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生活在传说中的人⑧—朱塞佩·加里波第(中)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那些生活在传说中的人⑧—朱塞佩·加里波第(中)

作者:水瞳韵然

作者简介:水瞳韵然,家住河北省邢台市的摸鱼肥宅一枚,爱好历史和军事,骑马与砍杀是最喜欢的游戏,同时还是小约翰可汗的崇拜者,通辽汗国的忠实粉丝,哈萨克汗国最忠诚的封臣,叶儿羌汗国的一生之敌,最近貌似沉迷于《使命召唤16》。

四、第二次流亡

1848年,加里波第乘船到达美国纽约,受到了意大利移民的热烈欢迎。他先在一家蜡烛工厂当工人。后来前往秘鲁,在一艘商船上当船长。1854年,加里波第再次回到意大利,居住在撒丁岛外的卡普雷拉岛,并在意大利第一艘由螺旋桨驱动的汽船上担任船长。

流亡期间,加里波第仍然关注着祖国。19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前期,欧洲兴起了强大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意大利也掀起了争取独立、统一的高潮。力图在意大利起领导作用,统一意大利的撒丁王国,还在1858年就已开始了战争准备,并与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即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缔结了秘密的反奥同盟。 双方商定:法国出兵帮助撒丁王国将奥地利逐出伦巴底和威尼斯,而撒丁将把尼斯和萨伏伊地区割让给法国。

五、再次回国

为了把共和派吸引到自己一边,自1852年起任撒丁首相的卡米洛·加富尔请加里波第来组织志愿军,他同意了。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解释道,他习惯于把自己的一切原则服从于统一意大利的目的,不管这种统一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他放弃了共和制原则。加里波第所以同意和撒丁军一起战斗,因为他希望利用装备精良的王国军队来为意大利的革命事业服务。

1854年春天,加里波第回到意大利。然而,加富尔只想利用加里波第的声誉来招募志愿军,其实并不信任他。起初,加富尔甚至不让他独立指挥部队,后来才让他指挥一个由3000人组成的“阿尔卑斯猎兵团”。

图19.卡米洛·奔索·加富尔,意大利政治家、外交家,伯爵,意大利王国的第一任首相

1859年5月,意大利第二次独立战争爆发,法国和撒丁联合对奥地利开战,加里波第率猎兵团深入伦巴底,连战皆捷,成功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深感震惊的奥军统帅部不得不从第2军团抽出加强有炮兵和骑兵的鲁普雷希特旅来对付他。5月26日,在瓦雷泽到科摩的道路上,猎兵团经短促激战,力挫奥军鲁普雷希特旅。奥军司令部又派卡尔·乌尔邦男爵率6000多人据守科摩顽抗,但加里波第亲率3000猎兵团猛冲猛打,仅一个早晨就攻克科摩,乌尔邦带残部一直败退到芒扎才稳住阵脚。加里波第充分利用了胜利的影响,大举向前推进,沿途派出骑兵四出侦察,一度兵临布雷夏,民间谣传他手下有20000雄兵,正欲攻取奥军位于罗纳托的总指挥部,奥军一时部署大乱。到6月初,大部分伦巴底土地上的敌人被他的部队肃清。这是他在1859年到1860年革命中第一次胜利进军,是在撒丁政府只供给很少武器的情况下取得的。他曾通知总参谋部武器不够,要求供应弹药,但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好从敌人手中去夺取。

与此同时,在正面战场,法撒联军也在马真塔和索尔费里诺血战取胜。前线的胜利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意大利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越来越大的规模。

然而,拿破仑三世出兵帮助撒丁,并不是为了意大利统一,因此,当他看到意大利革命局势很难控制时,便背着撒丁王国与奥地利签订了“维拉弗兰卡”协定,规定奥方将伦巴底割让给法国,再由法国转让给撒丁,但奥地利仍可保有威尼斯。撒丁不得不接受该协定,第二次独立战争就此结束。加里波第非常气愤,他离开了法撒联军。

拿破仑三世的背叛行为,激起了意大利中部各国的革命。1859年9月,托斯卡纳、莫德纳、帕尔马和教皇国的罗马涅地区都成立了临时政府和制宪会议,结成四国防务联盟,防止奥地利卷土重来,警惕教皇国的进攻。加里波第担任联军副司令。他准备进军教皇国。但由于上述四个地区并入了撒丁王国,在国王的阻挠下,他被迫停止了进攻教皇国的计划。

六、“千人远征”

1860年4月,意大利最顽固的封建堡垒——两西西里王国的首府巴勒莫也出现了革命的征兆,使统一运动再现高潮。在马志尼领导的共和党建议下,加里波第决定组织志愿军去支援当地人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千人军”(又称“红衫军”)。

