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的悲壮——维希法国舰队在土伦港凿沉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地中海的悲壮——维希法国舰队在土伦港凿沉

1944年8月,盟军夺取土伦后,士兵登上岸边的敦刻尔克号

1942年11月27日,法国海军舰队在土伦港集体自沉。几乎所有在土伦港口内的法国主力舰艇被凿沉,只有极少数潜艇逃出,法国海军遭受严重损失,维希法国彻底丧失在轴心国的地位。

当盟军进攻法属北非后,维希法国重要军事人物弗朗索瓦·达尔朗投奔至盟军,使纳粹德国方面开始怀疑维希政权的中立性。为了消除法国舰队的威胁,希特勒下令策划“安东行动”,旨在和意大利联手迅速占领维希法国,以及强化纳粹德国在非洲的主控权。德国军方也在1942年11月19日执行“里拉行动”,旨在迅速掳获在土伦的法国舰队,并在行动后将舰艇转交给意大利海军,以免这些舰队倒向声望逐渐提高的自由法国政权。

从空中俯瞰土伦港中被凿沉的法国舰队:图中有从左至右依序为斯特拉斯堡号、柯尔贝尔号、阿尔及利亚号、马赛曲号。

然而,德军的行动最后以失败告终。维希法国海军将领成功地将77艘舰船凿沉,大型军舰则是全部凿沉,德军只掳获39艘小型船只,其中大多数已遭破坏或解除武装,仅少数潜艇与1艘水面舰只顺利逃往北非倒向盟军。此次行动标志着维希法国失去最后一个权力的象征,以及与德国间的信誉。

自法国本土于1940年沦陷后,法国被分割成两部分,一方为法国西部和北部的德国占领区,另一方为法国南部的自由区,此区域由维希法国管理。在停战协定中规定,需将大部分法国舰队解除武装,并且只能停靠在母港内,军舰仍由法国人控制。英国最初担心这些强大先进的军舰会落入敌人手中,遂于1940年7月3日派遣海军袭击法国港口,并在1940年9月23日发动达喀尔战役,旨在消除法国舰队的威胁。

1942年11月8日,同盟国在法属北非发动火炬行动。在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支持下,德怀特·艾森豪将军成功与弗朗索瓦·达尔朗海军上将达成秘密协议,若同意让维希法国加入盟国阵营,达尔朗本人自愿让出法属北非的控制权。

自1942年11月11日起,纳粹德国与维希法国开启双边谈判,德方同意土伦仍由维希法国掌控,并以此为基地,防御盟国的入侵。纳粹德国海军指挥官雷德尔元帅相信法国海军官员会履行停战协定,不让任何船只落入他国手中。雷德尔认为应该利用法国船员中的反英情绪,让他们愿意与意大利人共同作战。然而事实上,希特勒正策划强行夺取法国舰队,他打算让德军执行此计划,随后将夺来的舰艇转交给意大利。此计划后来遭到一些德军官员批评,但这些反对意见都被忽视,11月19日,抢夺计划执行命令正式发布。

然而在11月11日时,维希官员就已经注意到德军与意军开始向土伦进发,维希法国海军部长加布里埃尔·奥本(Gabriel Auphan)对让·德·拉波尔德(Jean de Laborde)将军与安德烈·马奎斯(André Marquis)将军下令:

①在不流血抵抗情况下,让外国军队直接进驻法国海军所有设施、空军基地、建筑物。

②抵抗欲登上法国军舰的外国军队,并与其它国家谈判找到避难点。

③如果前者皆被证明为不可行,那就必须凿沉所有舰艇。

初步的命令是将军舰凿沉并使其倒下倾覆,但法方的工程师希望能在战后恢复这些军舰运作,试图将命令改为在不倾覆情况下使舰只下沉。11月15日,拉波尔德与奥本及贝当元帅会面,奥本私下劝拉波尔德带领舰队投靠盟国阵营,但被拉波尔德拒绝,不久后,奥本辞去海军部长一职。

