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 太平洋坦克战(18):洛阳战役中的战车第3师团⑤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1090. 太平洋坦克战(18):洛阳战役中的战车第3师团⑤

作者群主飞龙。

全文共8210字,配图16幅,阅读需要17分钟,2023年8月31日首发。

接上期(第1087篇)

八、5月4-5日,伊河河谷第14军的反坦克作战

在战3师团兵临洛阳前,龙门一带得到刘勘率领的第14军一部的增援,刘勘第14军属中央军精锐,装备略优于杂牌部队,也是第1战区仅有的装备了战防炮的5个军之一(第12、13、14、29、85军),但也只有区区一个反战车连6门战防炮。该连本来打算配属给杨涛的第47师用于防御临汝,然第1战区司令官蒋鼎文考虑洛阳更为重要,故将该连扣下转用于龙门。

图1. 刘勘(1906-1948),湖南桃源人,毕业于黄埔一期,此照为其当时的通讯录照片,时年20岁,1944年洛阳战役期间任第14军军长

从5月4日,刘戡部开始同日军在洛阳外围的伊河河谷发生激战(日军称为伊河追击战,下文内容为中方视角描述)。日军兵分三路攻击:一路1000余人,装备战车及装甲车150多辆,进犯龙门山之杨沟寨;一路5000余人,战车60多辆,进犯西龙门山;另一路步兵、骑兵1000余人,战车30余辆,渡过伊河西岸,进犯李圪塔、瑶底等村。

战车第3师团前锋早在4日半夜逼近伊河,最前面的三浦第4中队(12辆九七中战)刚接近守军阵地,立即遭到战防炮的伏击。这一次,守军特意将日军战车放到300米距离才开炮。炮击极为精确,日军战车来不及反应。打头的3辆九七中战被准确命中,可惜仅为击伤,未能击毁。

冲在最前面的战车第2小队小队长川崎少尉的战车最早被正面命中,虽未贯穿,但炮塔上的柳钉被震后在车内横飞,川崎被柳钉击中,当场昏死过去。驾驶员五十岚军曹也被这一炮震得半天动弹不得,呼唤川崎没有回答,已经已经死了。五十岚试图掉头后撤,慌乱中战车侧滑入壕沟中,不能动弹。

图2. 使用树枝树叶进行伪装的日军战车,这里出现的八九中战显然是全面抗战早期时候的日军装备

此时川崎倒是被震醒了,他发现战车陷入壕沟后,立即命令加速开走,同一时间,旁边的第1小队也被战防炮重创。战车第1小队小队长奥岛少尉的战车在最前面,战车中弹后失控,侧翻入反坦克壕沟内动弹不得。奥岛爬出战车试图寻找脱困道路。早已埋伏在旁边的守军步兵立即用集束手榴弹投掷过去,将他双腿炸断。

第4中队中队长三浦急忙下令释放烟雾掩护,同时命人将奥岛等人拖了回来,所有战车部队后撤几公里组成防御阵地。

第二天,战3师团机动第1大队赶来,发动了步坦协同攻击。龙门高地一线地形比较复杂,很多高岗。战车对于这种地形难以机动,多采用远距离炮击方式支援步兵。

龙门的战斗非常激烈,以攻打杨沟寨为例,机动步兵第3联队出动一个大队,反复攻击长达5小时,守军一个营伤亡殆尽,至5日晚,阵地才被日军占领。

图3. 中国战场上的日军战车部队,这里出现的似乎是九二重装一类的早期装甲车

数小时后的6日拂晓,第14军的一个主力团前来反攻,连续冲击6次之多,官兵伤亡惨重,日军也有很大损失,第1中队长铃木安三郎被打死,第2中队连续进行了三次肉搏拼刺才将国军击退,第2中队长菱沼三郎被手榴弹炸死。

4日晚上,战3师团最精锐的直辖挺进队赶来。该部本来是用于封锁临汝一线,阻挡汤恩伯集团突围的。挺进队刚赶到龙门高地南侧就遭到20毫米机关炮的突袭。国军精锐部队中,按照德军标准曾经装备诸如苏罗通、厄利空、布雷达等20毫米机关炮,主要是用来防空的,也具有一定的打碉堡和反坦克能力。这种20毫米机关炮,在国军叫做小炮。

