夫长们跪在海都面前:从今以后,海都阿合就是我们的君主,他的一切命令,我们都俯首听从。如果海都阿合保护我们,我们只要活着就将自愿地竭心尽力为他效劳。”
在经历了聂古伯与不合帖木儿两位旁系宗王的短暂统治后,大约在1275年前后,在海都的支持下,八剌之子笃哇(?—1306)成为了第九代的察合台汗,“因为笃哇从他的前任方面取得经验教训,因此他更像是一个忠实于海都的藩臣”。因此,察合台汗国的实际控制权已经归属于海都。
察合台与窝阔台世系(局部)
笃哇即位以后,察合台汗国频频向西域发动攻势,当地局势日趋混乱。他在即位后不久,就在海都的支持下,亲率大军12万围攻火州(又名哈剌火州,距今新疆柳城西七十里,吐鲁番东三十里)长达六个月之久。
值得注意的是,笃哇在致镇守西域的畏吾儿亦都护的书信中声称,“我亦太祖皇帝诸孙,何以不附我”,气焰十分嚣张。长时间的围困,给当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尽管忽必烈一度“赐钞十万锭”用来恢复当地的民生经济,但依然难解燃眉之急。
火州的大体位置与统辖范围
4)元朝的西域征程
1276年,元军攻克南宋都城临安。至此,南方战事逐步进入收尾阶段,大规模的战事已基本结束。次年,忽必烈正式开启了征讨海都等叛王的军事行动。
他委任战功显赫的伯颜(1236—1295)出镇哈拉和林,统筹平叛事宜。在伯颜的指挥下,元军所向披靡,一度推进至斡难河与土拉河的源头。至此,由海都主导的针对漠北与西域腹地的军事进攻,最终以全面失败而告终。
据史料记载,伯颜不仅智略过人,深明大义,用兵如神,口不言功,还以善作诗文著称
可即便如此,海都依然不甘心于失败。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整顿和精心筹备之后,1286年,他率军进犯今阿尔泰山,但被元军大将土土哈与朵儿朵怀二人拒之门外。同年,海都调集大军进攻别失八里,但再度被伯颜、纂公直、明安、李进等人合力击退。
碰了一鼻子灰的海都,在1287年组织了一个新的“反元联盟”。成员除了自己与笃哇之外,还有以乃颜、失都儿、合丹为首的东道诸王。双方约定以东西夹击之势,向元朝发起进攻。
年过七旬的忽必烈得知后勃然大怒,决意亲征东北。因为战略得当,元军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这场叛乱。
参与“乃颜之乱”的东道诸王世系
1288年,海都率大军深入漠北腹地。次年,在皇孙甘麻剌的统率下,元朝岭北驻军在杭爱山一带与海都展开了决战。元军战败东撤,哈拉和林失守。同年七月,七十四岁的忽必烈再度御驾亲征亲征,“海都以游牧人的行动远遁以避之”,哈拉和林被收复。
在元军的不断打击下,截至1292年,海都的有生力量几乎被消耗殆尽,岭北局势已日趋稳定。
哈拉和林想象图
1282年,忽必烈去世,皇孙铁穆尔(1265—1307)即位,即元成宗。结合史料看,铁穆尔无意就西域与漠北问题消耗太多精力,正如其母阔阔真所言:
汉地、南家思国和我们都很广大,而海都和笃哇的地方则较远。如果你出征,那就需要一两年才能把事顺利解决。老天保佑,但愿在此期间,不会遭到长期不能弥补的损害。
不过,基于巩固边疆局势的需要,他依然决定“立北庭都元帅府,任命平章政事合伯为都元帅,江浙行省右承撒里蛮为副元帅,皆佩虎符;立曲先塔林都元帅府,任命衅都察为都元帅,佩虎符”,对海都等人形成震慑之势。
元成宗铁穆耳
对于元廷的好意,海都和都哇等人似乎并不领情。1298年,他们再度领兵进犯西域,“皇帝女婿汪古亲王阔里吉思,单独地驻守阵地。于隆冬时候被海都和都哇的大军袭击,他三次击退敌人,但于第四次交战时被俘”。
铁穆尔闻讯勃然大怒,他在1299年任命皇侄海山为漠北军统帅,统筹讨伐海都事宜。海山励精图治,“训练六军,总裁法令,胥地所宜,可屯田者必分耕之,以佐军实”,分别在阔阔别之地、迭怯里古之地、哈剌合塔之地等重大战役中重创了海都和笃哇联军。
在1301年的哈剌合塔战役中,“海都和笃哇两人都受了伤,海都因伤而死去,笃哇瘫痪了。”
真金家族世系
坦诚说,无论是个人威望还是能力,海都的儿子们都远远不及笃哇。因此,笃哇一下子就成为了察合台与窝阔台系诸位宗王中最具声望的人物。与此同时,他们决定“再也不与元朝展开军事对抗了”
