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来人不是马来西亚土著?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为什么马来人不是马来西亚土著?

为什么马来人不是马来西亚土著?

根据历史学家考证,“马来”这一名称来自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上一个约1500年前由古印度人所建立的婆罗门教国家——末罗游。末罗游遗址位于现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占碑省的一条巫来由河附近,马来人在古代被中国人译作“巫来由人”,现在的东南亚华人也把马来人称为“巫族”。

制图.地缘谷

制图.地缘谷

在1023年间,苏门答腊岛上另一个古国三佛齐遭到印度军队袭击,都城被攻陷,三佛齐便转以末罗游为都城,间接吞并了末罗游。在13世纪,来自爪哇岛的满者伯夷消灭了三佛齐,末罗游的王子拜里米苏拉被迫逃亡至如今位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建立了马六甲王朝。马六甲正好位于马六甲海峡中间,有作为贸易港口的先天条件。和对岸的苏门答腊相比起来,马六甲也没有像地震的台风一类的自然灾害。于是各国的商人很快汇集于马六甲,通过各种贸易活动,末罗游人建立的马六甲进入了黄金时代

马六甲王宫 来源.Pexels

马六甲王宫 来源.Pexels

“末罗游”一词原本狭义上是指苏门答腊某些王国的族裔,后来因末罗游人在马六甲的强势崛起,这个词才用来指代整个东南亚群岛的地域性文化,也就是马来文化。早期的东南亚群岛除末罗游人外还居住着其它种族,这些种族不会称呼自己为“马来人”,他们也对“马来”没有任何概念,“马来”(Malay)一词更多是后来西方人对整个南岛种族的统称。在17世纪时,西方学者发现东南亚群岛的土著,与太平洋群岛,甚至是远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的土著无论是在体型、肤色、语言还是文化上皆有共同之处,因此把他们称为马来——波里尼西亚人(Malay-Polynesian)。

极富相似性的马达加斯加土著 来源.Pexels

极富相似性的马达加斯加土著 来源.Pexels

所以,“马来人”并不是单一特指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土著,他们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文莱和菲律宾这些被称为“马来世界”(Nusantara)的文化圈子,而这些地区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化基本不会相差太远。在泰国南部、缅甸中南部以及越南山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和马来人类似的文化习俗,即使使用的语言不一样。甚至早期的澳大利亚原住民也有部分马来人基因,因此“马来人种”的足迹可以说是非常广的。

大约在公元10世纪,马来人因为印度文化东渡的原因而信奉印度教或佛教,印尼的婆罗浮屠就是印度文化曾经来过东南亚的最好证明。一部分的马来人则信仰万物有灵论。印度文化和佛教元素极大地影响了在苏门答腊岛和马来亚半岛的马来人文化,如今这些地区的马来语里的很多词汇都是由梵文派生过来的。在伊斯兰教兴起后,很大一部分的马来人又因为自家国王皈依伊斯兰教的原因而纷纷改信伊斯兰教。

伊斯兰气息浓厚的马来人 来源.Pexels

伊斯兰气息浓厚的马来人 来源.Pexels

伊斯兰教进入马来群岛共使用了三种途径,第一条是阿拉伯人直接前往马来群岛传教;第二条是通过印度穆斯林;第三条就是通过中国南下的回族。不论通过何种途径,都侧面证明了马来群岛作为古代世界文化交流所的角色。伊斯兰文化对马来社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来群岛上各个小国的国王开始都以“苏丹”自居,“苏丹”一词即阿拉伯语里的力量、统治权之意。

起初马来语没有文字,伊斯兰教传入后,很多马来人开始学习阿拉伯文,并发展出了一套爪夷文字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用阿拉伯字母拼音来书写马来文。就马来半岛地区的马来人而言,伊斯兰教已经深入到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居住环境、家庭结构和社交礼仪等等。但客观来说,伊斯兰文化也使得马来人的民风逐渐转向保守。

以爪夷文书写而成的《马来纪年》。《马来纪年》被誉为马来版史记,记载了马来民族的历史故事,多数以马六甲王朝为主轴 来源.Pexels

以爪夷文书写而成的《马来纪年》。《马来纪年》被誉为马来版史记,记载了马来民族的历史故事,多数以马六甲王朝为主轴 来源.Pexels

印马情缘

说到马来西亚,就不得不提起另一个和其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国家——印尼。要更深入了解马来人社会,就要好好研究他们的语言。很多人经常以为,印尼语和马来语是不同的语言。事实上,在印尼独立建国之前,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印尼语”,甚至也没有“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概念。而马来语在此之前却早已存在许久。