图4.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的苏罗通S5—106 20毫米机关炮,中德合作后购入的第一款防空机关炮,为德国设计瑞士制造的武器。该炮除了装备专门的防空部队外,还编入了一些德式整编师作为小炮连的装备,刘勘的第14军怎么得到这批小炮的情况不得而知

图5. 军博中保存的一门“小炮”,型号似乎跟上图实际历史照片比较一致

图6. 《拯救大兵瑞恩》里德军使用的20毫米“小炮”,实际是Kwk38 20毫米反步兵炮,炮弹威力打在人体上直接可以断成两截(电影截图就不放了)

抗战初期,这类进口的小炮一共有二三百门。经过7年战争消耗,到1944年时所剩不过几十门,只有刘戡这种中央军一流部队还有少量装备。20毫米机关炮可以连发,对付一般的卡车和轻装甲车没有问题。

挺进队打头的2辆九五轻战就被这样的小炮命中,侧面装甲被击穿,先后翻入路边的壕沟。随后,守军用小炮继续收拾伴随战车的日军步兵,在该炮猛烈炮击下,日军步兵中队伤亡惨重,中队长被炸成两截。后在赶来的骑兵第4旅团两个联队帮助下,日军才继续前进,并且将2辆受损的战车拖了出来。

此战仅83师284团就上报击中了7辆日军战车,可惜的是由于兵器威力不足,多半被击中的战车都能在修理后恢复战斗力。

九、5月14日-19日,日军洛河追击战

5月11日至14日,战车第3师团对洛阳的攻势实际上是一种独立专断的行为,并未获得第12军的认可和支持(内山军长给战3师团的任务是消灭包围圈内的汤集团主力,但战3师团搜索队贪功冒进而没能堵死封锁线),洛阳守军则依托洛河防线顽强抵抗了三四天,使战3师团并未占到多大便宜。

图7. 1944年5月11日至13日,战车第3师团在洛阳近郊七里河的作战动向,也即日军对洛阳发起第一轮攻势期间

根据日第12军在5月10日下达的追击命令,第110师团从洛阳北迂回到洛宁以西,战3师团一部沿漯河向洛宁攻击前进,第37师团则从宝丰一带攻向西北的汝阳、嵩县。遵照这一命令,战3师团由搜索队、机动步兵第3联队第3大队、机动炮兵第3联队第3大队、九零野炮一个中队、机关炮一个中队组成洛宁追击队,自14日开始向宜阳、洛阳方向前进。

驻守在宜阳的国军部队番号众多,负责坚守宜阳县城的是13军117师351团,此时仅剩500余人,所幸段村一带还有40军李振清指挥的一个师坚守,这个师拥有一批反坦克地雷,为了防备日军战车,李振清决定将这些地雷埋设在下河头一带的公路两侧。

5月14日,战3师团洛宁追击队在第62师团田中权一中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14大队的配合下向宜阳发动进攻,日军战车首先试图从下河头突破,继而占领段村扩张战果。战车在下河头恰好走进预设地雷区,当即被炸。此时天降大雨,日军步兵没有及时跟进,致使攻击段村失利。

大雨并未影响日军向西追击,当日晚,日军骑兵第4旅团冒雨西进,骑兵第25联队第1中队在行进中迷路,冻死三名士兵。同一天,第62师团步兵第14大队冒雨进抵宜阳县城东南,大队长田村决定单独发起攻击,半个小时后,日军主力开始向东关猛扑,战至11时30分,东关陷落,攻击南门的日军也突入城内,守军在进行了近5个小时的巷战后撤离。

图8. 日军指挥官正在使用望远镜观察战场,拍摄时间地点不明,此处出现的日军军官携带了水壶,戴白手套,其左侧军官佩戴参谋绶带,估计级别不低

5月15日,因大雨造成洛河河水暴涨,后续抵达的日军步兵无法渡河支援洛宁追击队,但是洛宁追击队在河对岸的炮兵配合下,从早晨8时起,向段村阵地发起进攻。当时恰逢雨停,日军战车也在第一次攻击失利后投入战斗,激战至下午3时,日军却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15日傍晚,日军再度调整部署,以110师团一部为主力从北面迂回,18时30分,日军第三次攻击终于突破了国军战地,双方展开残酷的白刃格斗,日军在付出很大代价后,终于占领了段村阵地。后来第110师团师团长林中回忆说:“重庆军在洛河河谷沿线的抵抗,此处最为坚决。”