1303年七月,都哇与海都之子察八儿等人“遣使请息兵”;十一月,成宗欧爱强使者与之取得了联系,最终在次年九月达成了停战协议。至此,双方跨越了几十年的战事终于告一段落了(拓展阅读:叛逆的大侄子:为什么海都终其一生也要反对元朝?)。
作战的蒙古军队
6)察合台汗国的事实独立
伴随着双方和平的达成,元朝与中亚地区的交往呈现出了明显复苏的迹象。对此,伊尔汗国完者都汗(1280—1316)在1305年写给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1268—1314)的信中如是评价道:
现在终于恢复了和平,汗的家庭的全体成员,无论是年长的或年幼的,都一致同意开放所有的道路。
完者都汗致腓力四世的国书
1305年二月,笃哇遣使访问元朝,“成宗赐币帛五百匹”以示回馈;四月,元朝“赐察八尔、朵瓦所遣使者银千四百两、钞七千八百余锭”;“十月庚寅,附马按替不花来自朵瓦,赐银五十两、钞二百锭。”
1306年二月,“朵瓦遣使来朝, 赐衣币遣之”;九月,笃哇遣其子款彻来贺圣诞。1310年六月,“察八儿来朝”;仁宗即位后,“念及察八儿属户匮乏,赐予其一年之粮”,以助其恢复生产。1315年,元朝敕封察八儿为汝宁王。
元大都遗址公园
尽管西域局势已经逐步稳定,但察八儿与笃哇之间爆发了激烈矛盾,最终兵戎相见。与久经历练的笃哇相比,察八儿根本不是对手,部众溃散,最后只能投奔元朝,“武宗赐以其父海都位下分地汝宁府历年所积五户丝。”至于窝阔台汗国的土地,被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瓜分,大部分被纳入进了察合台汗国的版图。
1306年,笃哇去世,元朝册封其子宽阇(?—1308)即位,双方依然维持着友好关系。1308年九月,元朝“遣人使诸王察八儿、宽阇所”。同年,元廷“派雪(薛)尼台铁木察出使薛迷思干,对薛迷思干、塔剌思、塔失玄等城的赋税征收办法,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和改进。
另外,宽阇派遣万户也列门合散,“从薛迷思干等城前往大都,并进呈太祖时所造户口青册”。用发展的眼光看,这份户口档案对于元朝了解中亚地区的社会状况,是弥足珍贵的。
察合台汗国主题壁画
宽阇死后,也先不花、怯别、燕只吉台与笃来帖木儿等相继即位为汗。在他们统治期间,察合台汗国多次以朝贡等方式,向元朝进献葡萄酒、西马、金鸦鹘、老虎、豹等贡品,在维系着与元朝在官方层面交往的同时,在名义上承认自己是元朝的“宗藩之国”。
尽管在也先不花(?—1320)统治时期,一度就边界问题与元朝产生过不小的摩擦。但不可否认的是,和平共处一直都是双方的诉求。因此,两国很快就达成了和平协定。实际上,英宗本人曾明确对察合台汗国的使者们表示,“朕非欲彼土地人民,但吾民不罹边患,军士免于劳役,斯幸矣。”
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03—1323)元朝第五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九位大汗
但不可否认的是,察合台汗国逐步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伴随着官方对货币、宗教等制度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汗国的统治重心也渐渐向西转移。
比如在怯别(?—1326)即位后,“汗庭先是迁居到了河中地区,甚至迁到了该地的南部,距离位于喀什卡达里亚下游的那黑沙布2.5帕拉桑,即15卫尔斯特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宫殿,城市名曰卡尔希。”
在1331年编撰完成的《经世大典》的附图中,“作者称察合台汗国为笃来帖木儿位下,与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相并列。”
疆域辽阔的蒙古帝国
遗憾的是,在进入14世纪中叶以后,内部矛盾以及自然灾害的不断侵袭,使得察合台汗国的国势逐步衰落,最终分裂为了东、西两部分。
