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欢迎的大头海鹫——J2M“雷电”局地战斗机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不受欢迎的大头海鹫——J2M“雷电”局地战斗机

所谓“局地战斗机”,用我们的话说其实就是要地防空截击机,可以简单理解为类似于米格-25、苏-15或者F-106一类的战斗机,不过与上述飞机不同的是,这款战斗机是日本海军研发的。二战结束前的日本是不存在空军这一军种的,只有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

米格-25截击机

日本海军使用96式舰战和12试舰战在中国战场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日本在华设立的空军基地也被中国空军的SB系列轰炸机多次攻击,损失惨重,因此1938年日本海军第12航空队提出研制截击机的意见。

“雷电”总设计师堀越二郎

为此,日本海军直接指定三菱公司组建以堀越二郎为首的设计团队,并开始研制,定名“14试局地战斗机”。三菱公司首先在“金星”系列发动机基础上放大研制出了“火星”系列发动机,这也成为14试局战诞生的保证。同时经过对德国进口的He-112的测试,堀越二郎团队大体确定了该机的技术指标。1940年日本海航下达项目规划书。该机正式开始研制。

三菱“火星”发动机,螺旋桨和发动机之间为散热风扇

为了保证截击机最重要的速度和爬升率,堀越团队最开始倾向使用川崎公司由DB601A仿制来的Ha-40型“热田”发动机,但是海军要求必须使用三菱“火星”发动机,因此他们就以该型发动机为基础设计。由于零战11型已经定型服役,根据其技术性能看,14试局战的要求其实相当高。堀越二郎团队在设计中顺利完成了气动外形、减阻、机翼形状、起落架的设计,甚至在生产性上也进行了考虑。

“雷电”战斗机基本结构,该机体积比零战大很多

1940年底,该机全尺寸木模完成,通过海军技术人员审核后,开始生产样机。这期间,堀越二郎调任负责“17试舰战”(烈风)的研制工作,14试局战的后续研制由高桥巳治郎负责。1941年初,原型机制造完成。随即开始了漫长的试飞和改进。改进包括螺旋桨、发动机(主要是动力不足问题)、起落架、武器适配等一系列问题,直到1943年9月才完成相关试飞工作。

最初的“局地战斗机”零战32型

而这一时期,零战21型包打全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专用的截击型零战32型也已经落后,美军航空力量越来越强大,但是日本海军舰战却迟迟无法更新,当然了,这也与零战在战争初期的精彩表现和日本海军对于战斗机的翼载荷数据的偏执要求所致,随着航母逐步损失和对于岛屿的争夺战愈演愈烈,14试局战成为当时日本海军面对不利战局最急需的一种飞机。

14试局地战斗机(定型后为“雷电”11型),注意机鼻的7.7毫米机枪

其实日本海军在飞机使用上过于偏执了,像BF-109这样的追求高速的战斗机,德国飞行员用它空战也一样很好。日本陆军在通用战斗机的研发上早就走在了海军前面。日本陆航的二式“钟馗”、三式“飞燕”和四式“疾风”都属于能够兼顾空战和截击的通用战斗机。

日本陆航二式“钟馗”战斗机

1943年10月,14试局战定型,编号J2M2,代号“雷电”,最初为“雷电”11型。这一时期,陆军的“钟馗”已经服役了1年半,“飞燕”也已经参战3个多月了。“雷电”11型最大速度596公里,爬升率为4分30秒到达5000米高度,升限11680米,装备2挺7.7毫米机枪,两门20毫米机炮。

“雷电”21型,可以挂载副油箱,武器也进行了调整

虽然“雷电”11型已经开始生产,但是其改进在投产前已经开始,主要是取消了2 挺7.7 毫米机枪机枪,机翼内20毫米机炮增加到4 门,机腹可挂载250 升副油箱。这种改进型为“雷电”21型,1943年10月完成试飞,随即开始量产,该型机是“雷电”最主要的生产型,但是定型却到了1944年10月。“雷电”21型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改动产生的亚型,由于篇幅原因不再赘述。

装备机械增压发动机的“雷电”33型

1943年底,日本获知美国即将投入使用可在万米高空以600公里时速飞行的B-29轰炸机,这一高度已经是“雷电”21型的升限了,在这一高度飞行性能已经不稳定了,因此1944年初,海军要求研发带涡轮增压系统的新“雷电”。但是由于日本的技术薄弱,涡轮增压的“火星”23丙型发动机研制并不成功。

“雷电”33型截击B-29

三菱随即转变研制方向,强化机械增压,设计出了“火星”26甲型发动机,采用这种发动机,并且进行略微改进的型号定型为“雷电”33型,该型机最大速度达到了615公里/小时,爬升到8000 米只需9 分45 秒,创造了战时日本战机之最。日本海军对于“雷电”的生产很不重视,直到1944年中期B-29将炸弹扔到头上了,才决定加大“雷电”产量,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依然难以实现,整个

“雷电”系列共生产了628架。

正在爬升的“雷电”,可以看到该机气动外形,翼载荷较小

1943年12月,第一支“雷电”部队在横须贺成立。1944年9月的马里亚纳海战是“雷电”最早出战的一次,但由于指挥失误,装备该机的381空几乎全军覆没。“雷电”真正有所建树,还是在本土防空作战中,从厚木基地起飞的“雷电”,多次成功栏截空袭关东地区的B-29,该机成为能够对“超级空中堡垒”构成威胁的极少几种日本战机之一。使用过“雷电”的海军部队包括第256 、301 、302 、332 、352 、381 、901 、951 空,以及驻守横须贺、谷田、神池和佐世保等基地的防空航空队等。

装备“雷电”21型的海军352空

夕阳中飞行的“雷电”,机鼻下方是以大型冷却器的进气口

该机也有多次空战作战对象是美国的舰载战斗机,由于美军飞行员对该机性能并不了解,沿用对付零战的办法对付“雷电”,吃了大亏。据统计,“雷电”的空战损失与美机的损失基本持平,这在当时己实属不易。在日本飞行员当中,那些驾驶技术娴熟的老飞行员,比如赤松贞明,就对“雷电”的爬升率和滚转率感到如痴如醉,但是新手却不太适应这种飞机,因此总体来说该机不太受飞行员欢迎。

日本海军中少见的“雷电”高手,赤松贞明

战后同盟国缴获了很多“雷电”,美军经过测试后认为,该机设计十分优秀,如果日本飞行员能够有效使用这种飞机,将会是美军巨大威胁。

战后美军正在测试缴获的“雷电”战斗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