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为什么说:“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三河坝是梅江、汀江、梅潭河的汇合处,史有“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之说,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大革命期间,“八一”起义军在三河坝英勇奋战,为我军保留了革命火种。人们常说:“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三河坝在历史上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

1927年南昌起义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起义,派张太雷到广东成立中共广东省委,要求省委全力在东江地区接应南昌起义军。于是,从8月下旬开始,粤东各县在南昌起义军到达之前纷纷举行武装起义。

1927年9月18日,南昌起义军一万余人在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等人率领下,由福建进入广东大埔。起义军除留下朱德率领3000余人留守大埔三河坝外,主力部队8000余人随即沿韩江水陆两路向潮汕地区进军。

南昌起义军主力在周恩来、叶挺、贺龙等人率领前往潮汕后,朱德率领起义军二十五师等部据守三河坝,主要任务是牵制和阻击尾追之敌,掩护起义军主力部队顺利进军潮汕。

10月1日,战斗打响了。扼守三河坝的起义军,在东江工农军的配合下,与敌展开了激战,多次坚守住了阵地。午后,朱德在河滩竹林里召集全师军官作战略部署,并号召大家:“一定要坚守三河坝,牵制敌人兵力,为我主力在潮汕的战斗创造有利条件。”不甘失败的敌人,又集中大炮和重机枪,隔江向起义军笔枝尾山主阵地猛烈轰射。战斗异常激烈,一直打到黄昏。入夜后,20多只敌船再次向起义军阵地正面强渡。按照朱德“半渡而击”的命令,起义军集中火力,再次把敌船打沉。下半夜,一部分敌人爬上东岸,七十五团团长孙一中身先士卒,乘敌立足未稳,带领战士猛打猛冲,一举全歼了上岸的300多名敌人。

10月2日,敌人在更加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疯狂渡江。起义军英勇反击,但部分敌人约几百人已渡过江,情况十分危急。七十三团一部奋勇作战,迅速消灭这股登岸的敌人。接着,另有一部分敌人也从离三河坝20里的韩江下游渡过了江,因敌众我寡,未能打退敌人,双方处于僵持之中。在这次战斗中,师参谋处长游步瀛不幸腹部中弹牺牲。

10月3日拂晓,大雾封江,战斗却越来越激烈。七十五团顽强杀敌,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团长孙一中在战斗中负伤。七十五团第三营在营长蔡晴川指挥下,冒着敌人的炮火,坚守笔枝尾山顶阵地,弹药打完了就同敌人展开肉搏战。最后,蔡晴川和全营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正在此时,敌军对起义军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起义军血战三昼夜,弹少援绝,情势十分险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指挥部决定实行“次第掩护,逐步撤退”。3日晚,部队相继撤出三河坝,担任掩护的七十五团一部分官兵坚持到4日早晨6时才最后撤离。

撤离三河坝的起义军余部在朱德等人的带领下,冲破围追堵截,辗转到达饶平。10月5日,驻扎在饶平茂芝休整。这时,朱德从潮汕方向被打散的起义军余部获悉,进军潮汕的起义军主力已经失败。在此情形下,前往潮汕与主力部队会合已无可能。革命前途如何?部队下一步如何行动?这是摆在眼前最紧迫的抉择。

10月6日,茂芝会议作出了“保持革命力量,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决定把部队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共2500余人。此后,这支队伍在朱德、陈毅等人的带领下,10月7日离开茂芝,一路转战,抵达粤北湘南,并领导发动了粤北湘南暴动。1928年4月,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