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下的中流砥柱,英国海军城镇型轻巡洋舰之起源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承上启下的中流砥柱,英国海军城镇型轻巡洋舰之起源

题图为二战时期的英国海军"谢菲尔德"号轻巡洋舰

作者:Nym(18英寸的无比)

作者注:文章中的排水量除非有注释(括号里的内容),均为标准或设计排水量,排水量单位均为英制的长吨。

新的挑战

一战结束后,一战的几个主要战胜国为了防止再出现类似于一战前英德两国的海军军备竞赛,进而再次引发世界大战,1921年11月在美国政府的倡议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与会的英国(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于1922年2月6日共同签署了《华盛顿海军海军条约》。条约中对巡洋舰的限制为:吨位不超过10000长吨,主炮口径不超过8英寸。

这个要求来源于英国海军在一战时订购的"霍金斯"级巡洋舰(或称'卡文迪许'级),她的吨位为9750长吨,主炮口径为7.5英寸。华盛顿会议正在进行之时,英国得知日本海军已经下达了四艘大型巡洋舰的订单(也就是后来的'古鹰'级和'青叶'级),未来还要订购四艘大型巡洋舰;而美国也在研制与“霍金斯”级类似的巡洋舰,这让英国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让自己保持技术上的优势,英国人快速推动了将“霍金斯”级吨位与主炮的大致数据作为条约中巡洋舰的上限标准(作者注:也有一说为1万吨、8英寸炮巡洋舰规制是由美国提出)。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之后的英国海军巡洋舰总数从一战时的101艘下降到了23艘(1923年数量),而日本海军的巡洋舰数量有25艘(1923年数量),无论是与日本进行主力舰决战,或是日本进行交通线破袭作战、英国进行贸易保护作战,英国在巡洋舰这一方面都没有数量优势。于是在1923年英国海军提出了在未来10多年的时间里被奉为圭臬的"70艘巡洋舰需求"(包括类似的'XX艘巡洋舰需求'),并于同年设计研发了"郡"型巡洋舰,并在1929年前建造并完工了13艘该型巡洋舰。"郡"型巡洋舰的吨位在9870长吨至9950长吨,武备为8门8英寸主炮,分别安装在4座双联装主炮塔内。

"霍金斯"号重巡洋舰,照片拍摄于二战时期,具体拍摄日期不明。"霍金斯"级是英国海军“高速破袭舰猎手”设想下的产物。英国人起初认为其他国家在10000长吨、8英寸这个"螺蛳壳"里做不出什么好道场,可事实无情地打了他们的脸,还给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性价比本就不高、性能也一般的"霍金斯"级也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刚刚竣工,处于海试阶段的"古鹰"号重巡洋舰,照片拍摄时间为1926年1月。"古鹰"级是一款很优秀的大型巡洋舰。

1929年时的"什罗普郡"号重巡洋舰。"郡"型巡洋舰在其建成之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型巡洋舰,但是"妙高"级的出现迅速地让她失去了这个桂冠。

向现实妥协

"郡"型巡洋舰让英国人很是满意,但是很快英国人就发现"郡"型高昂的价格使其建造数量不足以达到"70艘巡洋舰"的数量要求。于是英国人做了两手准备:一是让包括"郡"型在内的英国海军现役巡洋舰的服役时间尽可能地延长,起码也要撑到未来新造巡洋舰服役多年之后再退役。二是建造"郡"型巡洋舰的缩小版,也就是"约克"号和"埃克塞特"号巡洋舰。然而吨位和武备均作缩减的"约克"号和"埃克塞特"号单舰造价仅比"郡"型的单舰造价低10%,达不到英国海军所要求的省钱预想。更令英国人意想不到的事还在后面,当时《华盛顿海军条约》各缔约国已经纷纷开工建造吨位在10000吨左右、主炮口径在8英寸的新巡洋舰,日本在1924年开工了"妙高"级巡洋舰,紧接着在1927年又开工了"高雄"级巡洋舰;美国则在1926年开工了"彭萨科拉"级,又在1928年内一口气开工了6艘"北安普敦"级巡洋舰。