日军战车部队因进入地雷伏击圈和大雨泥泞造成的机械故障,损失也较严重,以致于当天夜晚连夜继续向西追击的部队只有福岛甚三郎的搜索队。这支战车部队与后续的机动步兵第3联队第3大队一同于第二天冒雨攻进洛宁城,当夜洛宁即被攻陷。

图9. 战死的日军临时墓地,昭和13年(即1938年)10月9日的战线大致相当于武汉会战的后期

日军占领洛宁后已完成了12军下达的作战任务,后续战车部队也因大雨滂沱停止前进,雨后,战车第13联队陆续抵达洛宁一带待命。这时,从12军传来命令,令战车第3师团执行追击任务的各部队立即返回洛阳,继续参加攻城战。

十、第63师团主攻洛阳

在抵抗孤军冒进的战3师团4天后,洛阳守军迎来了短暂的休整。第1战区第15军下辖各师理论上应该有3个步兵团,但此时两个师总共才4个步兵团。守备洛阳时该军总计参战15980人(其中军官846人),另外第14军下辖94师参战人员6833人(其中军官485人),正是这2万2千多人需要担负起所有的洛阳城外围和核心防御工事,而这些工事原本计划由12个团来防御。

此时守军三个师总共才7个团,防守兵力深感不足。日军多年来在华北和第15军多次交手,认定其战斗力为“甲下”,在第1、2战区里被日军战斗力认定在“甲”以上的非中央军部队少之又少,从这个评价中反而看出第15军的实力。

相对于守军兵力的不足,日军为围攻洛阳集结了重兵。用于主攻的是从华北调来的第63师团(菊兵团,师团长野副昌德),华北方面军于5月14日向第63师团下达了进攻洛阳的命令。由于原属该师团指挥的长岭喜一独立步兵第9旅团的4个步兵大队已归刚渡过黄河的第1军指挥,因而给63师团另外增配4个步兵大队和部分炮兵,使其兵力达到10个大队、2个炮兵队的超编规模。

图10. 关东军时期的野副昌德,时任关东军第二独立守备队少将司令官,并曾在1939-1940年指挥了在东北围剿抗日联军的讨伐

在得到上述增援前,第63师团除直辖的3个独立步兵大队外,另有第12野战补充队下属3个步兵大队。分别是:

柳勇少将之步兵第67旅团福永勇吉中佐之独立步兵第25大队、小田二郎少佐之独立步兵第78大队(原属63师团之66旅团)、有马敏雄中佐之独立步兵第137大队(原属63师团之66旅团),瓦田隆根大佐之第12野战补充队,包括棍田义德少佐之独立步兵第1大队、伊藤政治大尉之独立步兵第2大队、山田昌彦少佐之独立步兵第3大队。

另第63师团直辖林治作少佐之独立野炮队。

后期增援给63师团的兵力包括独立混成第1旅团清水昂中佐之独立步兵第74大队、独立混成第2旅团森田舍三大佐之独立步兵第5大队、独立混成第9旅团江田贯一郎少佐之独立步兵第38大队、第110师团163联队稻垣毅治少佐之第1大队。

另配属野战重炮兵第6旅团第6联队之1个15榴(十五公分)重炮兵大队。

战车第3师团之一部,主要是战车第13联队在5月19日接到支援第63师团攻占洛阳的任务。

先后投入洛阳攻击战的日军达13个步兵大队(加强营级别,满编在1100-1200人左右,理论上的满编总兵力约1.5万人左右),并得到战车、重炮、航空兵的支援,堪称“一号作战”中的最强日军。

图11. 关东军时期野副昌德指挥的讨伐队留下的相册

第63师团师团长野副昌德将炮兵部队部署在洛阳西南和西北地区,以图对城北的守军阵地进行交叉炮击,进攻重点则放在洛阳城北上清宫和史家沟一带的城外阵地。野副认为在第1军和第12军胜利余威下,且有足够的炮兵和第2飞行团的配合,以其师团下辖10个步兵大队的兵力足以攻下洛阳。

