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9日,新编历史京剧《夫人城》将在长安大戏院再度上演。与一年前的首演相比,京剧名家翟墨的心里少了一些忐忑,多了一些从容,更期待观众走进剧场,给自己这两年多的努力打打分。
老旦戏不能总演《八珍汤》
翟墨是北京京剧院老旦领军人物,老旦名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葆秀的入室弟子。老旦并非挑梁的行当,大多数时候只能扮演“绿叶”。哪个院团都不会轻易给老旦排一出新戏,更不用说原创大戏。翟墨说,从赵葆秀老师创排了《风雨同仁堂》之后,剧院二十多年来没再排过一出老旦挑梁的新戏。
其实,无论传统戏还是新编戏,需要老旦当“绿叶”的演出还是很多的,但翟墨却总觉得自己对这个行当的发展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老师那一代演员创作了不少好的剧目,到我们这一代应该怎么办?不能总演《八珍汤》吧?我总想能够让老旦的剧目更丰富,开拓一下老旦的表演手段。”
“老旦戏中哭戏多,苦戏多,悲戏多,甚至还有一些‘骂’戏!”翟墨说,大家对老旦戏的印象就是比较单一,而她希望自己的创作能有所改观,为此她选择了创作《夫人城》。
新编历史京剧《夫人城》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东晋时期,襄阳城遇敌侵犯,守城将领朱序之母韩氏临危受命,巧设计谋除掉内奸,同时团结百姓修筑内城,百姓感念韩太夫人筑城抗敌,称此城墙为“夫人城”。
与传统京剧中的老旦形象有所不同,《夫人城》中的“韩太夫人”不再是老态龙钟,颤颤巍巍,而是一位既有沧桑感,又有丰富阅历所造就的沉着机敏,还有一颗爱国爱民赤诚之心的女性。
旧书里搜出来的“新戏”
翟墨和韩太夫人也算是颇有渊源,二十多年前她还在戏校学习时,就有一位业余作者将自己创作的剧本寄给她,让她对这个故事有了印象。大概十年前,她有一次在旧书网上浏览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破旧的豫剧老剧本《夫人城》,花高价买了下来,后来又买到了《夫人城》的连环画。
2020年,剧院推出“京剧传统剧目挖掘整理项目”专项计划时,她就想到了这出戏。不过,由于京剧舞台上没有可查的韩太夫人这一人物形象,不太符合挖掘整理的标准。但剧院对这个题材非常认可,干脆把它列入新编戏的计划,创作一部全新的戏。
虽然这部戏投资不大,可主创阵容却颇具实力,不仅有著名剧作家姜朝皋执笔,著名导演石宏图、作曲家朱绍玉以及担任艺术指导的京剧名家赵葆秀和叶红珠保驾护航,并有白爱莲、刘洋、杨鹏、赵通、张赢等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创作人才。
韩太夫人这个在京剧舞台上无迹可寻的艺术形象激发了大家的创作激情,整个团队都为这部戏倾尽全力。翟墨说,编剧姜朝皋老师不计报酬创作剧本,朱绍玉老师在病榻上为这部戏写唱腔,石宏图导演表示可以不要劳务费,把钱多投入一点在制作上。赵葆秀老师陪着翟墨去了九次剧装厂,为服装设计和制作出了很多好主意,并在朱绍玉设计的唱腔基础上进行了更具京剧老旦李金泉派唱腔风格的润色加工。叶红珠老师大病痊愈不久,即投入高强度指导排练。
两分钟擂鼓戏台下练两年
为了更好地刻画韩太夫人与众不同的形象,这部剧在表演、唱腔、服装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创新。比如,创新设计了老旦行从没有过的“起霸”这一表演程式以及“擂鼓”这一表演形式。剧中,在两军对垒,战事一触即发之际,“韩太夫人”扎靠上场,槌声咚咚震撼人心,可以说是剧中一大亮点。
擂鼓戏在台上只有两分多钟,看上去似乎简单轻松,其实也需要多年的积累,尤其是还得有“幼功”。这对于从没有打过鼓的翟墨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难题,2020年疫情暴发期间,她就跟合作的鼓师杨广同先生开始视频练习,一点一点学习,每天坚持练习几个小时。最终,这段戏在舞台呈现时得到了观众肯定的掌声。
翟墨说,这出戏的创作过程充满艰辛曲折,但她却无怨无悔,“这整个过程对我而言很有意义,我为老旦行做了我能做的事儿,就是一种幸福。”的确,在《夫人城》之前,翟墨就创排过京剧《生死愿》《大宅门》《昭代箫韶》《原野》等比较有探索精神的戏,“我不想走别人走过的路,未来也还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去实践。”
翟墨还透露,此次重返舞台的《夫人城》将以全新的样貌呈现在舞台上,“这次会更好看,编排也更加精彩,我对人物的理解也更深入了,朱绍玉老师还重新写了核心唱段。”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