上述四级巡洋舰在质量方面均赶上甚至超过了"郡"型,而英国海军此时已经无力大量建造在性能上压倒这些新巡洋舰的巡洋舰。为了尽可能达到"70舰需求"并维持自身巡洋舰在数量上对他国的优势,英国海军在1925年2月提出了新型巡洋舰的研制要求:吨位在7500长吨至8000长吨之间,使用6英寸主炮。然而精明的英国人并不愿意就此失去优势,既然无法在船台上取胜,那就在会议桌上扳回一局。

1927年的日内瓦会议上,英国提出了削减大型巡洋舰武备和限制其数量的提议,美国则希望将巡洋舰的总数量限制(通过对巡洋舰总吨位的限制)在远低于英国海军需求的水平,最后双方的提案在争吵中不了了之。1929年1月,英国海军建造总监部门拿出了五个新巡洋舰的设计方案。同年6月3日,排水量6500长吨,使用4座6英寸双联装动力驱动炮塔的设计方案被批准,这个方案后来演变成了"利安得"级轻巡洋舰。

1937年5月代表日本参加英王乔治六世加冕阅舰式的"足柄"号重巡洋舰,"妙高"级一度是世界上"最优秀巡洋舰"的代表。

1939年7月14日完成现代化改装之后进行全速公试的"高雄"号重巡洋舰。"高雄"级在完工时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重巡,在接下来的世界大战中,有十足把握在海战中战胜"高雄"级的重巡可能只有美国海军的"巴尔的摩"级、德国海军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意大利海军的“扎拉”级、法国海军的“阿尔及尔”级(均为‘后华盛顿条约时代’的重巡洋舰)。

高速航行中的“盐湖城”号重巡洋舰,照片拍摄于1937年11月11日。“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是美国海军第一种“条约型”巡洋舰。

在那不勒斯沿海地域执行对陆炮击任务的"俄里翁"号轻巡洋舰。"利安得"级轻巡洋舰是英国海军一战后设计的第一种7000吨级、使用6英寸主炮的巡洋舰,也是整个华盛顿条约时代英国海军各型轻巡洋舰的设计样板。

伦敦条约

就在新轻巡设计方案敲定的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让各海军强国的钱包变得干瘪起来,包括英国人自己的。同年以拉姆齐·麦克唐纳(Ramsay McDonald)为首的新工党政府掌权,新政府强烈希望并推动各国达成进一步的军备限制方案,英国海军也在新政府的压力下将"70艘巡洋舰"变成了"50艘巡洋舰",以期让美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美国则因为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潭,也表达出了想要重新缔约的想法。

1930年1月31日,各海军强国在伦敦召开会议并与同年4月22日签署了《伦敦条约》。条约中明确规定:主炮口径超过6.1英寸的巡洋舰为重巡洋舰,口径不超过6.1英寸的为轻巡洋舰;上述条款仅有英美日三国同意。条约对于英美日三国在拥有轻重巡洋舰的总吨位上有严格的限制,英国的重巡洋舰总吨位为146800长吨,轻巡洋舰为192200长吨;美国的重巡洋舰总吨位为180000长吨,轻巡洋舰为143500长吨;日本重巡洋舰总吨位为108400长吨,轻巡洋舰为100450长吨。同时《伦敦条约》还对三国可以拥有的重巡洋舰数量也做了限制,分别为美国18艘,英国15艘,日本12艘。还有一条专门针对英国的限制条款:1936年12月31日前英国可建造总吨位不超过91000吨的巡洋舰。但是《伦敦条约》并未对轻重巡洋舰的单艘吨位作出限制,也就是说无论轻重巡洋舰,其单艘吨位都可以达到10000吨的上限。英国海军计划利用这91000吨的份额建造14艘5000吨级和7000吨级巡洋舰,也就是后来的"利安得"级、"安菲翁"级、"林仙"级轻巡洋舰。

1940年时的"悉尼"号轻巡洋舰,"安菲翁"级轻巡洋舰是英国海军在受到"最上"级刺激之后,结合了"利安得"级和"林仙"级设计优点所快速设计并建造的新型巡洋舰,也为之后"城镇"型轻巡洋舰的设计打下了基础。

"曙光女神"号轻巡洋舰,拍摄地点位于利物浦,具体拍摄时间不明。与"利安得"级类似,"林仙"级轻巡洋舰是英国海军在一战后设计的新一代5000吨级舰队巡洋舰,是第一代"林仙"级和C级轻巡洋舰的“直系后裔”。虽然时任DNC的古道尔对该级舰的评价是:"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火炮和装甲。"但其实她是一款很优秀的轻巡洋舰,非常适合战时急造,只是生不逢时。

