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一段时间,英国在海军装备技术领域继续引领,其中有很多怪异武备,例采用歪把子座舱的海雌狐战斗机、海王预警直升机等,也有成熟可靠的装备,地狱边境深弹投射器(Limbo)属于后者。
地狱边境深弹投射器不是一蹴而就,属于英国第三型前射式反潜武器,与刺猬弹、鱿鱼弹有着技术上的继承与发展。1942年,英国开始大规模使用加拿大人研发的刺猬弹。这种武器采用插杆式迫击炮原理,动力为火药燃气,为第一种有效前射式反潜武器战。
1944年,在刺猬弹基础上,发展了半自动的三联装12英寸(305毫米)迫击炮,绰号乌贼。乌贼(Squid)由英国自主研发,采用了炮管式迫击炮(Gun-mortars)原理。在声呐支持下具备较好的打击精度,射程275码(约250米),散布是一个边长40码的三角形。大多数舰艇安装两座发射架,6枚弹药齐射具备较高的命中概率。
刺猬弹为24联装,采用触发引信,主要不足是一击不中再装填耗时。鱿鱼采用了更大口径的弹药,采用水压引信。鱿鱼的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装填麻烦,177千克的弹药全部由人工装填;固定射角发射,射程不可调,带来了战术上的繁琐。二战结束后,英国在鱿鱼基础上,发展了使用方便、战术灵活的全自动反潜迫击炮,这就是地狱边境。
地狱边境其实是非官方名称,官方型号为“A/S Mk.10”深弹炮。相比于前代的乌贼,地狱边境继续采用三联装12英寸身管,但身管长度加长,以获得更好的方向性。采用机械式全自动装填,装填时需要先将定向器放平,然后从前端自动装填3枚弹药,装填完毕后定向器随即转为固定射角,进入发射状态。单座炮备弹为51发,满足17次攻击。
配套的深弹与鱿鱼通用,重177千克,装药94千克。深弹的攻击距离可以通过身管后端的阀门控制,而不是通过俯仰控制。当阀门完关闭时,可获得1000码的最大发射距离(914米),当阀门完全打开时,射程为400码(366米)。深弹下沉速度13米/秒,最大使用深度270米,有效杀伤半径为10米。
初期,地狱边境与170型声呐未集成,通过人力电话进行协同。后通过射击控制系统,地狱边境与SQS-505等声呐形成通信,实现自动控制,进一步减少了人力,缩短了系统反应时间。通过这一系列优化措施,地狱边境成为一种大威力的自动化反潜武器,这大概也是“地狱边境”错号的由来。
1955年,地狱边境开始批量生产,广泛装备在英国皇家海军各型护卫舰上。安装方式有甲板安装、地井安装两种,多以双炮形式安装,中轴线安装发射炮,两侧为弹库。装备双炮的舰艇,分别指向一舷。此外,英联邦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在60-70年代的新建舰艇上广泛装备地狱边境。
在反潜鱼雷成熟前的时间里,反潜深弹是最为有效的武器。地狱边境与同时期的美国阿尔法、意大利梅农等反潜武器相比,系统可靠、威力大,不足是占用甲板面积大,射程较短。反潜直升机逐步上舰后,需要占据较大的甲板面积,如何安置这反潜迫击炮,成了一件头疼事。
以英国经典的12M型护卫舰为例,设置了固定机库、飞行甲板,舰尾为拖曳声呐,1座地狱边境夹在飞行甲板与拖曳声呐之间,突出的身管对直升机起降产生了较大影响。一般情况下,在直升机作业的时候,需要将身管放平;直升机在降落时,主要采用侧向进入的方式进行着舰。
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有装备地狱边境的舰艇参战,但未实际使用。到了80年代,新西兰海军率先结束使用。在英国、加拿大海军,地狱边境一直服役到1990年代。
从刺猬弹到地狱边境,英国的三型前射式反潜武器,其弹架原理、结构,为很多同类武器提供了参照与启发。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