在63师团作战命令下达后,其下属67旅团长柳勇少将认为洛阳守军拥有坚固的阵地,必须有足够的准备时间,特别是地形与道路侦察和攻击准备必须充分。柳勇提出将总攻时间从5月18日夜推后到5月20日,但遭到野副昌德的拒绝。5月17日23时,第63师团向其所属部队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5月18日晚7时30分,日军炮兵开始对洛阳城北的上清宫阵地猛烈炮击,炮击一直持续到19日凌晨3时。炮击结束后,67旅团对守军洛阳以北外围阵地之徐家村、前李村、后洞、蒋沟、营庄一带发起进攻,瓦田的第12野战补充队也由五女冢、冯家庄、陡沟一带向东攻击。

图12. 日军重炮兵,这里出现的九六式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基本是野战部队能机动作战的最重武器,本次亦被用于洛阳攻城战

图13. 行军中的日军步兵,照片中的日军士兵身着大衣,全副武装,大部分人佩戴钢盔,少数人仅戴略帽,应为寒冷地区的野外行军,拍摄时间地点不明

洛阳地区的守备工程,先后以六年时间在城外洛河以北之丘陵地带的上清宫、西马坡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之地区,筑有防战车壕和钢筋水泥建成的较完全的核心防御体系,城内也筑有各式碉堡、交通壕、地道等坚固工事,后期有约70名美军人员参与这项工作。

据守在洛阳以北一带阵地的,东为65师,西为64师。他们利用山地、钢筋水泥工事、交通壕、散兵壕、防坦克壕、布雷区、铁丝网等,以轻火器与迫击炮,对沿着山区、丘陵、村庄以及从麦地中向前运动之日军予以反击。守军这些连绵数十公里的防御工事,有些水泥暗堡,不仅有射击孔,而且可容纳数十人,并有电话相互联系,根据命令,随时可以组织出击。

图14. 洛阳守军布防示意图

第63师团在19日虽有野战重炮兵对上清宫、西马坡地区的连续射击,第2飞行团的轻轰炸机、强击机上午、下午两次的编队轰炸,以及地面部队从多处掘壕前进,但进攻并未奏效,而且遭到了很大伤亡。

由五女冢向东进攻的瓦田部队,至19日夜间攻占了史家屯,作继续向东约两公里苗家沟的攻击准备,因中间是一片麦田,遭到望朝岭、营庄以南一线守军利用高地火力的直接封锁,前进受阻。

野副昌德根据以上情况,决定停止进攻,进行侦察,摸准当面守军的情况,作明天20日之攻击准备。

华北方面军对野副昌德第63师团19日的进展十分不满,于19日中午决定抽调已经前进到洛宁附近的战3师团粟栖英之助中佐之战车第13联队(各型战车约40辆)和第110师团的两个步兵大队返回洛阳,归63师团指挥,继续进攻。

粟栖英之助接到命令时,其战车联队经过近一个月的战斗损耗,能使用的战车只剩下约40辆,粟栖于5月19日12时30分率其战车部队由洛宁向东北,沿着洛河北岸的公路赶赴洛阳。63师团至19日的下午,对洛阳以北的进攻,依然没有进展而且伤亡较大。

图15. 上色照片:巷战中的日军,拍摄时间地点不明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参谋们认为,第63师团是1943年6月中旬由驻北京地区担任治安性任务的独立混成第15旅团为基础改编为野战师团,缺乏正规作战经验,师团长野副昌德中将在任旅团一级指挥员时,较长时间担任着驻长春市的关东军第2独立守备队队长,在与游击部队作战时表现尚可,在北平附近执行治安性任务亦算胜任,但要其指挥1个师团与固守洛阳的正规部队作战,经过一天的作战情况看,短时内并无取胜的希望。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参谋长大城户三治等根据参谋们的意见,经多方考虑后,认为第12军向伊河、洛河上游的追击作战已接近尾声,于是决定:由内山英太郎的第12军一并指挥第63师团,继续进攻洛阳。

接到此一命令的内山和寺垣忠雄,即派作战参谋折田正男大佐和户次俊雄中佐去63师团进行联系,了解战况,并派骑兵第4旅团之骑兵第26联队,快速至洛阳城南(洛河南岸)。

5月20日拂晓,第2飞行团的6架轻轰炸机,又对洛阳城北的上清宫守军阵地进行轰炸,以支援第63师团。

图16. 1940年侵华日军武器大图鉴中的插图

与此同时,正在攻击洛阳的第63师团又出现了丢人的一幕。柳勇的67旅团从5月19日在洛阳城北地区发起攻击后,下属有马敏雄中佐之独立步兵第137大队被随中国守军击溃,并被压制在蒋沟以北的防坦克壕的隐蔽处,大队长有马敏雄中佐也在其中。

