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长津湖战役的结束并非止于歼灭美陆军七师第三十一团,而是一直持续至美军的最终撤退。也就是在美军撤退的过程中,志愿军与美军在一处撤退的关键要道即水门桥,再次发生一场悲壮的战斗。
一、再强大也无法支撑下去的美军
在长津湖战斗中,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军陆战一师、陆军第七师之间发生激烈战斗,志愿军在缺乏武器、物资、棉服支援的情况下坚持与美军作战,以伤亡近5万人的代价换取了一场悲壮的胜利。美军陆战一师、陆军第七师在无法承受如此伤亡的情况下,被迫开始大撤退计划,即从下碣里、古土里等作战区域向美军后方补给基地兴南港撤退。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美军从作战的长津湖一带向兴南港撤退只有一条路可以容许大规模机械化美军通过。而这条道路上有一处必经之地十分关键,那就是一座长不过9米左右,宽仅容纳一辆车单行通过的水门桥。
长津湖战役地图
主战场战斗结束之后,志愿军第九兵团的任务也随之更新,即尽一切可能阻断美军的撤退之路,给美军以巨大杀伤,从而取得更大战果。由于志愿军在机械化程度上完全无法与美军相抗衡,因此要想对撤退的美军予以进一步杀伤,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切断美军的后撤之路,以为志愿军发起进攻提供足够的时间。一旦美军成功跨越水门桥,就能够收到来自兴南港补给基地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与火力支援,而当时的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场上已经伤亡惨重,很难在水门桥以南再度发起对美军的阻击之战。因此炸毁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水门桥,成为志愿军第九兵团必须完成的战略任务。
水门桥的地理位置
二、三炸水门桥
从水门桥撤退的部队以陆战一师为主体,指挥者是志愿者的老“熟人”——少将师长史密斯。与冒进的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相比,史密斯更加老成谨慎,因此在长津湖战役开始之前,他便在下碣里修建机场,为军队的撤退留足后路。而身为美军海军陆战队的最强部队,美军陆战一师实力强劲且在经历长津湖作战后依旧能够保持队形有序撤退,这些都为志愿军的阻击之战增添了更多的难度。
美军陆战一师
早在长津湖战斗打响之前,第九兵团已经提前预见到水门桥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曾令20军军长张翼翔将下碣里至真兴里沿途道路上的所有桥梁都予以炸毁。自1950年11月底开始,九兵团即多次派出侦察营和工兵小组前往水门桥附近进行侦查。12月1日,也就是长津湖战役还在进行的时刻,20军60师派出的炸桥小组在夜幕笼罩下第一次将水门桥炸毁。但拥有强大后勤保障实力的美军工兵部队,很快就修好了水门桥。
宋时轮
两天后,即12月3日,身负炸桥任务的志愿军炸桥小分队再度发起对水门桥的袭击任务,但由于并未将桥梁的根基炸毁,美军工兵部队再次很快将桥梁修复完成。
《水门桥》剧照
眼见美军一次又一次将刚刚炸毁的水门桥修复如初,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开始焦急起来,身为长津湖战役的最高指挥者,他深知对手的强大,也知道一旦让美军顺利通过水门桥,志愿军则很难再对美军造成致命打击。为此,宋时轮决定派出更多的炸桥部队,以将水门桥从桥面到桥梁根基全面炸毁。在宋时轮的要求下,200多名亲身携带数十斤炸药的志愿军战士,再度摸索到水门桥周边,他们也知道,如果这一次任务再不成功,从长津湖撤退下来的美军很快就会在机械化交通工具的掩护下顺利撤退。12月6日晚,水门桥在上百斤炸药的攻击下,被志愿军连根炸毁,炸桥小队取得了重大胜利。
三、无可奈何的结局
水门桥被彻底炸毁了,但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因为美军拥有一套完整且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尤其是对身经百战的陆战一师来说,后勤保障能力则更加突出。
水门桥被炸毁后,美陆战一师工兵营营长向补给基地请求支援,通过飞机空投桥梁组件,并着手打算再造水门桥。支援请求发出后,美军立刻下令日本三菱重工连夜赶制出8套标准桥梁钢材,并动用8架大型运输机在7日早上便运输至1000多公里外的水门桥上空,至当天夜里,所有的建桥材料已全部运输到位。经过一天的修复之后,陆战一师工兵营在8日下午,便在被炸毁的水门桥的基础上,重新架设起一座可以载重50吨的桥梁,这意味着美军所有的重型武器包括坦克等都可以顺利过桥。
《水门桥》剧照
水门桥架设完成后,陆战一师迅速通过水门桥,随后立即将水门桥炸毁。跟来的志愿军再无法继续前进追击美军,至此,水门桥战斗算是告一段落。
从结果来看,水门桥战斗好像很难分出胜负,志愿军固然没有达成堵截美军南撤的战略任务,但从整体战果上来看,美军却是在长津湖战斗失败后才选择撤退,即使他们的后勤能力再强,依旧无法改变战败和撤退的结局。
就志愿军本身来说,美军时常将志愿军的攻势称之为“礼拜攻势”,即志愿军一次的补给量大约只能够维持一个周的进攻。志愿军与美军之间在物资保障、后勤补给与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以致于志愿军在长津湖战斗中因缺少棉服而出现大量冻死冻伤的情况。志愿军方面认为将水门桥连根炸毁,就可以有效阻挡美军的撤退,但却没料到当时的美军在全球可以任意调动资源,仅在一天半的时间便重新造起一座水门桥。志愿军为炸毁水门桥付出的牺牲可以说是惨重的,不仅有大量战士牺牲在炸桥过程中,甚至有一个连在炸桥过程中,在缺少棉服的情况下坚守阵地,全体将士都被冻成了冰雕。
1950年12月24日,美军陆战一师从兴南港撤离,27日志愿军占领兴南,长津湖战役至此正式拉下帷幕。
水门桥上发生的战斗严格来说规模很小,主要是志愿军与美军之间围绕炸毁与修复水门桥之间发生的战事。对志愿军来说,炸毁水门桥是阻止美军南撤的关键,但由于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使水门桥在三次被炸毁后,很快又被美军修复。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我们不能对志愿军水门桥战斗有任何苛责,对于这支军队来说,他们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做的全部,也付出了他们能付出的最大牺牲。在零下数十度的酷寒当中,在刚刚结束惨烈的长津湖战斗之后,志愿军战士们缺乏棉服,以热血抵抗严寒,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可以称之为“奇迹”了。而由于硬件方面的落后而导致的最终结果,对比之下也显得志愿军的努力更加的悲壮。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