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 超越纽波特(下):一战德国信天翁D.I双翼战斗机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1071. 超越纽波特(下):一战德国信天翁D.I双翼战斗机

作者:Kagohl 3。

作者简介:Kagohl 3,新疆人,署名源自1917年空袭伦敦的德军轰炸机部队,热衷科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武器,希望能给看官们带点不一样的历史。

1916年9月,德国开始组建新的狩猎中队,在10月-11月有组建了12个这类中队,到12月狩猎中队的总数已经飙升到26个。信天翁D.I战斗机也在此时取代了其他型号成为狩猎中队的绝对主力。第6狩猎中队飞行员卡尔·霍勒尔(Carl Holler)的日记可以说代表了该中队刚接收该机时大家的普遍感受:“信天翁D.I爬升率极佳。

由于装有沉重的直列发动机,我们在向较低位置的敌机俯冲攻击时能够获得令人非常满意的加速度,现在可以肯定,距离我们取得空战胜利已为时不远了”。事实上,信天翁D.I战斗机的水平机动性确实不如小巧的纽波特飞机,但该机的速度、爬升率和俯冲性能都相当不错,水平机动性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被优势抵消。

在战争的最初几年,德国战斗机飞行员中几乎没有一开始就在单座飞机上服役的,他们几乎都来自配备双座飞机的单位。这没什么奇怪的——起初,德国陆军空勤队的所有航空单位都配备了双座飞机搞侦查,思维的惰性导致德国人习惯了向狩猎中队派遣有驾驶侦察机经验的飞行员的做法。这种做法有很多优势,特别是这些未来的战斗机飞行员在战斗中用自己驾驶双座飞机时学到的能力,这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战斗效率。与只接受单座飞机训练的英国战斗机飞行员不同,德国飞行员在第一次战斗中幸存的机会更大——因为很多人此前都已经有了战斗经验。

由于德国工厂产能不如人,所以每个狩猎中队的规模都比英国或法国中队要小。有时狩猎中队可以配备八到九名飞行员和相同数量的飞机,但如果后方补充不及时或者发动机频繁故障,那么适合飞行的飞机数量通常会减少到三到四架。狩猎中队的的数量反映了德国空勤队的防御学说,他们主要在其部队控制的领土上行动。而英国和法国航空队更喜欢直接在前线采取进攻策略。

1916年8月27日,奥斯瓦尔德.波尔克上尉指挥的第2狩猎中队正式成立,其麾下包括几名将在未来大放异彩的王牌飞行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欧文.波姆、马克斯.冯.梅拿。事实上,两个月前的波尔克上尉还被德皇威廉二世亲自下达了禁飞令,理由是德国不能在失去殷麦曼上尉之后再体会一次失去空战英雄的痛苦。尽管为不能起飞战斗感到不快,波尔克上尉还是老老实实的接受了禁飞令,并趁此机会造访俄国前线为即将组建的狩猎中队挑选优秀的年轻飞行员。而被波尔克上尉这位“伯乐”赏识的“千里马”中最能跑的便是后来的“红男爵”里希特霍芬。

里希特霍芬在1915年夏天加入航空部队时还只是一名普通的侦察机观察员,后来被调往西线成为了信天翁C.I侦察机观察员,而后又成为了侦察机飞行员。其实里希特霍芬为自己只能当侦察兵很是不满,但一心要在空战中建功立业的他自然也不会止步于拿个照相机当“空中战地摄影师”。1915年9月15日,里希特霍芬的C.I第一次在空中迎面遭遇英国飞机,但两者都没有给彼此造成什么损害。回到基地后,里希特霍芬觉得,如果自己的飞行员祖梅尔飞得更大胆一些,他是有机会打中那架英国飞机的。他的这种强烈的攻击欲望,在调往香槟(Champagne)前线转而和飞行员奥斯特洛特(Osteroth)搭档后,终于得以满足。在这里,他第一次用装在支架上的帕拉贝卢姆机枪成功命中一架法军的法尔芒式飞机,不过由于它坠落到了协约国战线后方,这个战果无从确认。但正是从这一天开始,这个安静的后座观察员开始显露出令人生畏的一面。

