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亚属国志:卧虎藏龙的山海之邦赫卡尼亚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帕提亚属国志:卧虎藏龙的山海之邦赫卡尼亚

赫卡尼亚是古代伊朗北部区域的地名,被波斯人称为--瓦尔卡纳(狼之地)。至于后人熟知的赫卡尼亚称呼,乃是希腊人对原名的译称。

古波斯概念中的 瓦尔卡纳

赫卡尼亚地区北滨里海,南倚厄尔布尔士山脉,东面有帕提亚/呼罗珊的广大干旱平原,西接米底/阿塞拜疆的起伏山峦。整体位置狭长而似一条走廊,大致相当于今日伊朗的吉兰省与古尔甘省西部的总合。虽然土地面积狭隘,赫卡尼亚却拥有两处差异较大的气候带。其中,西部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北麓为雨林带,而东部的古尔甘平原是典型旱带。

狭义的赫卡尼亚 主要位于里海东南部

值得一提是的,由前者滋润的吉兰地区,还是伊朗诸王朝最肥沃的土地之一。不仅盛产忍冬属和蔷薇属灌木、合欢树、橄榄树、椴木与栗木,还滋养着野猪、狼、狐狸和已经灭绝的里海虎。与之相反,由后者极端气候控制的古尔甘平原就干旱缺水、土地贫瘠,且越远离厄尔布尔山,因所获得的高山融雪减少而日趋沙漠化。

赫卡尼亚东部基本为沙漠化区域

由于土地肥沃,赫卡尼亚西部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痕迹。根据考古发掘推测,至少有部分乌拉尔图人在公元前 7世纪东徙。稍后有为西进的米底帝国统治,留下了许多青铜遗迹。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学者普遍认同当地在波斯帝国建立之初,就已经为居鲁士或冈比西斯兼并下来。

赫卡尼亚西部是非常富饶的湿地

此后,赫卡尼亚又在大流士一世初期,成为动摇波斯统治的混乱区域。根据贝希斯敦铭文上自述,约在公元前 522年12月,米底的僭位者弗拉奥特斯起兵反叛,迅速波及到边上的帕提亚和赫卡尼亚。但这些行动都缺乏有机联动,因而很快被拍马赶到的王师所以镇压。

第二次希波战争中 赫卡尼亚士兵也远赴欧洲作战

公元前 480年,薛西斯一世纠集大军入侵希腊,其中包括由梅伽帕努斯指挥的赫卡尼亚土著部队。但在当时,整片区域还和东面的帕提亚、巴克特里亚、索格底亚纳与阿拉霍西亚属于同一个合集,说明彼此在语言、文化和经济层面都很难做严格区分。正因如此,许多年代久远的记录中都较少有赫卡尼亚称呼。

波斯国王大流士二世 就曾担任赫卡尼亚总督

到了公元前423年,波斯大王阿塔薛西斯一世驾崩。他的三个儿子开始为继承权而相互争夺,但获胜者却是担任赫卡尼亚总督的奥库斯。他为拉拢军官伊德尼斯,转而将自己的这块龙兴之地许诺给对方,并在正式登基后与其结为儿女亲家。作为交换,国王又把女儿阿美斯特里斯公主嫁给伊德尼斯的儿子子特里图克美斯,并在父死后得以继续执掌赫卡尼亚。然而,这位贵族子弟并却深爱着同父异母的妹妹罗克珊娜,计划谋杀公主并试图自立。大流士闻讯后,立刻写信说服特某个名叫乌狄亚斯特斯的贴身侍卫,成功反水杀死自家主人。随后,叛乱者的母亲与兄弟姐妹皆被处死,只有一个儿子和成为王妃的姐姐斯塔泰拉得以幸存。

波斯末代国王大流士三世 就被叛军杀死在赫卡尼亚

当然,由于当亚历山大的史诗级东征,赫卡尼亚开始逐渐在史料记载中有了更多存在感。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军队为追击大流士三世而翻越厄尔布尔士山,正式踏足里海边的赫卡尼亚。他们很可能经过达姆甘以西,从卡斯马-耶-阿里到卡哈德赫的开阔平原前进,再通过唐-伊-萨姆西尔波尔的一系列关隘要道。残存的本地驻军根本来不及组织抵抗,直接与总督一起向新主投降。

希腊化时代初期 赫卡尼亚的驻军几乎自成一系

最后,亚历山大抵达设有波斯行宫的扎德拉卡塔城,从此踏上进军中亚的漫漫征程。原先的总督法拉塔弗尼斯,也得以在之后的几年里继续保持原职。乃至亚历山大本人死后,还能在继业者的混战中维持下来。但他终究在公元前 321年,被马其顿人菲利普取代。但后者又在3年后为野心勃勃的米底总督培松杀死,该省便直接落入肇事者的兄弟欧达姆斯之手。

一度自封为王的 安德拉戈拉斯

此后,赫卡尼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都默默无闻。唯一可考的证据,只有塞琉古总督安德拉戈拉斯发行的的硬币与铭文。他极有可能是在公元前266年,获得赫卡尼亚与边上的帕提亚省职务。随即便深耕当地达20多年,几乎可以不再受任何中央调令所左右。于是在公元前247年,趁塞琉古帝国陷入内忧外患之际,毫不犹豫的靠军队支持宣布独立。

