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当然是“飞鱼”大卖了。
这货我记得原来的售价是20万美刀一发,干翻了“谢菲尔德”之后暴涨到130万刀。估计那两年法国国营航宇公司点钱点得手都软了。军迷们也都记住了“掠海”和“超低空”这几个词。那时候军迷们最关心的就是国产的海鹰反舰导弹末段飞行高度能有多少?我印象中海鹰导弹有一个型号的末段高度降到了超低空,但应该还是比“飞鱼”高不少。能和“飞鱼”差不多高度的是航天三院后来研制出的“鹰击”81(YJ81)导弹。
“飞鱼”最好的广告
有矛就要有盾,马岛之战后,水面舰艇近防系统立即被各海军强国视为保命的最后绝招。
美国人的火神-密集阵近防系统立即成了抢手货,一时间成了相当一部分北约国家海军的标配。苏联人也赶紧上马AK630舰炮。中国当时一度对意大利人的“达多”40毫米双管舰炮及其所谓“双重命中体制”十分感冒。不过后来看歼毁率还是不如直接命中体制来得让人放心,兜兜转转多年,还是走了荷兰人的守门员思路,上马730。
三、大中型航空母舰的发展思路得到肯定。
英国人后来痛定思痛,觉得“谢菲尔德”死就死在舰队的低空监视能力上了。按说提高舰队低空监视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航空母舰配备舰载预警机。但是当时皇家海军手里的航空母舰都是些残废,最大的“赫尔墨斯”号满排都不到3万吨!这小破船装几架“海鹞”都已经够呛,根本没足够长度起降笨重的预警机。英国人急就章改装出个“海王”舰载预警直升机来,但是也没赶上马岛的趟。因为航空母舰个头太小吃足了亏的英国再也不敢阻挠海军获得大型航空母舰。后来的QE就是满排超过六万吨的巨舰,就算只能供得起一艘英国人也特么认了。“花钱不到家等于白花”,约翰牛虽然不是第一个,但也绝不是最后一个明白这道理的客户。
“赫尔墨斯”好不好?约翰牛心头五味杂陈
多说一句,预警直升机这玩意不伦不类,但凡有点追求的海军强国就算用它也都不太指望它,要么干脆就不用它。比如法国人后来搞的“戴高乐”号中型航空母舰,才四万吨的排水量,但死活也要上E2C。以高卢人的直升机和雷达水平,自己弄出个法式“海王”并不是难事,但公鸡国宁可花大价钱从花旗国引进E2C预警机也不干。足见固定翼预警机的魅力。我朝也是以KJ600为海军的最终追求,预警直升机也就是个过渡而已。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