1916年3月,里希特霍芬被转为双座侦察机的飞行员。然而分配给他的,却是一架已经比较过时的信天翁B.II侦察机,这让他颇为不快。的确,当福克单翼机正在西线上空大显身手的时候,里希特霍芬当然无法对自己的座机感到满意。于是他私自在B.II的上机翼上安装了一挺机枪—这显然是受到了纽波特11型的启发。4月26日,在凡尔登上空,他用这架武装版的B.II击落了一架纽波特式,但这再度被官方忽略掉。

愤愤不平的里希特霍芬又回到了东线,又飞起了自己熟悉的信天翁C.I。这里的空域和西线是截然不同的,你很少有机会看到飞翔的敌机。于是,里希特霍芬开始把精力用到对地攻击上。在这些行动中,里希特霍芬成功地证明了信天翁C型飞机的“多面手”潜质:他向哥萨克骑兵扫射,给后者造成极大的惊扰,而有一次,他甚至成功地炸掉了一座桥!

未来的头号王牌已经在信天翁侦察机上待得够久。1916年8月,命运女神安排他和波尔克上尉相遇,后者是来东线为即将创立的第2狩猎中队寻觅合适的飞行员的。在一番面晤后,波尔克把里希特霍芬带去了索姆河前线。不久后,里希特霍芬开上了自己的信天翁D.II战斗机(这是信天翁D.I的改进型号)迎来自己传奇的空战生涯。以信天翁C.I为始,以信天翁D.II开启辉煌,“红男爵”与信天翁飞机可以说是有着深深的羁绊。

虽然第2狩猎中队的人员配置可以说是“大腕云集”,但其刚刚组建时的装备配置可以说是“寒酸”:该中队成立时虽然编有3名军官和64名其他各职级人员,但却只有3架双翼战斗机,其中只有1架是性能不凡的信天翁D.I战斗机,另外两架全是可靠性不行的福克D.I,而且这架信天翁还是9月1日由前来报道的里埃曼少尉从他原先的第1狩猎中队带来的。由于飞机数量实在不行,因此最初只有中队长波尔克上尉拿下了7次胜利,而其他飞行员的中队战绩为零。

图12: 1916年9月初停泊在Velu机场的信天翁D.I战斗机,该机正是第2狩猎中队拥有的第一架信天翁D.I战斗机。它的左边是该中队装备的福克D.I战斗机

1916年9月,英国陆军正在索姆河地区继续对德军进行残酷的绞肉机战,而德国狩猎中队在本月的任务就是全力阻止英国陆航飞机对索姆河德军战区的侦察和轰炸。与英国战斗机相比,信天翁D.I立即表现出令人信服的优势,而英国的DH.2战斗机则是使用推进式螺旋桨且没有射击协调器的落后设计。不过第2狩猎中队在1916年9月1日的首秀可以说是非常惊险,波尔克上尉在当天的报告中这样写道:

“第23次击落时,敌人的攻击变得很凶猛。我领导下属看到了敌人,他们选择了目标并发动了攻击。此时,敌机袭击了Roman中尉,但这架飞机被 Reinman和Böhme击中。无法确定敌人飞行员是否迫降在前线......我知道烟雾的把戏(指敌军试图利用被击中产生的燃烧烟雾逃跑),所以我一直尽可能靠近敌人。飞行员试图在前线迫降,但失败了,机翼从飞机上脱落,之后飞机转变为无序的坠落。

很快我看到了几架英国飞机。当我接近他们时,英国人袭击了我。我情绪低落(因为英机的火力凶猛),无法提供适当的抵抗,所以我转身离开了。在敌人确信我不愿意参加战斗后,一架战斗机袭击了另一架德国飞机。我不能让它发生,并亲自攻击它。由于对敌机的袭击,(它的)一个油箱和一个副油箱箱被击中,飞行员受伤。英国飞行员最终强行着陆,他被俘虏了。这是我在空战中的第24场胜利。”

波尔克上尉本人驾驶的信天翁D.I在这场战斗中前后被两架英国飞机的航空机枪直接打中,而他的几个部下的飞机也都挂了彩,虽然本次空战以第2狩猎中队获胜而告终,但每个德军飞行员都冒了一头冷汗。

