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残酷的战术“排队枪毙”,看似呆板,实则打遍天下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欧洲最残酷的战术“排队枪毙”,看似呆板,实则打遍天下

燧发枪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款枪械,正是靠着燧发枪,以英法为首的欧洲国家,得以快速在全球范围内大搞扩张,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当地国家,就连中国也在鸦片战争时期吃了欧洲人燧发枪的大亏。

但其实真说起来,以现代眼光来看,燧发枪并不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越的枪械,甚至可以说是性能相当感人、糟糕,我们从几个方面就能够看出。

首先虽然燧发枪因为口径都能达到接近2厘米(很多燧发枪的口径在16~19毫米之间)左右,其威力巨大,在中远距离上就能击穿绝大多数铠甲(包括板甲和札甲),但是燧发枪的射速却相当感人。正常情况下,即使士兵点开了定装子弹技术和油纸定装弹技术后,普通士兵使用滑膛燧发枪时,每分钟顶多也就可以射击2~3发,要是他们使用的燧发枪是线膛枪管,那么射速会更低,可能一两分钟才能射击一两发子弹。

小贴士:所谓的油纸定装弹,是指将子弹和发射一发子弹所需的火药用防潮防水的油纸包好,要发射的时候把纸尾部用嘴撕开,倒一点在燧发枪的药池上当引火药,然后将剩余的火药和油纸、子弹一起从枪口装进去,拿棍子捣实后就可以发射了。这种操作极大提高了前装火枪的射速,也降低了许多风险。在没有点出这种科技之前,火枪手给火器装火药时,都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手感来的,很容易装少(子弹威力不足)或是装多(可能会导致炸膛)。

只有最精锐的士兵才能够在使用滑膛燧发枪时做到一分钟五发或是更多发的操作(很少,一般只是在训练场上的完美操作),但这种射速下的子弹精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士兵在战场上用燧发枪想要做到既精准、射速又快,是件很难的事。

其次燧发枪的射击精度也非常感人,或者说是糟糕,由于加工难度和成本等问题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燧发枪都是滑膛枪,枪管内部是没有膛线的,使用的子弹大多也是自己融化铅块,然后倒入子弹模具后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事实上每把燧发枪的口径都并不完全相同,很多时候士兵们都只能使用自己亲手制作的铅弹,而无法将战友的铅弹塞入自己的枪管内,或是塞入其他铅弹后,发现铅弹与枪管间的空隙过大,不能很好的存速。

当时的惯例是使用比枪口径小一些的弹丸,比如19毫米口径的燧发枪,就使用18毫米或17、16毫米直径的铅弹,因为这样才能更顺畅地将铅弹塞入枪管里,不会有阻碍,而如果铅弹稍微比枪管口径大一些,士兵们就必须要用小木锤锤击,才能将其砸进枪管里了,虽然这样的铅弹和枪管封闭性更好,能够提高射程,但是却也大大降低了燧发枪的射击速度。

这些原因都导致了燧发枪的精度很低,甚至比火绳枪都强不了多少,毕竟燧发枪和火绳枪的枪管几乎一样,只是点火方式不同罢了(燧发枪的射速要超过火绳枪,因为燧发枪更加轻巧容易操作)。

以历史上著名的燧发枪款式——英国的褐贝丝燧发枪举例(列装时间超过125年,生产了大约800万支),一把普通的褐贝斯燧发枪被认为有300码的最大射程,折合成“米”大约有270多米,当时的人们倾向于认为其有效射程为175码左右,也就是大约160米,其在这个距离内能保证相对较好的精度和威力。

但真正在战场上作战时,许多英军部队都是在90米内,甚至50米内才会开枪射击,因为只有在这种距离下,他们才更有把握击中一个人形大小的目标,没办法,燧发枪的射击精度属实不高。

1811年时,英国人曾在伦敦的一个靶场里,拿褐贝丝燧发枪进行了一次射击测试,射靶是一个普通的圆木盾,测试结果如下:褐贝丝燧发枪在无风条件下,射击距离100码(大约91.44米)时,上靶率为53%,距离圆木盾200码(大约182.88米)时上靶率为30%,到距离300码(大约274.32米)时上靶率则只有23%。