加布里埃尔·奥本

维希法国在表面上讨好德国,包括加强港口岸防能力,以保护土伦免受盟国的海上袭击。但在暗地中准备着另一项计划,包括以防止同盟国成功登陆为由,在军舰设置凿沉装置。此时,在土伦的法国舰队,主要由拉波尔德海军上将与马奎斯海军上将指挥。

让·德·拉波尔德

在停战协定规定下,法国军舰应该将其油箱放空。但事实上,法方透过伪造报告和篡改仪表,设法储存足够的燃料,让除了正在干坞上的让·德·维埃纳号巡洋舰(Jean de Vienne)以外的其它军舰均有能力抵达北非。当剩余的法国陆军被德军要求解散后,法军船员们不得不把岸防设施和高射炮朝向德军可能的进军路线,避免德方迅速地召集船员登上舰艇。

土伦港

法方船员最初对盟军入侵采敌视心态,但在普遍的反德情绪以及关于达尔朗的叛逃传闻,他们渐渐转变立场,进而支持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斯特拉斯堡号、柯尔贝尔号(Colbert)、福煦号(Foch)、凯尔桑号(Kersaint)上的船员们甚至喊起:戴高乐万岁!起航!(Vive De Gaulle! Appareillage!)的口号。11月12日下午,已倒戈盟国的达尔朗向法方舰队呼吁立刻行动并加入盟军,这使得局势紧张程度再度增加。

维希法国军方开始担心英国或自由法国正在组织政变,这是因为在土伦的人民对盟国颇有好感,法方士兵和军官敌视意大利人,认为他们是骗子与非法胜利者,并且蔑视德国人。在11日至26日期间,土伦发生许多逮捕案件。拉波尔德与马奎斯命令其下属对维希法国政权宣示忠诚,但亨柏兰(Humbertand)与波蒂奥(Pothuau)两位高级军官拒绝宣示。船员们先是被拘留在船上,当他们被允许上岸时,将受到军团秩序部门(Service d'ordre légionnaire)的人员全程监控其是否有抵抗意图。

德国军方后来策划里拉行动(Operation Lila),其旨在迅速获取在土伦的法国舰艇,主要执行单位为德国第7装甲师,另外还有其他部门单位加入支援。共分成4个作战团,其中包含2个装甲团的,以及1个来自亲卫队第2师麾下的摩托化营。为防止法国海军单位凿沉舰艇,德国海军另派出贡普里希(Gumprich)分遣舰队前来支援。

德军于1942年11月19日正式执行里拉行动,并预定在11月27日完成任务在。土伦东部推进的德军,预定依序占领拉马尔格堡(Fort Lamalgue)、马奎斯海军上将的总部、莫里隆兵工厂。从西部进入的德军,则占领城内主要兵工厂及岸防设施。在此同时,德国海军舰队于土伦港外巡逻,并设置许多水雷来阻止试图离港的法方军舰。

德军的战斗群在1942年11月27日凌晨4点进入土伦市区,并持续向港口推进,途中只遇到微弱和零星的抵抗。凌晨4点30分时,德军迅速逮捕马奎斯,但却没能阻止住其参谋长罗宾(Robin)海军准将通报多尔农(Dornon)海军准将的反叛举动。这次袭击对维希军官们出乎意料,多尔农已将凿沉的命令发至位在旗舰斯特拉斯堡号上的拉波尔德海军上将那里。拉波尔德收到通报后虽然感到措手不及,但仍转达各舰准备凿沉的命令,并下令各船员可对靠近舰艇的未授权人员开火。

20分钟过后,德军占领兵工厂,并开始用机枪扫射港内的法国潜艇,此举使一些法方潜艇决定潜至较深的海域凿沉。在此期间,卡萨比安卡号潜艇(Casabianca (Q183))离开停泊处,偷偷地溜出港口,并于5时40分下潜,之后成功逃到阿尔及尔。

