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简史(二)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北洋军阀简史(二)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以副总统身份继任民国大总统。

按理说,国贼也讨了,秩序也恢复了,一切应该朝好的方向发展,但很不幸,从此时开始,民国进入了更大的乱世。

袁世凯在死前并没有指定总统人选,黎能当总统,完全是因为皖系大佬段祺瑞与直系大佬冯国璋相互斗争,又妥协的结果。

他们都不希望对方压自己一头,就把总统位置白送给了黎元洪这个第三方。

因此后来的府院之争,其实并不是黎元洪和段祺瑞的较量,实际上是直系和皖系的较量。

1917年5月21日,段祺瑞偷偷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黎元洪瞅准时机,下令撤销了段的总理职务。

段祺瑞自知理亏,只好宣布下野。但段的下野,只是他的计谋罢了,下野之前,他早就想好了怎么以退为进。

1917年6月,在段祺瑞的忽悠下,张勋带兵杀进北京,赶跑了黎元洪,之后张勋复辟,段祺瑞又高举护国大旗,又赶走了张勋。

这一来一回,下野的人变成了黎元洪。府院之争第一阶段,以段祺瑞的胜利结束。

不过前面也说了,府院之争实际是直系和皖系的斗争,黎元洪只是台前傀儡罢了。

所以随后不久,冯国璋就跳出了来,亲自下场与段祺瑞较量。他在南京以国家不可一日无总统,且自己是副总统,理应进京继任大总统为由,进京担任了临时代理大总统。

插一嘴,冯国璋不是正式总统。他自始至终都只是代理总统。

冯上台后,段祺瑞仍然是内阁总理,府院之争继续。而就在他们内讧时,奉系军阀悄然在白山黑水崛起。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人心尽失,张作霖借护国之名,趁机挤走了拥护袁世凯的奉天巡按使段芝贵。

1917年,张作霖又借府院之争,挤走了他的把兄弟冯德麟。

到了1917年底,冯国璋与段祺瑞的矛盾达到顶点时,张作霖的实力已经能使他掺和直皖相争的地步。

面对张作霖崛起的事实,直皖都想拉拢,最终,皖系的筹码给的足,张作霖倒向了段祺瑞一侧。

而由于张作霖的加入,冯国璋在与段祺瑞的较量中,落了下风。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头的南方。