1370年,帖木儿在杀掉了西察合台汗合不勒沙之后,拥立西察合台汗国首任大汗答失蛮察之子昔兀儿海迷失为“苏丹”,自称“大埃米尔”并总揽一切军政大权,成为了河中地区的实际最高统治者。
考虑到昔兀儿海迷失“只是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橡皮图章”,因此学界一直倾向于将之视为“帖木儿帝国”建立与西察合台汗国灭亡的标志(拓展阅读:身为“蒙古圣祖”的成吉思汗,为什么在中亚也一直备受尊崇?)。
帖木儿主题绘作
2
什么是东察合台汗国?
1347年,主要活跃于今楚河与喀什、阿克苏、拜城一带的都格拉特部的蒙古贵族们,共同拥戴成吉思汗第七代孙秃黑鲁帖木儿(1329—1362)为东察合台汗国的第一任可汗。
1)阿力麻里时代的东察合台汗国
秃黑鲁帖木儿即位后,积极扩充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征服河中地区,重现察合台汗国的荣光。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他本人亲率16万蒙古部众全面皈依了伊斯兰教。后世认为,他们的后代逐步融入进了维吾尔民族当中。
秃黑鲁克帖木儿墓前塑像
用发展的眼光看,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与“伊斯兰化”的逐步实现,使得汗国的整体实力有了显著增强。
资料显示,在1360—1361年间,秃黑鲁帖木儿先后两次率兵西征,不仅占据了中亚名城撒马尔罕,还将阿富汗以及兴都库什山等广大地区尽数收入囊中。
在征服了河中诸城之后,他委派长子也里牙思火者驻守于撒马尔罕,监理当地事务;本人返回都城阿力麻里。
秃黑鲁克帖木儿墓
需要指出的是,在秃黑鲁帖木儿统治后期,东察合台汗与都格拉特部之间的矛盾已经呈现出了较为激烈的态势。因此,在秃黑鲁帖木儿于1362年病逝于阿力麻里后,都格拉特部首领怯马鲁丁举兵叛乱,在杀死了也里牙思火者及其18名家族成员后,夺取了汗位。
尽管哈玛鲁丁一直励精图治,但在一众大臣与贵族的反对下,他的统治一直都不稳固。伴随着帖木儿的强势崛起,哈玛鲁丁不仅被对方多次击败,丢掉了河中地区的大片疆土,最终只能逃至伊尔汗国境内寻求庇护。
电影《阿曼尼萨罕》剧照
2)别失八里时代的察合台汗国
1389年,幸存的秃黑鲁帖木儿的幼子黑的儿火者(?—1399),在别失八里城(今吉木萨尔)即位。资料显示,他在即位后不久,就主动遣使至明朝“贡马和方物”,开启了东察合台汗国与中原王朝的贸易先河。
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明朝相比,东察合台汗国与帖木儿帝国的交流更为密切。就拿黑的儿火者本人来说,他不仅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帖木儿为妻,还主动为其东征置办粮饷。
另外,他还多次以“圣战”的名义向吐鲁番一带扩张。实际上,他本人就死于15世纪初的讨伐吐鲁番的行军途中。
吐鲁番古城遗址
黑的儿火者死后,其子沙米查干(?—1408)即位。他励精图治,不仅对此击败瓦剌,还与明朝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往来,甚至一度试图西征撒马尔罕“以恢复先世失地”。遗憾的是,伴随着沙米查干在1408年的撒手人寰,这一事业终究以“半道崩殂”收场。
沙米查干去世后,其弟马哈麻(—1416)继承汗位。在他统治期间,东察合台汗国的版图有所扩大,国家的“伊斯兰化”也有了显著深化的趋势。1416年,马哈麻去世,他的侄子纳黑失只罕在接受了明朝的册封后正式即位。不过,纳黑失只罕在位仅两年,就被表弟歪思所杀。
《丝路山水地图》中的哈密地区
3)亦力把里时代的东察合台汗国
纳黑失只罕死后,汗国的政局再次陷入动荡。围绕汗位的归属问题,杀死纳黑失只罕的歪思与叔父失儿马黑麻展开了激烈争夺。
1420年,失儿马黑麻去世,获胜的歪思(?—1428)顺利成为了新任大汗。1418年,他将都城从别失八里城迁至亦力把里(今伊宁市)。因此,在明朝的官方资料中,东察合台汗国被称为“别失八里”或“亦力把里”。
