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堂文化只是北方特有吗?老上海的澡堂,也藏着很多故事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澡堂文化只是北方特有吗?老上海的澡堂,也藏着很多故事

公共澡堂已经是久远的记忆了

洗澡毫无疑问是每个人清洁卫生的日常生活,提到公共的澡堂子,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还是东北地区,或者老北京的一些习俗。不过,在今天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公共澡堂正在逐渐衰落。但在百年前的中国可并不是这样,当时的中国家庭根本没有现代化的洗浴设施,想既便宜还能舒服的洗澡,只能前往城市内的公共澡堂。晚清民国时期的上海,充满着鱼龙混杂的各色人群,被上海人称作是“混堂”的公共澡堂则成为大多数人休闲的重要场地。

一、晚清上海公共澡堂的兴起

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伴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开始出现条件十分简陋的商业澡堂。曾在上海游历的英国人罗伯特是这样记载当时的澡堂的:“进入澡堂的第一感觉是几乎不能忍受……浴室里面非常的黑暗,透过昏暗的灯光看见棕色皮肤长辫子的中国人在水中嬉戏。”空间狭小、环境恶劣的公共澡堂在这位英国人看来十分不能接受,此时的英国已经兴起了私人洗浴设施,隐私而不是公共娱乐成为他们洗澡的主要原则。

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大量西方人进入上海

伴随着上海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太平天国的爆发导致大量人口逃亡上海,上海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县城,而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有钱人的涌入使上海娱乐业得以迅速发展,江南绵延数百年的沐浴文化也在上海流传开来。简陋条件的浴室依旧存在,但高层次的澡堂也开始出现,“盆汤”即是这一时间出现的新型洗浴形式。简单来说即是在盆中沐浴,但盆中的洗澡水却是经过精心调配的,更重要的是洗浴环境十分优美。据时人记载称当时的高档盆汤浴室内设置有优美的园林场景,桌椅皆是镶嵌着宝石的红木桌椅,环境优雅美丽。总而言之,晚清时期的上海发展史,也是一部澡堂发展史,无论是简陋的浴室还是高档浴室,其已经成为上海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旧式澡堂里备好的公用拖鞋

二、澡堂里的公共生活

澡堂的日常是循环但有趣的。一般来说每天上午十一点,上海各大澡堂先后开门,直至晚上十二点方才打烊。上海不像北京,浴室一大早就会开门,因此许多从北京来到上海的人对此十分的不习惯。但对上海人来说,上午喝喝茶睡睡觉、下午泡澡,“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的日子才是最享受的。既然花钱泡澡,就不仅是洗清身体这么简单了。公共澡堂之所以如此受欢迎,除却自家没有洗浴设施加之澡堂便宜外,很重要的一点即是能够通过泡澡获得全身心的放松舒展。尤其在稍微高级一些的澡堂内,泡澡水都是经过仔细调配的,水质水温都力求最好,顾客在水中洗过后能使全身毛孔放开,精气得到有效补充。

上午喝茶下午泡澡

澡堂内也绝不只泡澡这一项活动,公共浴室一般还会有敲背、捏脚、按摩、擦背等服务。当然要是不想花钱也可以,许多人如若没有其他事情,在澡堂里可以一直泡着,也可以和其他人闲聊、打牌、下棋,甚至还可以品茶。正如同著名的成都茶馆一样,上海的澡堂同样成为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公共场所。家长里短、国家大事都可能成为澡堂内浴客的闲聊谈资,许多故事与八卦或许就从澡堂内产生。在民国时期还有许多作家以澡堂为题材撰写小说笔记,他们以澡堂为观察众生相的取材基地,以此为基础构建出一个澡堂外阶层各异但澡堂内众生平等的世界。

澡堂里甚至还有说书的

三、政府对澡堂的干预

公共澡堂是人们休闲娱乐加泡澡的场所,但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两大问题,其一是澡堂内环境是否符合现代卫生要求,其二是如何确保鱼龙混杂的复杂澡堂秩序。随着西方现代公共卫生理念与医学传入中国,中国固有的卫生观念被完全革新,“洁净”意味着健康与文明反之则是落后的表现。19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旨在对国民进行现代化改造,其中重要的一项即是改造民众的卫生习惯,使“理发剪甲、沐浴洗澡,注意卫生”成为民众的日常习惯。但在当时民众无力安装私人沐浴设施的条件下,公共澡堂是民众清洁身体的主要场所,那么改造浴室即成为政府改造民众的关键切入点。

取消公共浴室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连廉价的浴室都没有,民众连清洁自己都做不到。那么如何改造浴室使其更符合现代卫生观念呢?1930年代的上海各大报刊,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例如有人建议,上海市政府应当投入资金建立专门的沐浴室,这种沐浴室专为洗澡而建,取消其中的擦背、捏脚、茶水等服务,民众只能在内洗澡而非将其视作休闲娱乐场所。还有一位记者的建议更令人匪夷所思,他认为当今的中国人身体孱弱,在公共澡堂内应该安置健身设置并在墙上挂上人体构造图,放上身材健美的男性雕塑,以向中国人展现身体的美,激励他们强身健体。

近代中国人被西方视为是“东亚病夫”

1937年,上海市卫生局根据国府与民间意见,开始在上海市内建立政府管辖的公共浴室。同年5月,第一家市政府开办的公共浴室在闸北区正式开业,浴室分男女两层,浴室以隔板隔开,每个人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洗澡空间。浴室定期清洗,洗澡的毛巾需民众自行准备,以免传染病菌。洗澡时间也有严格限定,每个人最长不能超过20分钟。可以想见,这是政府出于公共卫生考虑而建立的现代性浴室,是政府展现其现代性治理措施的一种象征。

1945年国府重新接管上海,此时的上海市政府考虑的首要问题是稳定被日军占领八年的上海,公共浴室这类人多复杂的公共场所更是他们严加管制的对象。

接管上海后,上海市下令各澡堂严禁提供擦背修脚等各项措施,并下令对原有的澡堂进行全面改造,以确保民众的身体健康。但显然这引起了公共浴室行业的恐慌,一旦禁止上述的种种服务,澡堂的盈利能力将大为减弱,改造澡堂又需要一大笔钱,且政府没有任何补贴支持举措。即使改造完成,民众反而因其娱乐休闲性的缺失而不想洗澡,那么以后的澡堂将如何生存呢?在种种抵抗浪潮下,上海市政府也被迫做出让步,决定暂留服务措施,并逐步实现澡堂的改造。直至1949年国府败退台湾前,澡堂的改造在混乱的时局下始终未得以完成。

今天的现代化澡堂

文史君说:

公共澡堂是人们在没有私人洗浴设施时,清洁身体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人们放松休闲娱乐的场所。公共澡堂的性质使其在卫生性方面存在许多缺陷,这在当时的民众看来不算什么,但在接受西方现代卫生教育的政府与知识界看来,却是重要的大事,由此引发了种种改造措施。但改造的失败也透露出一种无奈的现实,当改造只是符合政府的单方面想法,而忽略民众的现实情况,那么这种改造也只能是水中花井中月,仅是政府的单方面意愿而已。

参考文献:

1. 孟浩:《混堂往事——公共浴室与民国上海社会生活》,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2. 李长莉:《中国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热点与缺陷》,《武汉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