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兴四将,为何只有韩世忠会为岳飞鸣冤,但又为何不出手相救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南宋中兴四将,为何只有韩世忠会为岳飞鸣冤,但又为何不出手相救

北宋灭亡后,在南宋初期的武将中,后人将张俊、韩世忠 、刘光世 、岳飞并称“中兴四将”,而在这四人中,论忠贞勇猛以岳飞为第一,论资格功劳则以韩世忠为第一。

关于岳飞的“莫须有”冤案,史料多有记载,其中有一段记录: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自此宋元以后,“莫须有”一词与岳飞冤案密不可分,广为流传,成为捕风捉影以陷害忠良的代名词。

当岳飞惨遭宋高宗赵构、秦桧诬害时,有人默不作声、沉默流泪,也有人落井下石、助纣为虐,只有极少数人在第一时间奋不顾身站出来为岳飞鸣不平。韩世忠就是其中之一。

应该说韩世忠能够为岳飞仗义执言实属难能可贵,因为此时他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当时南宋朝内主和派势力获得了赵构的支持。抵抗金兵,赵构只是想保全偏居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更担心的是万一某天打败了金军,迎回了他的父兄(徽宗、钦宗)将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所以,在他的背后支持下,秦桧才敢杀了岳飞。而韩世忠尽管曾经为赵构成为南宋皇帝以及保护皇位立下大功,如“劝进”之功,促成赵构即位;解济州之围,力保赵构登基;平定苗刘兵变,对赵构有救驾之功等等。但恩怨分明,赵构还是因为对金“和议”想迫害韩世忠,表面擢升他为枢密使,暗地里剥夺了他的兵权。为了保命,韩世忠连忙献上多年积蓄的军储钱一百万贯、米九十万石及酒库十五座,才得以全身而退。

既然韩世忠的处境岌岌可危,性命难保,为何还敢于为岳飞伸冤呢?

众所周知,韩世忠与岳飞同是抗金名将,他们都是从列校拔起,但岳飞的资历不及韩世忠。韩世忠质问秦桧后,好友曾劝韩世忠小心说话免遭日后报复,韩世忠道:“今吾为已而附合奸贼,死后岂不遭太祖铁杖?“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突发“苗刘兵变”,韩世忠的老领导王渊在兵变中被杀害,王渊对韩世忠有知遇之恩,韩世忠听闻消息后很悲愤,对天发誓:“誓与此贼不共戴天!”在剿灭“苗刘兵变”中韩世忠的军队是最为卖力的,也正因为此次平乱,确立了韩世忠在南宋将领中的名声和地位。

而张俊曾是岳飞的上级,对岳飞曾经极为赏识,多次举荐、提拔岳飞。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张俊征讨戚方,岳飞是其部将,屡立战功;公元1131年绍兴元年,岳飞跟随张俊征讨李成、张用,战功无数,张俊非常喜欢岳飞。但是二人的关系在绍兴四年(1134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岳飞在这一年收复襄阳六郡,升为清远军节度使,与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地位相等,张俊心胸狭窄,面对岳飞的迅速崛起,产生嫉妒之心。

岳飞对外收复建康、襄阳六郡;对内平定杨幺起义,积累战功岳飞很快就官拜节度使,与张、韩、刘并列中兴四将。经历早期挫折后,岳飞为人谦虚,主动与张俊、韩世忠搞好关系。

公元1141年绍兴十一年五月上旬,张俊和岳飞奉旨前往楚州巡视韩世忠的军马。张俊和岳飞出发到了楚州,环视城墙,检查军粮辎重的储备情况。张俊对岳飞说:“皇上让我们视察韩世忠的军队,你可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岳飞意识到张俊想替秦桧解决韩世忠,肢解韩家军,于是连夜派人给韩世忠报信,使得韩世忠有所防备。

在对金和战、事关韩世忠命运的楚州之行,岳飞与张俊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张俊心生嫉恨,散布了对岳飞不利的流言,这些流言被宋高宗、秦桧之流利用。而韩世忠与岳飞颇有英雄惜英雄之感,二人共同的抗金立场,相同的治军风格,都在抗金战场上立下无数战功,楚州之行韩岳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岳飞死时,韩世忠虽然辞去了枢密使职务,但还是“横海、武宁、安化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的待遇,并且朝廷还允许他保留数百名亲兵。待遇之高,在南宋武将中属绝无仅有。关键的是其中的“奉朝请”的待遇,按照宋朝的规定,除了高级官员和宗室外,退职之文武官员和在京宫观官(祠禄官)之带“奉朝请”者,均可定期上殿参加朝会 。因此,韩世忠虽然辞去枢密使,但也可以定期参加朝会见到赵构和秦桧。可是在当时的投降派非常得势猖狂、抗战派遭受空前压制迫害的情况下,韩世忠也无能为力,能够敢于挺身而出为岳飞冤案鸣不平也就是自己的极限了。

岳飞父子被杀后,几乎无人敢公开为其鸣冤,甚至岳飞、岳家军都成为朝廷的禁忌,在岳飞妻儿被流放到外地时,当地官员上书赵构要削减对岳飞遗属的口粮。韩世忠眼见朝廷黑暗、眼看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上请告老退休,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时常骑驴携酒,带一两名仆人,悠游西湖以自乐,即使是昔日的部下也很难见他一面 。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