斯特拉斯堡坐沉

据说,德军在推进至兵工厂后迷路,导致进攻时程推迟1小时。当抵达海军基地大门时,大门卫兵并没有向德军开火,反而以出示证件为由,拖延德军推进时程。5点25分,德军战车抵达海军基地,斯特拉斯堡号上也同时向港内各舰下达“凿沉!凿沉!凿沉!”的无线电信号与视觉信号,并派出小艇撤离舰上船员。法方船员撤离后,舰上的工作小组便开始放置爆破炸药,同时打开舰底的海水阀,使海水开始涌入舰体。

6点45分,法德双方在斯特拉斯堡号与福煦号周围发生枪战,1名法方指挥官在战斗中丧生,另有5名船员受伤。后来法军开始利用舰上的火炮对付德国士兵,迫使德军转而透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德方要求拉波尔德投降,但拉波尔德却回应他麾下的军舰已准备沉没了。

斯特拉斯堡号起初坐沉海底,该舰舰长随后下令点燃炸药,炸毁舰上的主要武器和重要机械设备,同时还点燃了燃料库,导致斯特拉斯堡号完全损毁。几分钟后,柯尔贝尔号巡洋舰也引爆炸药而炸毁。

阿尔及利亚号

在前两舰爆炸后,德军立刻派人登上阿尔及利亚号,试图以“自行凿沉不符合停战协定”的理由劝舰上法方人员停止爆破舰体,然而法方仍点燃舰上炸药炸毁船体,整个大火燃烧20天之久。

炸毁并倾覆的马赛曲号

同一时间,马赛曲号(Marseillaise (1935))的舰长下令倾覆船体,并点燃炸药将其炸毁,德国部队试图向马赛曲号的人员请求登舰,但后来被拒绝了,而德方也未更进一步地强行登舰。马赛曲号最后在爆炸中缓缓沉入海底,其船体燃烧7天之久。

在杜布雷号上,德军成功地强行登上舰艇,并将舰上的船员赶下船,同时将舰内的海水阀关闭;但舰长莫罗(Moreau)下令将引信缩短并点燃,从而引爆放置在主炮塔内的炸药。当炸药爆炸后,莫罗下达最后撤离命令,舰上的法国人与德国人都迅速逃下船。随后舰上的鱼雷储藏库被点燃引爆,使舰体燃烧10天之久。

杜布雷号

德军后来成功登上停放在干坞的让·德·维埃纳号(Jean de Vienne)将舰上的炸药移除,但无法关上海水阀来阻止涌入的海水,最后该舰沉没并阻塞干坞。另一艘在干坞中,在海战中受损的敦克尔克号,其舰长最初拒绝凿沉舰体,但最后被拉加利索尼埃号(La Galissonnière)的人员说服。原本在先前被英国鱼雷炸出的大洞已修复,但舰上的船员现在又将其凿开,并用炸药炸毁舰上的重要机械设备。当敦克尔克号爆炸后,拉加利索尼埃号上的人员再度说服让·德·维埃纳号上的法国船员开始凿沉舰体。

让·德·维埃纳号倾覆

此外,普罗旺斯号与塔斯特指挥官号上的指挥官以闲聊的方式拖延德国指挥官,让两舰有足够的时间完全沉没。同样相似的情景,也发生在港内的驱逐舰和潜艇上。德军最后仅仅掳获3艘被解除武装的驱逐舰、4艘严重受伤的潜艇、3艘民用船只,以及没有价值的前无畏舰孔多塞号和被解除武装的让·巴尔号(该舰于1936年被改名为海洋号)。

德国装甲兵正在看着前方燃烧的法国军舰,该舰可能是柯尔贝尔号

德军的“里拉行动”最后以大失败告终,维希法国军方成功凿沉77艘舰艇,包括3艘战舰、7艘巡洋舰、15艘驱逐舰、13艘鱼雷艇、6艘轻护卫舰、12艘潜艇、9艘巡逻舰、19艘辅助舰、1艘训练舰、28艘拖船、4艘起重船。39艘小型船只被德军掳获,其中大多数已遭破坏或解除武装。一些主要舰艇在大火中燃烧数天之久,而军舰上的漏油也严重地污染整个海港,使该区域至少2年不能供人游泳。