所谓的“印尼语”其实是印尼争取独立时的国族建构工程的产物。1928 年,一群印尼民族主义者发表了《青年宣言》,呼吁采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语言”作为印尼的独立建国方针。他们并没有采用当时印尼社会多数人使用的爪哇语作为国语,而是选择几个世纪以来流通于马来群岛的共通语言,也就是马来语作为国语,即是今日的“印尼语”。其实,自 17 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殖民地后,马来语就已被定为其贸易区的交流语言。

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作为当时整个大巽他群岛的贸易中心,来往各地使用同一语言大大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

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作为当时整个大巽他群岛的贸易中心,来往各地使用同一语言大大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

近代研究表明,“原型马来语”(Proto-Malayic)约在 2000 年前起源于婆罗洲,随着该语种的使用者往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迁徙,途中又与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产生碰撞融合,如今的马来语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一个语言大杂烩,在不同地区都有着各自的马来方言,腔调和用词等都有些许差异,但不会相差太远。

在马六甲王朝和柔佛苏丹王朝时期,马来语成为整个马来群岛的共通语言,此时的马来语称为“古典马来语”,已经接近于被现代社会所标准化的马来语和印尼语。这两个王国的领土都横跨了马六甲海峡两岸的苏门答腊和马来亚半岛的一部分,两地分别属于现今的印尼和马来西亚。这两个王国究竟应该称作“古印度尼西亚”还是“古马来西亚”呢?当时的“马来语”,又是属于今天哪个国家的语言呢?

除此之外,比马六甲王朝和柔佛王朝更早出现的三佛齐和满者伯夷等古王国,它们的疆域都囊括了除印马两国之外的其它东南亚国家的领土。它们是印尼还是马来西亚呢?严格来说,印尼廖内群岛的马来语还是从马六甲传入的,而印尼建国后作为国语的印尼语就是以廖内群岛的马来话发音为基础。马来语之所以在后来会有“马来西亚语”(BahasaMalaysia)和“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的分别,其实是印马两国各自独立之后,在构建自身国家象征的过程中所导致的

马来西亚和印尼之所以分治,是1824年英国和荷兰签订的《英荷条约》所造成的结果。这份条约签署后,柔佛王朝在苏门答腊以及廖内群岛的领土改属荷兰,如今成为了印尼的一部分。在《英荷条约》签订之前,整个马来群岛存在独立王国和苏丹国,这些小王国的领土并不固定,各国之间时有战争,有点战国时期的影子。16世纪以前,有些地方还是被英荷两国以外的其它西方殖民势力所占据的。

横屏

马来群岛大大小小有两万多个岛屿,相互隔绝的地理特征使得马来群岛上的王国各自为政,英国和荷兰的殖民统治在区别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同时也加速了两国内部的统一 制图.地缘谷

马来群岛大大小小有两万多个岛屿,相互隔绝的地理特征使得马来群岛上的王国各自为政,英国和荷兰的殖民统治在区别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同时也加速了两国内部的统一 制图.地缘谷

尽管印马两地从此分治,但马来语依然被双方认定为标准语言,书写方式则从以往的爪夷文拼音系统转为罗马拼音系统,但两方的拼音方式因各自受到英语和荷兰语的影响而有所差异。直到20世纪,两地的独立运动都以马来语作为各自国族建构的要素。

两国的语言学家在 1966至1967年期间,分别在雅加达和吉隆坡召开会议,试图统一双方的马来语拼音。于是在1972年印尼政府对外公布所谓的“精准拼音”,至此双方的书写系统几近统一。

英殖民时期的“分而治之”

作为前英殖民地,英国的长期统治可谓是对马来西亚整体的社会文化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英殖民时期,英国人把马来亚半岛分为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马来属邦,后两者的“马来”前缀词指的是这些州属是马来人治下的王国或行政区。

海峡殖民地为现在的槟城、马六甲和新加坡,英国人将这三个地方视为马六甲海峡贸易线路上的重要站点,在这三个地方都投入巨资建设海港 制图.地缘谷

海峡殖民地为现在的槟城、马六甲和新加坡,英国人将这三个地方视为马六甲海峡贸易线路上的重要站点,在这三个地方都投入巨资建设海港 制图.地缘谷

英殖民期间,英国人大量从中国广东地区和印度引进劳工来发展马来亚半岛经济。英国人为了方便管理经济领域,便搞起了“分而治之”政策。华人早期主要在矿场工作,生活在城区;印度人则多数住在橡胶园里,当起了橡胶工。而马来人主要在甘榜地区进行农业和渔业活动。

在轰轰烈烈的下南洋运动后,大批福建、广东华人进入马来半岛并开始建设这片土地

在轰轰烈烈的下南洋运动后,大批福建、广东华人进入马来半岛并开始建设这片土地

通过矿业,华人很快发家,并且开始积极参与到早期马来半岛的城市化建设中。举个例子,如今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就是一位名叫叶亚来的客家人协助开发建设的。这种情况引起了部分马来人社群的不满,他们认为英国人把马来人的利益拱手让给了华人。因此“马来人至上主义”开始出现于马来人社会,很多马来人也认定自己才是马来半岛真正的土著,应该享有“土著特权”。