"城镇"型的诞生

英国海军对于"70变50"是相当的不满,但是形势比人强,在"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大背景之下,《伦敦条约》再次对各海军强国的海军发展作出了限制,也让英国暂时松了口气。(法意两国虽未同意新条约中对巡洋舰和驱逐舰的限制条款,但在巡洋舰设计上多少仍遵从了新条约的规定)然而日本接下来的"鬼斧神工"给了世界一个大大的震撼,彻底打乱了英国人的造舰计划,也深刻影响了英国未来的巡洋舰设计。

日本在1931年开工建造了"最上"级轻巡洋舰,日本宣称该舰的吨位为8500长吨,装备15门155毫米舰炮。该舰的真实设计吨位为9500长吨,最终排水量达到了14112长吨(试航状态)。日本人研发"最上"级的真实目的是想瞒天过海,名为轻巡洋舰,实为重巡洋舰(通过换炮而成,且一开始日本就有此意)。与日本互为假想敌的美国受此影响在1933年订购了4艘轻巡洋舰(CLs40-43),期间美国人多次修改设计,最终她们的排水量为9700长吨,装备15门6英寸舰炮,于1935年开工,这就是"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

"最上"号开工之后英国人意识到,自己手上所有在建的、已完工的新轻巡洋舰在面对这种"大型轻巡洋舰"时将变得不堪一击,"郡"型重巡也没有十足把握能在战斗中击败"最上"级,数量优势将被质量优势抹杀。

1932年2月,海军部编写的一份备忘录里提出:是否可以放弃利用91000吨份额建造14艘小型巡洋舰的方案,然后模仿日本建造大吨位轻巡洋舰。同年3月17日海军部在一次会议上审计了该备忘录,这次会议上海军部内部形成了巨大的意见分歧,一方认为应该建造类似于"最上"级那样的巡洋舰,另一方认为这么做会导致英国海军无法达到"50艘巡洋舰"的需求。

虽然没能达成共识,但是海军部依然向DNC(海军造舰部主任)下达了绘制“改进型利安得”级巡洋舰草图的命令,“改进型利安得”的吨位为7500吨,装甲的布置面积做了改进,使用两座三联装('B'炮塔和'X'炮塔)和两座双联装6英寸主炮塔,同时还下达了三联装6英寸炮炮塔的研制工作。"改进型利安得"最终演变成为"安菲翁"级,"安菲翁"级与"利安得"级最大不同是使用了交替式动力舱布置,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烟囱从一个变成了两个。武备上不知何种原因,"安菲翁"级并没有使用三联装炮塔,仍然是4座双联装主炮塔,8门6英寸主炮。

到了1933年中期英国海军终于正式修改了自己的造舰计划并于同年7月25日在海军部备忘录上做了最后的总结,1933年8月初,第一海务大臣艾农·查特菲尔德(Ernle Chatfield)向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汇报了这一计划并获得了首相批准。该计划决定在1933年的造舰计划中不再继续建造"安菲翁"级和"林仙"级轻巡洋舰,而是开工建造3艘7800吨的"贸易保护巡洋舰",大致的技术指标是:主要武备为4座三联装主炮塔,12门6英寸主炮和鱼雷,主装能够抵御6英寸炮弹,航速在30节。同时决定将"50艘巡洋舰"的需求降低为"49艘",少的一艘未来再补上。DNC奉命在1933年9月前为新船绘制设计草图,供海军部参考。

1932年至1934年的日内瓦会议英国试图限制轻重巡洋舰单艘吨位的努力失败,这为"南安普顿"级和 "爱丁堡"级(或‘贝尔法斯特’级)轻巡洋舰最终设计方案的成型打下了楔子。

"最上"号轻巡洋舰,照片拍摄于1935年8月24日。"最上"级轻(重)巡洋舰用一句话就能很好的评价:"惊人的违约舰"。

"火奴鲁鲁"号轻巡洋舰,照片拍摄于1939年2月。"布鲁克林"级是美国海军为了应对"最上"级而研发的亦步亦趋之作,却无意中奠定了"后华盛顿条约时代"美国海军各型巡洋舰的设计基调。

"利安得"级、"安菲翁"级、"南安普顿"级(从上到下)的外形比较图,可以看出三者在设计上明显的传承风格。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