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系战斗机的最后绝唱:我国曾进口数百架,剿过匪、打过F-86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拉系战斗机的最后绝唱:我国曾进口数百架,剿过匪、打过F-86

今天介绍拉-9和拉-11战斗机。这两款战斗机都诞生和活跃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性能已经达到活塞机的巅峰,但生不逢时,必须给喷气机让路。

1944年中期拉-7大规模服役后,拉沃契金设计局继续对其进行改进,内部代号为la-130,也就是后来的拉-9。

由于此时卫国战争已接近胜利,而且美援金属源源不断地运抵苏联,设计师终于可以采用全金属结构了(此前主翼、机身隔框和蒙皮等部件均为木制材料)。

▲拉-9战斗机的结构示意图,与拉-7很相近。

拉-9战斗机基本保持了拉-7的气动布局,但是将翼型改为了层流翼型,同时加宽了座舱,并采用了无框式座舱盖,改善了飞行员的视野。

在防护方面,设计师在飞行员座椅后面布置了8.5mm防弹钢板和66mm防弹玻璃,前风挡为55mm防弹玻璃,机身油箱和机翼两个油箱均为自封油箱。

更为重要的是,拉-9采用了加压座舱,装上了无线电罗盘、姿态仪和敌我识别应答机,改善了座舱环境,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即使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也可以作战。

▲新西兰博物馆的拉-9,注意后面的F4U,右侧貌似有一架初教-6。

拉-9采用的发动机跟拉-7一样,为ASh-82FN 十四缸两排径向风冷发动机,最大功率1850马力,6250米时最大时速为690km/h,初始爬升率为1020m/min,回转时间为21秒,在低空机动性非常好。

还有一个重大突破是航程提高到了1700公里,相对于原来几百公里的航程,拉-9的滞空时间大大加长。

拉-9的火力得到了强化,在机头装备了4门23mm机炮,但很多时候会拆掉一门左侧的机炮,部分早期型号使用的是20mm机炮,总的来说火力较强。

▲朝鲜军队也装备过拉-9/拉-11,但更多的是雅克战斗机。

由于二战结束,拉-9的产量仅为1500多架,但拉沃契金设计局仍然对其进行了改进,即为后来的拉-11战斗机。

拉-11的原型机于1947年5月首飞,外形和机体结构与拉-9基本相同,在朝鲜战争中,美军飞行员经常把拉-11认成拉-9。它俩的区别是拉-11的滑油冷却器进气口在发动机整流罩内下部,拉-9在机身下方。

拉-11在翼尖安装了137.5升副油箱,最多可以携带1100升燃料,使得航程在拉-9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达到了2550公里,这几乎是最初版本拉格-1的3倍。

▲我军装备的拉-11战斗机,目前拉-11战斗机保有量特别少,注意与拉-9的不同。

虽然两款飞机没赶上二战,但他们都在遥远的东方大国发光发热。1950年1月我国购买了129架拉-9战斗机,用于战斗机航校的训练,后来苏联政府将拉-9及其发动机的制造权转让给我国。

经过运输、拼装、调试、试飞和训练,1950年8月,13架拉-9战斗机入列空军驱逐机独立大队,执行北京的防空任务,并参加了1950年的国庆阅兵,最后于1959年全部退役。

1950年我国也进口了拉-11战斗机,10月中旬驻扎在上海的苏联空军向我军第4混成旅移交了39架拉-11战斗机,后来又装备了海航部队,参加过朝鲜战争和一江山岛作战。

很多拉-11被改装为侦察机,在解放沿海岛屿和清剿土匪的作战中执行过侦察任务,到1959年保存有136架。

▲志愿军飞行员驾驶拉-11与美军F-86在轰炸大和岛时交过手。

此时这种二战水平的活塞机早已退居二线,总参决定只保留16架用于剿匪,50架改为靶机,其余全部退役,到1960年底空军基本停用,到1966年全部退役。

关于拉-11还有一个小故事,1947年的时候,斯大林问总师拉沃契金:“应该如何取舍拉-11和米格-15?”

拉沃契金说:“如果战争马上爆发,那我会建议立即大批投产拉-11,如果一时半会打不起来,我们应该将资源投入到米格-15上。”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