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日本在珍珠港的偷袭造成美军阵亡2000多人, 伤1000多人,美军“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沉没,“内华达”号战列舰搁浅,这是对美国一个巨大的震骇。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一、日军的计划
日本于1941—1942年制定侵略东南亚计划时,认为夺取太平洋防线战略要点、物产丰富的英属马来亚具有重大意义。日军统帅部的企图是:派重兵登陆,夺取制空权,歼灭英国舰队,陆军沿海岸快速发展进攻,攻占马来半岛和英国在东南亚的主要海军基地——新加坡,为日后进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建立前进基地。为实现这一企图,日军动用第25军团、第3航空队和马来亚战役联合编队,日本陆军7万人(司令官为山下奉文中将),巡洋舰9艘,驱逐舰16艘,潜艇16艘,水上飞机母舰3艘,运输、辅助船只多艘和作战飞机约600架。
图1. 山下奉文(1885年11月8日一1946年2月23日), 日本陆军大将,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指挥官,高知县人。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曾任驻外武官、步兵团长等职。1944年9月任第14方面军司令,率部在菲律宾吕宋岛顽抗,直到日本战败投降
二、英国糟糕的东南亚防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英帝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策略,因不被高层领导重视及缺乏资金支持、士兵缺乏重型装备和训练而日渐败坏。英国政府原定的计划是在新加坡海军基地,停泊强大的舰队。万一任何战争爆发时,可保卫英国的远东领土以及通往澳洲的航线。但事实上,当新加坡及马来亚受到威胁时,原定可以及时出现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却一直没有出现。直至1939年战争在欧洲爆发,仍然没有迹象舰队会前来部署。日军当面之敌为珀西瓦尔中将指挥的英军3个师和一些独立部队(10万人),并由东方舰队(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1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9艘)和海岸航空兵飞机约250架担任支援。此外,英军统帅部在战役进程中又向新加坡增派援军4.5万人和飞机141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保护中东及援助苏联更受英国重视,在人力和物资上都获得优先分配。马来人所希望得到拥有300至500架战机实力的空军部队,从来没有实现。而驻马来亚的英军面对配备超过200台坦克的入侵日军时,却发现守军连一台坦克也没有。
三、We will defend Singapore!(我们将保卫新加坡!)
从纸面数据来看,英国 有140,000人,而日本只有 70,000人,乍一看会觉得日军根本没有什么胜算。
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马来亚战役中,英军表面上一直占据兵力优势,可实际上,英联邦军队不仅分散部署,而且很多部队在战役开始时还没有抵达战区。无论从装备、战前布局和指挥人员配置来看,英军都没有做好在当地进行一场现代化战争的准备。
早在30年代后期,英国人自己的评估就断定,他们无法同时应付欧洲和亚洲同时开战的威胁。因此,在世界大战日益临近的关头,各种军事物资和人员都是优先调配给欧洲战场的。在法兰西战役失败和被迫撤出挪威后,英联邦大量的战争资源又去往了北非和地中海,保护大英帝国的生命线。马来亚对于英国而言,只是印度次大陆的外围防区。但因为还有一个新加坡的存在,所以英国无法像缅甸那样轻易放弃。
英军的指挥官帕西瓦尔也不是一个适应现代战争的人,其经验和履历说明他只是一个标准的治安战领袖和殖民地长官。在当时,优秀而有能力的人都被派往本土或北非。即便是被隆美尔打的撤职的韦维尔这类败军之将,都有比较强的指挥攻势作战能力。帕西瓦尔显然被认为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被安排到了比较安逸的东南亚任职。很多被隆美尔打的撤职的人被调去印度,也是这个道理。但那些被隆美尔击败的人,好歹是可以指挥和策划大规模现代战争的。他们在遇到隆美尔之前,已经用非常有限的兵力在非洲挫败了意大利人的全面进攻。帕西瓦尔显然达不到这种层次,也没有什么指挥大规模部队的经验。
图2.马来亚英军总司令阿瑟·珀西瓦尔
由于二战的爆发,很多好的装备都轮不到东南亚的部队使用。马来亚和缅甸地区的空军在1941年年底到1942年年初,才装备了一批美国买来的水牛战斗机。这种战斗机的性能一直毁誉参半,原本被皇家海军购买,用于航母作战的。但进行了性能评估后,他们认为这种飞机不实用,便丢给了东南亚驻军。马来亚当地的空军力量,就依靠这种性能平庸的飞机,分散部署在各个机场。剩下的攻击战机都是过时的布伦海姆式、洛克希德赫德逊式轻型轰炸机及威格士式鱼雷轰炸机,这些飞机大部份在地面及空中很快已被日军战斗机击落,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图3.部署在新加坡机场的布伦海姆轰炸机
海军方面也有问题。由于1939年-1941年之间,英国在大西洋和地中海频繁作战,基本上已经抽调不出什么兵力来支援远东。马来亚的防御本身却非常依靠海军支援。丧失了制海权后,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日军突飞猛进进攻了。本土舰队原本拼凑了Z舰队来进行协防,但“光辉”号航母却被留在苏格兰防御挪威的德国战列舰出动。结果就是Z舰队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北上迎战日本海军,因缺少空中掩护于12月10日在关丹东南海域被从西贡起飞的日本陆基轰炸机炸沉,日军由此夺得制海、制空权,保障了海上输送任务的顺利完成
图4.被击沉的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
图5.马来海战示意图
尽管有着很多困难,但是阿瑟·珀西瓦尔以及部分军官和士兵认为,他们会击败日本人的进攻并且保卫新加坡,在他们看来,这群“吃米饭的日本矮子”怎么可能击败大英帝国最优秀的军人呢?
