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思维:波斯帝国的薛西斯运河工程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奇迹思维:波斯帝国的薛西斯运河工程

公元前480年,波斯帝国为弥补前次征服的失败,悍然发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二次希波战争。为此,他们聚集起号称有250000人的庞大陆海军部队,并由身居高位的大王薛西斯亲自指挥。誓要荡平小小的贫瘠半岛,从而实现对欧洲省份的绝对控制。

第二次入侵希腊的波斯军队路线

然而,如此庞大的部队规模与后勤供给,无疑需要有可靠的交通线予以支撑。否则容易因物资匮乏而不战自溃,如前次战争那般成就希腊人的胜利威名。于是,薛西斯花费约三年时间进行缜密筹划,计划在爱琴海西岸挖掘一条安全运河。尽管无法直接决定胜败,却还是对后来的局势推演有过重大影响。

波斯帝国的欧洲控制区 基本都在贫瘠荒凉的色雷斯山地

事实上,波斯人很早对入侵希腊时会遭遇的交通困境有深刻认识。由于欧洲东南部的土地较为贫瘠,无法供养大批士兵维持长期集结,不得不依赖船只充当机动平台与后勤载具。奈何早期的三列桨战舰性能平庸,难以承受大风大浪的突然来袭,很容易在半途中遭遇不测。例如公元前492年的大将玛尔多纽斯,就率领舰队沿着巴尔干半岛的边缘向南进发。结果遭遇猛烈风暴,使得随风摇曳的船只撞上阿索斯山脚下的悬崖啊。根据后来的粗略估算,至少有20000人当场丧生,酿成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前次战争中 大将玛尔多纽斯的舰队就曾遭风暴毁灭

正因如此,薛西斯在决心再临希腊的伊始,便力争用强力工程学避免相似灾难。其中最为直接的办法莫过于在山脚下挖掘运河,以便从色雷斯驶来的船只能安然通过危险海岬。巧合的是,当时帝国的经济重心巴比伦尼亚和埃及,各有时长数千年的开凿传统。另有航海经验丰富的腓尼基人,习惯于靠运河深入内陆网络。于是被大量聚集起来,赶往希腊北部展开施工。

薛西斯运河就位于希腊北部的阿索斯山下

公元前483年,这条不为后人所关注的薛西斯运河,开始在波斯帝国的西北最前沿开工挖掘。由于附近的海岸城邦和内陆的色雷斯部落都已选择臣服,这条专为征服希腊而疏通的水道几乎没遭遇任何阻拦。建设者中不乏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本族士兵,但更多是经过忠诚度筛选的欧洲土著,以及专门从亚洲和埃及赶来的项目管理人员。他们的日常食宿与可观工资,皆由充沛的帝国中央府库专门调拨。最后成功开辟出长1.9-2公里的海滨水道,还在两侧进出口设置堤坝,预防任何由大潮倒灌引起的破坏。

今日的薛西斯运河北部入口遗迹

今日的薛西斯运河南部入口遗迹

古希腊历史作家希罗多德曾一针见血的指出,薛西斯下令施工的目的不至于方便舰队通过,还在于竖立永恒的纪念碑奇迹。虽然运河有30米宽度与3米深度,足够保证2艘三列桨战舰并排航行,但直接绕过小型半岛的方式才更为便捷。毕竟,没有风暴能长时间笼罩单独区域,而大批拥堵的船只在排队时更容易引发事故。

在前线指导海军作战的波斯大王薛西斯

三年后,百万波斯大军准备完毕,浩浩荡荡的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欧洲。随即沿海岸线向南挺进,迅速进抵恭候多时的薛西斯运河。可能是得益于天公作美,在远征军中占相当比例的舰队并未受到什么损伤,似乎也从侧面印证出运河工程的深谋远虑。然而,只要考虑到所需通过的船只数量,以及水道的实际承载能力,就能想见有多少人是真正靠工程学奇迹获得平安。

在优卑亚群岛的战斗中 波斯人只能强行靠数量压迫对手

另一方面,决心抵抗的希腊联军也在紧锣密鼓的备战。其中以斯巴达人为首的陆军蹲守在温泉关以逸待劳,而更多人则上船掩护其东侧的优卑亚海岸。巧合的是,姗姗来迟的风暴终于大发神威,将1/3的波斯战舰送入海底。双方便在优卑亚群岛北部的海角展开三天对决。在此期间,薛西斯的将领们使出浑身解数,先后尝试正面强攻和迂回包抄等战术,都因为舰队过于庞大、不便于指挥协调而功亏一篑。另有持续肆虐的恶劣天气不断搅局,给使用相同战舰的两方都造成了巨大损害。

一旦失去运河保护和绝对体量优势

波斯舰队就在萨拉米斯之战中遭到惨败

当然,帝国毕竟有体量方面的完全优势,即便付出4:1的惨痛代价,都能继续靠规模逼着希腊联军退让。直至当年秋季的萨拉米斯之战,给自身造成无可挽回的决定性挫败,才被迫沿原路返回亚洲。这也是波斯人最后一次使用精心修筑的薛西斯运河,此后的他们将再无能力直接影响欧洲大局。倒是追击过来的希腊人可能享受到相关便利,险些用安然无恙的战船截断对方后勤,加速了波斯军队在希腊北部到色雷斯平原间的统治崩溃。

由于缺乏维护 薛西斯运河很快就遭侵蚀堵塞

此后,薛西斯运河开始因实用性不强而逐渐遭人遗忘。唯有80年后的历史作家修昔底德,在自己的《伯罗奔尼撒战史》中有所提及,却仅仅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到了公元前2世纪,还有名为德米特里乌斯的学者在手稿中提及古运河存在。由于缺乏必要维护,该水道已保守淤积侵蚀之苦,萎缩至常人无法靠肉眼分辨其具体范围的惨淡境地。

近代学者通过测绘画出的薛西斯运河的地图

公元18-19世纪,希望重拾古典历史记忆的英法德三国学者纷至沓来,多次组织考察队到希腊一探运河究竟。但他们仅能找到其存在的真实性依据,而无法靠简单测量描绘出更新细节全景。最后到20世纪,终于能利用地震勘测仪+空中拍摄进等先进科技,确定该水道的实际长度为1.9-2.0公里。而且是以极的快速完成挖掘,说明施工者是富有经验的行业老手。

在高空拍摄视角下 薛西斯运河的遗迹相对较为醒目

可惜,无论薛西斯运河在选址考察、规格定制与施工技艺层面多么优秀,都难掩尴尬的临时属性。因为斥巨资疏通这么一条不长的水道,根本目的就只是服务于单次军事行动,为缺乏信心的舰队鼓舞士气。奈何再充裕的府库都经不住无限支取,而漫长的海岸上还有无数危机四伏的峡湾需要规避。所以,这类自带奇迹属性的工程,终究会以最快速度遭世人与大自然联手抛弃。

(全文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