而超过这些距离后,子弹就会因为阻力而速度太低,杀伤效果很差,命中率也非常非常低。要是一个人在距离燧发枪手三百米的地方,被铅弹击中,那只能说他极度倒霉。一般来说燧发枪的命中率只有在30%以上,才算是差不多超过及格线了,而绝大多数前装滑膛燧发枪的有效命中射程都不足150米,很多只有100米左右。

这样是不是对燧发枪的射击精度有一个概念了?是不是觉得这种武器离谱?

但这里必须要跟大家说明一下,那就是上述的这些测试成绩都是在无风且无人打扰的环境下,测得的数据,事实上士兵在战场上无论如何是打不出这种成绩的,燧发枪的战场命中率只会比这更低。毕竟人体没有圆木盾那么宽,而且士兵在战场上会受到噪音、烟雾、恐惧、疲劳、压力,以及随身所携带的装备(如背囊、饭盒)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原因都会影响到士兵的射击准确度。

我除了找到了英军所用燧发枪的测验数据外,还找到了普鲁士人对燧发枪的测试数据。普鲁士军队曾使用列装的1782年型燧发枪对150米外一个宽3.05米,高1.83米的靶子射击了100发子弹,但结果却只命中了40发。

要知道普鲁士人射击的还不是人形靶(战场上人和人之间有空隙,去掉打中这些地方的子弹,命中率只会更低),还是在安静的靶场上,没有各种压力和恐惧等因素的影响,否则命中率会更低。

请注意,上文提到的枪械数据,都是测试者让士兵以线列形式集体射击的成绩,如果是单把燧发枪的射击成绩只会更差,因为当士兵们以线列形式,也就是所谓的排队枪毙式射击时,他们射出的许多偏差子弹,也有可能会命中目标,因此上述成绩并不能体现出单把燧发枪的射击精度。

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进行过单人燧发枪的射击精度测试,他让一名士兵使用普鲁士1809式滑膛枪,对着距离160码(约117.1米)外的一个和人差不多大的枪靶(不是人形靶,而是长方形木板)射击,结果发现命中率只有21%,而如果将靶子放到240码(约175.7米)的距离,则准确率只有4%。而要注意的是,普鲁士1809式滑膛枪绝对算得上是当时精度优秀的先进款枪支了。

之后沙恩霍斯特又找来了一张高1.88米、宽31.4米的大木板当做靶子,让三队线列步兵进行射击(一队用线膛枪,另外两队用滑膛枪),测试发现,这些燧发枪在距离靶子200码(约146.5米)的距离上,命中率有40%,距离靶子250码(约183米)时,命中率为30%,和上文的其他实验数据相差不大。

但请注意,这个数据也不是燧发枪在真实战场上能达到的数据,毕竟战场上浓烟弥漫、噪音震耳,很多士兵在射击时,只能大致向前开一枪,子弹很有可能会落在地上,或是飞过敌人的头顶,而且人和人尤其是头和头之间是有空隙的,如果去掉打中这些地方的子弹,燧发枪的命中率只会更低。

通过这几个历史上的真实数据,相信大家就明白了当年的欧洲人为何会使用看起来傻傻地“排队枪毙战术”了,因为只有用了这一战术,燧发枪的威力才能完全被发挥出来,这样他们的一次步兵齐射就能给敌人造成极大的杀伤,从而为胜利奠定基础。

而虽然燧发枪有着种种缺点,性能也十分感人,但燧发枪时代就是比火绳枪时代要进步,火枪兵手里的燧发枪更加可以被信任了,射速更快了,而且刺刀的发明和进步,也让燧发枪兵们多了近战能力,甚至能够对抗骑兵。这让使用燧发枪的火枪兵们得以彻底将长矛兵和战戟兵淘汰出战场,也打得装备有大量火绳枪和弓箭的清军四散奔逃。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