马来民族主义崛起

在1928年,一批马来青年也效仿印尼的青年宣言,发起了马来人青年宣言。由于深受印尼民族主义的影响,这批政治立场基本上偏左的马来青年也主张类似大印度尼西亚主义(Indonesia Raya)的大马来主义(Melayu Raya),认为印马两国应该合为一家

马来人被长期伊斯兰化后,形成了一种保守型的马来民族主义,它是为了反对英国人的马来亚同盟提案而出现的。在这个提案下,各州马来皇室的统治地位将被取消,让马来人与非马来人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后来这份提案因为右翼马来保守派的激烈反对而以马来亚联合邦协议取代。直到今天,马来民族保守主义依旧主导着马来西亚的政治格局。

马来民族主义的崛起与马来人土著特权的设定,也与上世纪华人和印度人在马来亚半岛的人口数量逐渐超越马来人有关。这种现象也进一步加速了马来民族的整合运动,当时居住在马来半岛的爪哇人、武吉斯人、阿拉伯人,甚至连带有华裔和印度裔血统的马来人都被统一归入为马来族。相较于中华民族,马来人的民族意识的产生得比较晚,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是被大量外在因素而激发与统一起来的

正在抗议马来亚同盟提案的马来人 来源.nst.com.my

正在抗议马来亚同盟提案的马来人 来源.nst.com.my

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邦、新加坡、砂拉越和沙巴合组为马来西亚联邦。马来西亚成立后,许多由多种族组成的政党极力反对马来人至上主义,提出要建立“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尤其以李光耀为首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更是极力支持及推行这一理念,无疑是触动到了保守派马来人的逆鳞。

横屏

当时的马来西亚联邦组成部分 制图.地缘谷

当时的马来西亚联邦组成部分 制图.地缘谷

1964年,新加坡爆发了种族骚乱。最后,马来西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势恶化为由,在1965年8月7日下令将新加坡由马来西亚联邦中除名,新加坡被迫独立建国。其实这并非东姑阿都拉曼的意愿,他本人也支持“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这一理念,奈何架不住保守派马来人的反对声浪,新马从此分家。

当时南华商报的独立新闻报道

当时南华商报的独立新闻报道

混乱不清的土著定义

土著一词在马来语为“bumiputera”,源自梵文,字面意思是大地之子,简单说就是在一个国家出生的人,不论是什么文化背景,都可以被视作为这个国家的“大地之子”。然而马来西亚却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利用法律来保护特定族群的国家,这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在马来西亚联邦宪法的定义下,只要习惯讲马来语、奉行马来习俗、信奉伊斯兰,就是马来人。这并非通过血统和种族角度来定义马来人,而是从历史、文化、语言与宗教的角度而做出的定义。理论上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就可成为马来人。只是在大马的现实社会中,成为穆斯林并不等于成为马来人。因此这种法律定义也经常成为争议,马来西亚的印度裔穆斯林群体就曾试图争取获得马来人特权但不成功。

2015年,在涉及纳吉布丑闻的抗议中,马来人将矛头对准了华人 来源.Pexels

2015年,在涉及纳吉布丑闻的抗议中,马来人将矛头对准了华人 来源.Pexels

值得一提的是,和马来西亚同宗同源的印尼,却在经历了一系列历史事件后,于2006年在国会通过了一部法案,取消了土著定义。换句话说,在新法案下,不再有哪个种族是印尼的特定土著。不论是什么文化和宗教背景,大家都是印尼人。

总结来说,马来人是在吸纳和融入了不少外来文化后而产生的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社群,马来人的形成甚至也可以说是一种政治产物。由于马来群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刚好位于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之间,各种外来文化通过这两大文明作为枢纽传入马来群岛。长年累月的文化融合以及各民族之间的通婚使得马来族群已不再是属于哪个地区的特定土著,今天在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也很少去弄清楚自己真正的祖源。

曾经有人把东南亚形容为一片开满各色花卉的花圃,多种文化与思想的碰撞交流,为这片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几年前的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使得我们看到了南洋这片土地独有的美。南洋文化的形成过程对于当下正在追求建立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来说,还是十分值得参考和借鉴的。

南馨艺 ∣ 东南亚爱好者

参考资料: 马来西亚概况: 历史沿革; 维基百科: 末罗游; 伊斯兰传入东南亚的历史; Sejarahsumpah pem uda(印尼青年宣言的历史); Roleof govt and monarchy(马来亚同盟提案的历史); 东盟舞蹈艺术.殷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