针对这一情况,野副师团长于5月20日16时,从洛阳城北约10公里的师团司令部驻地南陈庄出发,至西南方向的冢头镇67旅团司令部,研究支援有马敏雄大队的方法,以及确定次日(21日)的攻击重点放在旅团之左侧,以步兵、坦克、炮兵、航空部队进攻后洞的东南高地。

20日,有马大队被困的消息传到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华北方面军愈加愤怒。21日23时,野副接到华北方面军的命令:从23日零时起,第63师团将在第12军指挥下继续进攻洛阳。这个消息对野副来说不啻于当面打脸,而野副亦无可奈何。

中国方面对20日的战斗记录如下:

20日,日军以战车二十余辆配合步兵2000多人,向守军194团防守的后洞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激战空前激烈,阵地失而复得三次,双方形成胶着的混战状态。战斗中,日军大队长藤本率先冲入守军阵地,在白刃战中被194团2连连长韩昆等活捉。周围的日军蜂拥而来抢夺,围绕着此人双方大战良久。在争夺中,中国士兵将藤本刺死,韩昆连长也在激战中牺牲,副连长贾乐民携带八枚手榴弹冲入敌群,玉石俱焚。

在庄王山两侧和史家屯以北的阵地上,日军于20日攻占了三座碉堡。为夺回战地,64师参谋长王宇震亲自带领师部和65师特务连一个排、军直属搜索连两个排与190团两个连增援,与日军惨烈战斗,每夺回一座碉堡都要付出巨大代价。师参谋长王宇震、195团营长张逸群、军搜索连连长高兴等人先后殉国。

20日夜,攻守双方在史家屯阵地进行了五次激烈争夺,日军迭次增援,正面之敌已经增加到近六千人。为了破坏阵地前沿密集的地雷,日军将周围村庄的牛羊赶来,驱赶牛羊进入外壕试探破坏地雷,然后再以战车掩护步兵攻击。日军步兵在4辆战车掩护下,一度越过195团2营阵地前四米宽的外壕。2营与日军白刃战,阵地先后六次易手。

图14. 据说本照片拍摄于日军进入洛阳城墙,照片中的部分日军身着大衣,气候是否符合5月初的河南?

21日6时30分,日第2飞行团的轻轰炸机继续对上清宫一带的阵地进行轰炸,因两军的阵地相距较近,部分炸弹落在有马敏雄大队的阵地,致该敌遭误炸而又发生了不少伤亡。

为攻占后洞东南高地,21日中午,战3师团作战主任参谋永山至63师团研究晚间的战斗协同,并确定如下之攻击要领:

(一)攻击部队:由福永勇吉中佐之独立步兵第25大队及战车第13联队之中战车1个大队担任。

(二)直接协同炮兵;由佐贺胜郎少佐之炮兵队担任。

(三)攻击时间:步兵、战车之攻击时间为19时,炮兵在此以前之10分钟进行破坏射击。

图15. 洛阳战役中的日军战车部队

21日晚7时,在提前进行了10分钟的炮火准备后,战斗按日军预定时间开始,福永指挥的独立步兵第25大队和战车第13联队冒着守军反击的炮火前进,突破了守军的一段外壕和障碍,守军立即加强了反击,以图将日军逐回。此时,福永严令第一线的攻击中队夺取据点。

经半个多小时的激战,第一线的中队长提出要求,由于暗夜(阴历4月29日)观察困难、地形不熟,应改在明天拂晓再行攻击。福永认为如果攻击暂停,守军按现在的反击强度。不到明天,大队就有全被消灭的危险,因此必须继续进攻。

之后,福永亲立阵头指挥冲杀,在战车第13联队的协同下,激烈的战斗至20时,终于占领后洞东南的制高点257高地。

5月21日,遵令到达63师团的第12军折田、户次参谋提出:应以全力先攻占城北之西马坡一带之高地,攻城时,第63师团从东面及东北角进行攻击,战车第3师团由西面及西北角发动进攻。

从22日起,洛阳保卫战将进入最后的环节。

图16. 骑马的日军,有些文字认为这些照片是参与了洛阳作战的骑兵第4旅团,但从日兵身着立领的昭五式军服来判断,照片拍摄时间应该在1939年以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