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彗星的“准航母”——扶桑与伊势级改航计划(设计篇)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运用彗星的“准航母”——扶桑与伊势级改航计划(设计篇)

航空母舰改造案

在中途岛海战的大败之后,在修订后的改五计划中列入了大量新造航空母舰的计划。但改五航空母舰群的完工时期远在1944年中期以后了,在此期间将只有一艘大凤服役,而对面的美国也已经列入了大量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开战之初的偷袭珍珠港和马来亚海战已经证明缺少航空力量掩护的战列舰在航空打击下的脆弱性。所以为了补充缺失的航空力量、在航空战保全其他的舰艇,让一部分水面舰艇搭载舰载机是有必要的。

日本海军对轻巡级别及以上的所有水面舰艇都进行了改航的商讨。小至5500吨轻巡,大至仅次于大和级的长门级战列舰,无一例外都被考虑过。商讨的内容主要是搭载能力、改造所需时间以及所需材料的试算。大致结果如下:

古鹰、青叶、川内级:最大宽过小,不适合改造为航空母舰

最上、利根级:飞行甲板最大尺寸大约是195m×23.5m,搭载机数约30架,第一舰改造预想时间在9个月以内

妙高、高雄级:除飞行甲板约200m以外和前者相同

金刚级:飞行甲板最大尺寸约220m×34m,搭载机数约54架,第一舰改造预想时间在1.5年以内

扶桑、伊势级:除飞行甲板长约210米外和前者相同

长门级:和金刚相同

*以上内容出自战史丛书《海军军战备<2>开战以后》,原文参考航空本部部员1942年8月的记录

利根航空母舰改造案

可以推测为了节省时间,扶桑、伊势级战列舰改造案只设置一层机库,能搭载大约54架飞机。飞行甲板尺寸估计为210m×34m,削减装甲可以实现一定航速的增加,可能达到25节左右,性能大致相当于飞鹰级航空母舰。由于扶桑级和伊势级的船体尺寸差不多,所以改造后性能基本一致。

扶桑航空母舰化想象图

伊势的两种航空母舰化想象图(飞鹰/云龙式设计)

金刚级和长门级船体更长,飞行甲板长度可以达到220米。从尺寸上来说,日本现有战列舰甚至不及饱受诟病的加贺级航空母舰(加贺的飞行甲板尺寸和赤城接近,而且有仅次于金刚级的28.3节航速),所以改造后的性能也基本是不及加贺的。

最终的结论是将战列舰改造为全通式的航空母舰花费的时间过长(约1.5年),无法在改五航母群服役前起到补充航空力量的目的,最终决定废案。之后,改造工事相对较少的航空战列舰改造案被采纳。

航空战列舰改造案

研究结果认为,金刚级改造时的工事过多,工时过长而不适于改造,况且高速的金刚级战列舰还有伴随机动部队的用途,所以不应该改造金刚级。而排除高速的金刚级之后,剩下的战列舰改造效果都差不多:因为不采用全通式飞行甲板,所以长门级的长度优势也用不上,航速也只有0.5节优势,不如改造火力更弱的扶桑和伊势级。最终改造的预定舰也就选择了扶桑级和伊势级。

针对两级的改造,军令部的要求是拆除3座炮塔和全部的副炮,尽可能搭载更多的舰载机,并大幅强化对空能力。另外,绝对条件是改造工事必须在1943年完成,性能方面可以据此进行调整。

伊势与扶桑的改造案

基于军令部的要求,航空本部主导拆除后部4座炮塔的伊势级改造案。这个方案的飞行甲板长度110米左右,能够运用大量的舰载机。

之后陆续对拆除2/3/4座炮塔的三个方案分别进行了商讨。

由于扶桑级四号炮塔位置的问题,只能将其拆除才能布置弹射器,这也是其和伊势改造案的区别。

考虑到伊势级中部炮塔也是采用的背负式布局,所以拆除3座炮塔不能增加多少载机量,反而增加了工事量;而拆除4座炮塔的方案,除了工事量比较大外,还在发舰上存在问题:在使用2座弹射器的情况下,过多的彗星全部发舰所需时间过长,导致编队的行动半径缩小。

最终考虑到这些问题,改造最方便的拆除2炮塔的方案被选中。这个方案的飞行甲板长约70米,机库长度44米,总共能搭载22架彗星舰爆,航空设备能够满足彗星的连续弹射起飞。在1942年12月的技术会议上,伊势级拆除2炮塔的方案最终正式确立。

伊势(航空战列舰)

基本参数(43年公试):水线长213.4米,全长219.6米,水线宽31.71米,最大宽33.83米,吃水9.03米,公试排水量38676吨

兵装:4座双联装35.6cm炮,8座双联装12.7cm炮,19座三联装25mm炮

搭载机:

①最初预定

22架彗星

11架彗星、11架瑞云

8架彗星和14架瑞云(伊势)或14架彗星和8架瑞云(日向)

④最终计划

22架瑞云(伊势)或22架彗星(日向)

动力:80000马力,航速25.31节

续航力:搭载燃料4249吨,16节-9449海里

扶桑(航空战列舰)

参数不明

未完待续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