歪思汗在位期间,他的大军多次攻入了帖木儿帝国境内,并在1422年前后再度将吐鲁番地区置于统辖之下。大约在1428年前后,他在同帖木儿帝国作战时中箭身亡。
位于伊犁的歪思汗麻扎
歪思汗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羽奴思(1415—1486)与也先不花(1416—1462)二人,再度就汗位的归属权展开了激烈争夺。最终,也先不花取得了胜利并顺利即位,落败的羽奴思不得不逃至帖木尔帝国的撒马尔罕统治者兀鲁伯处避难。
也先不花在即位之初,一度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任人唯亲,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后来在大臣与伊斯兰教长们的教导下,逐渐勤于朝政,并一度统一了西至塔什干地区的部分疆域,终于成为了一代明主。遗憾的是,由于其早年过度沉迷酒色进而落下了病根,最终在1462年在阿克苏病死,年仅46岁。
阿克苏古城俯瞰
4)东察合台汗国的分裂
也先不花去世以后,东察合台汗国再次陷入动荡。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东察合台汗国境内一共存在着三个相互攻伐的割据政权:
也先不花的长兄羽奴思:占据着中亚锡尔——塔拉斯河流域、伊塞克湖一带以及费尔干盆地至塔什干地区的疆域;
也先不花之子阿黑麻(1445—1469):占据着阿克苏河至哈密之东的区域,一直以自己是东察合台汗国的法定大汗自居;
都格拉特部首领米尔咱·阿巴·癿乞儿:占据着阿克苏河至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地区。
三足鼎立,互不相让
进入15世纪后半叶,术赤后裔昔班尼汗(1450—1510)带领部众进入河中地区,兵锋直指帖木儿帝国(拓展阅读:一文概述:谁是昔班尼汗?)。与此同时,占据着河中部分地区的羽奴思长子马合木,也出于“恢复察合台汗国疆域”的需要,意图攻打帖木儿帝国。于是,他与昔班尼达成联合,成为了其支持者。
1500年,在马合木的鼎力支持下,昔班尼汗先后占领了帖木儿帝国境内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等历史名城。但仅仅过去一年后,昔班尼汗不仅背弃了马合木,还占领了原本属于马合木的塔什干地区。
紧接着,昔班尼汗发动了旨在征服整个河中地区的大规模战争,最终将统治该地区的帖木儿的六世孙巴布尔(1483—1530)赶出了河中地区。被打得找不到北的巴布尔,不得不带领拥护者们逃往喀布尔,后来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尔帝国。
昔班尼汗(左)与巴布尔
在全面战胜了巴布尔以后,昔班尼汗再次发动了讨伐马合木的战争。为了对付昔班尼汗,马合木不得不向阿黑麻请求援助。1502年,阿黑麻将汗位临时传给长子满速儿后,携其余诸子与马哈木组成联军,共讨昔班尼汗。
据伊斯兰史料的记载,双方在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阿黑昔城下狭路相逢。在经过了多轮激战后,昔班尼汗大获全胜,包括马合木、阿黑麻在内的合计1.5万人被俘。
战争结束后,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其中,塔什干等多地被划给昔班尼汗,东察合台军队今后不再进入费尔干纳盆地以西地区;昔班尼汗需要释放马合木与阿黑麻二人,但阿黑麻之子萨亦德被扣押为“人质”。
乌兹别克汗国的疆域
马合木和阿黑麻二人被释放,带领剩余部众回到了大本营阿克苏。1503年,萨亦德从昔班尼汗手中逃脱,在历尽艰险后顺利回到阿克苏,在与伯父马合木取得联系后,准备再度组成联军向昔班尼汗展开报复。
1504年,阿黑麻在阿克苏病逝。次年,马合木重整旗鼓,与萨亦德一同讨伐昔班尼汗。但是,二人组成的联军在锡尔河流域被对方彻底击败。其中,马合木与自己的五个儿子统统死在了战场,原先属于马合木的大片疆土也被被昔班尼汗尽数吞并。