不过,他们很快就会因为自己的狂妄自大而付出代价。
四、血战马来亚
1941年12月4日,山下奉文上将指挥的日军第25集团军(辖第5、第18师和近卫师,共11万人)从中国海南岛三亚港出发,在南遣舰队(舰艇46艘)、陆军第3飞行集团(飞机450架)掩护下驶向马来半岛。8日,其先遣部队在泰国的宋卡、北大年和马来亚的哥打巴鲁登陆,迅速占领当地机场和克拉地峡,随后分兵三路南下。英军首战失利,节节败退,企图凭借隘路、河流迟滞日军进攻,以争取时间加强南部防御。日海军第22航空战队和陆军第3飞行集团轰炸新加坡及关丹等英军基地和机场,重创英空军力量。
日军首先遭到印度第3军及数个英军旅的抵抗,日军很快就清除了印度军在海岸线的抵抗之后更集中力量包围及迫使印度军投降。日军在马来亚北部地面占有很大优势,因为他们有强大的空中支援,加上在装甲部队、互相合作、战术及经验均比盟军优胜,尤其是日军在中日战争中获得很多经验,盟军方面没有坦克,而日军则使用脚踏车及轻型坦克,这令他们能轻易穿越马来亚的热带雨林。(后来山下奉文命令士兵剥掉所有自行车的外胎骑车,日军成千上万辆自行车组成追击大潮,响声嘈杂。英军还以为是日本人的坦克正在追赶自己,在失败阴影的笼罩下,撤退变成了溃败,)
图6.骑着脚踏车的日军士兵
图7.行进的日本士兵
作为斗牛士行动的代替,Krohcol行动于12月8日展开,但印度军很快便被已在泰国北大年府登陆的日军第五师团击败。皇家海军Z舰队包括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及却敌号和4艘驱逐舰,由海军上将托马斯·菲利普指挥在战争爆发前已到达该区。英国远东舰队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舰反击号迎战日本海军,因缺少空中掩护于12月10日在关丹东南海域被击沉(马来海战)。日军由此夺得制海、制空权,保障了海上输送任务的顺利完成。令马来亚东海岸门户大开及容许日军继续进行登陆行动。(英军曾制定计划,先发制人地入侵泰国南部,抢先破坏日军的着陆点,并命名为斗牛士行动。但最终行动并没有被执行。)
盟军在马来亚的空军战斗机中队所配备的水牛战斗机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体型过大及装备不佳;零件供应不足;支援人员不足;飞机场面对空中攻击防守困难;缺乏清楚及协调一致的指挥结构;皇家空军及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中队及人员间的敌对主义;没有经验的飞行员缺乏适当训练,他们在战事爆发的头一个星期付出惨重代价,导致一些飞行中队需要合并及撤退到荷属东印度。
剩下的攻击战机都是过时的“布伦海姆”式、洛克希德“赫德逊”式轻型轰炸机及“威格士”式鱼雷轰炸机,这些飞机大部份在地面及空中很快已被日军战斗机击落,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相反,一名布伦海姆式飞行员,中队长阿瑟·史夫卡因12月9日的攻击获颁授维多利亚奖章。而且,调查显示出日本军事情报部门聘请了一名英国军官佰翠·汉南上校,这名空军联络官为日本间谍,当他开始提供情报后,日军能在3天内摧毁所有在马来亚北部的盟国空军基地,汉南于12月10日被拘留及被带到新加坡,但是日本人已获得空中优势。
12月11日,日军在坦克支援下从泰国南下,在日得拉打败了英国及印度军队,快速从东北部的哥打巴鲁滩头向内陆推进,以瓦解北部的防守,由于没有真正的海军力量存在,英军不能阻止日本海军在马来亚海岸的行动,虽然这些行动对入侵部队帮助不大,由于没有剩下任何盟军飞机,日本人主宰了天空,不断从空中攻击地面上的英联邦军队及平民。
图8,9.作战的英国士兵
马来亚岛屿槟榔屿从12月8日起每天都遭到日军轰炸,被迫在12月17日弃守,武器、船只、物资及一个仍可运作的电台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很多欧洲人从槟榔屿撤退,而本地居民则落入日本人的魔掌,做成英国人的难堪及离间了英国人与本地居民的关系。
