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武器】二战英军QF 2 两磅炮发展史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图说武器】二战英军QF 2 两磅炮发展史

两磅炮,这个名儿听起来比较独特,其实倒也不难理解——与二战很多参战国不同,英国人不是按照弹药口径来衡量区分火炮种类,而是按照弹丸质量进行分类的。换算成口径的话,其实两磅炮也就是QF 2 40毫米炮。

这种炮在大战初期非常活跃,主要被英军用作坦克主炮和炮架式牵引反坦克炮使用。主要在40年-41年活跃于西欧战场和北非战场。41年年底开始,因为德军在北非使用的坦克逐渐增厚了装甲,QF 2也就逐渐显得毫无用处了,逐渐被六磅炮(57毫米)所替代,但因为QF 2在英国反坦克炮和坦克炮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了解。

QF 2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坦克炮和反坦克炮来研发的,其实这种两磅炮在一战时候就已经有同类型的炮存在,只不过在一战当中,QF 2的前身QF 1,是作为早期自行高炮使用。

因此在1935年10月该炮被正式列装之前,给予了它QF 2的编号,制式名称2-pdrMark IX,由维克斯公司设计,伍利治兵工厂全权制造。

第一种被列装的该炮具有三支点式炮架,被命名为Mark I型,于1936年正式列装给部队。它的三根炮架大臂的中间一根,要比其它两根要长得多,其尾端具有牵引钩,由小型卡车拖曳行驶。到了制定阵地以后,该炮可以快速展开。炮身上自携带有可以拆卸的路轮,炮架展开的时候可以被安置在两边的挂钩上。

后来伍利治兵工厂对Mark I 进行了一些改进,在质量上更轻,同时也优化了路轮的拆卸方式,更有利于该炮迅速布置和转移,这些型号被命名为Mark II,并作为QF 2的主要型号一直生产到了1944年。

该炮的炮架可以提供360度全向旋转,被改进过的QF 2,三条大臂每个都可以作为牵引臂,也就是说无论牵引车从哪个角度过来,都可以不用怎么牵拉旋转火炮,而快速地被拖上挂钩,这无疑是个优势。但如果套上路轮就不行了,火炮只能被限定在很小的角度左右摆动。

因为弹药装药量较多,英国人在缴获德军主力反坦克炮PAK36的时候,发现己方QF 2的口径虽然和37毫米的PAK36是一个级别的,但后坐力却是后者的两倍,当然,更多装药量也提供了弹丸更高的初速。于是该炮被很快采用在英国主力坦克上面,比如玛蒂尔达II和瓦伦丁系列。

由于该炮的威力逐渐不堪需求,在战争中英国人对该炮再次进行了改进,但并不成功;加拿大对该炮也通过增大口径使其可以发射57毫米炮弹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直到战争结束,这种改型也没能投入使用。

战后,英国人没有放弃该炮,而是加长了它的身管,让它发射40×438R穿甲弹,这是一种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也可以发射高爆弹,实验效果非常良好,炮口初速达到了1295m/s,可以以30°入射角击穿900米距离上的85毫米厚装甲。英国军方对此比较满意,并计划将其装备在萨拉丁装甲车上面,然而,萨拉丁的任务发生了变化,英国军方想要让它装备短76炮用于机动火力支援,因此这一试验又告失败。

装备弹药方面,该炮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型号的弹药种类一致,先后装备有MK I 普通穿甲弹(弹重1.08千克),初速792m/s;高速穿甲弹(弹重1.08千克),初速853m/s;MK I 被帽穿甲弹(弹重1.22千克),初速792m/s;被列装但从未真正配发的MK II 高爆弹(弹重0.86千克),初速792m/s。

可以看出,该炮的弹药全部为穿甲弹,没有高爆弹,作为一款反坦克炮还能说得过去,但作为坦克炮不配发高爆弹,英国佬的这种奇葩思维也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

穿透效率方面,该炮发射普通穿甲弹,以30°入射角命中装甲靶板,在91米处可以击穿49毫米,457米处可以击穿37毫米,914米处击穿27毫米,1371米处击穿17毫米;发射高速穿甲弹,457米处击穿54毫米,914米处击穿41毫米;发射被帽穿甲弹,457米处击穿53.5毫米。

该炮基本数据:

全重:814千克;全长:2.08米(L52倍身管);

炮组成员:3-5人;弹药类型:40×304R;

制退方式:浮动式管退;高低射界:-13°~+15°;方向射界360°;

射速:每分钟22发;有效射程:914米;最大射程:1000米;

瞄准具型号:No.24b

下面简要说说战场表现。

1938年该炮被皇家兵工厂正式列装,并被军方分派给了五个野战旅中的反坦克部队使用。应用单位为排,每排三门。在西线战役开始的时候,该炮以每排三门方式配属给步兵师,轻装师下设的两个反坦克排里面,每排配属12门。在西线战役中与哈奇开斯25毫米反坦克炮一同使用。西线战役失败以后,QF2大量被德军缴获,德军很看不上这种小玩意,认为性能比不上自己已经列装的PAK38 50毫米炮,仅仅比PAK36好了那么一点点,因此在改了制式编号为4.0 cm Pak 192 (e)以后,全部配属给了二线部队使用。

1941年,英国一方面要防备德国可能的登陆入侵,大量的QF 2被动员起来的英国本土军用作训练和防御任务;另一方面也将不少QF2运到北非,确保那里的殖民地。同时拉过去的还有25磅野炮——一种兼榴弹炮和反坦克炮于一身的炮型。

不得不说,该炮还是在北非战役初期发挥了一定作用,完全可以应付意大利的薄皮坦克,而德军刚运过去的首批140辆坦克里面,有不少都是2号C,三号E、F等装甲脆弱的型号,甚至还有不少一号坦克充数。这些坦克里面,即使是后来的加强型号,比如2号F也不过35毫米最大装甲厚度,三号F更是只有30毫米,以QF 2的穿甲效率对付它们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好景不长,当北非出现了三号G/H和J型,以及火炮威力更胜一筹的四号F型以后,QF 2就已经快拿它们50毫米以上的装甲没有办法了,更不用提42年下半年陆续装备的三号L型,其前装甲厚达70毫米(50+20间隙装甲式布置)。因此该炮很快就被后续型号所取代。而且在应用中,该炮因为没有装备高爆榴弹,在应对敌人步兵的攻击的时候几乎没什么效果,因此英军不得不给炮组成员配备了米尔斯MK2破片手榴弹和冲锋枪用以招架,但可靠的方式还是需要己方步兵兄弟们“拉自己一把”。对于采用该炮的英军坦克来说,其实更麻烦了——很多时候只能靠同轴机枪来消灭敌人步兵,而一旦假如机枪卡壳,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这是采用该炮的瓦伦丁MK III的内部。从上图可以看出,英国坦克的炮塔空间布置一直很不合理,狭小拥挤的环境极大地制约了战斗力的发挥,也造成不能携带更多弹药。

但是别看在对德作战中,QF 2两磅炮的效果有点每况愈下的味道,在太平洋战场上还真不错——

这是封锁路口并刚刚击毁了一辆日军坦克的澳大利亚反坦克炮组。

这是一辆被QF 2干掉的日军95奇哈轻型坦克。

该炮在太平洋战区被一直用到了战争结束,甚至45年12月,战争都打完三个月了,而且很多己方部队早已换装了六磅炮的情况下,太平洋战区的英军依旧大量在用QF 2。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