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内陆建造的潜艇如何出海?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俄罗斯内陆建造的潜艇如何出海?

世界闻名的基洛级常规潜艇,一部分由位于下诺夫哥罗德的“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建造,然后进入各大洋服役。

下诺夫哥罗德是莫斯科东方400千米的内陆城市,是大文豪高尔基的家乡、机械文化中心,一度改名为高尔基市。这里也是“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所在地,那么这里建造的核潜艇、基洛级潜艇,是如何进入黑海,走向北冰洋、太平洋的呢?答案,就在苏联时期完成的“五海通航”工程中。

“五海通航”以莫斯科为中心,以伏尔加河为主干线,借助莫斯科运河、伏尔加河、顿河-伏尔加河运河、顿河、波罗的海-伏尔加河运河、涅瓦河、波罗的海-白海运河,将分散的里海、亚速海、黑海、波罗的海及白海联通起来。主要航道水深4米,可以通航5000吨级平底货船、千吨左右军舰。

苏联建立后,政治中心从圣彼得堡换到莫斯科。如何强化这个政治中心,建造运河是常规举措,而且需求更大,要求通达白海、亚速海和黑海,以促进政令、交通、人口的流畅,以巩固政权,促进协同发展。而且,新的社会制度优势,为这项伟大工程提供了制度基础,得以集中大量资源进行作业。

在此之前,莫斯科与波罗的海的航道已经打通。通过特维尔察河、上沃洛乔克水道、姆斯塔河、伊尔门湖、沃尔霍夫河、拉多加湖和涅瓦河,伏尔加河实现了连通波罗的海的目标。由于伊尔门湖和拉多加湖的水深较浅,影响船舶通行。后来又陆续修建了绕过两湖的运河,最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马里水道”。这条水道的打通,显著加强了彼得堡对于内陆地区的管理。

新的“五海通航”工程,继续以伏尔加河为主干线,借助现有河流域湖泊,开凿人工运河,以沟通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和里海,实现“五海通航”。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位于东欧平原西南部,全长超过3600千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覆盖俄罗斯人口密集的地区。河流径流量丰富,水流十分平稳,河流的航运价值很高。伏尔加河汇入里海,其入海口就是阿斯特拉罕,在地理上距离注入亚速海的顿河也较近。

1930年,连接白海和奥涅加湖的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开工。由于苏联初建,资金匮乏,因此运河主要是由战俘和罪犯组成的古拉格(劳改营)强制劳动建设,由此开创了苏联用劳改营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经过三年多的建设,运河竣工通航,由此实现了伏尔加河水路通达白海进入北冰洋的目标。

1932年,莫斯科运河开工。莫斯科运河自伏尔加河伊万科夫水库岸边的杜布纳镇,在莫斯科西北的图希诺连接莫斯科河。经过四年多的建设,运河于1937年竣工。莫斯科运河建成后,改变了莫斯科只能通行小船的局面,而且莫斯科至圣彼得堡的航程缩短了1100公里。

二战之后,1948年苏联开工了顿河-伏尔加河运河的建设。运河工程历时四年,于1952年建成投用。伏尔加河中的船只通过“伏尔加河-顿河运河”,可以沟通顿河流域,而顿河汇入黑海的亚速海,可以前往新罗西斯克港。至此,“五海通航”全面完成将莫斯科与摩尔曼斯克、圣彼得堡、新罗西斯克和阿斯特拉罕这四座港口城市连接起来。

“五海通航”的核心,是伏尔加河和各运河组成的深水航道网,总里程6600公里,保证最低水深3.65米。伏尔加河上有“红色索尔莫沃”、泽列诺多尔斯克“高尔基”等多家军民用造船厂,建造的战舰可方便驶向波罗的海、黑海、里海,核潜艇甚至可以直接通过驳船运至白海,让西方侦察力量无可奈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