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年货,贴春联,古人春节乐趣多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办年货,贴春联,古人春节乐趣多

今天是腊月二十二

明天就是小年儿了

您家扫房、祭灶、办年货儿了吗?

当代都市人的生活节奏快,几乎看不见这些旧礼俗了。很多年货都在网上下单——

也许自己还没到家,

货就已经先送到家门口了。

而过年对于古人来说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通常要从腊月初八就开始忙活,一直到正月十五才能罢休。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凡是过年买的货都叫年货。年货中的“吃”最为重要,其次才是祭、穿、玩。所以,民间便流传了这样的顺口溜: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过年的吃食,人们喜欢讲究寓意好。南方爱吃年糕,意味着好彩头年年俱高,一年更比一年好。北方爱吃饺子,素有“没吃饺子没过年”的老话——肉馅的寓意富足,素馅的寓意顺遂。

清 《过新年》(年画)

首都博物馆 藏

年货中的“祭”,包括了“祭天”和“祭祖”,因此各种”香“、”纸“、”蜡“等,自然是少不了的。

清 《富贵岁朝》图轴(局部) 佚名

故宫博物院 藏

年货中的”穿“是扯新布,做新衣服,这大概也是过去普通家庭的小孩子最盼望过年的理由之一了吧。而达官显贵家不光得穿,身上链子、玉件一大堆,走路叮当乱响,叫“一走三响”。

清 姚文瀚 《岁朝欢庆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年货中的”玩儿“就更多啦。比如沾个年画、养个冬虫,挂个灯笼,举个风车儿、画个糖画、放个鞭炮……

年里赶个庙会还能看看杂耍、舞狮、灯谜、戏曲……买点儿好玩意儿。

清同治 粉彩百子龙灯图海棠形开光帽筒

观复博物馆 藏

此外,写春联也是家家户户的必备活动。过去没有胶水,人们都是用水和白面糊打糨子去贴。而写春联的也不是随便找个人就可以写,一般书香门第都是请家中最德高望重的长辈书写,寓意忠厚传家。或是让家里学有所成小孩子去写,寓意后继有人。

不过,在老百姓当中还是寒门居多,就不能像富裕人家那般将就了。那么,不能识文断字的人家也想贴春联怎么办呢?

温饱过得去的人家大不了去集市上买一幅,或者说明了自己想要的寓意,让别人代笔。温饱将就的人家则会选择买红纸贴在墙上,然后将饭碗扣在上面描画个正圆,左边画几个⚪,右边就画几个⚪,打远处一看就和春联差不多。

春节写的叫“春联”,平时写的叫“对联”。观复博物馆收藏了一对写有对联的镇尺,以乌木为材,深凿14个篆体字,文字方正而又合法度。尾落“吴育”,下配阴文“山子”篆书印,和阳文“吴育”。

此对联对仗工整,引经据典。上联“诗入司空廿四品”(“司空”指的是晚唐诗人司空图,“廿四品”指的就是他的诗论《二十四诗品》,传为不朽之作)。

下联“帖临大令十三行”(“大令”指的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中书令号称“大令”,因王献之做过中书令,故人称“王大令”。“十三行”指的就是王献之写的《洛神赋》,堪称王献之小楷代表作,惜已佚。流传后世的独有宋代在碧玉上所刻《洛神赋》其中的十三行250余字,故称《玉版十三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