12月23日,由大卫·梅菲-里昂指挥的印度第11步兵师被命令阻击日军,但效用不大,到1月的第1个星期结束时,整个马来亚北部已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同时,泰国又与日本帝国签订友好条约,以建立松散的军事同盟,泰国被容许恢复对在马来亚北部一些伊斯兰教君主的领地的统治权,因此统一其占领的区域。
日军主力沿马来半岛由北向南迅速推进,在海军配合下于12月31日占领关丹,次年1月11日无抵抗攻占吉隆坡。不足200英里外的新加坡岛即将面对日军的入侵。在仕林河战役的灾难后,印度第11步兵师奉命在吉隆坡阻击日军数天,在仕林河战役中,2个印度步兵旅实际上被消灭,而另一个印度步兵旅亦在麻坡被消灭。
1月14日,日军已经到达马来亚南部省份柔佛州,他们在这里遇到由亨利·哥顿·本尼特指挥的澳大利亚第8师,日军在这里遇到在战术上的首次挫折,因为澳大利亚军在金马士市一带建立了坚强防御,战役围绕金马士桥进行,日军在此地付出了死伤600人的代价,但大桥却在战斗中被毁,日军需花了6个小时的时间收复桥梁。
当日军在金马士西面攻击澳大利亚军的侧翼时,一场在这次战事中最血腥的战役于1月15日在半岛西海岸的麻坡河一带爆发,本尼特派出已被削弱的印度第45旅(只有不半兵员已受训练)去防卫麻坡河南岸,但被从海上登陆的日军攻击其侧翼,整个旅被澈底击溃,其旅长及属下3个团的团长全部阵亡。
在澳大利亚中将查理士·安达臣的领导下,撤退的印度军队在澳大利亚军的支援下组成麻坡军,孤注一掷进行了4天的战斗,令其它英联邦的残余部队可以从马来亚北部撤退以避免被包围,当麻坡军到达了在巴里梳龙的桥梁及发现桥梁已被日军占领时,安达臣命令所有人冲过去,一些人逃入附近的丛林、沼泽地及橡胶林地,135名受伤的士兵则落入日军的魔掌,其中两名士兵被杀死,而安达臣则获颁授维多利亚奖章。
1月20日,虽然面对皇家空军威格士式轰炸机的轰炸,日军在兴楼再作进一步登陆成功,大英国协军队的在柔佛最后防线的峇株巴辖-居銮-丰盛一带全线面对日军的进攻,不幸地,帕西瓦尔拒绝在新加坡北面的柔佛建立固定防御。
1月27日,阿瑟·珀西瓦尔接到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联合司令部司令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的批准,命令部队越过柔佛海峡撤退到新加坡。
图10.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之前我们已经介绍过,这里不再介绍
日军进入柔佛州开阔地后,加快进攻速度。英军迅速溃败,1月31日撤至新加坡,企图凭借柔佛海峡抵御日军进攻。
五、尾声
1月31日,最后一批盟军军队离开马来亚,盟军工兵在连接柔佛及新加坡之间的新柔长堤炸开一个阔70尺(20米)的大洞(少数落伍的士兵在之后数天仍通过此长堤),日军的突击队后来化身成新加坡居民利用小艇横渡柔佛海峡,进攻新加坡。马来亚战役以英联邦军队被彻底打败及撤出马来半岛作结束。接近50,000名英联邦士兵被俘虏或被杀。
2月13日,新加坡战役开始5天后,汉南被宪兵带入市中心,被带到海边及被处决,其尸体被抛入海中。14日日军占领新加坡沿岸海军基地。在日军重重包围下,8万余守军士气低落,无心战斗
2月15日,珀西瓦尔率部投降。此役,日军以伤亡千余人的代价占领马来半岛,打通了进攻荷属东印度的战略通道,给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防御作战造成不利态势。山下奉文以伤亡9824人的代价,自北向南席卷马来半岛650英里,直至占领新加坡。英军伤亡远高于日军,投降的军人有数万之多。这一胜利,是日军有史以来最大的陆战胜利。日军以大约8个星期的时间成功占领了马来半岛跟新加坡,负责指挥日军的陆军中将山下奉文还因此出色战绩被称为“马来之虎”。
图11.马来亚战役示意图
图12,13,14.向日军投降的英印军士兵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