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装枪时代的铅弹和火药从枪口装填,枪口朝下时会不会掉出来?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前装枪时代的铅弹和火药从枪口装填,枪口朝下时会不会掉出来?

火器的发明,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它让文明加速,让战争烈度变大,很多人都对火器刚发明的那个时代感兴趣,心中有很多疑问,比如好奇于在金属定装弹发明之前,古人使用的火器绝大多数为前装滑膛枪,也就是枪管内部没有膛线,装子弹时,需要将火药和铅弹从枪口处分别倒入枪管内的枪械,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当前装枪的枪口朝下时,人们如何保证铅弹和火药不从枪管内滑落?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问的很细节,相信很多人都会对此感兴趣。

首先这个问题所描述的情况,在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在火门枪时代,就出现了这一情况,人们发现由于铅弹的直径和枪管口径之间存在着游隙(本质上枪管就是一个铁管而已),就使得火门枪枪口朝下时,受重力影响的铅弹和火药很容易从枪管内滚落,造成哑火。

对此人们的解决方案是,尽可能的保持枪口朝上,另外选择直径略大于枪管内径的铅弹,虽然直径较大的铅弹很难用手直接塞入枪管内,但借助小木锤和推弹杆,还是能够较为轻松的将铅弹锤入枪管内的。

由于铅弹较软,当其受力时,会微微变形,因此能够完全贴合枪管内径,完全堵死枪管,使其密不透风,枪口朝下时,铅弹和火药都无法滑落,并且最大发挥火药的威力(气密性好)。

这种做法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终归有些麻烦,毕竟使用者必须要用锤子才能将铅弹敲入枪管内,增加了发射步骤,拉低了射速,另外当时的铅弹都是手工制作的,不是标准化的工业品,其直径和大小不一,有的铅弹即使是用锤子敲,也敲不进枪管内,因为其直径太大了。

为此人们开始研究新的装弹方式,比如选用直径略小于枪管内径的铅弹,然后在装完火药和铅弹以后,往枪管内塞入湿泥,或是稻草+湿泥,这种方法在大型火器上比较常用,很多大炮的装弹方式就是如此,能够增加气密性,并防止炮口朝下时,炮弹和火药从炮管内滑落。

只是这种装弹方式也不简便,也存在着缺点,等到后来火绳枪、簧轮枪、燧发枪出现以后,人们就开始使用新方法了,即垫片装弹法。

人们会选用直径略小于枪管内径的铅弹,然后在装弹时,先往枪管内倒入火药,然后将一个材质为皮质或是亚麻、棉絮、棉布制作的小圆片(垫片)放在枪口处,之后取一个铅弹压在垫片上,两者一起进入枪口内,再用推弹杆将铅弹推入枪管底部,这样在挤压的作用下,柔软的垫片就会牢牢包裹住铅弹,即增加了气密性,又使得铅弹无法从枪口滑落。

这是一种很方便的操作方法,据说是一位猎人的发明,很简单不是吗?但却最终解决了前装枪的一大难题,成了火器时代的一大主流。

而后来随着定装弹的出现,防止铅弹和火药从枪口处滑落的操作就又变得简单了。

这里所说的定装弹,指的是纸制定装弹,具体操作是将火枪一次发射所需的火药、铅弹放置在一张油纸上,然后将油纸卷成纸筒,用线绳绑紧两端,使火药和铅弹被纸筒包裹,还可以在纸筒中间再用线绳绑紧一次,用于分离铅弹和黑火药,这样一发纸制定装弹就制作好了。

在使用时,火枪手只需要取出一枚纸制定装弹,然后用牙齿在纸制定装弹的尾部撕开一个缺口,将火药从缺口处倒入枪管内,然后再将剩下的纸筒以及纸筒内包裹的铅弹一起塞入枪口内,最后抽出推弹杆将其推入枪管底部即可。

这种操作等于是将纸筒变成了垫片,原理还是那个原理,但操作方式被大大简化了,因此这种能够极大提高射击速度的方法在燧发枪时代成为了各国装弹的主流。

等到后来工业技术发展,人们能够更轻松制作出线膛枪管(枪管内有膛线)时,与之搭配的米涅弹也被发明了出来,米涅弹底部有空腔,不光火药点燃时产生的气体会使其膨胀并与枪膛紧密咬合,有的米涅弹的底部空腔里还内置一个小木块,当将米涅弹塞入枪管内,用推弹杆捅几下,小木块就会被顶入米涅弹内部,撑大其尾部直径,使其牢牢卡住枪管,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弹丸、火药意外脱落、增加枪管的气密性了。

不过有人说这种操作并不靠谱,小编也没尝试过米涅弹,因此不敢打包票,但当年确实有利用铅弹较软特性,使用推弹杆在枪管里“猛撞”几下,使塞入枪管内的铅弹受力变形,从而牢牢贴合枪管内径的做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