锡尔河流经的区域
就在这时,一直留守于阿克苏的阿黑麻长子满速儿对外宣布,自己是法定的东察合台汗。与此同时,他将战败的三弟萨亦德驱逐出了汗庭。于是,兄弟争位的戏码再度上演了。
1509年,萨亦德联合自己的弟弟哈里勒组织人马与满速儿汗展开了决战,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因此,他与哈里勒二人只能逃至安集延避难。不久,哈里勒被昔班尼汗所杀,受昔班尼汗和满速儿汗两面夹击的萨亦德只能狼狈逃出安集延,投奔至当时驻扎在喀布尔的姑表兄巴布尔麾下。
战斗中的巴布尔
3
什么是叶尔羌汗国?
1510年12月,昔班尼汗在谋夫战役中战死。见局势对自己有力,巴布尔马上派遣萨亦德率领大军,发动了旨在夺回河中地区统治权的战争。
1)叶尔羌汗国的诞生
1511年5月,萨义德的大军从喀布尔出发,正式开启了收复旧地的征程。资料显示,他在占据了安集延、费尔干那盆地以及伊塞克湖、锡尔河上游的广大地区后,兵锋直抵都格拉特部首领米尔咱·阿巴·癿乞儿统治的“向阳之地”,即今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地区。
见对方来者不善,米尔咱·阿巴·癿乞儿也带领大军从喀什噶尔出发,与萨亦德寻求决战。最终,双方在安集延附近狭路相逢,米尔咱·阿巴·癿乞儿大败,狼狈逃回喀什噶尔。
喀什古城
为了彻底消灭米尔咱·阿巴·癿乞儿的势力,萨亦德与哈萨克汗国组成了军事同盟。1514年5月,联军从安集延出发,在迅速占领了喀什噶尔之后,向米尔咱·阿巴·癿乞儿的巢穴叶尔羌发起了进攻。
9月20日,联军攻克叶尔羌城,无力回天的米尔咱·阿巴·癿乞儿只能带领部分官员逃至和田。次日,萨亦德坐在察合台汗国传统风格的牙帐里,宣布了米尔咱·阿巴·癿乞儿傀儡政权的彻底灭亡。于是,察合台后裔在历史上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叶尔羌汗国”正式诞生。
叶尔羌汗国萨亦德汗王陵
叶尔羌汗国于1514年建立,在1680年为准噶尔汗国所灭,历时166年。在最强盛时期,疆域囊括了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以及巴尔喀什湖以南、伊塞克湖地区、费尔干盆地至巴达克山及瓦罕走廊一带。
用发展的眼光看,叶尔羌汗国时期是新疆各民族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拓展阅读:读书笔记:什么是“十二木卡姆”?)。我国学界普遍认为,叶尔羌汗国的统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萨亦德即位后,迅速与满速儿达成和解并成为了盟友。至此,西域各地的无休止内战终于停止了,当地各族人民的生活趋于稳定。萨亦德去世后,继任者阿布都·拉失德汗(1533—1560)励精图治,使得汗国的秩序更为稳定,经济和文化也得以复苏并逐步繁荣。
电影《阿曼尼萨罕》中的拉失德汗
其次,叶尔羌汗国与周边的哈萨克、卫拉特、塔吉克等部族,均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趋频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强盛和发展的各个民族陆续成为了今日新疆大家庭的一员。
第三,因为战争一度与中原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等领域断开的连接,逐步得到了恢复。与此同时,伴随着通过克什米尔到达印度的新的丝绸之路新路线的开辟,为西域地区的商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叶尔羌汗国的大致疆域
2)宗教势力的迅速膨胀
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叶尔羌汗国的“伊斯兰化”进程,长期呈现着较为强劲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伊斯兰宗教领袖们也成为了权倾朝野、集政教权力于一身的显赫人物,大汗的话语权逐步衰微。