在冯、段内讧的时候,孙中山归国,他联合桂系的陆荣廷与滇系的唐继尧,在广州召开了一个非常国会。

在会议上,国民党与桂、滇军阀达成共识,三家进行联合,对抗北洋政府,并发动战争。这场战争史称“护法战争”。

对于是否镇压护法军,北洋内部有分歧。冯国璋不想镇压,因为他跟南方军阀素来有私交。

但段祺瑞坚持要镇压,只是他当时手上没有军队,需要借助直系的力量。

于是,段祺瑞就给冯国璋戴高帽子,让他命令曹锟和吴佩孚去打。

冯国璋不想打,可是又不能不戴高帽子。否则他就背上阻拦国家的骂名。于是,他就暗中跟曹锟打招呼,让曹在前线意思意思就行了,别给段祺瑞当枪使。

后来,曹锟、吴佩孚还真就在前线意思了一下就停战了,把段祺瑞气得要死。

段祺瑞见直系不配合,索性直接辞职不干了,决定再来一次以退为进。

冯国璋见段祺瑞辞职,心想你辞职不干,那就太好了。然后,他就让满清遗老遗少的代表王士珍来当总理。而这个事件,直接导致分裂,为后来的直皖大战埋下了伏笔。

1918年初,冯国璋总揽大权后,主动跟西南军阀谈判,护法战争暂时休战。

段祺瑞等的就是这个机遇。他立即召开了一个十三省表决大会。在会议上,他大骂冯国璋是分裂国家的罪人。

与会的人员一致认为段祺瑞有理,决定配合段祺瑞,通过国会选举,用合法手段把冯国璋搞下去。

前面说了,段祺瑞与张作霖联合,早就在军事上对冯国璋造成了压力,现在在政治上,冯国璋也落了下风。

见情况不妙,冯国璋立即离开北京,想逃回南京后,与拥护他的李纯等直系军阀商讨反段大计。

但他坐火车到安徽时,被皖系军阀倪嗣冲给拦了下来,并给堵回了北京。

因而无奈之下,冯国璋只好又回到北京,并把段祺瑞又请了回来,让段负责政府运作以及与护法军开战。

之后,冯国璋的任期结束,段祺瑞操作选举把徐世昌抬上了总统宝座。而冯国璋,只得黯然下台。

1919年底,冯国璋病死。随着他的死,直系进入曹锟时代。

曹锟、吴佩孚等人与冯国璋不一样,他们脾气火爆,把他们惹毛了,随时都会开战。

段祺瑞搞小动作对付冯国璋,冯可以忍,但曹锟忍不了。于是,一时之间,直皖的矛盾一触即发。

眼瞅着直系和皖系要开打,新继任的总统徐世昌只好进行调节。但此时的直皖矛盾,已经严重激化,不是谁能轻易调和的。

再加之,徐树铮策划鸿门宴,想趁机干掉张作霖,把张作霖逼到了直系一边。于是在张作霖的支持下,直系与皖系正式开打,史称“直皖战争”。

直皖大战的结果,是皖系大败,段祺瑞退出了权力中枢,直系军阀控制北京。

自此,北洋进入了直系时代。

徐世昌在这事之后,又干了两年总统。在这两年期间,他被曹锟、张作霖气的不行。他非常希望直、奉联合,不要再打了。但根本没人听他的。

后来,他实在是干不下去了,就在1922年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

徐世昌辞职之前,直系和奉系矛盾激化。张作霖与直系开战,史称第一次直奉大战。这一战,奉军惨败。仅仅六天,张作霖的数万大军就被吴佩孚横扫。

击败奉系后,直系一家独大,成为中国最大的军阀集团。

曹锟志得意满,开始专心于做大总统。而兵权,他则全交给了吴佩孚。也正是因此,吴佩孚也取代了曹锟,成为直系事实上的大佬。

当时连美国的《时代周刊》都发专刊,认为吴佩孚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

不过,美国人显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直系当时的情况并没有美国人认为的那么强大。

因为就在吴佩孚崛起的同时,另一个人也悄然崛起了,这个人就是冯玉祥。

在第一次直奉大战前,陕西督军陈树藩与当地士绅矛盾激化。在陕西士绅的要求下,曹锟派冯玉祥赶跑了陈树藩。

之后,冯玉祥占据陕西,势力得到发展。同时,曹锟竞选大总统时,冯玉祥也是鞍前马后助选。

最终,曹锟选上了总统。冯玉祥也成为曹锟眼中的红人。而由于吴佩孚和冯玉祥向来有矛盾,所以直系面临着分裂的风险。

另一头,张作霖被直系打败后,退回关外厉兵秣马。经过两年休整,于1924年,率十五万奉军卷土从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战前,曹锟令吴佩孚率二十万直军迎战。按曹锟、吴佩孚的设想,奉军不堪一击,这次大战,一定要把张作霖给灭了。

但让曹、吴都没想到的是,正当直奉两军沿长城打的不可开交时,冯玉祥临阵倒戈,带兵杀回北京,将总统曹琨软禁。

吴佩孚听说后,火速率军回援,但在天津被冯玉祥击败。自此,吴佩孚在华北的十几万直系精锐部队被消灭,元气大伤。直系也失去了执政地位。

打跑吴佩孚后,冯玉祥抢先进入北京,势力也因此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张作霖为了遏制冯玉祥,就将段祺瑞重新请出山,担任执政。同时,张作霖还令奉军继续南下,收拾直系军阀在南方的残余势力。