1916年9月16日,信天翁D.I战斗机再次夺得人头,当时Otto Hone中尉驾驶该机干掉了一架英国的FE.2b双座轻型轰炸机。而在1916年9月17日,波尔克上尉带领5架信天翁D.I战斗机在康布雷上空巡逻时遇到了7架FE.2b轻型轰炸机,结果在本部无一伤亡的情况下干掉了其中5架,达到了5:0的大胜。此战在德国媒体的大肆宣传之下令波尔克上尉这位德国空战英雄再次成为公众仰慕的焦点人物,而里希特霍芬也在此战中以击落一架FE.2b获得了自己的第一场被正式记录的空战胜利。第2狩猎中队能够获得大胜的一大原因是索姆河地区战事的焦灼让天空中充斥着英法飞机,其中不少都是过时型号,它们在高性能的信天翁面前不过是机枪靶子而已。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第2狩猎中队战斗的主要模式是六架或更多战斗机一组巡逻,以拦截成群的英国飞机。在战术熟练的波尔克上尉的指导下,第2狩猎中队很快就成为了德国的王牌战斗机部队,被誉为“王牌飞行员的锻造器”。例如该中队的欧文.波姆(Erwin Bohme)中尉在9月17日驾驶信天翁D.I战斗机赢得了自己的第二场胜利,但到了10月底,他就累计干掉了5架敌机而晋升为王牌飞行员。不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波姆不喜欢信天翁D.I,理由是该机速度慢。(信天翁D.I:我175公里/小时的速度在1916年算得上翘楚了,你居然嫌我慢!!)

图13: 欧文.波姆

图14: 表现信天翁D.I战斗机追杀FE.2b飞机的美术作品

图15: 1916年中旬装备到第2狩猎中队的信天翁D.I战斗机,这些飞机参与了1916年9月17日的大胜

到取得17日的那场胜利时,整个第2狩猎中队也只有7架信天翁战斗机可用,但中队在9月里共击落了25架敌机。正是在波尔克的中队里,信天翁战斗机一战成名,它不仅使空中优势重回德国一方,而且使得英国DH.2那种推进式的设计显得拙劣可笑。这也可以理解英国皇家陆航第32中队的DH.2战斗机飞行员埃德蒙德·L.刘易斯(Edmund L.Lewis)在1916年10月18日提笔给家人的去信中会沮丧的写道:

“你们一定从报纸上看到了铺天盖地宣扬我们如何掌握空中优势的文章。当然,我们在去年6、7、8月的时候确实握有优势,但现在已经彻底失掉了……只要德国人愿意,他们可以随时(用他们的快速飞机)飞临我们的机场,而我们对此竟然完全无能为力。”

图16: 第2狩猎中队的信天翁D.I战斗机准备起飞作战,该机在面对DH.2时是不折不扣的杀神

事实证明,虽然信天翁D.I战斗机的水平机动性不如其前辈哈巴斯塔特D.II和对手纽波特,但它的速度和爬升率飞行员带来了显著的优势。它的机身外观优雅,介于当时广泛用于飞机设计的箱桁架结构与成熟的单体设计之间,结合了相对较低的正面阻力和在战斗中承受伤害的能力。大马力的直列汽油机、坚固的纺锤体机身再加上双联装前射机枪让信天翁D.I战斗机的飞行员可以随心所欲的发动攻击,他的飞机可以承受一定数量的机枪子弹直接命中而不被破坏结构,双联装机枪的齐射则可以在瞬间对敌人飞机造成更大的破坏。如果情况不利,信天翁D.I战斗机完全可以利用速度优势退出战斗,然后重新寻找机会发动决死一击。在如此凶恶的性能压制下,英国皇家飞行队使用的不少飞机可以说是纯粹的活靶子。

图17: 隶属于第5狩猎中队的信天翁D.I战斗机(序列号435/16),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引擎一侧的LMG-08/15航空机枪

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幸运的是,他们很快就有机会去深刻了解这个可怕的对手。1916年11月16日,英国皇家陆军航空队第8中队的帕克上尉和赫维中尉在比利时波米耶附近飞行时,遭到了第2狩猎中队的海因里希·奥托·布特纳中尉(Heinrich Otto Büttner)驾驶的信天翁D.I战斗机(序列号391/16)的袭击。两位英国飞行员在看到这个煞星后冷汗狂流,尽管英国人一定对他们是否能够击败如此凶残的敌人并活着返回基地的能力存在严重怀疑,但求生本能还是让他们用航空机枪顽强的抵抗。最终,他们安然无恙的迫使这架信天翁D.I战斗机降落。