进入17世纪以后,大权独揽、唯我独尊的黑山派领袖和卓沙迪,先后操纵了阿不都·拉提甫汗、速檀阿黑麻汗、速檀马合木汗和阿布达拉哈汗的废立。进入17世纪20年代,与之对立的白山派势力也渗透了进来。双方联合不同的地方世俗势力互相攻伐,南疆百姓们的生活日益困苦。
现代复原的叶尔羌汗庭
另外,就在这一期间,天山北部基本奠定了“卫拉特四部”的格局。其中,黑山派支持的伊思玛业勒汗与白山派支持的尤勒巴尔斯汗,分别成为了卫拉特辉特部首领厄勒丹台什和准噶尔部首领僧格支持的对象。
得益于僧格的大力支持,尤勒巴尔斯汗取得了胜利,但本人也不出意外地沦为了僧格的傀儡,最终被僧格麾下的将领厄尔喀伯克杀害。尤勒巴尔斯汗死后,其子阿不都·拉提夫被扶上汗位。
不甘失败的尤勒巴尔斯汗旧臣们,再度组织人马发动了反扑。他们不仅占领了叶尔羌,还将厄尔喀伯克驱逐了出去。失败的厄尔喀伯克在抵达喀什噶尔后,与伊思玛业勒汗取得了联络。很快,伊思玛业勒汗率军卷土重来,不仅夺回了叶尔羌,还对白山派进行了残酷的报复,阿不都·拉提夫在阿帕克和卓的保护下狼狈逃离。
阿帕克和卓陵园古建筑群鸟瞰图(张胜仪《新疆传统建筑艺术》,151页)
3)叶尔羌汗国的覆灭
从叶尔羌逃出的阿帕克和卓,在中亚流亡了十几年之后,最后潜入西藏并取得了达赖喇嘛的支持。他拿着达赖喇嘛要求噶尔丹出兵“助其(阿帕克)收复家园”的亲笔信前往伊犁,找到了准噶尔大汗噶尔丹。
实际上,志在恢复“大蒙古国”的噶尔丹,早就有了吞并南疆的打算。阿帕克和卓的到来,无疑给了他挥师南下的绝佳契机。1680年,他派遣12万铁骑途径阿克苏、乌什等地,一路横扫南疆,并在白山派的支持下一举摧毁了叶尔羌汗国,包括伊思玛业勒汗在内的汗室成员尽数俘获。
噶尔丹
在彻底征服了叶尔羌汗国之后,噶尔丹拥立汗室成员阿不都·里什特汗为代理人,这让阿帕克和卓郁闷不已。
1682年,在准噶尔汗国的支持下,叶尔羌汗室后裔的权威被彻底摧毁,他在天山南路四城,即阿克苏、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四城境内,开启了具备政教合一性质的统治。
他基于《古兰经》立法施政,大力传播苏菲派神秘主义思想,使得白山派势力再度崛起,信徒达到30万人。作为对比,黑山派乃至一切非白山派势力都遭受了灭顶之灾,璀璨繁荣的维吾尔文化遭到严重的破坏。
阿帕克和卓麻扎大门楼琉璃砖贴面未脱落时状况
在他执政的10年间,阶级矛盾不断加深,最终于1692年爆发了由黑山派领导的大起义。1694年,他在黑山派发动的暴动中身亡。8个月后,他的儿子雅雅和卓也死于战乱,南疆又一次陷入了混乱。
伤筋动骨的黑山派势力,重新控制了叶尔羌城;与此同时,喀什噶尔成为了白山派势力的据点。于是,“喀什噶利亚就又成了和卓浴血斗争的舞台”。
阿帕克和卓麻扎门楼正面下方(入口)的波斯语诗歌铭文
在噶尔丹在位的最后几年,叶尔羌汗室成员马哈麻特·木明登上汗位,人称阿克巴锡汗(约1694—1700年在位)。他利用人们对长期动乱的厌倦情绪,采取断然措施,不仅残酷镇压了膨胀的白山派势力,还将流亡在外的黑山派和卓达涅尔请回了叶尔羌。
显而易见,一直以喀什噶尔为大本营的白山派肯定不甘示弱,他们拥立镇守该城的阿克巴锡汗之子苏勒坦阿哈玛特为汗,决定与阿克巴锡汗“抗争到底”(拓展阅读:一文概述:新疆“和卓”的前世今生)。
就在双方斗得不可开交之际,羽翼渐丰的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也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了这片绿洲农业区。1700年,他率大军攻克喀什噶尔,重新控制了南疆。
准噶尔汗国的疆域
为了削弱当地的和卓势力,有效巩固对南疆的直接控制,他下令诸系和卓“必须将自己的一个儿子,送往伊犁作为人质”。与此同时,白山派和黑山派的首领以及家眷们,都被押解至伊犁并软禁了起来(拓展阅读:一文概述:策妄阿拉布坦的崛起与对南疆的征服)。
当然,基于维稳的需要,这些和卓家族成员们享受着不错的待遇,但需要时刻接受准噶尔汗国的严密监视。从发展的眼光看,策妄阿拉布坦的做法是合理的。因为在后面的半个多世纪里,南疆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动乱。
