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mes D. Perry
译:没钱买书蟹老板
罗伯特·M.奇蒂诺(Robert M.Citino)的《德国国防军的退却:1943年的失败战争》(The Wehrmacht Retreats: Fighting a Lost War, 1943)研究了从1942年底至1943年9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战事,萨莱诺登陆和苏军跨越第聂伯河为本书的终章。作者无疑非常了解他的研究主题,但不幸的是,他的理论框架是靠不住的,战役分析是错误的,结论是荒谬的。
罗伯特·M.奇蒂诺(Robert M.Citino)于1958年6月19日出生于克里夫兰,父亲曾于太平洋战争中参军,曾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担任军医。1978年取得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学士学位,还有拉丁文学位荣誉,在1980年和1984年又取得了印第安纳大学文学硕士与哲学博士学位。奇蒂诺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且博读许多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军事文献。奇蒂诺曾于北德克萨斯大学、伊利湖学院(英语:Lake Erie College)、东密歇根大学、西点军校和美国陆军战争学院(英语:United States Army War College)担任过学术职务,以及于奥林托·马克·巴尔桑蒂(英语:Olinto M.Barsanti)军事历史中心的军事历史学会(英语:Society for Military History)担任研究员、白宫和历史频道的顾问。目前担任美国陆军部历史咨询小组委员会主席。
《The Wehrmacht Retreats: Fighting a Lost War, 1943》,2012年由堪萨斯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再版。
奇蒂诺试图阐释德国在1943年的决策是如何反映了德国军事历史文化的长期传统——“德国的战争方式”(German way in warfare)。该传统强调要打短期战争,通过机动且激进的战役行动击败具有数量优势的敌人。然而并不是单单只有德国寻求短期战争,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需求,孙子(Sun Tzu)在2500年前就已经说过,没有一个国家能从长期战争中受益。拿破仑和其他许多非普鲁士人那样,试图通过快速且机动的战争方式击败被孤立的对手。机动受到欧洲国家的了广泛认可,这也是为什么之后骑兵和机械化部队能登上历史舞台。欧洲国家都厌恶一战时的的静态战争,并试图在1918年后恢复战场上的机动战术。作者没有指出二战德国军事思想和其它大国的军事思想之间重要且本就真实存在的差异,因而他也没有指出德国国防军进行的机械化作战中的独特之处。
奇蒂诺通过宽泛且简单的军事术语介绍了德国军事文化的表面之处。但纳粹的军事思想究竟有多少是取自腓特烈大帝和老毛奇?作者给出了一个肤浅的说法——德国的军事思想一直强调短期的机动战。但腓特烈大帝、老毛奇和希特勒的军队之间真的存在相同根深蒂固的信仰、有条件的情绪反应和习惯性行为模式吗?德国的军事思想从腓特烈大帝到希特勒真的是一脉相承的吗?奇蒂诺在他的这部作品以及前作《德国的的战争方式》(The German Way of War)通过不断的重复“运动战”(Bewegungskrieg)和“短促而活跃”(Kurz und Vives)这两个术语以论证其中的连贯性。如果没有更深层次的连贯性且德国国防军的理念和行为与它的行为前辈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德国在1933年前的军事文化推动其1939年至1945年的战役决策的论点就不能成立。事实上,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纳粹思想影响了德国在二战中的军事决策,但这并不是奇蒂诺的论点。
奇蒂诺抨击了军事史中的“个人主义”(个人的作用),他指出社会史和经济史学家相信“伟大的非个人力量”(great impersonal forces),并嘲笑军事史学家对将领和他们所犯错误存在着一种落后的迷恋。首先,任何军事组织的基本职能就是执行其指挥官的决定,所以军事历史学家研究指挥官和他们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奇蒂诺在他的这本书中以曼施坦困和凯塞林命名了3个章节(本书总计7个章节),并详细分析了他们的决策。如果将军身上只存在“影响战斗进程的有限能力”,那么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多的篇章去谈论他们呢?
奇蒂诺对“军事天才”的抨击存在矛盾,毫无说服力。首先,他抨击了“军事天才”这一概念,之后他又承认曼施坦因是个军事天才。在这之后,他又认为顿涅茨战役并没有体现曼施坦因的天才之处,而是反映了“德国总参谋部的传统思想”。这样的话,那么奇蒂诺肯定也认为任何接受这种“传统思想”训练的德国将军都可以复制曼施坦因的胜利,这太荒谬了!不能否认的是,尽管接受的是一样的军事文化,但一些德国将军确实要比其他人出色得多。奇蒂诺还将凯塞林山口之战的责任归咎于弗雷登德尔(Fredendall),并指出第2军没有巴顿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反而与他反对个人主义的论点自相矛盾。德美军事文化既培育出优秀的将军,也培育出无能的将军。相比研究德美军事文化,考察将领素质及决策更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战役成败的原因,总之,“个人主义”在军事史研究中是不可避免的。
奇蒂诺声称曼施坦因在1943年底的乌克兰战场上得到了他想要的机动战争,但他却被打败了。然而,这并不是曼施坦因想要的战争,曼施坦因想要苏军先发起进攻,之后对他们发起“反手一击”。由于希特勒坚持率先进攻,德军的机动部队在库尔斯克战役之后的防御战斗中遭到了严重削弱,曼施坦因用他所拥有的资源尽了最大的努力。
关于意大利战场,奇蒂诺认为凯塞林不是一名“防御战大师”,因为德军在突尼斯、西西里和意大利接连战败。他还荒谬地指出“德军在意大利防御是一个彻底的失败”。为了反驳这一点,我们只需将盟军的意图和他们取得的实际战果进行对比,盟军计划在1942年11月收复突尼斯,但由于凯塞林的阻挠,突尼斯直到1943年5月才被拿下;从1943年9月起,盟军多次作出重大努力,试图消灭德军,进入意大利北部,但凯塞林成功将他们挡在意大利北部之外,直到1945年4月,也就是盟军试图推进到那里的18个月之后。显然,奇蒂诺是对贬低军事天才这一概念的意图是如此的坚决,以至于他不会把任何真正的成就归功于凯塞林或曼施坦因。
在他最终的结论里,奇蒂诺还认为德国军官团本应该“为和平而战”,而不是为一场明显会失败的战争而战,这暴露了他根本不了解德国的军事文化。普鲁士打过许多“明显会失败”的战争,甚至还赢得了其中的一些战争,对于纳粹来说,继续对抗巨大的外部困难符合腓特烈大帝的传统。许多德国军官把1918年的停战视为耻辱的象征,他们坚信胜利,并在情感上效忠纳粹政权,直至最后。换句话说,德国的军事文化要求他们继续战斗,而不是“理智地”投降。
奇蒂诺认为德国人在1943年并没有在“保卫自己的家园”,这种观点很奇怪。盟军飞机在1943年已经在大规模杀害德国妇女和儿童,德国人也正确地预测到苏军在攻入德国后,也将实施大规模的暴行。奇蒂诺对1943年德国官兵战斗动机的谴责无助于我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理解。如今,我们都认为第三帝国是一个罪恶的政权,但历史事实不可更改,即1943年的德国人相信他们是在保卫自己的国家,并愿意为纳粹主义付出大量牺牲。
奇蒂诺应该删除这本书中的军事理论以及他的个人观点,而只是单纯地对战役进行叙述,虽然本书在这方面也存在着缺陷。这本书无法证明“军事文化”是分析诸兵种合成作战一个实用且有趣的框架。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