在被俘虏时,这架序列号391/16的信天翁D.I战斗机(工厂编号2944)有一个深棕色的机身和深绿色的机翼。除了在普通部位使用的识别标志外,飞机还印有特纳中尉的的个人徽章——“Bü”——印在铁十字标志前的机身两侧。应该说,在当时德军各个中队的报告和文件中,德国飞行员的名字缩写被提及,这种缩写通常被当作这架飞机的个人徽章。

图18: 被英军俘虏的391/16号战斗机

英军在得知缴获了一架该型飞机后自然是欣喜若狂, 于是布特纳中尉的信天翁D.I战斗机很快被移交给给皇家陆军航空队,随后被送往法国北部索姆省坎达斯航空设备1号仓库,在那里,在涂上德国识别标记后,这架飞机成为与协约国飞机进行摄影和对比测试的对象。信天翁D.I最后从坎德经海路送到英国,在那里它被完全重新粉刷上英国迷彩:上表面和侧面涂上了绿色卡其色,下表面涂有米色航空清漆。

图19: 这架战斗机在测试中被英军赋予编号“G.1”,同时在机翼上安装了皮托空速检测器

英国人后来在1917年6月28日发行的一期《飞行》杂志中介绍了对这架信天翁D.I战斗机的检查成果,文章中直接称该型战斗机拥有1916年时协约国战斗机所不具备的高速度和其他优秀性能,并且很容易操纵。英国人承认,信天翁D.I战斗机体现了德国设计者的聪慧,他们在没有使用复杂的单元部件的情况下让该型飞机的身躯拥有了相当不错的简易性和坚固度,而且这种单体机身还完全是木质的,没有任何金属加固零件。从这可以看出,信天翁D.I战斗机在其所处时间线是优于英国航空部队使用的诸多飞机的。

不过此时的英国人其实拥有一种能与信天翁抗衡的兵器,那就是索普维斯“幼犬”战斗机,这种于1916年9月开始装备部队的飞机在灵活性方面要比信天翁更强,尽管实用升限不如对手,但仅凭在4500米高度上仍然具有良好机动性这一点,“幼犬”就可以在近身肉搏中获得优势。陆航第66中队的詹姆斯·麦克古登说道:“当进入回旋机动时,在索普威斯(幼犬)完成两次回旋的时间里,信天翁只能做一次。”

事实上,哪怕是在1916年秋季横行一时的信天翁D.I也必须对幼犬保持高度警惕,就连依靠这种战斗机成为王牌的“红男爵”也评价道:“显而易见,敌人的飞机比我们的优越”。或许正是因为幼犬的机动性极强,所以后来的信天翁D.III战斗机正式采用了“一翼半”设计来提升灵敏度。至于幼犬战斗机,它较低的产量不足以完全弥补英国飞机与信天翁战斗机之间的性能差异。

1916年11月,信天翁D.I战斗机正式停产,原因不是该机性能过时,而是改进型的信天翁D.II战斗机已经在加速生产了。而从1916年7月开始算起,该机一共制造了1架原型、12架预生产型和50架正式量产型,总计也只有63架。

虽然信天翁D.I战斗机仅仅打造了两位数就宣告停产,但该机依然凭借优秀的性能跻身一战名机行列。信天翁D.I的诞生接过了福克单翼机的接力棒,让德国在福克式天灾终结后再次拥有了能够重夺西线制空权的高性能空战兵器。而从信天翁D.I开始,信天翁公司以此为基础开发了更强大的后续型号,让德国空勤队一度牢牢抓住了西线天空的统治权,并最终造就了著名的“血腥四月”。

图20

信天翁D.I战斗机

原产国:德意志帝国

服役时间:1916年8月

总产量:63架

机组:1人

机长:7.4米

上翼翼展:8.5米

下翼翼展:8米

机高:2.95米

机翼面积:24.9平方米

空机重量:694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921.5千克

翼载荷:39.7千克/平方米

动力装置:梅赛德斯D.III型160马力直列式汽油机

动力重量比:5.76千克/马力

最高时速:175公里/小时

爬升率:飞至1000米高度需要4分钟

最大续航时间:1.5小时

武器装备:2挺LMG-08/15航空机枪,备弹量1400发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