赫卡尼亚随东方两省一起独立于塞琉古帝国

可惜,安德拉戈拉斯的小王国尚未站稳脚跟,便立刻为新的威胁所重创。原来在北面的里海东岸平原上,还有一支名为帕尔尼的部落,正从达赫集团中分离出来。其领袖阿萨西斯,正巧在希腊驻军独立的同时,开始对南部两省发起战争。经过10年的反复拉锯,蛮族最终战胜并杀死安德拉戈拉斯,成功把帕提亚行盘踞下来。继而在公元前235年,又将毗邻的赫卡尼亚吞并。因而对日后雄霸一方的帕提亚帝国而言,赫卡尼亚足以被称之为龙兴之地。

赫卡尼亚境内的早期帕提亚人浮雕 依然保持着希腊化风格

不久,势力犹存的塞琉古帝国便对帕提亚人策动反击。公元前209年,著名的安条克三世率军东征。他由埃克巴塔纳出发,顺利占领被蛮族控制大部分城市。接着一路推进至塔伽科,迅速翻越厄尔布尔士山脉进入赫卡尼亚腹地。为了以最快速度追上敌军,他很可能西向转进图雅与雅尼萨的里海关隘,并为部队雇佣数量众多本地山民。从而以最短的距离冲下山脚,夺取塔姆布拉克斯,并夺取了被称为“赫卡尼亚首都”的堡垒山城西林克斯。

安条克三世曾将帕提亚人逐出赫卡尼亚

由于无力抵抗,阿萨西斯的部众只能向里海东岸的干燥平原撤退。安条克三世则满足于对方名义上的称臣纳贡,急匆匆的转往巴克特里亚方向。因此,帕提亚人能很快就从失利的阴影中恢复元气。不仅再度获得帕提亚和赫卡尼亚地区的合法统治权,还在一个世纪后成为安条克子孙的噩梦。

每当前线吃紧 帕提亚贵族就要回赫卡尼亚暂避

公元前2世纪后,帕提亚国家的内部重心随扩张而逐渐西移,但赫卡尼亚仍能在内部占据一席之地。当地不仅是帕提亚国王们的夏季避暑圣地,还是他们从巴比伦尼亚撤退的最后阵地。公元前 141年,国王米特拉达梯一世就将俘虏的塞琉古国王德米特里二世送到那里软禁。后来的弗拉特二世,也为躲避安条克七世的复仇兵锋而跑来蜗居。

帕提亚人占据两河流域后 赫卡尼亚的地位才被削弱

然而,当帕提亚帝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权威日渐稳固,赫卡尼亚终究无法维系原先的较高地位。于是,本地居民经常支内部的僭越者篡位,希望借此来达到政治地位提升。例如在公元36年,为反抗罗马人支持的王子提里达特斯三世继位,原来的君主阿尔塔巴努斯三世就被迫逃往赫卡尼亚暂避。仅仅3年后,他的两个儿子又为继承权而大打出手,失败者便顺势逃到“达赫人之地”(居住在赫卡尼亚的部落)。可惜,这类策略也有失误的时候。比如,弗拉特二世时期任命的一位巴比伦总督希穆鲁斯,就在自己死后僭立为巴比伦之主。非常巧合的是,这位后来被推翻的逆党就是赫卡尼亚人。

为帕提亚帝国戍边的 赫卡尼亚山地步兵

此后,赫卡尼亚内部的脱离倾向愈发严重。公元59年,罗马将军科尔布罗动用武力征服亚美尼亚首都阿尔塔克撒塔。很快就通过谍报网得知,帕提亚国王沃洛吉西斯一世正忙于弹压赫卡尼亚叛乱。甚至有一个来自赫卡尼亚的使团,通过科尔布罗前往罗马觐见尼禄皇帝,希望与罗马一起建立反对帕提亚联盟。尽管上述提议没能如愿,还是由罗马人特意拨出的部队护送回里海岸边。

古典时代的赫卡尼亚城市遗址

讽刺的是,赫卡尼亚的实际地位,还是在公元1世纪后期得到恢复。原因并非是当地人投机得手,而是帕提亚帝国的中道败落。因为当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再安全可靠,那么有高山、大海保护的自留地就愈发吃香。直到公元230-240年间,建立萨珊波斯的阿尔达希尔开始对东方用兵。原本一直保有半独立地位的赫卡尼亚,便被逐步改造为中央集权制下的普通省份。

萨珊时代 赫卡尼亚又是帝国最好的步兵产区

不过,赫卡尼亚毕竟在地里层面有较强的阻隔性,所以对彪悍民风有很好保存。因而在萨珊王朝时代,这里一直是帝国最好的重步兵产区。他们通常会头戴毡帽、身穿皮衣皮裤并外套锁子甲和椭圆盾,善于在中远距离上发射标枪、弓箭,同时还配备能用于近战的匕首、长矛或骨朵。

萨珊帝国灭亡后 赫卡尼亚山民还坚持抵抗了约2个世纪

以至于在穆斯林入侵后,还能顽强抵抗阿拉伯帝国达数百年之久。最好还一度南下占领巴格达城,建立起转瞬即逝的布韦希王朝。仅此而言,赫卡尼亚堪称所有帕提亚属国中,最为坚韧且出众的那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