只有一小部分的潜艇忽视凿沉命令,并逃到法属北非,卡萨比安卡号(Casabianca)与鼠海豚号(Marsouin)逃至阿尔及尔,光荣号(Glorieux)逃至瓦赫兰,鸢尾花号(Iris)逃至巴塞罗那,金星号(Vénus)最终在土伦港的入口处凿沉。另有一艘水面舰艇莱昂诺尔·菲涅尔号(Leonor Fresnel)设法逃离并抵达阿尔及尔。

卡萨比安卡号成功逃出

夏尔·戴高乐事后严重批评维希海军将领没有下令舰队逃至阿尔及尔。维希政权失去最后一个权力的象征,摧毁了与德国之间的信誉。虽然德国海军人员对这场行动非常失望,但希特勒则以法国舰队的威胁被消除,宣称行动是成功的。舰队的破坏同时也表示,维希军方在经过凯比尔港海战与达喀尔战役后,仍高度否定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与英国的丘吉尔政权。

拉加利索尼埃号与严重受损的斯特拉斯堡号,拉加利索尼埃号后来被意大利海军维修后使用

之后,德国将土伦及一些法国南部地区交予意大利占领后,意方试图抢救大多数被凿沉的巡洋舰,船体完整的就将其维修至能战斗的状态,不能的就拆解报废。让·德·维埃纳号与拉加利索尼埃号后来被意大利人分别改名为FR 11号与FR 12号,但是联军的空中轰炸阻止舰体的修复工程,而意大利国内也长期缺乏燃料,所以这些军舰要供意方使用是不太可能的事。此外,意大利人员后来还抢救出5艘勇敢级驱逐舰(Le Hardi-class destroyer)。

1944年末的土伦港(后期上色)

普罗旺斯号上的2门13英寸口径主炮被转移至滨海圣芒德里耶当作岸防炮,取代被法方破坏的火炮。1944年,这些13英寸45倍径1912年式火炮后来在“龙骑兵行动”抵抗联军登入达1星期之久。

各个法国军舰在港内的位置(中法文对照)

以下为在此次事件中成功凿沉的法国舰艇

战列舰:斯特拉斯堡号(旗舰)、敦刻尔克号、普罗旺斯号

水上飞机母舰:塔斯特指挥官号

重巡洋舰:杜布雷号、福煦号、阿尔及利亚号、柯尔贝尔号

轻巡洋舰:马赛曲号、让·德·维埃纳号、拉加利索尼埃号(La Galissonnière)

驱逐舰:山猫号(Lynx)、猎豹号(Guépard)、瓦尔密号(Valmy)、凡尔登号(Verdun (1929))、沃邦号(Vauban)、鹰号(Aigle)、鹘鹰号(Gerfaut)、秃鹫号(Vautour)、沃克兰号(Vauquelin)、凯尔桑号(Kersaint)、卡沙号(Cassard (1933))、塔尔图号(Tartu)、倔强号(L'Indomptable)、莫加多尔号(Mogador)、沃尔特号(Volta)、狮号(Lion)、豹号(Panthère)、虎号(Tigre)

鱼雷快艇:水龙卷号(Trombe)、波尔多人号(Bordelais)、勒马尔号、拉帕尔姆号(La Palme)、勇敢号(Le Hardi)、刺剑号(Fleuret)、灵巧号、马木鲁克号(Mameluk)、头盔号(Casque)、冒险家号(Le Flibustier)、旋风号、西洛可风号(Siroco (1925))、巴荣纳人号。

潜艇:海妖号(Sirène (1925))、仙女号(Naïade (1925))、西提斯号(Thétis (1927))、钻石号(Classe Saphir)、凯门号(Caïman (1927))、可畏号(Redoutable (Q136))、帕斯卡号(Pascal (Q138))、亨利·彭卡瑞号(Henri Poincaré (Q140))、菲涅耳号(Fresnel (Q143))、阿刻戎号(Achéron (Q150))、维纳斯号(Vénus (Q187))、极光号(Aurore)、复仇者号(Vengeur (Q137))、希望号(L'Espoir (Q167))、加拉蒂亚号(Galatée (1925))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