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全重型火炮装甲巡洋舰始于1904年末所制订的1905—1906年建造计划(约翰·费舍尔海军上将在当年10月升任第一海务大臣,同时带来了他相当激进的改革计划)。当时有人提出对“米诺陶”级(此时正准备开工)进一步实施现代化改造,包括将军舰舷侧的7.5英寸炮更换为两舷各3座双联装9.2英寸炮,备选方案则是在两舷各布置2座双联装和1座单装炮塔(和“纳尔逊勋爵”级战列舰相同)。尽管这些改装方案最终并未实施(因为修改设计方案所需的时间令海军无法接受),但相应的设计理念会被应用于下一代巡洋舰。新巡洋舰的设计方案一开始是基于14/16门9.2英寸炮的思路提出,但很快被修改为8门12英寸炮:某种意义上讲,英国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修改,是因为日本将其新一代装甲巡洋舰的主炮放大到了这一口径。
组建于1904年12月的一个舰船设计委员会对一系列设计草案进行了评估,最终给出的要求是军舰最大航速需达到25.5节,但仅装备12英寸主炮和用于对付鱼雷艇的轻型火炮;而装甲防护性能必须达到“米诺陶”级的水平。为了朝军舰前方发射出更强大的火力,前三个设计草案甚至将2座双联装12英寸主炮炮塔安装在艏楼两侧(其中一个方案还在舰艉后舰桥位置加上了2座炮塔)——这种罕见的主炮塔布置样式曾出现在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级[Ekaterina II-class(1883—1889)]战列舰,以及德国的“齐格弗里德”[Siegfried-class(1889—1895)]岸防战列舰上。不过,炮口爆风导致这种设计无法成为现实,而且这样做会降低舷侧的强度。于是之后的两个草案恢复了棱形的主炮塔分布样式,且后一个草案(E方案)对于侧舷炮塔采用了斜置布置的样式,以确保一侧炮塔受损的情况下,另一侧炮塔还能越过甲板进行射击。之后有一个草案将两座主炮塔放置在舰艏上层建筑两侧,并取消了艏楼的主炮塔,但最终被选用的还是E方案。
1905年1月,在确定新的“无畏”号(Dreadnought)战列舰会使用蒸汽轮机后,皇家海军开始研究将“米诺陶”级的双轴往复式蒸汽机更换为蒸汽轮机的可行性,到次月便确定采用四轴推进的蒸汽轮机动力系统。尽管在当年6月就已经获得海军委员会批准,但这三艘被称为“无敌”号(Invincible)、“不屈”号(Inflexible)和“不挠”号(Indomitable)的新巡洋舰还是等到了1906年,才真正开始建造。开工后,三舰的建造进度相当迅速,均在1907年春下水,并于1908年全部完工;它们的服役时间比“米诺陶”级的最后一艘“防御”号还早,仅晚于日本的第一艘全重型火炮大型巡洋舰,但这三艘军舰也使得日本那具有革命性的舰船设计几乎立刻变得落伍了。
“不挠”号完工时的状态
尽管“无敌”级巡洋舰的主炮口径已经被放大到12英寸,但装备9.2英寸主炮的装甲巡洋舰的设计并未就此停止。作为节省经费的一种手段,一系列采用9.2英寸主炮的装甲巡洋舰的设计方案依然出现在1908—1909年的建造计划中。其中一个方案可被视为将主炮更换为9.2英寸炮的缩小版“无敌”级——相较后者,该方案将军舰长度缩短40英尺,排水量也减少1500吨;武器装备包括8门50倍径9.2英寸炮和16门Mk VIII型40倍径4英寸炮( 而非更重型的50倍径Mk VII型火炮),以及2具鱼雷发射管。这种军舰的装甲布局也基本和“无敌”级相同,只是在少数部位削减了装甲厚度。其他的一些方案中,有一个在军舰中轴线上安装3座双联装炮塔,排水量达13000吨;另一个在舰上安装了2座双联装炮塔和2座单装炮塔。
然而,随着德国在1907年末的建造计划中加入全重型主炮巡洋舰(首舰为“冯·德·坦恩”号),英国的下一代装甲巡洋舰,即“不倦”号(Indefatigable)转而选用了12英寸主炮。不过,采用9.2英寸主炮的巡洋舰设计方案一直存续到了1913年,当时的E2方案和E3方案就分别装备有8门和6门9.2英寸炮,排水量分别为15500吨和17850吨,最大航速达28节,主装甲带厚度达6英寸。
尽管一战前只有英国、德国和日本真正建造过前文所述的全重型主炮巡洋舰,但早在1903年,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有人就曾设想一种装备战列舰级别装甲的“田纳西”级改进型号,其武器装备包括4门12英寸炮和22门3英寸炮(不再装备6英寸炮)。1908年,该学院参照英国“无敌”级,对他们自己设想的军舰设计方案加以调整;到1909年11月,这些人基于当时最新的“怀俄明”级(Wyoming-class)战列舰,共给出6版航速可达25.5节的巡洋舰设计草案。这些设计草案体现了美国人为提升军舰航速而牺牲多少装甲和火力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取舍。然而,美国方面并未将这些草案付诸实践,直到日本海军在1914年开始发展自己相关的舰船;事实上,日本人和英国人提出的构想一样,最终都发展成了“高速战列舰”。
1911年11月24日,英国海军将“无敌”号及其后继型装甲巡洋舰(再加上即将服役的“不倦”号)正式定级为战列巡洋舰。这标志着一个新舰种的诞生,也标志着之前一种舰船已经过时。正如前文所述,1913年1月,英国海军原先的第1巡洋舰中队更名为第1战列巡洋舰中队,此事表明两种舰船的职能已经被完全区分开来。日本海军也在1912年将“筑波”级和“鞍马”级,以及前一年刚开工的装备14英寸主炮的“金刚”级(Kongo-class)首舰定级为战列巡洋舰。不过,德国海军并未追随前两者的步伐,而是继续将他们的全重型主炮巡洋舰(“冯·德·坦恩”号已于1910年9月服役,之后每年都会增加一艘同型军舰)和之前的装甲巡洋舰一起称作“大型巡洋舰”(large cruiser),直至1919年该国海军被解散。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