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长官概述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长官概述

殖民地印章

殖民地政府印

法属印支总督(Gouverneur-général de l'Indochine Française),越南人通称为东洋总统全权大臣(Đông Dương tổng thống toàn quyền đại thần/東洋總統全權大臣),是法属印支联邦的最高殖民官员。

总督徽章

总督之印

1887年10月17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将交趾和柬埔寨、东京、安南三个保护国合并为法属印支联邦,并设置总督一职以管理事务。北圻统使、中圻钦使、南圻统督和高棉钦使都是法属印支总督的下属。后来,老挝以及广州湾租借地先后加入了联邦,又增设哀牢钦使和广州湾公使统治老挝和广州湾地区。

法属印支总督拥有司法权、戒严权、赦免权、军权等权力,可谓是集大权于一身。1945年日军入侵法属印支之时,这个职位曾短暂被废除,日本战败后,法国设立高级专员(越南称东洋高委)取代总督一职。1953年,又改设为全权代表(越南称东洋总委)。1956年7月21日,根据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共识,法属印支联邦解散,法国全权代表一职也随即被废除。

法属印支联邦旗帜

河内总督府

首任法属印支联邦总督让·安托万·欧内斯特·康斯坦斯(Jean Antoine Ernest Constans),清代文献称之为恭思当,《大南实录》译作功增。

北圻统使(Thống sứ Bắc Kỳ/統使北圻),正式名称为东京驻扎长官(Résident supérieur du Tonkin),是法属印支殖民政府的一个官职名。

1883年,法国与越南阮朝签订《第一次顺化条约》。条约规定,法国在越南设置“北圻与中圻统使”一职,以管理越南的内政。皮埃尔·黎那(Pierre Paul Rheinart)被法国任命为首任“北圻与中圻统使”,管理越南北圻、中圻的一切政治事务。此外,法国还在北圻设立“北圻统帅”之职,由军人亚历山大·波滑(Alexandre-Eugène Bouët)担任。

1886年,法属印支联邦成立,法国废止北圻统帅一职,改设北圻统使,以管理北圻事务。北圻统使与中圻钦使、南圻统督地位相当,隶属于法属印支总督。

北圻统使官邸

1897年7月26日,受法国殖民当局压迫,顺化朝廷罢设北圻经略使,独以北圻统使为朝廷代表,总制北圻。

最初在北圻统使之下,分设海防、山西和南定三公使(résident)。三公使之下各有副使(Résident adjoint)从属:海防公使监海阳与先安;山西公使监宣光与老街;南定公使监宁平。另北宁、谅山和七溪三地副使直属统使节制。其后,各省皆设公使和副使。

皮埃尔·黎那(Pierre Paul Rheinart)首任北圻与中圻联合统使

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廷签订不平等《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麻斜海湾(今湛江港)划为法国租借地,统称“广州湾”,纳入法属印支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派专员(Commissaire)管治,受北圻统使节制。

北圻统使公署被称为统使府(Palais du Résident Supérieur),位于今日河内市吴权路12号(当时称为Boulevard Henri Rivière街),在还剑湖湖畔,现为越南国宾馆(Nhà khách Chính phủ)。

1945年3月,驻越日军发动“三九政变”推翻法属印支殖民政府,北圻统使一职废设。惟当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后,法国重返越南,重新设立驻越北部、中部高级专员为代表。该高级专员职权与过往北圻统使几无差异,统辖范围更扩展至原中圻地区。至1955年,法国根据日内瓦协议退出越南,驻越北部、中部高级专员一职被裁撤。

中圻钦使(Khâm sứ Trung Kỳ/欽使中圻),在法文中称为安南驻扎长官(Résident supérieur de l'Annam),是法属印支殖民政府的一个官职名。

1883年,法国与越南阮朝签订《第一次顺化条约》。条约规定,法国在越南设置“北圻与中圻统使”一职,以管理越南的内政。黎那被法国任命第一代为“北圻与中圻统使”,管理越南北圻、中圻的一切政治事务。阮朝君主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没有实权,一切事务必须听从中圻钦使的安排。中圻钦使是一个凌驾于阮朝朝廷之上的机构,阮朝皇帝必须经过中圻钦使的任命后才能即位。中圻钦使甚至可以随意废立皇帝、罢免和流放官员。

中圻钦使府地址位于今日顺化市的顺化师范学院(Trường Đại học Sư phạm Huế)。

南圻统督(Thống đốc Nam Kỳ/統督南圻;Gouverneur-général de la Cochinchine)是法属印支殖民政府于1879年设置的一个官职,负责管理南圻的事务,前身是1862年设置的南圻统帅一职。

1858年,法国以惩治越南为借口,发动南圻远征。翌年,法军攻占西贡,在南圻建立殖民地。其指挥官夏尔·里戈·德·热诺伊利(黎峨)负责殖民地事务。

1862年,越南战败,被迫将边和省、嘉定省、定祥省三省以及昆仑岛割让给法国。法国在南圻正式成立殖民机构法属交趾殖民地实行军事管理,长官称作南圻统帅(Thống soái Nam Kỳ/統帥南圻;Gouverneur Amiral de la Cochinchine),在越南史籍中南圻统帅又被称作“南圻元帅”、“副帅”。此后,法国对越南的殖民行动多由南圻统帅执行。

1879年,南圻实行文官政治,南圻统帅一职改设为南圻统督。

1889年,法属印支联邦成立,南圻统督隶属于法国派驻的东洋总统全权大臣(即法属印支总督)。1945年3月,驻越日军发动三九政变推翻法属印支政府,南圻统督一职被废除。惟当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后,法国重返越南,重新设立驻越南部高级专员为代表。该高级专员职权与过往南圻统督几无差异。至1955年,法国根据日内瓦协议退出越南,驻越南部高级专员一职被裁撤。