由于加里波第的声望,撒丁王国对远征未作阻止,加富尔也认为远征有利于增加外交筹码,但为了不惹麻烦,他又下令不给志愿军发武器。这些掣肘自然难不倒加里波第,5月5日夜里,他率领自行组建的“千人远征军”出发,从热那亚启程,渡海前往西西里岛,去完成加富尔认为是“疯子的事业”。

图20.加里波第登陆西西里岛

当时的西西里王国拥有一支10万人的军队,仅在西西里岛就有3个师共25000人和64门大炮。单从数字看,加里波第似乎是以卵击石,他所依恃的只有高昂的士气和巧妙的指挥。

两艘轮船载着1400名士兵离开了热那亚海岸。他们组成7个连。为了掩盖远征的真正目标,加里波第派出小部队佯攻教皇国,主力1089人则于10日进入西西里最西端的马尔萨拉港。尽管当时有2艘两西西里军舰开到,却无力阻止他们登陆。接着,加里波第明智地决定不作停留,而是以骑兵和精锐的热那亚宪兵为前导直扑巴勒莫。

攻占萨累米后,约有4000名起义者加入了远征军。加里波第以撒丁国王的名义,执掌了西西里独裁政权。5月15日,他率领部队翻山越岭向北推进到卡拉塔菲米。西西里王国守岛司令兰迪急命斯福扎大尉率第8猎兵营1800人据守皮安托·罗马诺山阻挡志愿军前进。地形对守军十分有利,加里波第不得不身先士卒与敌反复争夺,他那著名的"红斗篷"成了敌人的活靶子。志愿军战士安东尼奥·埃利亚用身体挡住射向他的子弹,加里波第才幸免于难。经过观察,加里波第看出了对手依托山势、梯队布阵的弱点,果断带领800精锐发起了白刃突击,最终成功击破了对手。 斯福扎败回巴勒莫。西西里人热烈欢迎志愿军,加里波第的队伍不断扩大。

图21.描绘加里波第(最高者)在卡拉塔菲米山之战中的情形

加里波第长驱直入,进抵巴勒莫城下。敌军正在巴勒莫周围构筑堑壕,企图负隅顽抗。在两西西里国王弗朗切斯科二世的支援下,他们至少还有22000人,远远超过了加里波第能用来对他们作战的兵力。从20日起,加里波第向敌人的警戒部队和配置在蒙雷阿勒及帕尔科附近的阵地发起进攻,使之产生错觉,以为他的主攻方向是城市的西南部。加里波第把进攻和佯装退却巧妙地结合起来,诱使敌军将领把愈来愈多的部队从城里派到西南郊,到24日就有10000名左右的敌军开到城外。这正是加里波第所要达到的目的。他且战且退,用这种策略使守城的敌军几乎减少了一半。突然,他改变了行动的方向,出其不意地把主力调到巴勒莫附近濒海的米集耳美里谷地。27日凌晨,巴勒莫全城爆发大起义,在他们的配合下,加里波第强攻该城东南部的特尔米尼港,解放了巴勒莫。兰迪不愿再战,终于签署了投降书。

从马萨拉登陆到巴勒莫解放,是加里波第远征史上最英勇的20天,用武器很差的劣势兵力打败装备精良的优势敌人,充分表现出加里波第“不仅是勇敢的领袖和卓越的战略家,而且还是足智多谋的统帅”。

此后几天,没有发生大的战事,敌我双方都在积蓄力量。两西西里王国在墨西拿仍然有克莱里元帅指挥的18000人,还有些要塞控制在他们手中,自然不会轻言失败。7月20日,克莱里命博斯科大尉率3000人进行威力搜索,试探加里波第的实力。博斯科以米拉佐要塞为支撑点,占领志愿军的前哨阵地阿尔基村,并向科里奥洛村进攻。志愿军主力赶到后保住了科里奥洛村,随后在加里波第指挥下,一举夺回阿尔基村。乘胜直扑米拉佐要塞,败退的敌军扔下了2门火炮。博斯科派骑兵冲出要塞,企图夺回火炮,但被预先埋伏好的志愿军挫败。敌骑兵大队长朱利亚尼也被加里波第亲手击毙。

尽管博斯科不承认失败,但随着科森茨率领5000名志愿军赶来增援加里波第,他惟有忍痛撤回墨西拿。心灰意冷的克莱里眼看大局将倾,只好请求国王允许他放弃西西里岛。

形势发展很快,随着王国军队撤出西西里,加里波第开始筹划进军那不勒斯,彻底推翻弗朗切斯科二世的统治。8月18日夜,加里波第率3600人在萨尔沃港登陆,乘夜分兵袭占敌军把守严密的勒佐要塞,俘守将加洛蒂。驻防卡拉布里亚的巴蒂斯塔·维亚尔将军急命梅伦德斯和布里甘迪两位将军分率1200人和2500人前往抵抗,二人萎缩不前,反而被加里波第分割包围。维亚尔坐拥重兵,却不敢支援,反而带着一连亲兵逃回了那不勒斯。加里波第以大无畏的勇气,只身到敌军大营招降,敌军官兵群起响应,杀死了拒不投降的布里甘迪。