察合台文文献
4
“新疆”的诞生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长子噶尔丹策零即位并继续承袭着汗国的南疆政策。因此,统治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拓展阅读:一文概述:谁是噶尔丹策零?)。
1)准噶尔汗国的覆灭
但在1745年噶尔丹策零去世以后,准噶尔汗国统治内部矛盾加剧,内讧迭起,不仅对南疆的统治日趋松弛,最终也不得不接受被清朝一举摧毁的残酷事实。1755年,清朝组织5万大军,发动了针对准噶尔汗国的终极之战(拓展阅读:一文概述:策妄阿拉布坦的崛起与对南疆的征服)。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之平定伊犁受降
据清朝文献记载,阿克苏与乌什等地的各族群众们,“携子女跪迎,城上鸣钗击鼓”,欢迎清军到来;在喀什噶尔,“大军未至城百里外,回民扶老携幼跪迎,争献牛酒,且言曰:吾遭受准噶尔残虐数十年,赋繁役重,民不聊生,久思归附圣化”。以上种种,充分反映了新疆各族群众渴望和平、统一、安定生活的强烈愿望。
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采取了各项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使得当地局势保持了长达百年的基本稳定,农业、畜牧业以及手工业和商业也都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人口总数、耕地面积总数、粮食总产量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喀什的民族特色建筑
2)“新疆”的最终诞生
太平天国起义(1851—1864)爆发后,新疆防务日趋废弛。1864年,新疆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民变,社会陷入严重动荡。
1865年,素有“中亚屠夫”之称的浩罕国军官阿古柏(1820—1877)率大军进犯南疆,并在1867年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当地百姓的生活日益困苦(拓展阅读:为了吃掉中亚,英国是如何拉拢与支持阿古柏的?(修订版))。
浩罕国军队
在经过一系列的精心筹备后(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1877年4月,进军南疆的战斗正式打响。
在左宗棠的率领下,西征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三地,全歼阿古柏主力,南八城“门户洞开”。兵败如山的阿古柏服毒自杀,残部几乎全线崩溃。12月28日,沦陷12年的喀什噶尔重回祖国的怀抱,阿古柏势力被彻底摧毁。
清军收复新疆示意图
1884年,清政府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建立“新疆省”,开始实行与内地一样的行政制度。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激荡之后(拓展阅读:正本清源 :什么是“三区革命”?),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告成立。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始终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会书写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篇章。
我们坚信,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