后来,在段祺瑞操盘下,奉系以中央命令的形式,将冯玉祥的势力驱逐出了华北。

同时,奉军席卷东南,兵峰直指浙江。眼瞅着奉军要打到自己地盘,直系的孙传芳立即着手反击。

他先是联合东南地区的直系军阀,于正面反击奉军。接着又派人联络大哥吴佩孚,以吴佩孚的名义动员全国直系反奉。

再接着,他与冯玉祥也接上了头。冯玉祥那头,自被张作霖、段祺瑞踢出核心圈后,就一直想反击。

见奉系在东南吃了亏,冯心生一计,策反了奉系大将郭松龄。

当时,恰好奉军在东南战事不利,被孙传芳追着打,张作霖为了保险起见,就将司令部设在了东北,想着让张学良、郭松龄去收拾关内的烂摊子。

而他的这一步臭棋,等于是把直隶和平津都交给了郭松龄。

因为张学良根本就不管事,小张统辖的部队一直是郭松龄在实际负责指挥。

因此,当郭松龄反奉,调走了奉军在华北的主力后,冯玉祥就乘机攻占了无人设防的北京和天津,并且还在长城布防,阻止张作霖反扑。

1925年底,郭松龄反奉失败,张作霖重新稳住了危局。但他莫名其妙被冯玉祥摆了一道,自身的损失也不小。

战前,奉系约50万大军,精锐约15万。战后,奉系还有30多万兵力,但精锐几乎折损殆尽,无力再单方面发动反冯战争了。

于是,张作霖便开始四处拉拢盟友,联合吴佩孚、阎锡山共同对付冯玉祥。

吴佩孚恨冯玉祥,他被拉拢,可以理解。但阎锡山这时候为啥会冒出来呢?

原因很简单。冯玉祥控制华北后,从三个方向包围了山西。阎锡山认为,如果再不遏制冯玉祥,山西可能会被吞掉。为了自保,于是他也就与张、吴联络,共同反冯。

1926年4月,吴、张、阎,三家联合,向冯玉祥开战。这一战,冯玉祥损失惨重。

眼看顶不住了,冯玉祥急忙宣布下野,出国找援助。而就在北方三大军阀围殴冯玉祥的同一时间,南方发生了一件大事,广东国民政府宣布北伐。

其实早在1926年3月,北方大战开始前,叶挺独立团就进到了湖南。5月,广西的第七军也提前进入湖南。

只是因为准备还不充分,北伐军大举北伐的时间才拖到7月。

北伐军北上之后,第一个打的是吴佩孚。为什么打他?

一是因为他最弱,二是因为吴佩孚的主力远在华北跟冯玉祥死磕,此时两湖兵力空虚。所以,北伐军进入湖南时,其实是捡了便宜的。

1926年8月,吴佩孚见情况不妙,立即回师救援。但此时回师,为时已晚,北伐军已经打到了湖北。

眼看自己要完犊子了,吴佩孚一连给小老弟孙传芳发出十几封求救电报。

然而,孙传芳愣是选择见死不救。他认为北伐军和大哥吴佩孚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想等到两败俱伤后,他再出兵摘桃子。

可是,他哪料到北伐军还没打完吴佩孚,就调转枪头打他。

而更让他想哭的是,这时候,吴佩孚已经被北伐军打残了,没能力救他。而张作霖跟他有仇,也不想救他。

于是,不到半年时间,孙传芳也被北伐军打残了。直系军阀经此一役,元气大伤。

就在直系元气大伤的同时,冯玉祥从国外回来了,他于1926年9月誓师,宣布20万国民军加入国民党,配合北伐军夹击直系军阀。

1927年,退到江北的孙传芳主动跑到北京向张作霖求援,并给张作霖戴高帽子。

后来,在孙传芳、张宗昌等人的拥戴下,张作霖就任安国军司令,这个职务相当于总统。

随即不久,张作霖以安国军司令名义,令张宗昌配合孙传芳南下,反扑国民政府。

后来的事,就不多说了。张宗昌和孙传芳再次被击败,只得退到徐州苟延残喘。

山西的阎锡山眼见北洋系要完蛋之际,立即在山西宣布反正,转投国民党。

阎锡山反正之前,张作霖本想拉拢他,但阎锡山不给他面子。为此,晋系和奉系还爆发了一场晋奉大战。

晋绥军几路大军出山西,全部被奉系击败。之后,奉军趁势追击,攻入山西,差点就把阎锡山揍死了。

不过,阎锡山运气好,就在他快要招架不住的时候,北伐军和冯玉祥来了。

1928年4月,蒋冯阎桂四派围殴张作霖。

张作霖、张宗昌、孙传芳招架不住,被打得节节败退。

1928年6月,张作霖辞去安国军司令,并乘上回东北老家的火车。这已经是张作霖第四次退出关外了。

或许,他当时还想着再杀回来,但是,日本人没有给他机会。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随着张作霖的死,以及张学良的易帜。北洋系的历史,就算是彻底结束了。

(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