在不到12天的时间里,加里波第就占领了西西里王国的大片国土,王国军队大多不战而降,胜利震惊了欧洲。9月5日,弗朗切斯科二世和王后被迫离开那不勒斯,乘船前往加埃塔,同时命令仅剩的主力沿沃尔图诺河布防,进行最后顽抗。最初,加里波第以为敌军士气涣散,已不堪一击。然而他抵达沃尔图诺河后才发现,敌人拥有众多兵力,而且这支军队清除了无用的废物后,剩下的都是忠于国王的精锐。9月21日,王国军队趁加里波第离开前线时发动偷袭,夺回战略要地卡亚佐,毙伤志愿军250多人,士气大振。弗朗切斯科二世命令趁势一鼓作气夺回那不勒斯。

沃尔图诺河两岸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平原经常为雾气笼罩,沿着蒂法塔山有卡普亚、卡塞塔等据点,战线宽达65公里,有铁路经过。王国军队集中了全部主力28000人,分为两个集团,由里维拉和塔巴基两位将军率领。准备先夺回卡塞塔后,再全力向那不勒斯猛扑。加里波第手下也有20000人马,但成分非常复杂,有些部队并不完全听从命令。由于战线过长,加里波第被迫分兵把口,在右翼篷蒂谷地部署了5650人,在左翼圣马利亚和卡普亚部署了约3000人,在圣安杰罗教堂部署了4000人,另以1800人监视卡塞塔方向。加里波第把司令部设在圣莱乌齐奥,亲自掌握5600人的预备队,同时控制当地的火车站,以便机动兵力。

9月30日午夜刚过,王国军队迎着大雾从卡普亚城出击。在主攻方向圣马利亚和圣安杰罗,投入了20000兵力,包括3200名骑兵和56门大炮。另以瑞士上校冯·米盖勒率8000人进攻右翼的篷蒂谷地。由于敌军拥有几倍的数量优势,圣安杰罗十分吃紧。敌军在防线上打开了好几处缺口,加里波第利用铁路把伤员运走,及时调来生力军。他亲率斯潘加罗旅实施反击,并命预备队3000人冒着敌人机枪火力乘火车快速机动,向敌人侧后迂回,米拉诺旅和两个匈牙利骑兵大队也加入战斗。经过10小时激战后,敌军里维拉和塔巴基两路纵队同时败退,撤回了卡普亚要塞。

在右翼,冯·米盖勒的进展也不顺利。他分出5000士兵由鲁伊斯将军率领向卡塞塔老城前进,自率3000雇佣军朝篷蒂谷地挺进。如此一来,他的数量优势就荡然无存了。尽管雇佣军训练有素,但志愿军还是顶住了他的进攻,先是埃伯哈特旅败退下来,接着冯·米盖勒也缩回杜恩切塔去了。倒霉的鲁伊斯不知道情况已发生变化,仍然机械地执行命令,他费了4个小时攻下一座由280名志愿军把守的废弃古堡,然后冲进卡塞塔老城,大肆烧杀,可惜这时主战场的战斗已经结束了。加里波第亲率左翼部队和2个撒丁轻步兵营把他们包围起来。短暂交锋后,鲁伊斯率部放下了武器。沃尔图诺河之役是一场十分残酷的战斗,王国军队伤亡3420人,志愿军死伤1850人。

沃尔图诺河大战后,弗朗切斯科二世保住王位的最后希望也化为泡影。

1860年10月26日,加里波第在泰阿诺与撒丁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进行了历史性的会师,他称呼对方为意大利的国王并与之握手。11月7日,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在加里波第陪同下进入了那不勒斯。 为了笼络加里波第,国王任命他的儿子里乔蒂为御前副官,送给加里波第别墅一座、汽艇一艘。但加里波第说:我一直战斗,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也不是为了谋取私利。1861年3月14日,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正式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图22.加里波第与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会师

图23.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撒丁王国国王。意大利统一后的首任国王,意大利人给他的绰号“祖国之父”

当时,加里波第积极筹划向罗马和教皇国进军,但他的爱国热情与政府格格不入,双方矛盾激化。加里波第排除万难,再次组织志愿军准备攻克罗马,以致拿破仑三世不惜以战争相威胁。意政府屈从外来压力,准备武力解决加里波第。

8月28日,加里波第在勒佐附近高地宿营时,被撒丁军队突然包围。加里波第无意同室操戈,他只身来到阵地前挥动帽子高喊:“不要开枪,意大利团结万岁!”纪律严明的志愿军一枪未发,可撒丁军队却枪炮齐施,一个流弹打中加里波第的足踝,他本人随即被俘。

-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