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军枪械: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在欧洲战场最致命,完胜德军K98栓动步枪。亚洲战场使用最多的M1卡宾枪,是日军三八大盖的克星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二战美军枪械: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在欧洲战场最致命,完胜德军K98栓动步枪。亚洲战场使用最多的M1卡宾枪,是日军三八大盖的克星

M1加兰德步枪(右)和M1卡宾枪(左)

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

M1加兰德步枪

二战爆发前,有许多国家实验半自动步枪,但美国是第一个将其作为制式装备的国家。当时,美军有两款步枪可供选择,分别是加兰德步枪和彼得森步枪。但由于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比较喜欢大口径步枪,于是口径7.62毫米的M1加兰德步枪胜出。1936年1月9日,美军方将M1加兰德步枪定为制式装备。

M1加兰德步枪子弹

加兰德步枪颠覆了打一枪低头“拉大栓”的传统,可谓二战时期革命性的步兵武器。该枪重4.73千克,配置木制枪托,枪体结实。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闭锁回转方式和8发弹夹供弹方式,当最后一颗子弹发射后,弹夹由抛夹器自动抛出。二战期间,加兰德步枪主要供美军步兵使用。朝战和越战期间,仍有大批加兰德步枪服役。

美军用加兰德步枪射击敌人

M1加兰德步枪技术参数

口径:.30英寸 (7.62毫米)

重量:4.35千克 (9磅 8盎司)

全枪长:1 105毫米 (43.5英寸)

枪管长:610毫米 (24英寸)

有效射程:500米 (1650英尺)

构造:8发子弹内置盒式弹匣,气体驱动自动装置。

枪口初速:855米/秒 (280英尺/秒)

加兰德步枪的唯一缺陷在于弹匣一次最多装8发子弹,战斗中即使弹匣空一半,也不能重新装弹,只有打完最后一发才能重装。子弹打完后,弹夹弹出并发出沉闷的金属声,会给射手造成一定危险。加兰德步枪曾授权意大利贝瑞塔工厂制造,20世纪50年代才停产,共制造500万支左右。服役期间,加兰德步枪基本没有大改动,表明其设计精良,性能可靠。

三名美军士兵在巷战

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的有效射程是500米,相对德军K98栓动步枪的1000米有效射程明显处于劣势。但由于加兰德无需手动退壳和上弹,在射速上却远超德军K98步枪,从而能够在火力上彻底占上风。所以,在欧洲战场上,M1加兰德步枪就成了美国大兵的标配武器,被美国欧洲战场指挥官巴顿将军称为“一种伟大的武器和世界上最致命的步枪”。

德军士兵手持K98步枪射击

M1卡宾枪

二战期间,美军使用最多的不是步枪或手枪,也不是冲锋枪,而是以上三种枪的“混血儿”——M1卡宾枪。1938年,美军军官、司机、二线人员都希望配备轻一点的武器,他们觉得步枪太笨拙。最初由于资金短缺,这一要求遭到拒绝。直到1941年,M1卡宾枪才开始装备部队。它比步枪轻1.8千克,短19厘米,很受欢迎。

M1卡宾枪的子弹(上图下)与M1加兰德步枪子弹(上图上)的口径一样,但却不能通用。其使用的是弹体更短且力量较小的手枪子弹,直筒弹壳、圆头,初速比较低,后坐力柔和,缺点是圆弹头存速低,飞行距离一远速度就掉得厉害,所以有效射程比较近。

实际上,M1卡宾枪也是采用导气式原理的半自动步枪,但其短冲程活塞并不直接撞击枪机,而是引起操作杆旋转,向后推动枪机。早期的弹匣能装15发子弹(上图右),后来改用30发的弹匣(上图左)。

M1卡宾枪技术参数

口径:.30英寸 (7.62毫米)

重量:2.5千克 (5磅 8盎司)

全枪长:905毫米 (35.7英寸)

枪管长:455毫米 (18英寸)

有效射程:约300米 (1000英尺)

构造:15发或30发子弹的可拆卸式盒式弹匣,气体驱动自动装置

枪口初速:595米/秒 (1 950英尺/秒)

改进型M1A1型卡宾枪采用折叠式金属枪托,供伞兵使用(上图)。M2型加装一个快慢机,能够连续射击。M3型配置了瞄具和红外夜视仪。毫无疑问,M1系列卡宾枪非常成功,生产了大约600万支。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与日军主要打的是两栖作战和丛林战,枪身短小、加装了快慢机且配有15发乃至30发弹匣的卡宾枪反而更有用武之地,美军官兵还未等端着三八大盖的日本兵近身,就用卡宾枪和汤姆逊冲锋枪打得他们满身窟窿。因此到战争后期,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卡宾枪的装备数量已经超过步枪。正因为此,麦克阿瑟夸耀M1卡宾枪为“我们赢得太平洋战争的最大胜利因素”

手持M1A1卡宾枪的美军士兵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