夏尔·里戈·德·热努伊(Charles Rigault de Genouilly),越南史料称之为黎峨,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海军中将。他曾参与克里米亚战争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但他最为世人所知的事迹是他率领法西联军征服越南的南圻,为后来法国建立印支殖民地奠定基础。

南圻统督官邸设于统督府,又称副帅营(Dinh Phó soái),前身为贸易展览馆以展示南圻当地产品。1890年,获时任统督Henri Eloi Danel征用为官邸。位于今日胡志明市李自重路65号,现为胡志明市博物馆(Bảo tàng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广州湾公使(Territoire de Kouang-Tchéou-Wan),是法属印支殖民政府的一个官职名。

法国军舰“白瓦”号进入广州湾一带避风,发现该处为深水良港,向法国政府建议立即殖民当地。1898年4月9日,法国提出照会租借广州湾,次日得到了总理衙门的同意。4月22日,法军以接受租地为名,于广州湾登陆。

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廷签订不平等《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麻斜海湾(今湛江港)划为法国租借地,统称“广州湾”,纳入法属印支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派专员(Commissaire)管治,受北圻统使节制。之后广州湾公使直接受法属印支总督的节制。

1945年3月,驻越日军发动三九政变推翻法属印支殖民政府,广州湾公使一职废设。至1945年,法国根据《国民政府与法国临时政府交接广州湾租借地条约》交还广州湾,广州湾公使一职被裁撤。

湛江的前法国总督府

查尔斯·路易斯·蒂博尔德·库尔瑞斯(Charles Louis Théobald Courrejolles)法国远东海军司令,广州湾公使的奠基者

19世纪,柬埔寨沦为暹罗和越南的双重附庸。1864年,法国建立交趾(位于今越南南部)殖民地,柬埔寨国王诺罗敦一世请求法国对柬埔寨进行保护,柬埔寨法国保护国成立。当时的交趾支那总督皮埃尔-保罗·德拉格朗迪埃尔(Pierre-Paul de La Grandière)正着手扩大在全越南的影响力,并把柬埔寨作为交趾和暹罗之间的缓冲区。

1863年8月11日,诺罗敦一世与法国签订条约,承认法国对柬埔寨国的保护。根据条约规定,法国控制柬埔寨的外交和贸易权,并提供军事保护;柬埔寨的君主制被保留,柬埔寨的大权则落入常驻在金边的法国代表。在柬埔寨将部分领土割让给暹罗后,暹罗也承认了法国对柬埔寨的保护。

1887年,柬埔寨保护国加入法属印支联邦,成为这个殖民地与保护国联邦的一部分。君主和法国代表对柬埔寨进行联合统治,其中法国代表拥有数位助理协助,这些助理常驻于各省的行政中心,例如马德望、乌栋、暹粒和菩萨市,法国代表则直接统治金边。

法国在柬埔寨建立统治后的第一个十年内,推行多项改革,例如减少君主的权力、废除奴隶制等。诺罗敦一世的同父兄弟西沃达,于1885年领导叛乱,企图推翻获法国支持的诺罗敦并夺得王位,诺罗敦被迫流亡到暹罗。法国军队很快平息了这场叛乱,借此继续扩大其政治特权。

1896年,法国与英国签订协议,划分了双方在中南半岛的势力范围。根据该协议,暹罗需将西柬埔寨割让给柬埔寨保护国。该协议同时承认了法国对越南、柬埔寨以及老挝的统治权。法国政府自此开始重新规划管理制度、发展殖民地经济,并引进法国的文化和语言来同化当地人。1897年,法国代表认为诺罗敦一世不再适合对柬埔寨进行统治,他向巴黎政府提出将国王的税收权、立法权甚至委任大臣的权力给予法国代表的要求。从此,柬埔寨的大部分权力都掌握在法国代表和殖民地官员的手中,国王名存实亡。殖民地政府官员大部分为法国人、华人和少数越南人。

1904年,诺罗敦去世后,法国政府没有将王位传给他的长子尤甘托,而是将其传给了诺罗敦的弟弟西索瓦,原因是尤甘托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反法倾向。此后法国加强了对柬埔寨的控制,同时在1902年和1904年两次通过与暹罗签订条约扩大了保护国的领土。法暹之间的领土摩擦愈演愈烈,法国一度出兵占领对桐艾府,迫使暹罗于1907年将争议领土割让予柬埔寨保护国。此后英国为保证其在中南半岛的利益并遏制住法国的扩张举动,与暹罗建立了合作关系。此次扩张也是法国在法属印支地区的最后一次扩张。

欧内斯特·德·杜达尔·拉格雷(Ernest Marc Louis de Gonzague Doudart de Lagrée)是法国湄公河探险队的领袖,首任法国驻老挝保护国行政长官

1904年,法国与暹罗签订条约迫使其割让领土,其中沙耶武里并入老挝。1905年,暹罗再度割让柏威夏予法国,该地被划入柬埔寨,老挝和柬埔寨当时的新边界也一直沿袭至今。法国本计划进一步往西扩张領土,但英国忌惮法国扩张而与暹罗合作,使得法国难以继续西进。琅勃拉邦国王西萨旺·冯于1904年登基。法理上,琅勃拉邦王国仍是一个拥有自治权的保护国,但其权力实际上仍在法国手中,而老挝的其余部分已经完全等同殖民地。

奥古斯特·让-马里·帕维(Auguste Jean- Marie Pavie)是法国殖民时期的公务员、探险家和外交官,他在19世纪最后二十年在建立法国对老挝的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柬埔寨的长期职业生涯后,帕维于1886年成为法国驻琅勃拉邦的第一任副领事,最终成为新成立的法国殖民地老挝的第一任总督和全权部长。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